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科学素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的教育科学知识、方法、能力、思想和品质的总和。教育科学素养是现代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教师专业属性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根本特征。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兴趣;课程整合;创新意识
前言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不管是城市小学还是农村小学,都必须具备自我提升科学素养的能力,这就要求科学专业知识不断的更新、积累。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养成又是长期形成的,这就是说,科学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外,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只有这样,才利于提高科学课堂的效率。
一、对课程的熟知,科学合理整合课程,提高课堂效率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三个领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展开,每一条具体内容标准不一定代表一个课程,也不一定占用一个课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课程的熟知与了解才能合理的整合课程。
如:六年级下册“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中,教师在教授学生认识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过程中认识月球地形特点是,就可以与《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进行有机整合,就可以把知识更好的连贯,更能相应的加深对月球的认识,启迪学生认识:科学的发展给人类更多地认识未知领域,利于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形成大胆的想象,促进学生对科学未知领域探索的追求。
又如: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温度计》一课中,学生对温度和温度计都有较多的认识,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并根据实际与《测量物体的温度》整合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进行科学探究和交流的空间,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如:六年级上册《热起来了》一课,学生就可以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去验证衣服不能产生热量。
又如:四年级上册《磁铁》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整合课程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指南针”渗透爱国的情感教育,同时,激发学生对指南针的探究激情。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观察、实验、制作和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磁铁有磁性”“磁铁能指向南北”“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等的科学概念。通过制作指南针,帮助学生理解指南针的制作原理并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的方法,以及引申指南针在航海、军事、野外活动等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认识科学为人类服务的宗旨。激发学生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激情与欲望。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教师应从激发学生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原因入手,引导学生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知道科学能够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很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勇于提出问题,乐于交流,同时,也要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和社会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
对“科学知识”的目标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的认识;只有对课程的熟知,对课程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更好提高课堂效率。
二、自我提升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著名科学家钱学深坦言,一个具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科学家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创新是科学的生命。创新就是要标新立异,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怀疑,善于怀疑,才会钻研,才可能创新。科学的突破和创新往往要受到旧思想的强烈反对。正如哥白尼发现“日心说”,收到教皇派极力反对,因此,创新也包含着勇敢无畏的精神。如:“场”的概念建立,“黑洞”的发现等。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努力创新,大胆的去追求,积极参加各类各项科学科技类的竞赛,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这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
三、大量阅读科学书籍与影响资源,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学生阅读的天分无可否认的。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很有必要和学生一起多阅读较多的科学书籍。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些书籍,不但能吸引学生,更能使学生产生遐想,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如《十万个为什么?》中“迷人的宇宙空间”、“神奇的航天器”、“身边的科学”等;又如《神秘的宇宙》中“永恒的地球”、“地球万象”等;促进少年儿童成长知识的《世界上下五千年》;能让学生更多了解宇宙与地球知识的《问鼎苍穹》;通过阅读《火龙经》记载的“神鸟飞鸦”和古代军事家马均的“投石机”的记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探索和发现身边科学的《探索发现》等等。此外,还要更多的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多了解科学知识,增加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途径,扩大学生科学知识面,如:观看《地球的形成》、《恐龙灭绝之谜》等等。
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必须一时俱进,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变化;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科学资源,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树立符合新课程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发扬科学精神,探索教学、教育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这样,就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增加学生科学知识的积累,促进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效率,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崔佃金.试论教师科学素养及其养成策略
http://mingshi.qlteacher.com/studio/cuidianjin/Article/12398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堂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关冬梅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与发展.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07
[5]崔立源等.创新之源——青少年创造力培养活动方案精选.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兴趣;课程整合;创新意识
前言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不管是城市小学还是农村小学,都必须具备自我提升科学素养的能力,这就要求科学专业知识不断的更新、积累。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养成又是长期形成的,这就是说,科学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外,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只有这样,才利于提高科学课堂的效率。
一、对课程的熟知,科学合理整合课程,提高课堂效率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三个领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展开,每一条具体内容标准不一定代表一个课程,也不一定占用一个课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课程的熟知与了解才能合理的整合课程。
如:六年级下册“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中,教师在教授学生认识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过程中认识月球地形特点是,就可以与《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进行有机整合,就可以把知识更好的连贯,更能相应的加深对月球的认识,启迪学生认识:科学的发展给人类更多地认识未知领域,利于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形成大胆的想象,促进学生对科学未知领域探索的追求。
又如: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温度计》一课中,学生对温度和温度计都有较多的认识,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并根据实际与《测量物体的温度》整合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进行科学探究和交流的空间,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如:六年级上册《热起来了》一课,学生就可以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去验证衣服不能产生热量。
又如:四年级上册《磁铁》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整合课程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指南针”渗透爱国的情感教育,同时,激发学生对指南针的探究激情。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观察、实验、制作和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磁铁有磁性”“磁铁能指向南北”“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等的科学概念。通过制作指南针,帮助学生理解指南针的制作原理并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的方法,以及引申指南针在航海、军事、野外活动等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认识科学为人类服务的宗旨。激发学生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激情与欲望。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教师应从激发学生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原因入手,引导学生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知道科学能够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很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勇于提出问题,乐于交流,同时,也要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和社会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
对“科学知识”的目标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的认识;只有对课程的熟知,对课程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更好提高课堂效率。
二、自我提升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著名科学家钱学深坦言,一个具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科学家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创新是科学的生命。创新就是要标新立异,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怀疑,善于怀疑,才会钻研,才可能创新。科学的突破和创新往往要受到旧思想的强烈反对。正如哥白尼发现“日心说”,收到教皇派极力反对,因此,创新也包含着勇敢无畏的精神。如:“场”的概念建立,“黑洞”的发现等。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努力创新,大胆的去追求,积极参加各类各项科学科技类的竞赛,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这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
三、大量阅读科学书籍与影响资源,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学生阅读的天分无可否认的。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很有必要和学生一起多阅读较多的科学书籍。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些书籍,不但能吸引学生,更能使学生产生遐想,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如《十万个为什么?》中“迷人的宇宙空间”、“神奇的航天器”、“身边的科学”等;又如《神秘的宇宙》中“永恒的地球”、“地球万象”等;促进少年儿童成长知识的《世界上下五千年》;能让学生更多了解宇宙与地球知识的《问鼎苍穹》;通过阅读《火龙经》记载的“神鸟飞鸦”和古代军事家马均的“投石机”的记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探索和发现身边科学的《探索发现》等等。此外,还要更多的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多了解科学知识,增加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途径,扩大学生科学知识面,如:观看《地球的形成》、《恐龙灭绝之谜》等等。
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必须一时俱进,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变化;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科学资源,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树立符合新课程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发扬科学精神,探索教学、教育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这样,就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增加学生科学知识的积累,促进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效率,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崔佃金.试论教师科学素养及其养成策略
http://mingshi.qlteacher.com/studio/cuidianjin/Article/12398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堂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关冬梅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与发展.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07
[5]崔立源等.创新之源——青少年创造力培养活动方案精选.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