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行了一系列预算管理、国库管理、财政支出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同时相应地对单位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1.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首先,执行单一会计财务管理制度不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财政部门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将预算内外资金纳入一套账进行会计核算,执行一种单一的会计制度,不能有效的核算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反映单位的经营成果。其次,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不能准确核算和反映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由于省地级行业主管部门与县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往来增多,如行政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也按比例上缴,上级单位也有可能对下级行改单位进行经费补助,而目前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没有缴上级支出以及上级补助收入这样的科目来反映这两类款项往来,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发生上述业务时,运用会计科目混乱,不能正确反映其资金动向。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使得其不能完全市场化,部门预算不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不完善。现行的零基预算办法缺乏对预算单位和人员的有效控制,缺乏编制预算时所需的基础数据及其合理依据,缺乏对现有数据真实性、合理性的有效鉴定手段,缺乏对经费定额确认的科学手段,预算的审批与资源配置具有主观性,影响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预算科目属于粗放型模式,编制不规范,预算批复不及时以及年度预算调整频繁;预算模式过于陈旧,绩效与经费不配比、预算编制与资金管理,预算透明度模糊。而企业有相对专业的预算管理制度的设计、执行、评估、监督和信息采集团队,这一点是事业单位所不及的。因此极易造成预算编制时间仓促,预算编制程序简单,审批不严谨,程序缺乏规则性等问题。由于事业单位经常脱离事业发展计划和财力可能,未按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级科目支出要求,造成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合理。
4.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健全。首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应付未付的负债并未反映,对于已付但应由各期分摊的费用一次性的计人了费用支出,影响当期利润。其次,对经营性产生的应收款不计提坏账准备金,易于产生虚增利润现象。第三,固定资产损耗得不到反映。事业单位虽设立了修购基金,但其并不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一方面难以保证固定资产及时得到更新。另一方面折旧数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其净值,从而导致资产和净资产虚增。第四,固定资产范围的界定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二、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创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事业单位应参照企业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设置“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等科目;经营性收入应采用谨慎性原则提取坏账准备金。资产设置应增设“低值易耗品”科目,在批量购进或零星采购单位价值小、易损耗的物品时,采用分次摊销或直接列支;固定资产核算应提取折旧,增设“累计折旧”科目,编制会计报表时,折旧项目作固定资产原值的抵减项目,真实反映单位资产状况。建立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相适应的国有资产使用、处置核算制度,并设置相应科目,以适应新形式下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2.增强监管意识,认真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各单位应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人本单位工作目标。明确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应根据资产的不同类别,规定相应管理部门及责任人,并与部门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签订资产管理协议,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财会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货币资金的责任人是财务部门。资金的损失系财会人员个人原因造成的,应由个负责赔偿。存货和固定资产的责任人是资产管理部门。一要建立资产使用登记制度,明确使用人。二是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关心资产的存量状况,及时与财务部门对账、资产盘盈或盘亏按管理权限上报审批或审核备案,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外投资和应收款项的责任人是单位的业务部门,关键是要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同时财务部门要配合做好投资监管和欠款催收工作,跟踪监管资产运行过程,防止资产收益流失。
3.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首先,实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解决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解决会计核算存在的许多弊端。一是快速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会计核算中心可以从社会上选拔出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担任会计,从而在较大程序上改善会计人员素质状况。其次,是有效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有利于让会计人员能在没有羁绊的环境中依法行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职能,三是有利于加速会计电算化步伐。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在科目体系中增加行政单位“上级补助收入”及“上缴上级支出”等科目。目前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无法核算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经费补助收入和下级单位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将这类收入和支出融入目前的会计科目体系当中;二是在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体系中,增加上级补助收入和下级补助支出两个科目,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对应,这种方法可以清楚地核算和反映行政单位的这类收入和支出。
三、结束语
总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其经济管理的核心,是事业计划及任务全面完成的有力保证。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能否正常运行,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1.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首先,执行单一会计财务管理制度不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财政部门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将预算内外资金纳入一套账进行会计核算,执行一种单一的会计制度,不能有效的核算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反映单位的经营成果。其次,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不能准确核算和反映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由于省地级行业主管部门与县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往来增多,如行政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也按比例上缴,上级单位也有可能对下级行改单位进行经费补助,而目前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没有缴上级支出以及上级补助收入这样的科目来反映这两类款项往来,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发生上述业务时,运用会计科目混乱,不能正确反映其资金动向。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使得其不能完全市场化,部门预算不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不完善。现行的零基预算办法缺乏对预算单位和人员的有效控制,缺乏编制预算时所需的基础数据及其合理依据,缺乏对现有数据真实性、合理性的有效鉴定手段,缺乏对经费定额确认的科学手段,预算的审批与资源配置具有主观性,影响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预算科目属于粗放型模式,编制不规范,预算批复不及时以及年度预算调整频繁;预算模式过于陈旧,绩效与经费不配比、预算编制与资金管理,预算透明度模糊。而企业有相对专业的预算管理制度的设计、执行、评估、监督和信息采集团队,这一点是事业单位所不及的。因此极易造成预算编制时间仓促,预算编制程序简单,审批不严谨,程序缺乏规则性等问题。由于事业单位经常脱离事业发展计划和财力可能,未按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级科目支出要求,造成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合理。
4.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健全。首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应付未付的负债并未反映,对于已付但应由各期分摊的费用一次性的计人了费用支出,影响当期利润。其次,对经营性产生的应收款不计提坏账准备金,易于产生虚增利润现象。第三,固定资产损耗得不到反映。事业单位虽设立了修购基金,但其并不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一方面难以保证固定资产及时得到更新。另一方面折旧数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其净值,从而导致资产和净资产虚增。第四,固定资产范围的界定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二、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创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事业单位应参照企业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设置“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等科目;经营性收入应采用谨慎性原则提取坏账准备金。资产设置应增设“低值易耗品”科目,在批量购进或零星采购单位价值小、易损耗的物品时,采用分次摊销或直接列支;固定资产核算应提取折旧,增设“累计折旧”科目,编制会计报表时,折旧项目作固定资产原值的抵减项目,真实反映单位资产状况。建立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相适应的国有资产使用、处置核算制度,并设置相应科目,以适应新形式下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2.增强监管意识,认真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各单位应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人本单位工作目标。明确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应根据资产的不同类别,规定相应管理部门及责任人,并与部门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签订资产管理协议,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财会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货币资金的责任人是财务部门。资金的损失系财会人员个人原因造成的,应由个负责赔偿。存货和固定资产的责任人是资产管理部门。一要建立资产使用登记制度,明确使用人。二是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关心资产的存量状况,及时与财务部门对账、资产盘盈或盘亏按管理权限上报审批或审核备案,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外投资和应收款项的责任人是单位的业务部门,关键是要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同时财务部门要配合做好投资监管和欠款催收工作,跟踪监管资产运行过程,防止资产收益流失。
3.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首先,实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解决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解决会计核算存在的许多弊端。一是快速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会计核算中心可以从社会上选拔出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担任会计,从而在较大程序上改善会计人员素质状况。其次,是有效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有利于让会计人员能在没有羁绊的环境中依法行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职能,三是有利于加速会计电算化步伐。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在科目体系中增加行政单位“上级补助收入”及“上缴上级支出”等科目。目前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无法核算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经费补助收入和下级单位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将这类收入和支出融入目前的会计科目体系当中;二是在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体系中,增加上级补助收入和下级补助支出两个科目,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对应,这种方法可以清楚地核算和反映行政单位的这类收入和支出。
三、结束语
总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其经济管理的核心,是事业计划及任务全面完成的有力保证。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能否正常运行,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