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流体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流体力学”是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概念多,公式繁杂。文章针对该课程的内容特点,结合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及教学现状,从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流体力学;制冷与低温工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尹雪梅(1979-),女,四川资中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张文慧(1980-),女,河南焦作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5000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98-02
  
  目前,郑州轻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已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为了加强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造就人才,有必要对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的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
  “流体力学”是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分为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研究流体平衡、运动规律、流体和周围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由于流动现象和流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故其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和公式较多、实际工程应用广、对学生的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1]加上学生对流体流动机理普遍缺乏感性认识,导致“流体力学”课程历来被公认为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的课程之一。[2]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学好本门课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专业素质。
  分析目前我院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首先,“流体力学”理论性强,概念多而抽象,难以理解,学生普遍缺乏对流体力学问题的感性认识,学习兴趣不高;其次,课程中公式繁多,推导过程复杂,且大多涉及到“高等数学”的偏微分方程,另还涉及到“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学生理解困难;另外,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应用。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全面实现该课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是该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改革教学方法
  学好“流体力学”这门课对于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让学生理解流体静止和运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仅能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也能为学生以后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流体力学”又是大家公认难学的课程,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低决定着“流体力学”这门课教学的成败。
  要提高学生学习“流体力学”的积极性,首先要上好“绪论”课。“绪论”课是学生接触和了解“流体力学”这门课的窗口,也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的第一次展示,“绪论”课上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通过“绪论”课让学生对“流体力学”的发展及其广泛的工程实际应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使他们充分意识到“流体力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及国家的建设密切相关,深刻理解“流体力学”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重要作用。[3]
  教师在讲授一些理论知识之前,可先举出很多贴近生活的有趣实例或者先提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例如在讲液体的粘性之前,可以先问学生:在水中游得快还是在油中游得快?为什么?又如在描述流体运动有两种方式——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时,可以将在座的学生和教室里的每个座位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类比,从而让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两种方式。通过举例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参与教学活动是一件乐事、趣事,由愿学到爱学再到乐学。实践表明:列举事例或提问的方式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枯燥感,活跃课堂气氛,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本课程对今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意義,并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另外,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动画让学生直观了解各种流动现象,而不是停留在抽象层面,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流体力学”的兴趣。
  2.巧妙讲解公式
  为了定量地描述流动现象和分析流动机理,需要应用数学工具。学生要真正理解基本概念、重要公式,首先就要读懂数学,然而读懂了数学不一定意味着明白了数学符号背后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流体力学”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从读懂数学到理解流动问题的物理本质有一个过程。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完成从读懂数学到理解流动的物理本质这一过程的转变,进一步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
  “流体力学”在分析介绍欧拉平衡微分方程、欧拉运动方程、连续方程、动量方程、伯努利方程等理论知识时都有大量的公式,这些公式涉及一些高数、物理、力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大量的偏微分方程,加上“流体力学”的公式推导采用欧拉法,与物理及其他力学不同,学生的观念不易改变,而且推导过程复杂,学生理解掌握很困难。如果过分强调“流体力学”知识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对每个公式的每个推导细节都逐一介绍,推导过程将会枯燥无味,学生只会被弄得糊里糊涂,兴趣全无。而如果直接给出公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让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当然也就不能真正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了。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流体力学”中公式的讲解应将重点放在概念引入、理论模型建立的思想、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以及公式的物理意义与应用限制上。首先对基本概念力争讲透,概念清楚了,公式的讲解推演才有意义。然后重点使学生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公式中各项参数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只有真正理解了公式的物理意义,才能灵活使用公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最后应强调公式的应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由于流动的多样性,“流体力学”中的很多方程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的,如伯努利方程就有多种形式(理想流体、实际流体、流体是否可压等),在具体运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正确的形式。
  3.充分利用作业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果基本原理掌握了,接下来就是如何用这个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课后作业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首先应由学生独立地完成一定量的课后练习题,这是“流体力学”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题过程实质就是利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训练过程,课后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然后再由教师通过习题课的方式,利用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和一些学生普遍认为困难、出错多的习题,讲述流体力学原理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在讲解习题时,重在提供条理清晰的解题思路、详细具体的解题步骤,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技巧,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这一过程增强了学生对流动过程物理本质的理解,将物理问题与数学工具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对与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认真思考,有效的增强了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具体、易于理解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被高等院校广泛采用,并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4]
  多媒体教学在“流体力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可将“流体力学”中那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流动图像、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如拉格朗日和欧拉法的描述,流线与迹线、层流、湍流等,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其从感性认识开始建立清晰的物理概念,较容易地掌握相关内容,并使学生的逻辑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得以提升。另外一些需占用大量时间写板书表述的和不易通過板书表述的内容也可利用多媒体制作Power Point课件。如莫迪图、水头线、各种流场和一些典型的例题习题等。采用多媒体教学,授课的信息量增多了,教学内容更丰富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的知识更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路拓宽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要摒弃传统的板书教学。有很多学生认为板书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消化一些抽象的东西,更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流体力学”既有抽象复杂的流动机理又有大量的基本概念、基本方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如对某些特定的流动现象,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流动现象和机理的理解。而对于较重要的公式及一些重点难点内容还是采用板书教学,例如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过程依然使用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更清楚地看清步骤、方法和解题思路。这样既可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又可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结束语
  总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实践过程。“流体力学”是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生产、科研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讲解,揭示问题的本质,向学生传授治学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伟.土木专业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研究[J].山西建筑,2008,34(21).
