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气管套管拔出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口术后采用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够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护理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且患者发病后多数患者伴有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等,导致患者昏迷、咳嗽等,引起患者呼吸道受阻和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障碍等,威胁患者生命[1]。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广为应用,该方法能够保持机体呼吸道通畅,挽救患者生命,且治疗预后良好。但是,部分患者手术后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死亡也比较高。因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研究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得到密切应用效果理想[2]。为了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观察。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40例,年龄为(29.3~72.1)岁,平均(52.7±2.0)岁,格拉斯哥评分(GCS)为(2-8)岁,平均(6.3±1.0)分;对照组有40例,年龄为(30.5~70.4)岁,平均(53.4±2.4)岁,格拉斯哥评分(GCS)为(3-8)岁,平均(6.2±1.2)分。患者中,13例交通事故,27例颅脑损伤,16例脑干损伤,14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0例器物击打。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完全知晓,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如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在气管切开术后加强普通护理,将患者安置在环境安静、整洁的病房中,设置病房温度为20-22℃,湿度为50%-70%,并且采用空气净化机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杀菌,保证病房通风透气,严格控制家属探视次数,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对于出现异常者应该立即告知
医生[3]。
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消毒隔离。患者手术后应该保持室内温度、湿度等,并保持病房通风,定期对室内空气消毒等;对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严格控制访视的次数,并为患者准备专门的垃圾桶,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并定期更换吸痰管,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2)气道管道护理。患者手术后应该密切固定气管套管防止其发生脱出,并采用生理盐水覆盖套管口,使得套管内环境保持湿润,切口应该定期进行消毒,更换敷料等,对于套管堵塞者应该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3)气管护理。患者气管切口后应该保持切口周围干燥、清洁,并定期更换纱布;患者换药时要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套管等发生脱落;同时,气管护理时应该保证充足的气管湿化液体量,并根据患者情况尽早使用雾化吸氧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痰液的形状,咳嗽及吞咽反射情况等,且患者吸痰后应该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4)其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时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于出现气管套管脱落、气肿、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患者应该立即告知医师处理;对于鼻饲患者应该首先进行痰液吸净,并定期进行痰液培养,避免患者发生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套管拔出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GC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肺部感染、术后出血、气道阻塞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0.05提示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气管套管拔出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GCS评分比较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气管套管拔出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7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7.5%)(P<0.05)(见表2)。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在患者头部而引起的颅脑组织发生损伤,且患者伤后昏迷达到6h以上或者发生二度昏迷,患者发病后主要以意识障碍、癫痫发作、恶心呕吐等为主,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通气困难,保持呼吸道畅通,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对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3]。但是,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治疗预后较差,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年来,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气管套管拔出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和其他护理相比优势较多,该护理模式是在普通护理基础上的人性化护理,是以患者病情为中心的个性化护理,该护理模式一方面充分和患者及家属进行细致的沟通和交流,使得患者对医院和即将进行的治疗方案有所了解,并给予足够的支持,使得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负面心理。同时,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提高护士专业技能,掌握颅脑损伤患者的基本理论和护理要点,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护理过程中能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等,并且能够采用翻、叩、滴等相互结合的方式,提高护士专业技能,从而能够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做到视患者为亲人,耐心细致的观察病情,最大限度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中,实验组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7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7.5%)(P<0.05)。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口术后采用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够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毛丽芳,陈玉琴,王惠君,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4,(1):12~13.
[2]孔磊,许立民,宋献丽,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19~221.
[3]蔡红梅,刘旭,张直,等.重型颅脑损伤45例气管切开术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2012,18(7):68~69.
[4]李慧,蒋蓉凤,刘娟.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气管切开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7):194.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护理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且患者发病后多数患者伴有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等,导致患者昏迷、咳嗽等,引起患者呼吸道受阻和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障碍等,威胁患者生命[1]。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广为应用,该方法能够保持机体呼吸道通畅,挽救患者生命,且治疗预后良好。但是,部分患者手术后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死亡也比较高。因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研究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得到密切应用效果理想[2]。为了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观察。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40例,年龄为(29.3~72.1)岁,平均(52.7±2.0)岁,格拉斯哥评分(GCS)为(2-8)岁,平均(6.3±1.0)分;对照组有40例,年龄为(30.5~70.4)岁,平均(53.4±2.4)岁,格拉斯哥评分(GCS)为(3-8)岁,平均(6.2±1.2)分。患者中,13例交通事故,27例颅脑损伤,16例脑干损伤,14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0例器物击打。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完全知晓,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如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在气管切开术后加强普通护理,将患者安置在环境安静、整洁的病房中,设置病房温度为20-22℃,湿度为50%-70%,并且采用空气净化机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杀菌,保证病房通风透气,严格控制家属探视次数,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对于出现异常者应该立即告知
医生[3]。
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消毒隔离。患者手术后应该保持室内温度、湿度等,并保持病房通风,定期对室内空气消毒等;对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严格控制访视的次数,并为患者准备专门的垃圾桶,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并定期更换吸痰管,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2)气道管道护理。患者手术后应该密切固定气管套管防止其发生脱出,并采用生理盐水覆盖套管口,使得套管内环境保持湿润,切口应该定期进行消毒,更换敷料等,对于套管堵塞者应该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3)气管护理。患者气管切口后应该保持切口周围干燥、清洁,并定期更换纱布;患者换药时要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套管等发生脱落;同时,气管护理时应该保证充足的气管湿化液体量,并根据患者情况尽早使用雾化吸氧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痰液的形状,咳嗽及吞咽反射情况等,且患者吸痰后应该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4)其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时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于出现气管套管脱落、气肿、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患者应该立即告知医师处理;对于鼻饲患者应该首先进行痰液吸净,并定期进行痰液培养,避免患者发生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套管拔出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GC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肺部感染、术后出血、气道阻塞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0.05提示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气管套管拔出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GCS评分比较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气管套管拔出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7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7.5%)(P<0.05)(见表2)。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在患者头部而引起的颅脑组织发生损伤,且患者伤后昏迷达到6h以上或者发生二度昏迷,患者发病后主要以意识障碍、癫痫发作、恶心呕吐等为主,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通气困难,保持呼吸道畅通,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对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3]。但是,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治疗预后较差,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年来,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气管套管拔出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和其他护理相比优势较多,该护理模式是在普通护理基础上的人性化护理,是以患者病情为中心的个性化护理,该护理模式一方面充分和患者及家属进行细致的沟通和交流,使得患者对医院和即将进行的治疗方案有所了解,并给予足够的支持,使得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负面心理。同时,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提高护士专业技能,掌握颅脑损伤患者的基本理论和护理要点,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护理过程中能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等,并且能够采用翻、叩、滴等相互结合的方式,提高护士专业技能,从而能够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做到视患者为亲人,耐心细致的观察病情,最大限度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中,实验组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7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7.5%)(P<0.05)。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口术后采用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够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毛丽芳,陈玉琴,王惠君,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4,(1):12~13.
[2]孔磊,许立民,宋献丽,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19~221.
[3]蔡红梅,刘旭,张直,等.重型颅脑损伤45例气管切开术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2012,18(7):68~69.
[4]李慧,蒋蓉凤,刘娟.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气管切开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