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考复习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复习深入到一定程度,或掌握了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和框架,大体能应付考试之后,要想进一步探索创新,深入发展,提高知识水平,就会感到大脑疲劳和精力不支,学习效率降低,进步速度减慢,处于一种“停滞”或“半停滞”状态。尽管每天都在勤奋复习,大做练习,但收效甚微。这就是历史复习中的“高原现象”。
一、“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
“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考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观察,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动力因素:有些考生复习目标不明确,信心不坚定,对自己要求不高或缺乏浓厚兴趣,都会导致复习动力不足,感到复习枯燥无味,最终失去动力而厌学,在“高原现象”面前自动退缩。
2. 知识因素:有些考生没有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丰富和扩展知识,或者大脑中的知识零碎杂乱,没有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越是到复习后期,越需要对知识融会贯通,加强综合分析能力。
3. 生理因素:有些考生由于长时间过度用脑,违背科学规律,不懂得合理运用时间,导致生理疲劳,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下降。
4. 心理因素:面对众多考生的激烈竞争,高考“独木桥”越走越艰难,想急于求成却浅尝辄止,复习时冷时热,月考分时高时低,于是产生沮丧心理和急躁情绪,陷入“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失败更灰心”恶性循环的怪圈。
5. 思维因素:有些考生用过去养成的思维定势对待后一阶段的复习内容,机械记忆,思维僵化,缺乏激活知识的能力。
6. 迁移因素:有些考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负迁移作用,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干扰、阻碍。
7. 方法因素:有些考生用前一阶段的复习方法进行后一阶段的复习,不善于探索新的复习方法;有些不善于分析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于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生搬硬套别人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质量不高,效率很低。
二、突破“高原现象”的策略
要想走出“高原现象”阶段,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树立信心。如果在高考历史复习中出现“高原现象”,不必心灰意冷,惊慌失措。应认识到“高原现象”是客观、普遍现象,只要突破这一阶段,就能顺利进入超越创新的第三阶段,开拓历史备考复习的新天地。
2. 注意序化、整合和激活历史知识。复习的目的在于整合和创新,在于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适时序化和整合所学知识,使历史知识系统化、主题化、整体化,并不断掌握新知识、新信息,培育激活知识的能力,为突破“高原现象”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3. 善于调剂身心,不打疲劳战。复习中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身心环境,保持心智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当感到大脑疲劳、思维呆滞、效率不高时,要及时把大脑从“学习频道”转到“休息娱乐频道”,以各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调剂身心,如听一听世界名曲、翻一翻影视画报、看一看室外风景,或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这样,就能使大脑在轻轻松松的“频道转换”中得到休息和调整。
4. 克服复习中的负迁移干扰,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的正迁移作用。迁移是指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或指其它学科对历史科的影响。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起促进作用的影响称为正迁移,反之称为负迁移。在复习中,要提醒自己运用多种方法避开负迁移,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把政、史、地知识融为一体,使之互相联系,互相产生正迁移影响。
5. 积极调整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要避免思维定势,不能简单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后一阶段的学习。要打破思维定势,探索出一条更适合自己后阶段复习的新路。
6. 请历史老师或班主任指点迷津。老师一般较学生眼界开阔,经验丰富。如果虚心请教,老师会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出谋划策,释疑解惑。
只要突破“高原现象”这一关,就会越过“山穷水尽疑无路”,跨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一、“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
“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考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观察,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动力因素:有些考生复习目标不明确,信心不坚定,对自己要求不高或缺乏浓厚兴趣,都会导致复习动力不足,感到复习枯燥无味,最终失去动力而厌学,在“高原现象”面前自动退缩。
2. 知识因素:有些考生没有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丰富和扩展知识,或者大脑中的知识零碎杂乱,没有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越是到复习后期,越需要对知识融会贯通,加强综合分析能力。
3. 生理因素:有些考生由于长时间过度用脑,违背科学规律,不懂得合理运用时间,导致生理疲劳,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下降。
4. 心理因素:面对众多考生的激烈竞争,高考“独木桥”越走越艰难,想急于求成却浅尝辄止,复习时冷时热,月考分时高时低,于是产生沮丧心理和急躁情绪,陷入“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失败更灰心”恶性循环的怪圈。
5. 思维因素:有些考生用过去养成的思维定势对待后一阶段的复习内容,机械记忆,思维僵化,缺乏激活知识的能力。
6. 迁移因素:有些考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负迁移作用,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干扰、阻碍。
7. 方法因素:有些考生用前一阶段的复习方法进行后一阶段的复习,不善于探索新的复习方法;有些不善于分析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于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生搬硬套别人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质量不高,效率很低。
二、突破“高原现象”的策略
要想走出“高原现象”阶段,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树立信心。如果在高考历史复习中出现“高原现象”,不必心灰意冷,惊慌失措。应认识到“高原现象”是客观、普遍现象,只要突破这一阶段,就能顺利进入超越创新的第三阶段,开拓历史备考复习的新天地。
2. 注意序化、整合和激活历史知识。复习的目的在于整合和创新,在于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适时序化和整合所学知识,使历史知识系统化、主题化、整体化,并不断掌握新知识、新信息,培育激活知识的能力,为突破“高原现象”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3. 善于调剂身心,不打疲劳战。复习中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身心环境,保持心智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当感到大脑疲劳、思维呆滞、效率不高时,要及时把大脑从“学习频道”转到“休息娱乐频道”,以各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调剂身心,如听一听世界名曲、翻一翻影视画报、看一看室外风景,或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这样,就能使大脑在轻轻松松的“频道转换”中得到休息和调整。
4. 克服复习中的负迁移干扰,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的正迁移作用。迁移是指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或指其它学科对历史科的影响。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起促进作用的影响称为正迁移,反之称为负迁移。在复习中,要提醒自己运用多种方法避开负迁移,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把政、史、地知识融为一体,使之互相联系,互相产生正迁移影响。
5. 积极调整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要避免思维定势,不能简单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后一阶段的学习。要打破思维定势,探索出一条更适合自己后阶段复习的新路。
6. 请历史老师或班主任指点迷津。老师一般较学生眼界开阔,经验丰富。如果虚心请教,老师会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出谋划策,释疑解惑。
只要突破“高原现象”这一关,就会越过“山穷水尽疑无路”,跨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