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哲浩可谓不折不扣的青梅竹马。两个人的父母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又同住一个大院,自小我们就是亲密的玩伴儿,从幼儿园里做儿童游戏到上小学,直到高中毕业,我们都是同班同学,这样的结果是:两个人对彼此的状况几乎了如指掌。
所以对于我们成年之后能走到一起,双方父母以及亲朋好友都感到满意甚至还有一点莫名其妙的安心。我母亲一语道破天机:“找个知根知底的人,心里才踏实呀。”
像所有在婚姻里久经磨蚀的人一样,慢慢地我和哲浩之间也有了摩擦和吵闹。因为太过熟悉,争吵的内容常常十分宽泛,光时间跨度就可长达20年之久,涉及的人员范围有时甚至囊括双方亲戚的亲戚。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开始质疑起妈妈当初那句“知根知底,心里才踏实”的话来。
那天,我们一起参加一场高中同学聚会。女人总会有一点小小的虚荣心,特别是在多年前起步一致的朋友面前,我不想给人留下落后的印象。所以当那个念书时就喜欢处处和我比拼的女同学大声地问我:“怎么样,现在混得还不错吧?”我看着她激情挑衅的神态,想到反正大家这么多年没见面,谁也不知道谁。再说,大家都把自己描绘得那样光鲜,我也就适当地把自己的近况夸张了一点。谁知刚刚把那个女同学嚣张的气焰浇熄,喝得醉醺醺的哲浩不知从哪个角落钻了出来,像在家时那样大声地嘲讽我:“咦,怪了!我天天和你在一起,你什么时候去了外企,还荣升为部门经理的?这些好事儿我怎么一点儿都不知晓呀?”结果,我在周围那一大堆怪异的目光里无地自容,恨不能把自己缩成一粒小小的灰尘消失在空气里。
当晚回到家,我还没有从尴尬里缓过神来,哲浩还在嬉皮笑脸地拿这件事情来逗弄我。我冷冷地看着这个自小一起玩大的男人,想到平常日子里他也是这么隔三差五地,把一些在记忆之中尘封的事情搬出来百般抖搂,甚至连我最不愿提及的,大学期间的那场暗恋他也毫不忌讳……我越想越感到窘迫,之前本来就在心底隐隐质疑着的一切,在这一刻仿佛得到了论证。而这个论证让我厌烦甚至恐惧:和这么一个深谙自己的人一起生活,自己透明得连一点私密的空间都没有。
我突然之间有了逃跑的念头,想逃到那些对我一无所知的人群里。当天晚上,带着一种探寻心理,我独自去了酒吧。之所以选择去那种地方,是因为觉得那儿是个不问来路的地方,有着我所急切渴望的陌生人群和宽松的环境。
果然如我所愿,很快我结识了A,一个于我来说十分理想的人选。你不说,他绝不多问,只是默默地喝酒。像一个江湖老手遵从着某种约定那样,约定之外的东西,大家心照不宣,绝不越雷池一步。连着三天,我们每天按时在那儿相会。想到哲浩那天当众给我的难堪,我偏偏就要把自己说成是外企的小经理。照样还是那个小谎言,但在这儿,再也没有人跳出来对我进行“检举揭发”了,A只是带着赞许的眼神,静静地听我说,间或含笑点头。
多好啊!在陌生人面前,我想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深深爱上了这种氛围并享受着这种前所未有的放松,甚至想过照这个势头下去,说不定我和A会有更深一层的发展。但第四天,在我调酒的时候他多了一句嘴。当我把一杯混合着姆酒和毡酒的液体送向口边的时候,他突然惊讶地说:“你不加点汤力水了吗?”我的心一沉,望着他。他还在自作聪明地说:“你第一天来的时候喝了很多这一款,看得出来你非常喜欢。”我冷冷地盯着他一小会儿,决定离开。这个人已经熟知了我的饮酒方式,那么他已经不是陌生人了,我和这个连名字也不知道的男人,也就该结束了。
我终于抢到单位里一个出差的名额,兴冲冲地上路了。到了出差地点,我以一天的时间把所有的公务处理完之后,悄悄去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在景区旁的工艺品店里,我看到一位穿黑色风衣的男子B,清瘦飘逸的侧面有点像哲浩。我连忙靠近去,指着店主正在为他打包的那个贝壳风铃,表示我也看中了这一个。店主正要说什么,B制止了他,然后把包好的风铃递过来:“送给你?选这本来就是女孩子喜欢的东西。到了我手里说不定几下子就散掉了,你比我更适合它。”我十分满意地看着这个男子,知道自己这一趟出差没白来。我笑眯眯地接过风铃,顺理成章地提出请他喝茶以示谢意。
