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社会处在深刻转型和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建设服务型政府进程的加快,需要社会组织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承担更多的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对于城市而言,社会服务工作重点在基层,而基层重点又在社区。民进常州市委会一直以来着眼基层、关注民生,在对常州市的基层调研中,我们发现城市社区集服务功能、管理功能、整合功能、文化建设功能和经济生活功能于一体,已经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场所和实现社会整合的基础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培育大量的各类新的社会组织,发挥其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社区整合的功能,既是当前城市进一步转型发展中不可逆转的新趋势,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形成“社会协同”共治格局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社会组织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不断成长,初步形成了覆盖农业、工商服务业、教育科研、慈善公益、卫生保健、文化体育、生态环境、社会服务、法律援助等诸多领域的社会服务网络体系。市政府积极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使得社会组织的社会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加。
在看到常州社会组织得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其目前仍旧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常州市各类社会组织中,学术性、行业性、专业性社会团体所占比例较大,服务社区、贴近基层的公益慈善型、社会服务型、社会福利型组织数量明显偏少,社区服务的功能难以发挥,很多社会团体行政色彩较浓,运行机制相对僵化;第二,许多政府部门由于部门利益、局部利益,不愿意将职能转移、授权或委托给社会组织,大大限制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远未形成,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较弱;第三,常州市社会组织的创新机制、运行质量有待提高,对经济、文化、社会的贡献率还很低。
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发展社区民主自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提高社区凝聚力,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实际情况,我们撰写了《培育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对策建议》的提案,并在常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建议:
一、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构建协作型社区服务体系
要转变政府总揽一切事务的传统观念,创新社区管理模式,让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服务公民利益诉求,调处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建议积极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不断优化现有的社会组织结构,构建协作型社区服务体系。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小区的管理,强化社区综合治理。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社会保障、卫生、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项服务工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培育社会组织新机制
探索服务购买机制,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建立专项资金,有序“释放”出一部分政府承担的社会公共事务,通过政府购买、补贴、奖励社会组织服务的具体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管理,探索用社会力量解决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不足的问题。要降低对社会组织的门槛,鼓励草根组织参与项目申报,以此来培育和孵化社会组织。在项目评估审定、资金使用监管、项目成效验收、引入奖惩机制等方面,不断规范,逐步形成科学完善的培育新机制。构建孵化平台,加快培育和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
三、积极引导,协助社会组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搭建“枢纽型”组织体系,健全社会组织监管机制。通过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推进“政社分开”,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大对社会组织党务干部的培训、培养和选拔使用力度,挑选社会组织中的优秀党员担任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或从事党务工作。建立制度激励机制,促进优秀社会组织发展。通过激励措施,鼓励社区社会组织优胜劣汰。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社会组织工作水平。积极与高校交流合作,探讨社会组织工作的开展和专业工作人员培养,建立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对选举产生的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进行必要的管理知识培训,提高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这项提案在提交后,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经张云云副市长研阅后,对民进常州市委会进行了答复,批转民政局研究落实,表示将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建设与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定位准确、功能齐全、作用显著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科学、有效、规范的社会组织监管体制、机制,实现社会组织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正在不断进行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而社会组织具备服务人民群众、助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必将在社会管理改革创新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民进常州市委会准备在此次提案的基础上,对社会组织发展继续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常州市已经具有良好的社会组织发展基础,社会组织可以在参与常州社会管理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帮助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并为建设“幸福常州”作出更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社会组织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不断成长,初步形成了覆盖农业、工商服务业、教育科研、慈善公益、卫生保健、文化体育、生态环境、社会服务、法律援助等诸多领域的社会服务网络体系。市政府积极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使得社会组织的社会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加。
在看到常州社会组织得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其目前仍旧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常州市各类社会组织中,学术性、行业性、专业性社会团体所占比例较大,服务社区、贴近基层的公益慈善型、社会服务型、社会福利型组织数量明显偏少,社区服务的功能难以发挥,很多社会团体行政色彩较浓,运行机制相对僵化;第二,许多政府部门由于部门利益、局部利益,不愿意将职能转移、授权或委托给社会组织,大大限制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远未形成,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较弱;第三,常州市社会组织的创新机制、运行质量有待提高,对经济、文化、社会的贡献率还很低。
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发展社区民主自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提高社区凝聚力,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实际情况,我们撰写了《培育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对策建议》的提案,并在常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建议:
一、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构建协作型社区服务体系
要转变政府总揽一切事务的传统观念,创新社区管理模式,让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服务公民利益诉求,调处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建议积极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不断优化现有的社会组织结构,构建协作型社区服务体系。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小区的管理,强化社区综合治理。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社会保障、卫生、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项服务工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培育社会组织新机制
探索服务购买机制,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建立专项资金,有序“释放”出一部分政府承担的社会公共事务,通过政府购买、补贴、奖励社会组织服务的具体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管理,探索用社会力量解决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不足的问题。要降低对社会组织的门槛,鼓励草根组织参与项目申报,以此来培育和孵化社会组织。在项目评估审定、资金使用监管、项目成效验收、引入奖惩机制等方面,不断规范,逐步形成科学完善的培育新机制。构建孵化平台,加快培育和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
三、积极引导,协助社会组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搭建“枢纽型”组织体系,健全社会组织监管机制。通过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推进“政社分开”,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大对社会组织党务干部的培训、培养和选拔使用力度,挑选社会组织中的优秀党员担任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或从事党务工作。建立制度激励机制,促进优秀社会组织发展。通过激励措施,鼓励社区社会组织优胜劣汰。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社会组织工作水平。积极与高校交流合作,探讨社会组织工作的开展和专业工作人员培养,建立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对选举产生的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进行必要的管理知识培训,提高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这项提案在提交后,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经张云云副市长研阅后,对民进常州市委会进行了答复,批转民政局研究落实,表示将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建设与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定位准确、功能齐全、作用显著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科学、有效、规范的社会组织监管体制、机制,实现社会组织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正在不断进行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而社会组织具备服务人民群众、助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必将在社会管理改革创新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民进常州市委会准备在此次提案的基础上,对社会组织发展继续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常州市已经具有良好的社会组织发展基础,社会组织可以在参与常州社会管理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帮助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并为建设“幸福常州”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