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主动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就是本文探讨的“语文尝试教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 尝试教学
一、何谓“语文尝试教学”
随着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探索一种让学生花费时间最少、花费精力最小,而语文素质又能得到最大提高的教学方法。在对中外多种教学方法比较研究之后,我们移植尝试教学理论,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探究性的尝试学习,激活学习的动力系统,形成主动学习习惯,主动尝试获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具体目标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建立一套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班级教学中,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重视个体差异,解决因材施教难题,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实行语文课外作业课堂化,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
二、“语文尝试教学”的基本体系
1.教学指导思想和原则
(1)有指导的尝试原则。学生的主动尝试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教师的指导以服务学生的主动尝试为目的。教师在学生尝试前要认真制定课时计划,设计学生尝试的步骤、方式,编排旧知识准备题和尝试题,为学生尝试自学设计指导语、自学思考问题或自学提纲。在尝试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检查、指导,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个体尝试后要组织讨论(即进行群体尝试),启发学生说理。然后根据反馈信息,进行重点讲解,确保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2)迁移与创意结合原则。语文尝试教学认为,学生之所以能够尝试成功,是因为他们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可以通过教师创造性的诱导形成最近发展区,进行旧知迁移。因此,教师的指导之一就是编拟处在新旧知识结合点上的旧知准备题,为学生的夯实迁移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巩固旧知的时候,自然形成联结,悟出新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发展创新能力,达到成功。
(3)体验性原则。“先试后导”既要求教师的各项指导具有启发性,更要求学生先去尝试,先去体验,在尝试和体验中产生疑问、产生灵感、产生想法。这实质上与“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的观点是一致的。
(4)最优化原则。语文尝试教学的着眼点之一,是确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课业负担得到切实减轻。因此,教师在课前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探索每堂课最佳的教学方案,设计理想的尝试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使学生花最少的时间、最省的精力,优质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2.教学模式
(1)旧知准备。教师根据中学生心智特点、认知规律和语文课程的知识、能力发展规律,编写以迁移为目的的准备练习,促进学生在温故中知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如在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之前,教师将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相同字词的相同用法和不同用法归类,让学生先完成相关比较,再联系新学习的文言文中有关字词的用法释义,完成知识的迁移。这个环节,不但减轻课外作业负担,而且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此环节,教师巡查,个别辅导。
(2)尝试自学。为了增强学生自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减少盲目性,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点、能力点,以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编拟思考题或自学提纲,供学生自学时参考,以增强自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自学教材的效果。
(3)尝试检验。学生在自学教材,完成了自学思考题后,就进入尝试检验环节。根据不同教学要求,其形式可以是尝试练习,尝试表达,尝试解决问题等多种形式。
(4)讨论矫正。学生在尝试检验后,迫切地想知道学习效果,即尝试后是否有收获。在这种心理环境中,及时把学生引入讨论矫正环节,让学生尝试说理,尝试表达。讨论在4~6人小组范围内进行。讨论分6种情况:一是针对尝试题;二是针对教学重点;三是突破难点;四是以优辅差;五是针对实际问题;六是针对情意内容。
(5)辅导、纠正、小结。在讨论矫正环节中,教师收集了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手的反馈信息,学生经过讨论之后想知道结果的心理需要更加强烈,教师讲解的火候已到,随即进入辅导、矫正、小结环节。这里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知识的系统性。要防止以题评题,把新授课变成练习讲评课,使尝试性教学变成题海教学。尤其是板书,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确定板书形式,为促进学生联结服务。
第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为学生经过自学、检测、讨论后,对许多内容已经较为熟悉。因此教师没有必要一切都从头讲起,面面俱到,而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关键的地方着重讲解。语文的过程大部分就是读书的过程,对重点段落的讲解可以通过“读”来解决。带领学生以不同的措辞方式、不同的感情色彩,加上相应的分析方法,有时即可突破重难点。
第三,适当留有余地。本课时的问题解决了,但对某些问题的应用与扩展,一般要留给学生进一步尝试领悟,不要一概由教师“讲深讲透”。
3.教学评价
教师是活动的导演,教师创造性的、高质量的指导,是学生尝试活动成功的条件,而且这种指导必须贯穿于整个尝试活动的始终。同时,学生成为“吸入式”的主体。通过各环节的教与学,学生积极尝试,完成了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3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中学语文 尝试教学
