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各大高校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许多本科培养模式,但是本科生培养模式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而当下亟需一个新模式来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我国本科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和文献梳理提出针对本科培养的团队学习模式,并进一步分析该模式的优点。
关键词:团队学习;培养模式;本科培养
一、我国本科培养现状
1.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究其原因,基础知识理论在本科培养中不可或缺,这要求老师对相关的知识进行集中讲授来传递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的突出特点是以授课教师为中心,知识是从教师流向学生。学生缺少主动积极获取知识的动力,学生之间交流学习也比较少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而且单一呆板的教学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教学效果受教师水平影响较大。
2.知识局限性大本科课程设置还是以专业课为主,这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习范围窄,知识局限性大,“隔行如隔山”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因为课程考评侧重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生通常专注于本专业课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其他知识的综合拓展。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另一方面也带来知识僵化,看待问题从自己专业的思维定势出发,局限在自己专业的领域内研究问题,不利于创新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3.知识与实践脱离不少大学生感觉学的知识很空洞,没有实际意义,也因此产生大学知识无用的说法。加上人才培养评价指标更多的还是依赖成绩,对实践能力的和综合素质考察体系不甚完善,导致学生重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我国大学社团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自主活动的发展,各种兼职实习也较少,而且较多集中在基础工作,相对应的各种社会工作技能也没有得到太多锻炼。
二、本科培养团队学习模式介绍
1.团队学习模式的定义。针对本科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本科培养的团队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团队活动和工作中通过团队学习的方法,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并能在团队工作中发挥作用的优秀人才的模式。新模式的目标就是建设学生个体的知识得到充分发展、创造性获得充分激发、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学生团队团结一致、能独立做出突出团队科研和实践成绩的成功团队。
2.新模式的学习方法。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作为群体决策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被广泛采用。延迟评判的原则也鼓励所有参与者在有任何新想法的时候大声说出来而不必关心对错,破了规则和人数等各种约束创造了一种自由的氛围。该方法注重的是数量而非质量也促进了成员的畅所欲言。头脑风暴适用于团队成员人数比较多而且成员性格比较活泼团队气氛活跃的情况。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惯性防卫现象,也能提高成员参与度。
特别会议制度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团队成员多的团队。将团队成员平均分租,分别开展小组讨论。一轮后每个小组内都有若干组员轮换到其他组参与讨论(不能互换),并依次进行轮换直至最后每个小组都有来自其他各组的成员讨论。该方法的优点是使每次轮换产生的新的小组都综合了原有意见和其他小组意见。在若干次的小组轮换后各小组的意见都得到分享与组合,最终达成共识。
实训法:该方法适用于有具体任务的团队学习。顾名思义,将团队成员集体投入到现实环境的实际任务中去。该方法有个好处就是能将知识与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运用来巩固知识,加强实际工作能力。并且在该过程中协调团队的工作,使团队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加以协调改进以提升团队的实力。
3.新模式的优势。教学形式多样化。以管理类专业为例,课上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可以加入课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沙盘模拟;课下有团队实验、实地参观操作、团队活动任务、团队项目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每个队员都要为团队的最终成绩负责,会极大刺激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主动意识。
知识更自由。新模式下学习过程不是强制性的灌输而是主动获取。团队成员之间,团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更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利于知识的更好吸收。正因为团队学习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这个过程中伴随知识的相互传递,各团队成员的知识就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领域,也融合了其他成员的其他领域的知识。并且这个过程中成员会学习更多的方法和技能,拓宽思维。
与实践结合紧密。从团队本身来说,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各个团队学习活动都模拟真实的情景,要求在其中运用学习的知识。基于实际任务建立的团队要求团队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来解决团队面临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岳树梅.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创新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77-80.
[2]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克服十化倾向完善研究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J].中国高等教育,2012(7):25-28.
[3]牛继舜.试论团队学习的方法[J].现代管理科学,2004(8):29-30.
[4]赵慧琼,陈国权,付悦.团队学习心理准备模型[J].人力资源管理,2008(6):182-187.
[5]王文祥.团队学习目标对团队学习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1):145-147.