  [2]吴光林.《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4):172-173.
  [3]朱俊锋,梅群,李一帆.浅谈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山西建筑,2010,(23):224-225.
  [4]陶汗中,李菊香.关于“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58-61.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通过调研,阐述了广东医学院现阶段大学生科研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通过加大大学生科研专项基金的投入,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强化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及时总结扩大影响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大学生科研水平,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调查研究;对策  作者简介:陈凯(1970-),男,广东湛江人,广东医学院团委书记,讲师;许崇泰(1981-),男,广东汕头人,广东医学
期刊
摘要:双语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同时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进行专业学习和思考,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双语教学在中国高校目前还处于尝试之中,为了适应这一教学模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通过实践和理论总结以探索适合各类课程的建设办法。文章以城市规划专业“城市经济学”双语教学为例,分析“城市经济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介绍了双语课程建设的实践,并对地方高校双语教学
期刊
摘要:国际通用型人才是新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如何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中外合作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清晰地发现中方教师和外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差异。文章首先探讨了什么是教学方法,随后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中,采用对比的技术手段深入细致地比较了中外合作项目中外方教师和中方教师采用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通过分析这些差异来发现教学方法的不足,为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占有主要位置,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是评价整个教学工作质量的核心内容。本研究从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实体环境四个维度出发,编制了《大学生课堂评价问卷》,通过发放问卷,经过三轮测试,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区分度分析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本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关键词:课堂评价;课堂教学;量表编制  作者简介:张艳莉(1982-),女,云南保山人,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务部,助教
期刊
摘要:文章结合本科电子信息技术专业“EDA 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和经验,从课程教学理念与目标、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论述了该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法和效果,并对本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EDA技术;双语教学;多媒体  作者简介:蔡剑华(1979-),男,湖南桂阳人,湖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讲师;郭杰荣(1973-),男
期刊
摘要: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编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对网络编程教学体系进行科学化建设,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文章根据网络编程课程特点,结合“网络编程”教学课题组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分别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理论、实验与实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结合案例教学,采用研讨式和双语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改革,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网络编程;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期刊
摘要:过程控制类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与实际生产结合紧密。针对当前社会对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能力的需求,文章在教学内容及方法、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过程控制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了过程控制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过程控制;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陈容红(1979-),女,湖北京山人,北京电子科技职
期刊
摘要:机关工作作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良教风、学风和党风的重要保证。加强机关工作作风建设是转变机关职能、优化办学环境、建设现代大学的内在要求,是促进高等教育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机关作风;高校;校风  作者简介:赵光好(1982-),男,安徽六安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组织人事部科长,讲师;吕红征(1967-),女,江苏常州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组织人事部副部长,讲师
期刊
摘要:职业核心能力是适用于各种职业、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基础能力。在现代企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国能力建设的重要内涵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归宿。分析了职业能力的结构,分析了职业核心能力对职业人的意义,对基于层次项目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行详细说明。实践表明,基于层次项目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层次项目;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文章在分析目前高校课程考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多样化、学生自选考试组合、引入竞争和淘汰机制评定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等考试改革措施。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新考试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关键词:高等学校;考试改革;学风建设   作者简介:许亚岚(1977-),女,湖北襄樊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学院,讲师;罗雄麟(1963-),男,湖南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