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关注人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目标就是以“关注人的发展”为基础来设计和确定的。地理课堂如何关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既张扬个性,又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阿,是值得每一位地理老师研究的问题。
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激活学生的自信
课堂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格式化、整齐化一的过程,如何张扬学生的个性差异,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每个施教者要解决的问题。
1.课堂设计无疑是激活学生自信,提高学生学科兴趣的关键一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游戏、讨论、探究、实验、观察、调查、信息搜集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例如,我在讲述“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治理”时,设计了以下活动:学生把一张纸轻轻捏成一团,然后稍微展开成高低起伏的“立体地形模型”。在“地形模型”上选择陡坡、缓坡、沟谷等典型地形,并画出适当图案,做出土地利用规划和治理措施,如植树种草、修拦沙坝等。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共同探究,最后得出正确的认识。通过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心。
2.关注学生在地理课堂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发现,当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所以教师要用心施教,关注学生在何种情形下学习最有信心,学习效果最好。如有的学生在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的自信心就能较好地得以展现,从而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学习。这样的学生更希望老师给他鼓舞并委以重任,如收集资料、统计数字等。有的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更能激发他的自信,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就要设计一些挑战智力的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如讲“黄赤交角”时,老师设问:当黄赤交角变大时,地球上会产生哪些变化?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这样既达到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目的,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为以后的科学探索奠定了基础。
3.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和空间,把获取地理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学应该是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最后又要高质量地回归生活。把地理课堂延伸到生活,走向生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的自信更强。
这样,通过贴近每一位学生生活的课堂设计,使得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关注,加之师生的有效互动可达到激活学生自信心的效果。
二、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教学活动中,学生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应是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道德品味也应提升,从而使他们越来越有一种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突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1.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和不畏困难的科学精神。例如,关于《区域农业发展》一节的学习中,将学生分成三组,针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一组收集东北地区气候数据,一组收集东北地区地形土壤条件数据,一组收集东北农业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找到东北农业的特色,并结合教材对东北区的农业布局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以深化对课程标准中进行农业布局必须进行区内差异的分析了解,从而印证不同农业部门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布局特点,强调进行农业区划的前提必须根据区内环境差异合理布局和调整。学生在经历和体验地理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工作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当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从事的实际探究活动,会经历“科学研究”中的痛苦、茫然、焦虑与挫折,体验惊奇、激动、充实与兴奋,从而认识和领悟到:科学知识并不是神圣的,是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的,是暂时的和可变的。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在地理教学中应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各小组集思广益,通过看电视、听收音机、看报纸、上网等途径,搜集到各种所需资料,为课堂学习提供了方便。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在思想、学习等各方面的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学生相互协作能力及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这样,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探讨,使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对社会产生责任感,并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养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3.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地理学科有丰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内容。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地球上除少数地区处,几乎已没有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纯自然环境了,地理学科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地理知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地观等可持续发展思想。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是文字游戏,也决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地理课堂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应在关注第一位学生的同时,激活学生的自信心,并在合作探究中,使之产生一种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康的人格。
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激活学生的自信
课堂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格式化、整齐化一的过程,如何张扬学生的个性差异,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每个施教者要解决的问题。
1.课堂设计无疑是激活学生自信,提高学生学科兴趣的关键一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游戏、讨论、探究、实验、观察、调查、信息搜集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例如,我在讲述“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治理”时,设计了以下活动:学生把一张纸轻轻捏成一团,然后稍微展开成高低起伏的“立体地形模型”。在“地形模型”上选择陡坡、缓坡、沟谷等典型地形,并画出适当图案,做出土地利用规划和治理措施,如植树种草、修拦沙坝等。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共同探究,最后得出正确的认识。通过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心。
2.关注学生在地理课堂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发现,当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所以教师要用心施教,关注学生在何种情形下学习最有信心,学习效果最好。如有的学生在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的自信心就能较好地得以展现,从而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学习。这样的学生更希望老师给他鼓舞并委以重任,如收集资料、统计数字等。有的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更能激发他的自信,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就要设计一些挑战智力的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如讲“黄赤交角”时,老师设问:当黄赤交角变大时,地球上会产生哪些变化?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这样既达到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目的,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为以后的科学探索奠定了基础。
3.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和空间,把获取地理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学应该是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最后又要高质量地回归生活。把地理课堂延伸到生活,走向生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的自信更强。
这样,通过贴近每一位学生生活的课堂设计,使得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关注,加之师生的有效互动可达到激活学生自信心的效果。
二、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教学活动中,学生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应是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道德品味也应提升,从而使他们越来越有一种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突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1.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和不畏困难的科学精神。例如,关于《区域农业发展》一节的学习中,将学生分成三组,针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一组收集东北地区气候数据,一组收集东北地区地形土壤条件数据,一组收集东北农业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找到东北农业的特色,并结合教材对东北区的农业布局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以深化对课程标准中进行农业布局必须进行区内差异的分析了解,从而印证不同农业部门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布局特点,强调进行农业区划的前提必须根据区内环境差异合理布局和调整。学生在经历和体验地理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工作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当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从事的实际探究活动,会经历“科学研究”中的痛苦、茫然、焦虑与挫折,体验惊奇、激动、充实与兴奋,从而认识和领悟到:科学知识并不是神圣的,是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的,是暂时的和可变的。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在地理教学中应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各小组集思广益,通过看电视、听收音机、看报纸、上网等途径,搜集到各种所需资料,为课堂学习提供了方便。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在思想、学习等各方面的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学生相互协作能力及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这样,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探讨,使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对社会产生责任感,并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养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3.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地理学科有丰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内容。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地球上除少数地区处,几乎已没有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纯自然环境了,地理学科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地理知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地观等可持续发展思想。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是文字游戏,也决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地理课堂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应在关注第一位学生的同时,激活学生的自信心,并在合作探究中,使之产生一种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