[6]刘尧.当前我国大学教育问题的症结与症解[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1):22-27.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团队学习;培养模式;本科培养
一、我国本科培养现状
1.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究其原因,基础知识理论在本科培养中不可或缺,这要求老师对相关的知识进行集中讲授来传递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的突出特点是以授课教师为中心,知识是从教师流向学生。学生缺少主动积极获取知识的动力,学生之间交流学习也比较少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而且单一呆板的教学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教学效果受教师水平影响较大。
2.知识局限性大本科课程设置还是以专业课为主,这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习范围窄,知识局限性大,“隔行如隔山”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因为课程考评侧重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生通常专注于本专业课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其他知识的综合拓展。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另一方面也带来知识僵化,看待问题从自己专业的思维定势出发,局限在自己专业的领域内研究问题,不利于创新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3.知识与实践脱离不少大学生感觉学的知识很空洞,没有实际意义,也因此产生大学知识无用的说法。加上人才培养评价指标更多的还是依赖成绩,对实践能力的和综合素质考察体系不甚完善,导致学生重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我国大学社团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自主活动的发展,各种兼职实习也较少,而且较多集中在基础工作,相对应的各种社会工作技能也没有得到太多锻炼。
二、本科培养团队学习模式介绍
1.团队学习模式的定义。针对本科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本科培养的团队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团队活动和工作中通过团队学习的方法,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并能在团队工作中发挥作用的优秀人才的模式。新模式的目标就是建设学生个体的知识得到充分发展、创造性获得充分激发、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学生团队团结一致、能独立做出突出团队科研和实践成绩的成功团队。
2.新模式的学习方法。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作为群体决策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被广泛采用。延迟评判的原则也鼓励所有参与者在有任何新想法的时候大声说出来而不必关心对错,破了规则和人数等各种约束创造了一种自由的氛围。该方法注重的是数量而非质量也促进了成员的畅所欲言。头脑风暴适用于团队成员人数比较多而且成员性格比较活泼团队气氛活跃的情况。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惯性防卫现象,也能提高成员参与度。
特别会议制度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团队成员多的团队。将团队成员平均分租,分别开展小组讨论。一轮后每个小组内都有若干组员轮换到其他组参与讨论(不能互换),并依次进行轮换直至最后每个小组都有来自其他各组的成员讨论。该方法的优点是使每次轮换产生的新的小组都综合了原有意见和其他小组意见。在若干次的小组轮换后各小组的意见都得到分享与组合,最终达成共识。
实训法:该方法适用于有具体任务的团队学习。顾名思义,将团队成员集体投入到现实环境的实际任务中去。该方法有个好处就是能将知识与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运用来巩固知识,加强实际工作能力。并且在该过程中协调团队的工作,使团队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加以协调改进以提升团队的实力。
3.新模式的优势。教学形式多样化。以管理类专业为例,课上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可以加入课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沙盘模拟;课下有团队实验、实地参观操作、团队活动任务、团队项目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每个队员都要为团队的最终成绩负责,会极大刺激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主动意识。
知识更自由。新模式下学习过程不是强制性的灌输而是主动获取。团队成员之间,团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更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利于知识的更好吸收。正因为团队学习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这个过程中伴随知识的相互传递,各团队成员的知识就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领域,也融合了其他成员的其他领域的知识。并且这个过程中成员会学习更多的方法和技能,拓宽思维。
与实践结合紧密。从团队本身来说,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各个团队学习活动都模拟真实的情景,要求在其中运用学习的知识。基于实际任务建立的团队要求团队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来解决团队面临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岳树梅.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创新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77-80.
[2]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克服十化倾向完善研究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J].中国高等教育,2012(7):25-28.
[3]牛继舜.试论团队学习的方法[J].现代管理科学,2004(8):29-30.
[4]赵慧琼,陈国权,付悦.团队学习心理准备模型[J].人力资源管理,2008(6):182-187.
[5]王文祥.团队学习目标对团队学习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1):145-147.
[6]刘尧.当前我国大学教育问题的症结与症解[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1):22-27.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