接下来的旅程,按照我想象的那样,我们很自然地走在了一起。说老实话,除了长相之外B并不是个令我十分合意的人选,因为他有“不耻下问”的爱好。不过还好有之前与A交往的经验,所以一些小小的问题我都能作妥善的避让和掩饰。但在B问我“为什么不让男朋友陪着一起来”的时候,我还是怔了一小会儿,随后便被巨大的惊喜包围。天哪!原来在陌生人面前,我不但可以是外企小经理,竟然还可以是未婚少女!这太新奇了。要知道在家里,和熟人朋友喝酒,就算是全部的人醉成一摊泥了,大家也还知道你是谁的老婆,知道该拨谁的电话叫他来接你回家。而在哲浩面前就更别提了,有时想撒点小娇,他马上会一语惊醒梦中人:“以为你还是小孩子呀,都可当孩子他妈了!”看来,还是陌生人神奇。在陌生人的眼睛和唇齿之间,时光就可以倒转逆回了。
在体味到与陌生男子A、B交往之中的那些满足和惊喜之后,我对陌生人简直着了迷,时时处处脑子里都在想着,要怎样才能让自己在熟人面前,特别是在哲浩这个与我青梅竹马的人面前变得陌生一些,再陌生一些。为此,我在书房里为自己安置了一张小床,有时会十分坚决地把哲浩赶出去,自己一个人躲在里面睡,这样我们就有了距离。就算只是一个晚上的时间,但在这个晚上,我对于他就是未知的。躲在书房睡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偷偷地在QQ上,与那些身处全国各地,连声音也没听过的陌生网友天南海北地调侃。看谁不顺眼,就用鼠标抓起往“黑名单”里一扔,再换一个。换一次就更新了一次,就又是一个全新的陌生人。
我也频繁地光顾一些酒吧、娱乐城,并深深地迷上了独自出差。平常,单位里一些别人不愿意去的出差任务,再辛苦我都乐此不疲,因为出门在外,世界对于我来说就是全新的了,这样不但能制造与哲浩之间的距离,增加我们之间的陌生感,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在未知的旅途中,不停地寻找我的C、D、E、F、G……
点评:宋振韶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非常熟悉的字有时候越看越觉得陌生;周围的熟人似乎也是如此,过于熟悉,有时我们会忽然发觉仿佛根本不认识他们,而那些陌生人让我们有时候感觉“似是故人来”。熟人的聚会时常被尴尬的沉默攫取,彼此面面相觑。偶尔与一个陌生人邂逅攀谈,投机得使人终生难忘,相见恨晚。
婚姻当中,有一个“七年之痒”的说法,不过后来又有人制造出了“五年之痒”、“十四年之痒”等等。无论“N年之痒”?穴事实上并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持?雪,其试图表达的主旨都是:相处久了,新鲜感丧失,恋爱时的浪漫与激情逐渐被平实、琐碎的生活细节所代替,而当初双方曾费尽心思掩饰的缺点以及在理念上的不同,此时都充分地暴露了出来,于是就开始有摩擦、争吵甚至是厌倦与失望。因为彼此都已经太过熟悉,“就像左手握右手”一样没有感觉。“审美疲劳”一词炮制出来以后,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反映了“过度熟悉”带来的心理疲倦。因此,婚姻不是“自动”地向前走,而是要靠双方的维护与经营。
人们对陌生人总是留有宽容,对走得太近的人总是容易反感、排斥和苛求,似乎历来有一种“远交近闭”的习惯,愿意结交离自己比较远的人,对自己身边的人常常避而远之。这是因为陌生自有陌生的好处:陌生的人不会在你的卧室里徘徊良久而不去,不会随意拉开你的抽屉,刺探你的隐私;陌生人不会拿起你的手机未经允许查看你的信息,边看还边大声地念出来;陌生人不会随意向你借东西并且“忘记”归还;陌生人不会穷追不舍地问你一个月拿多少钱……
人们似乎对陌生还怀有一种隐秘的渴望,渴望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切都是新鲜的感觉,遇到的都是“亲密的陌生人”。并且,人习惯性地相信陌生人,因为还没有被陌生人骗过,以上所述皆因人际关系中,熟悉的过程本身便是一种入侵的过程,是一种彼此限制的过程。一个人知道你的东西越多,越深层,你越体会到一种更大的、潜在的危险。任何一种关系,归根结底都会造成一种限制,一种牵连。熟人之间的关系常常会转化成为一种包袱,一种枷锁,彼此的负累。
西谚曰:亲昵生狎侮(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的确有它的道理。熟悉也就意味着无所谓。保持距离,永远不失为一个处世的适当选择。