一、何谓“语文尝试教学”
随着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探索一种让学生花费时间最少、花费精力最小,而语文素质又能得到最大提高的教学方法。在对中外多种教学方法比较研究之后,我们移植尝试教学理论,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探究性的尝试学习,激活学习的动力系统,形成主动学习习惯,主动尝试获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具体目标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建立一套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班级教学中,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重视个体差异,解决因材施教难题,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实行语文课外作业课堂化,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
二、“语文尝试教学”的基本体系
1.教学指导思想和原则
(1)有指导的尝试原则。学生的主动尝试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教师的指导以服务学生的主动尝试为目的。教师在学生尝试前要认真制定课时计划,设计学生尝试的步骤、方式,编排旧知识准备题和尝试题,为学生尝试自学设计指导语、自学思考问题或自学提纲。在尝试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检查、指导,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个体尝试后要组织讨论(即进行群体尝试),启发学生说理。然后根据反馈信息,进行重点讲解,确保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2)迁移与创意结合原则。语文尝试教学认为,学生之所以能够尝试成功,是因为他们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可以通过教师创造性的诱导形成最近发展区,进行旧知迁移。因此,教师的指导之一就是编拟处在新旧知识结合点上的旧知准备题,为学生的夯实迁移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巩固旧知的时候,自然形成联结,悟出新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发展创新能力,达到成功。
(3)体验性原则。“先试后导”既要求教师的各项指导具有启发性,更要求学生先去尝试,先去体验,在尝试和体验中产生疑问、产生灵感、产生想法。这实质上与“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的观点是一致的。
(4)最优化原则。语文尝试教学的着眼点之一,是确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课业负担得到切实减轻。因此,教师在课前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探索每堂课最佳的教学方案,设计理想的尝试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使学生花最少的时间、最省的精力,优质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2.教学模式
(1)旧知准备。教师根据中学生心智特点、认知规律和语文课程的知识、能力发展规律,编写以迁移为目的的准备练习,促进学生在温故中知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如在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之前,教师将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相同字词的相同用法和不同用法归类,让学生先完成相关比较,再联系新学习的文言文中有关字词的用法释义,完成知识的迁移。这个环节,不但减轻课外作业负担,而且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此环节,教师巡查,个别辅导。
(2)尝试自学。为了增强学生自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减少盲目性,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点、能力点,以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编拟思考题或自学提纲,供学生自学时参考,以增强自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自学教材的效果。
(3)尝试检验。学生在自学教材,完成了自学思考题后,就进入尝试检验环节。根据不同教学要求,其形式可以是尝试练习,尝试表达,尝试解决问题等多种形式。
(4)讨论矫正。学生在尝试检验后,迫切地想知道学习效果,即尝试后是否有收获。在这种心理环境中,及时把学生引入讨论矫正环节,让学生尝试说理,尝试表达。讨论在4~6人小组范围内进行。讨论分6种情况:一是针对尝试题;二是针对教学重点;三是突破难点;四是以优辅差;五是针对实际问题;六是针对情意内容。
(5)辅导、纠正、小结。在讨论矫正环节中,教师收集了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手的反馈信息,学生经过讨论之后想知道结果的心理需要更加强烈,教师讲解的火候已到,随即进入辅导、矫正、小结环节。这里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知识的系统性。要防止以题评题,把新授课变成练习讲评课,使尝试性教学变成题海教学。尤其是板书,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确定板书形式,为促进学生联结服务。
第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为学生经过自学、检测、讨论后,对许多内容已经较为熟悉。因此教师没有必要一切都从头讲起,面面俱到,而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关键的地方着重讲解。语文的过程大部分就是读书的过程,对重点段落的讲解可以通过“读”来解决。带领学生以不同的措辞方式、不同的感情色彩,加上相应的分析方法,有时即可突破重难点。
第三,适当留有余地。本课时的问题解决了,但对某些问题的应用与扩展,一般要留给学生进一步尝试领悟,不要一概由教师“讲深讲透”。
3.教学评价
教师是活动的导演,教师创造性的、高质量的指导,是学生尝试活动成功的条件,而且这种指导必须贯穿于整个尝试活动的始终。同时,学生成为“吸入式”的主体。通过各环节的教与学,学生积极尝试,完成了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3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