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尝试新教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z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美术新课标的制订,为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课标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笔者就自己学习新课标的一点感悟和实际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学习理解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基本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主的要途径,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美术课程能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生活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更加独特。
  (二)、基本理念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识物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物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4、培养创新精神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5、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二、吃透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实际,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目的。
  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阶段目标分别是:
  (一)造型·表现:有意图地运用形、色、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案例:在教学八年级《装点我的居室》一单元时,教师先出示花鸟画作品,然后演示花鸟画的用笔用墨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出用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用墨法:浓墨、破墨、积墨等,从中选择比较满意的作品陈设于室内,为居室的装饰锦上添花。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设计·应用: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 、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体特征,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案例:结合假期中的“三小制作”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对学生进行设计应用的训练,逐步培养他们的设计意识:如纸盒动物造型、瓦楞纸动物造型、一笔画线材人物、快餐盒造型、蛋壳人造型、泥塑造型、折纸造型等个个栩栩如生,设计新颖。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日常生活中丢弃的纸盒、旧电线等收集起来,做成各式各样的工艺品,让这些旧材料变废为宝,为美化环境做出了贡献。
  (三)欣赏评述: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案例:利用节假日,对产生于我国民间美术进行欣赏、评述。我国的民间美术历史悠久、内涵深厚,形态丰富多样,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具、材料、和形态的不同,常见的民间美术种类有木版年画、剪纸、玩具、石雕、泥塑、面塑、皮影、刺绣、染织等。根据不同的实际,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在春节可安排学生编织“中国节”,在端午节可让他们缝织“香包”,在教师节制作贺卡。浓郁了节日氛围,丰富了美术底蕴。
  (四)综合·探究: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案例:与学校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邀请物理、科技或劳技教师参与并指导,运用所学的科学原理,收集和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出有创意的、可以活动或发光、发声的立体造型、生活用品或活动模型。在设计时,可以先分析环境艺术品或生活用品在造型色彩和实用性等方面的优缺点,在设计中针对其特点进行改进。完成后的大型立体作品可以美化学校,小型立体作品可以美化教室或家庭,生活用品可以运用于家庭或作为礼品赠送朋友。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力。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教师也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音乐课程改革的推广实施,要求音乐教师彻底转变旧的教学观念,逐步树立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努力改革课程教学,力求取得最佳效果。于是一时间音乐老师们在专家的引领下,学习《课程标准》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探讨,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提高,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百花齐放,集思广益,这都是积极的一方面,但在长期的实践中,有这几个误区普遍存在,现愿与同行一起探讨:  一、淡化音
期刊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的互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与练,领悟所学的知识,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现其学习上的主体性;另一方面能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和运动能力的强弱,使得体育教学更加顺利进行。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开发创新教育,把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思想贯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一、体育教学中“角色互换”的涵义、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角色互换”是结合现代教学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所谓“角色”是指师生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即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而“互换”则是指学生由原来在教学中的主体角色转变为教学中的主导角色,同时教师亦相应地变为“学生”。综合来说,“角色互换”就是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学生这二个“角色”进行合理的互换,从而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
期刊
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表现力极丰富,能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缩小时空差距。它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以生动有趣的知识,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