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以情感贯通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打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和意境,朗读是不可或缺的策略。给学生一个情感升华的空间,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滋养性情、陶冶情操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阅读 情感 铺垫 空间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以情感贯通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因为,情感能打动、感染、震撼学生的心灵。有了情感的课堂,好比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学生会始终保持着对所学教材的浓厚兴趣。那么学生的情弦怎样才能被有效地拨动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铺垫
《在大海中永生》导入片段——师:“同学们,课前,大家都读了《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对邓小平爷爷有了一些了解。谁来说说你的了解?”师:“然而,如今香港和澳门都回归祖国了,但是,敬爱的邓小平爷爷却离开了我们。他没有来得及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邓爷爷要走了,今天,让我们一起送邓爷爷最后一程吧。”
点评:既然阅读教学活动是以“情感”为支撑的活动,那么从课堂教学的开始,就必须让学生带着情感走进文本,带着情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对课堂进行一定的情感铺垫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开始就营造出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匹配的情感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
刚才这一教学导入案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所搜集的有关资料后,教师满怀深情地引入话题,学生便由刚开始的时候对伟人的歌颂直接进入对邓小平爷爷的深切缅怀中。在学生的心中,形成情感的巨大的落差,为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做好情感铺垫。教师这一充满情感的导语,将教材的“文本情”和学生的“学生情”以及“教师情”有效地融合在了一起,学生的崇敬、怀念之情油然而生。可以想象: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一定会非常投入。教师的情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钥匙,教师用这把钥匙打开了学生的心扉。
二、给学生一个感动的理由
案例:《爱如茉莉》教学片段——在学习课文第9节时,教师指导学生读书:“边读边划出让你震撼的词句,用心地读一读、品一品,从字里行间你感悟到了什么?”然后交流。生1:“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其中‘紧握’一词使我震撼。为了照顾妈妈,爸爸非常疲劳,但是依旧紧紧抓住妈妈的手哦,我觉得这是爱。”生2:“这句中的‘坐’让我震撼,坐一夜,而不是一会儿,爸爸肯定难受,这是爸爸对妈妈的爱。”
点评:语文教材中,作者通常会把丰富、深刻的情感因素包含在语言文字之中。深刻体会其中的情感因素,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更深层次的情感形象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重点、体现文本内涵、有深刻含义的字词句。通过对这些字词句的情感因素的充分提炼,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在字词句的体会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的培养。并且在培养情感的过程中进行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真正实现阅读教学中“文”与“道”的和谐统一。
三、给学生一个动情的朗读
案例:《荷花》教学片段——课件出示:荷花不一样的形状美和动人的姿态美。师:“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啊,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教师引领学生朗读课文。
点评: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和意境,朗读是不可或缺的策略。教师用课件展示荷花的美,学生心目中有了荷花的形象。紧接着,教师就以优美的语言引领学生朗读相关课文片段,学生的情感就被有效激发了。学生通过朗读,似乎感觉到自己已经徜徉干这美丽的环境中,这样的情感朗读就有诗情画意之感,学生的情感到了高潮。
四、给学生一个升华情感的空间
案例:《李时珍夜宿古寺》——师:“李时珍有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你从李时珍身上感受到了什么?你有什么话想对李时珍说呢?或者你想到了其他什么人呢?请把自己想对李时珍说的写下来。”师:“现在,咱们来交流一下。”生1:“我想到了抗击‘非典’中……”生2:“我想到了抗震救灾中的谈千秋老师……”
点评:毫无疑问,随文进行习作实践使得阅读教学的密度大为增加,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也在加大。应该把语文课上得实惠一些,朴实一些。教师要将阅读与习作教学进行无缝对接,并巧妙地植入课堂,还课堂自然本色,使得习作教学更加丰满起来。以上案例,学生在阅读中把自己融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与作者和作品的主人公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学生有了表达的强烈欲望,这时教师果断地留出时间,让学生使用个性化的书面语言表达情感,把内心的话表达出来。学生写好以后进行交流,这实际上是学生在互相交流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彼此感染,互相启发,并且使得情感得到升华。
