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强调实践教学,科研被普遍忽略。但是,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动力。应根据院校实际情况,从全局出发,构建和谐的科研管理制度;探索全方位科研激励机制;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引进高级人才;建立健全统一、独立的科研管理机构并形成完善科研服务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科研人才
许多高职院校来源于中专或者成人高校,教师过多注重教学,科研能力普遍较为薄弱。但是,科研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动力,因此,科研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重要意义。应该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和谐、高效的科研工作路径。
一、建立高效、和谐的科研管理制度
(一)高效科研信息平台的建设
1、强化科研网的管理办公能力。科研管理者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便利。除了在网上发布信息,我们要把科研答理纳入计算机化管理。如项目合同管理、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立项课题管理、各种文件管理以及文件的收发等大部分都可以利用计算机完成。高校自有的科研网络系统应尽快启用,使高校科研管理走上信息化之路。
2、建立自己的网站,设立交流窗。通过这个窗口可以与其他兄弟院校加强横向交流,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好的想法和做法向外推广,还可以通过该窗口加强与上级部门联络,邀请他们对科研项目、申报工作进行指导。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给科研工作者进行一定的科研指导或者举办座谈,进行感情交流或问题咨询。另外,可以向国内外高校或其他的科技人才发出邀请,欢迎他们加盟或以技术指导,进一步壮大学校的科研力量。当然,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个窗口加强校内联络,及时解答教师的疑问,做好服务工作。
(二)成立独立的科研管理机构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大批中专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随着层次的提升,其职能也要相应得到提升。成立相对独立的科研管理机构和各类研究所,是搞好科研工作的关键问题。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系统地提出了新世纪教师的必备素质,强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把参与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教师素质的一个必要内容提出来,是以前所未有的。加大科研工作管理力度,创造必要的科研条件,提高科研能力是高职学院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创造完善的科研成果管理体系
1、注意收集和保存每个项目的有关资料,包括从申请书、项目立项文件、合同书、项目进展报告到科研成果的鉴定书等。
2、为方便查阅,可将有关资料移交档案馆。
3、做好统计工作。科研成果统计工作,应当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每年都要对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其原始数据来源于全校各学院和部门科研成果的最初统计和上交的科研成果。科研答理员对这此上报的科研成果进行分类、汇总,从而完成科研成果统计,同时把相关科研成果移交档案馆管理。
(四)注重项目的过程管理
1、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奖罚分明,只有借助各种严密的规章制度,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
2、签好合同。对于每个立项的科研项目要签好合同,双方的责任要明确。合同内容要求详细,合同内容包括科研进度计划,明确每个阶段应达到的要求,使科研工作者做到“有的放矢”。同时,科研管理人员要做好监督工作。
3、改革考核办法,加大对在科研过程的重视程度。改变过去只重视项目立项数和经费到位数的做法,将项目研究进程和进展质量纳入考核范围。
二、建立和谐、多层次的科研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激励机制既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又要积极适应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特点和高职院校整体工作目标,探索科研管理新规律,使激励手段多样化,构建和谐的多层次的科研激励机制。
(一)服务激励
科研工作是一种探索性、创造性的工作,科研成果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科研管理的客体、内容,存在着时间、空间上的不确定因素,因此,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并不是纯粹的行政管理,也不等同于生产经营性管理,它具有特殊的管理要素。在这种意义上,单纯的靠行政或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并不是明智的选择,而良好的、完善的服务更能激发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
(二)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应该是明确的、阶段性的、可检验和衡量的。它强调把研究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组织单位和个人的目标,通过设计使组织目标相衔接,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目标的制定可以使研究者产生使命感,转化为个人的研究行为。在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应该提供适宜的目标诱因,使科研人员能够选择更符合自身需要并更具有成功可能性的目标。
(三)管理激励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中的组织引导,主要表现在计划指标的设置、管理条例和管理方法的制定及监督实施等方面对科研人员的需求的满足和要求,具有较强的行政权威性、服从性和强制性。从组织上:一是尊重人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并为科研人员的成才创造机会和条件。二是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宽松的科研环境和优越的实验条件。三是建立严格且合理的人事制度和职称考评制度,并适当增加科研指标和分量等,将工资待遇与科研成果挂钩。
(四)奖励激励
奖励激励机制是利用比较评价及感受公平的心理机制对行为的制约作用,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创建合理的奖酬分配体制和公平环境,激励高职院校科研人员积极从事科学研究,追求科研效益在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当中的最大化,应该大胆使用经济激励机制,以期激励教师最大化地完成学校科研任务和目标。
(五)评价激励
评价激励主要是通过给教师的科研行为以不同程度的肯定或否定,形成一定的落差,造成一种强化刺激,达到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加强获得肯定的积极行为、减弱或修正评价不高的消极行为的目的。在实施负面激励时,建议采用较为温和的方式。在对教师评优、晋职时,要综合考察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科研成果的大小,对于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和奖励。
三、形成大范围的科研合作模式
