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一门重视实践性的学科。本文认为,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化学;实践;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践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此过程也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现象新奇等特点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一)精心设计试验项目
对于刚入初三的学生来说,还不知道什么是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新奇的化学实验进行演示,或者让一部分学生动手去做。如:“魔棒点灯”、“鸡蛋跳舞”、“空杯生烟”、“空中点火”、“烧不坏的手帕”等实验,这些实验一方面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思考、讨论,实现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分析到综合概括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爱因期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想象力,一是有意识的让学生联想。如讲到甲烷燃烧时火焰的颜色,联想到一氧化碳、硫燃烧时的颜色;讲到硫酸时,创设情景,想象盐酸有哪些性质。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甚至异想天开。如:假如化学变化没有吸热、放热现象,地球会成为什么样子,如果地球上二氧化碳全部除去,地球上将会是什么景象。学生的这种想象,教师要加以肯定、称赞;正如爱因斯坦所讲: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依赖于思维的求异和发散,对于存在着不同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化学问题,教师不要满足于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不对学生的答问过早地下肯定性结论,要在学生答问的基础上,启发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对这些解决方案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在求异思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中,让同学们列举出已学过的产生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有哪些,哪些可以作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方法,应该选择什么装置,学生积极性很高,列举出:
点燃(1)C+O2CO2
加热(2)CU2(OH)HCO22CUO+H2O+CO2
高温(3)CaCO3HaO+CO2
加热(4)H2CO3H2O+CO2
(5)NH4HCO3NH3+H2O+CO2
点燃(6)CH4+2O2CO2+2HO
随后又给大家补充大理石与盐酸反应,以及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等,经过大家的讨论最后找出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和装置,收到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改演示实验为师生合作或学生分组实验
例如在进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氢气的性质这一部分教学时,笔者特意让同学们在实验室上课,通过师生合作,学生之间合作,克服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培养了良好心理素质,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问题的设计、学生的积极探索,激发了学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激情,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
(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来论证已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在验证性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这是一种缺乏激情和探究欲望的操作,它忽视了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束缚和制约了学生参与欲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针对二氧化锰的作用,笔者带领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并进行实验:(1)加热二氧化锰;(2)加热氯酸钾; (3)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4)将(3)完全反应后再加氯酸钾,从而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二氧化锰催化剂。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每组回收二氧化锰,同时又补充氯酸钾与少量的高锰酸钾混合加热判断高锰酸钾是不是催化剂这一课题,让学生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那么面对这一类型的考题,学生一定会稳操胜券。
(三)创新实验、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本上的许多实验,经过认真研究,都可旧貌换新颜,它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动脑思维,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到浓硫酸的脱水性时,取一些蔗糖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一些浓硫酸,蔗糖立即变成黑色膨松的面包,使学生加深了对脱水性的认识。在学习二氧化碳反应时,让学生讨论设计证明二氧化碳,氧化钠溶夜反应的实验方案,并让学生动手演示。方案一:将一支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迅速倒置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并不断旋转试管,观察试管中的液面的上升情况。方案二:向一只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倒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迅速密封振荡观察矿泉水瓶的变化。方案三:用一个双孔橡皮塞把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塞紧,其中一个孔插入装氢氧化钠浓液的滴管,另一个孔用一个带有气球的导气管、气球在集气瓶中,当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瓶后,振荡、观察气泡有什么变化。
学生实验后,往往会有部分实验失败,有部分实验也可能会成功,但数据同理论值会有很大偏差,有部分实验过程繁杂、不尽如人意等等,实验数据误差大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纠正这些原因,对满意成功的实验要吸取成功的经验,仍要深入研究,看能否创新出更完美的实验,只有集众人的智慧,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最佳途径。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引发学生创新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创新精神,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
魏宝林(1962— ),男,本科,现任教于陕西省洛南县永丰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化学;实践;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践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此过程也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现象新奇等特点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一)精心设计试验项目
对于刚入初三的学生来说,还不知道什么是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新奇的化学实验进行演示,或者让一部分学生动手去做。如:“魔棒点灯”、“鸡蛋跳舞”、“空杯生烟”、“空中点火”、“烧不坏的手帕”等实验,这些实验一方面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思考、讨论,实现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分析到综合概括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爱因期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想象力,一是有意识的让学生联想。如讲到甲烷燃烧时火焰的颜色,联想到一氧化碳、硫燃烧时的颜色;讲到硫酸时,创设情景,想象盐酸有哪些性质。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甚至异想天开。如:假如化学变化没有吸热、放热现象,地球会成为什么样子,如果地球上二氧化碳全部除去,地球上将会是什么景象。学生的这种想象,教师要加以肯定、称赞;正如爱因斯坦所讲: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依赖于思维的求异和发散,对于存在着不同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化学问题,教师不要满足于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不对学生的答问过早地下肯定性结论,要在学生答问的基础上,启发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对这些解决方案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在求异思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中,让同学们列举出已学过的产生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有哪些,哪些可以作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方法,应该选择什么装置,学生积极性很高,列举出:
点燃(1)C+O2CO2
加热(2)CU2(OH)HCO22CUO+H2O+CO2
高温(3)CaCO3HaO+CO2
加热(4)H2CO3H2O+CO2
(5)NH4HCO3NH3+H2O+CO2
点燃(6)CH4+2O2CO2+2HO
随后又给大家补充大理石与盐酸反应,以及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等,经过大家的讨论最后找出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和装置,收到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改演示实验为师生合作或学生分组实验
例如在进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氢气的性质这一部分教学时,笔者特意让同学们在实验室上课,通过师生合作,学生之间合作,克服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培养了良好心理素质,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问题的设计、学生的积极探索,激发了学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激情,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
(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来论证已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在验证性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这是一种缺乏激情和探究欲望的操作,它忽视了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束缚和制约了学生参与欲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针对二氧化锰的作用,笔者带领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并进行实验:(1)加热二氧化锰;(2)加热氯酸钾; (3)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4)将(3)完全反应后再加氯酸钾,从而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二氧化锰催化剂。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每组回收二氧化锰,同时又补充氯酸钾与少量的高锰酸钾混合加热判断高锰酸钾是不是催化剂这一课题,让学生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那么面对这一类型的考题,学生一定会稳操胜券。
(三)创新实验、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本上的许多实验,经过认真研究,都可旧貌换新颜,它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动脑思维,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到浓硫酸的脱水性时,取一些蔗糖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一些浓硫酸,蔗糖立即变成黑色膨松的面包,使学生加深了对脱水性的认识。在学习二氧化碳反应时,让学生讨论设计证明二氧化碳,氧化钠溶夜反应的实验方案,并让学生动手演示。方案一:将一支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迅速倒置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并不断旋转试管,观察试管中的液面的上升情况。方案二:向一只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倒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迅速密封振荡观察矿泉水瓶的变化。方案三:用一个双孔橡皮塞把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塞紧,其中一个孔插入装氢氧化钠浓液的滴管,另一个孔用一个带有气球的导气管、气球在集气瓶中,当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瓶后,振荡、观察气泡有什么变化。
学生实验后,往往会有部分实验失败,有部分实验也可能会成功,但数据同理论值会有很大偏差,有部分实验过程繁杂、不尽如人意等等,实验数据误差大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纠正这些原因,对满意成功的实验要吸取成功的经验,仍要深入研究,看能否创新出更完美的实验,只有集众人的智慧,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最佳途径。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引发学生创新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创新精神,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
魏宝林(1962— ),男,本科,现任教于陕西省洛南县永丰中学,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