据《人之初》
编辑 / 张秀阳
E-mail.zzzxy2002@163.com
所以对于我们成年之后能走到一起,双方父母以及亲朋好友都感到满意甚至还有一点莫名其妙的安心。我母亲一语道破天机:“找个知根知底的人,心里才踏实呀。”
像所有在婚姻里久经磨蚀的人一样,慢慢地我和哲浩之间也有了摩擦和吵闹。因为太过熟悉,争吵的内容常常十分宽泛,光时间跨度就可长达20年之久,涉及的人员范围有时甚至囊括双方亲戚的亲戚。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开始质疑起妈妈当初那句“知根知底,心里才踏实”的话来。
那天,我们一起参加一场高中同学聚会。女人总会有一点小小的虚荣心,特别是在多年前起步一致的朋友面前,我不想给人留下落后的印象。所以当那个念书时就喜欢处处和我比拼的女同学大声地问我:“怎么样,现在混得还不错吧?”我看着她激情挑衅的神态,想到反正大家这么多年没见面,谁也不知道谁。再说,大家都把自己描绘得那样光鲜,我也就适当地把自己的近况夸张了一点。谁知刚刚把那个女同学嚣张的气焰浇熄,喝得醉醺醺的哲浩不知从哪个角落钻了出来,像在家时那样大声地嘲讽我:“咦,怪了!我天天和你在一起,你什么时候去了外企,还荣升为部门经理的?这些好事儿我怎么一点儿都不知晓呀?”结果,我在周围那一大堆怪异的目光里无地自容,恨不能把自己缩成一粒小小的灰尘消失在空气里。
当晚回到家,我还没有从尴尬里缓过神来,哲浩还在嬉皮笑脸地拿这件事情来逗弄我。我冷冷地看着这个自小一起玩大的男人,想到平常日子里他也是这么隔三差五地,把一些在记忆之中尘封的事情搬出来百般抖搂,甚至连我最不愿提及的,大学期间的那场暗恋他也毫不忌讳……我越想越感到窘迫,之前本来就在心底隐隐质疑着的一切,在这一刻仿佛得到了论证。而这个论证让我厌烦甚至恐惧:和这么一个深谙自己的人一起生活,自己透明得连一点私密的空间都没有。
我突然之间有了逃跑的念头,想逃到那些对我一无所知的人群里。当天晚上,带着一种探寻心理,我独自去了酒吧。之所以选择去那种地方,是因为觉得那儿是个不问来路的地方,有着我所急切渴望的陌生人群和宽松的环境。
果然如我所愿,很快我结识了A,一个于我来说十分理想的人选。你不说,他绝不多问,只是默默地喝酒。像一个江湖老手遵从着某种约定那样,约定之外的东西,大家心照不宣,绝不越雷池一步。连着三天,我们每天按时在那儿相会。想到哲浩那天当众给我的难堪,我偏偏就要把自己说成是外企的小经理。照样还是那个小谎言,但在这儿,再也没有人跳出来对我进行“检举揭发”了,A只是带着赞许的眼神,静静地听我说,间或含笑点头。
多好啊!在陌生人面前,我想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深深爱上了这种氛围并享受着这种前所未有的放松,甚至想过照这个势头下去,说不定我和A会有更深一层的发展。但第四天,在我调酒的时候他多了一句嘴。当我把一杯混合着姆酒和毡酒的液体送向口边的时候,他突然惊讶地说:“你不加点汤力水了吗?”我的心一沉,望着他。他还在自作聪明地说:“你第一天来的时候喝了很多这一款,看得出来你非常喜欢。”我冷冷地盯着他一小会儿,决定离开。这个人已经熟知了我的饮酒方式,那么他已经不是陌生人了,我和这个连名字也不知道的男人,也就该结束了。
我终于抢到单位里一个出差的名额,兴冲冲地上路了。到了出差地点,我以一天的时间把所有的公务处理完之后,悄悄去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在景区旁的工艺品店里,我看到一位穿黑色风衣的男子B,清瘦飘逸的侧面有点像哲浩。我连忙靠近去,指着店主正在为他打包的那个贝壳风铃,表示我也看中了这一个。店主正要说什么,B制止了他,然后把包好的风铃递过来:“送给你?选这本来就是女孩子喜欢的东西。到了我手里说不定几下子就散掉了,你比我更适合它。”我十分满意地看着这个男子,知道自己这一趟出差没白来。我笑眯眯地接过风铃,顺理成章地提出请他喝茶以示谢意。