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开放式社会,高职学院要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必须加强对外交流、开放与合作。高职院校要突破学校限制,拓展联系,借助外力推动本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建立院校间、院校与社会间和谐、大范围的科研合作模式。
(一)与兄弟院校合作
如福建省4所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担了省教育厅部分科研计划项目,取得了预期的满意效果。
(二)与本科高校、科研机构合作
高职学院由于受条件的限制,科研能力与条件相对不足,因此进行较大范围、较高层次的项目研究时,顿感力不从心。与本科高校和社会科研机构合作,借助其较强的研究力量和条件、丰富的研究经验,既可避免走弯路,又能保证研究的质量与水平,产生好的科研成果,这是提升高职科研水平的一条捷径。
(三)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高职学院的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由于工作的局限性,对实际需要的把握较难做到十分准确和到位。因此,在进行某一项研究时,可吸收相关实务部门的专家进入参加研究,这样可使研究更贴近实际,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研究水平。
四、加大科研人才培养力度
(一)引进和派出并进,跳跃式增强科研能力
针对原有教师学历层次不高、实践能力有限等问题,高职院校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发挥他们的学术带头作用。鼓励在校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参加培训进修。与此同时,学校还制定相应政策,为教师搞好科研服务,规定教师参加实践工作期间,除按同类人员享受工资、福利外,学校还发放工作津贴。教师参加实践的经历,作为其转正定级和推荐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等。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大大调动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使学校的科研能力实现跳跃式提升。
(二)培训和指导并举,渐进式培育科研力量
学校有计划地培养各学科的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积极为他们创造外出学习、进修、考察等机会,并设立专项或配套培养基金,促进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学校设立了校科研基金,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设立了青年教师培养配套资金,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制定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以充分发挥校内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
(三)专兼结合
在学院设立一定的专职科研流动编制,让有重大科研项目的教师不承担教学任务,专职从事科研工作,创造条件让他们出成果。大部分教师在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兼职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孟学英.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7).
2、张森.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定位的时间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
3、蒋洁.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
4、李奔波.高职院校的科研活动及科研队伍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05(2).
(作者单位: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科研人才
许多高职院校来源于中专或者成人高校,教师过多注重教学,科研能力普遍较为薄弱。但是,科研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动力,因此,科研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重要意义。应该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和谐、高效的科研工作路径。
一、建立高效、和谐的科研管理制度
(一)高效科研信息平台的建设
1、强化科研网的管理办公能力。科研管理者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便利。除了在网上发布信息,我们要把科研答理纳入计算机化管理。如项目合同管理、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立项课题管理、各种文件管理以及文件的收发等大部分都可以利用计算机完成。高校自有的科研网络系统应尽快启用,使高校科研管理走上信息化之路。
2、建立自己的网站,设立交流窗。通过这个窗口可以与其他兄弟院校加强横向交流,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好的想法和做法向外推广,还可以通过该窗口加强与上级部门联络,邀请他们对科研项目、申报工作进行指导。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给科研工作者进行一定的科研指导或者举办座谈,进行感情交流或问题咨询。另外,可以向国内外高校或其他的科技人才发出邀请,欢迎他们加盟或以技术指导,进一步壮大学校的科研力量。当然,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个窗口加强校内联络,及时解答教师的疑问,做好服务工作。
(二)成立独立的科研管理机构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大批中专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随着层次的提升,其职能也要相应得到提升。成立相对独立的科研管理机构和各类研究所,是搞好科研工作的关键问题。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系统地提出了新世纪教师的必备素质,强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把参与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教师素质的一个必要内容提出来,是以前所未有的。加大科研工作管理力度,创造必要的科研条件,提高科研能力是高职学院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创造完善的科研成果管理体系
1、注意收集和保存每个项目的有关资料,包括从申请书、项目立项文件、合同书、项目进展报告到科研成果的鉴定书等。
2、为方便查阅,可将有关资料移交档案馆。
3、做好统计工作。科研成果统计工作,应当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每年都要对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其原始数据来源于全校各学院和部门科研成果的最初统计和上交的科研成果。科研答理员对这此上报的科研成果进行分类、汇总,从而完成科研成果统计,同时把相关科研成果移交档案馆管理。
(四)注重项目的过程管理
1、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奖罚分明,只有借助各种严密的规章制度,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
2、签好合同。对于每个立项的科研项目要签好合同,双方的责任要明确。合同内容要求详细,合同内容包括科研进度计划,明确每个阶段应达到的要求,使科研工作者做到“有的放矢”。同时,科研管理人员要做好监督工作。