学生的情感在与文本对话中,随着文本的情感而起伏与推进。所以,应该让“情感”作为阅读课堂流动的血液,并且用这样的情感纽带将教师、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连接在一起,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滋养性情、陶冶情操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阅读 情感 铺垫 空间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以情感贯通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因为,情感能打动、感染、震撼学生的心灵。有了情感的课堂,好比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学生会始终保持着对所学教材的浓厚兴趣。那么学生的情弦怎样才能被有效地拨动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铺垫
《在大海中永生》导入片段——师:“同学们,课前,大家都读了《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对邓小平爷爷有了一些了解。谁来说说你的了解?”师:“然而,如今香港和澳门都回归祖国了,但是,敬爱的邓小平爷爷却离开了我们。他没有来得及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邓爷爷要走了,今天,让我们一起送邓爷爷最后一程吧。”
点评:既然阅读教学活动是以“情感”为支撑的活动,那么从课堂教学的开始,就必须让学生带着情感走进文本,带着情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对课堂进行一定的情感铺垫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开始就营造出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匹配的情感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
刚才这一教学导入案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所搜集的有关资料后,教师满怀深情地引入话题,学生便由刚开始的时候对伟人的歌颂直接进入对邓小平爷爷的深切缅怀中。在学生的心中,形成情感的巨大的落差,为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做好情感铺垫。教师这一充满情感的导语,将教材的“文本情”和学生的“学生情”以及“教师情”有效地融合在了一起,学生的崇敬、怀念之情油然而生。可以想象: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一定会非常投入。教师的情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钥匙,教师用这把钥匙打开了学生的心扉。
二、给学生一个感动的理由
案例:《爱如茉莉》教学片段——在学习课文第9节时,教师指导学生读书:“边读边划出让你震撼的词句,用心地读一读、品一品,从字里行间你感悟到了什么?”然后交流。生1:“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其中‘紧握’一词使我震撼。为了照顾妈妈,爸爸非常疲劳,但是依旧紧紧抓住妈妈的手哦,我觉得这是爱。”生2:“这句中的‘坐’让我震撼,坐一夜,而不是一会儿,爸爸肯定难受,这是爸爸对妈妈的爱。”
点评:语文教材中,作者通常会把丰富、深刻的情感因素包含在语言文字之中。深刻体会其中的情感因素,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更深层次的情感形象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重点、体现文本内涵、有深刻含义的字词句。通过对这些字词句的情感因素的充分提炼,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在字词句的体会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的培养。并且在培养情感的过程中进行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真正实现阅读教学中“文”与“道”的和谐统一。
三、给学生一个动情的朗读
案例:《荷花》教学片段——课件出示:荷花不一样的形状美和动人的姿态美。师:“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啊,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教师引领学生朗读课文。
点评: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和意境,朗读是不可或缺的策略。教师用课件展示荷花的美,学生心目中有了荷花的形象。紧接着,教师就以优美的语言引领学生朗读相关课文片段,学生的情感就被有效激发了。学生通过朗读,似乎感觉到自己已经徜徉干这美丽的环境中,这样的情感朗读就有诗情画意之感,学生的情感到了高潮。
四、给学生一个升华情感的空间
案例:《李时珍夜宿古寺》——师:“李时珍有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你从李时珍身上感受到了什么?你有什么话想对李时珍说呢?或者你想到了其他什么人呢?请把自己想对李时珍说的写下来。”师:“现在,咱们来交流一下。”生1:“我想到了抗击‘非典’中……”生2:“我想到了抗震救灾中的谈千秋老师……”
点评:毫无疑问,随文进行习作实践使得阅读教学的密度大为增加,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也在加大。应该把语文课上得实惠一些,朴实一些。教师要将阅读与习作教学进行无缝对接,并巧妙地植入课堂,还课堂自然本色,使得习作教学更加丰满起来。以上案例,学生在阅读中把自己融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与作者和作品的主人公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学生有了表达的强烈欲望,这时教师果断地留出时间,让学生使用个性化的书面语言表达情感,把内心的话表达出来。学生写好以后进行交流,这实际上是学生在互相交流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彼此感染,互相启发,并且使得情感得到升华。
学生的情感在与文本对话中,随着文本的情感而起伏与推进。所以,应该让“情感”作为阅读课堂流动的血液,并且用这样的情感纽带将教师、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连接在一起,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滋养性情、陶冶情操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