接下来的旅程,按照我想象的那样,我们很自然地走在了一起。说老实话,除了长相之外B并不是个令我十分合意的人选,因为他有“不耻下问”的爱好。不过还好有之前与A交往的经验,所以一些小小的问题我都能作妥善的避让和掩饰。但在B问我“为什么不让男朋友陪着一起来”的时候,我还是怔了一小会儿,随后便被巨大的惊喜包围。天哪!原来在陌生人面前,我不但可以是外企小经理,竟然还可以是未婚少女!这太新奇了。要知道在家里,和熟人朋友喝酒,就算是全部的人醉成一摊泥了,大家也还知道你是谁的老婆,知道该拨谁的电话叫他来接你回家。而在哲浩面前就更别提了,有时想撒点小娇,他马上会一语惊醒梦中人:“以为你还是小孩子呀,都可当孩子他妈了!”看来,还是陌生人神奇。在陌生人的眼睛和唇齿之间,时光就可以倒转逆回了。
在体味到与陌生男子A、B交往之中的那些满足和惊喜之后,我对陌生人简直着了迷,时时处处脑子里都在想着,要怎样才能让自己在熟人面前,特别是在哲浩这个与我青梅竹马的人面前变得陌生一些,再陌生一些。为此,我在书房里为自己安置了一张小床,有时会十分坚决地把哲浩赶出去,自己一个人躲在里面睡,这样我们就有了距离。就算只是一个晚上的时间,但在这个晚上,我对于他就是未知的。躲在书房睡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偷偷地在QQ上,与那些身处全国各地,连声音也没听过的陌生网友天南海北地调侃。看谁不顺眼,就用鼠标抓起往“黑名单”里一扔,再换一个。换一次就更新了一次,就又是一个全新的陌生人。
我也频繁地光顾一些酒吧、娱乐城,并深深地迷上了独自出差。平常,单位里一些别人不愿意去的出差任务,再辛苦我都乐此不疲,因为出门在外,世界对于我来说就是全新的了,这样不但能制造与哲浩之间的距离,增加我们之间的陌生感,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在未知的旅途中,不停地寻找我的C、D、E、F、G……
点评:宋振韶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非常熟悉的字有时候越看越觉得陌生;周围的熟人似乎也是如此,过于熟悉,有时我们会忽然发觉仿佛根本不认识他们,而那些陌生人让我们有时候感觉“似是故人来”。熟人的聚会时常被尴尬的沉默攫取,彼此面面相觑。偶尔与一个陌生人邂逅攀谈,投机得使人终生难忘,相见恨晚。
婚姻当中,有一个“七年之痒”的说法,不过后来又有人制造出了“五年之痒”、“十四年之痒”等等。无论“N年之痒”?穴事实上并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持?雪,其试图表达的主旨都是:相处久了,新鲜感丧失,恋爱时的浪漫与激情逐渐被平实、琐碎的生活细节所代替,而当初双方曾费尽心思掩饰的缺点以及在理念上的不同,此时都充分地暴露了出来,于是就开始有摩擦、争吵甚至是厌倦与失望。因为彼此都已经太过熟悉,“就像左手握右手”一样没有感觉。“审美疲劳”一词炮制出来以后,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反映了“过度熟悉”带来的心理疲倦。因此,婚姻不是“自动”地向前走,而是要靠双方的维护与经营。
人们对陌生人总是留有宽容,对走得太近的人总是容易反感、排斥和苛求,似乎历来有一种“远交近闭”的习惯,愿意结交离自己比较远的人,对自己身边的人常常避而远之。这是因为陌生自有陌生的好处:陌生的人不会在你的卧室里徘徊良久而不去,不会随意拉开你的抽屉,刺探你的隐私;陌生人不会拿起你的手机未经允许查看你的信息,边看还边大声地念出来;陌生人不会随意向你借东西并且“忘记”归还;陌生人不会穷追不舍地问你一个月拿多少钱……
人们似乎对陌生还怀有一种隐秘的渴望,渴望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切都是新鲜的感觉,遇到的都是“亲密的陌生人”。并且,人习惯性地相信陌生人,因为还没有被陌生人骗过,以上所述皆因人际关系中,熟悉的过程本身便是一种入侵的过程,是一种彼此限制的过程。一个人知道你的东西越多,越深层,你越体会到一种更大的、潜在的危险。任何一种关系,归根结底都会造成一种限制,一种牵连。熟人之间的关系常常会转化成为一种包袱,一种枷锁,彼此的负累。
西谚曰:亲昵生狎侮(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的确有它的道理。熟悉也就意味着无所谓。保持距离,永远不失为一个处世的适当选择。
据《人之初》
编辑 / 张秀阳
E-mail.zzzxy20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