3、改革考核办法,加大对在科研过程的重视程度。改变过去只重视项目立项数和经费到位数的做法,将项目研究进程和进展质量纳入考核范围。
二、建立和谐、多层次的科研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激励机制既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又要积极适应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特点和高职院校整体工作目标,探索科研管理新规律,使激励手段多样化,构建和谐的多层次的科研激励机制。
(一)服务激励
科研工作是一种探索性、创造性的工作,科研成果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科研管理的客体、内容,存在着时间、空间上的不确定因素,因此,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并不是纯粹的行政管理,也不等同于生产经营性管理,它具有特殊的管理要素。在这种意义上,单纯的靠行政或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并不是明智的选择,而良好的、完善的服务更能激发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
(二)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应该是明确的、阶段性的、可检验和衡量的。它强调把研究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组织单位和个人的目标,通过设计使组织目标相衔接,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目标的制定可以使研究者产生使命感,转化为个人的研究行为。在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应该提供适宜的目标诱因,使科研人员能够选择更符合自身需要并更具有成功可能性的目标。
(三)管理激励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中的组织引导,主要表现在计划指标的设置、管理条例和管理方法的制定及监督实施等方面对科研人员的需求的满足和要求,具有较强的行政权威性、服从性和强制性。从组织上:一是尊重人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并为科研人员的成才创造机会和条件。二是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宽松的科研环境和优越的实验条件。三是建立严格且合理的人事制度和职称考评制度,并适当增加科研指标和分量等,将工资待遇与科研成果挂钩。
(四)奖励激励
奖励激励机制是利用比较评价及感受公平的心理机制对行为的制约作用,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创建合理的奖酬分配体制和公平环境,激励高职院校科研人员积极从事科学研究,追求科研效益在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当中的最大化,应该大胆使用经济激励机制,以期激励教师最大化地完成学校科研任务和目标。
(五)评价激励
评价激励主要是通过给教师的科研行为以不同程度的肯定或否定,形成一定的落差,造成一种强化刺激,达到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加强获得肯定的积极行为、减弱或修正评价不高的消极行为的目的。在实施负面激励时,建议采用较为温和的方式。在对教师评优、晋职时,要综合考察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科研成果的大小,对于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和奖励。
三、形成大范围的科研合作模式
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开放式社会,高职学院要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必须加强对外交流、开放与合作。高职院校要突破学校限制,拓展联系,借助外力推动本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建立院校间、院校与社会间和谐、大范围的科研合作模式。
(一)与兄弟院校合作
如福建省4所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担了省教育厅部分科研计划项目,取得了预期的满意效果。
(二)与本科高校、科研机构合作
高职学院由于受条件的限制,科研能力与条件相对不足,因此进行较大范围、较高层次的项目研究时,顿感力不从心。与本科高校和社会科研机构合作,借助其较强的研究力量和条件、丰富的研究经验,既可避免走弯路,又能保证研究的质量与水平,产生好的科研成果,这是提升高职科研水平的一条捷径。
(三)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高职学院的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由于工作的局限性,对实际需要的把握较难做到十分准确和到位。因此,在进行某一项研究时,可吸收相关实务部门的专家进入参加研究,这样可使研究更贴近实际,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研究水平。
四、加大科研人才培养力度
(一)引进和派出并进,跳跃式增强科研能力
针对原有教师学历层次不高、实践能力有限等问题,高职院校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发挥他们的学术带头作用。鼓励在校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参加培训进修。与此同时,学校还制定相应政策,为教师搞好科研服务,规定教师参加实践工作期间,除按同类人员享受工资、福利外,学校还发放工作津贴。教师参加实践的经历,作为其转正定级和推荐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等。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大大调动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使学校的科研能力实现跳跃式提升。
(二)培训和指导并举,渐进式培育科研力量
学校有计划地培养各学科的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积极为他们创造外出学习、进修、考察等机会,并设立专项或配套培养基金,促进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学校设立了校科研基金,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设立了青年教师培养配套资金,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制定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以充分发挥校内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
(三)专兼结合
在学院设立一定的专职科研流动编制,让有重大科研项目的教师不承担教学任务,专职从事科研工作,创造条件让他们出成果。大部分教师在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兼职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孟学英.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7).
2、张森.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定位的时间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
3、蒋洁.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
4、李奔波.高职院校的科研活动及科研队伍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05(2).
(作者单位: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