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波粒二象性相关内容的习惯性教学,存在一些易于引起模糊认识的问题。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波粒二象性;教学改革;波函数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4-0131-02
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正确理解波粒二象性是学好量子力学的基础。对与波粒二象性相关问题的教学是量子力学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受到常用教材[1~5]影响,其教学已形成了一套习惯的程式。仔细分析发现,按习惯程式教学,往往会引起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影响学生对实物粒子波动性的正确理解。本文就教学中遇上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对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相关内容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德布罗意关系式的独立性
二、非相对论情况下,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的计算
对于德布罗意波长的计算,按习惯的教学过程,亦会出现混乱。习惯上,在导入德布罗意关系式后,为了简化教学过程往往直接地给出非相对论条件下自由粒子的能量,所以,计算德布罗意波长的公式为:
。
可见,在非相对论情况下,可以以动能计算德布罗意波长。问题出在教学中把动能与总能的符号在紧邻内容中用混乱了。这里需指出的是,在低速情况下,德布罗意波长可由动能求解,并不意味着公式中的能量为动能,而从中求出德布罗意波的频率,这也正是德布罗意关系式间的独立性的一个体现。
三、关于建立薛定谔方程的问题讨论
对处于力场中的粒子,考虑势能,由此式推广即可建立薛定谔方程。推广过程这里不作详述。显然,在这一建立薛定谔方程的过程中,会引起这样的疑问:德布罗意假设中,粒子的波动性与总能有关,为什么在建立描述这一波动性的方程时却只考虑动能呢?而且,这一教学过程中把在非相对论情况下,可用动能计算德布罗意波长的结果牵强地转换为可用动(下转第130页)(上接第131页)能计算德布罗意波的频率,导致出现 (这里E为动能)的结果,这是与德布罗意关系式中E为总能的情况相矛盾的。教学中发现,这一教学过程设计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偏差,认为量子力学的波动理论是存在逻辑错误的。其实,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相对论效应,阐明自由粒子波函数中的能量为动能的原因,即可保持薛定谔方程建立过程与德布罗意关系式的逻辑一致性,这一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与自由粒子联系的波,频率和波矢分别为
(其中E为粒子的总能),其大小不变,对应的是一个平面波。由平面波的表达式可获得自由粒子波函数
这一教学过程设计,从相对论说明了自由粒子波函数中的能量为动能,而不必经由牵强的关系式 (E为动能)建立自由粒子波函数,避免了与德布罗意关系式的矛盾。而且,由于这里的自由粒子波函数中E是自由粒子的动能,从自由粒子波函数满足的微分方程推广建立薛定谔方程的过程中,能量为动能与势能之和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四、结语
由以上这些问题的讨论可见,长期的教学,会形成一些教学的定式,似乎这些程式化的教学已没必要进行多少改革。但正是这些习惯教学模式,往往会隐藏着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教师要经常深入地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应,反思习惯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使教学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周世勋编.量子力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曾谨言.量子力学 (卷I)[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苏汝铿编著.量子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关洪编.量子力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井孝功编著.量子力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6]赵凯华,罗蔚茵编.量子物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E.H.威切曼著.复旦大学物理系译.量子物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8]Э.B.史包尔斯基著.周同庆等译.原子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4.
课题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0507209)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郑容森(1960-),男,广西平南人,玉林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和计算物理。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波粒二象性;教学改革;波函数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4-0131-02
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正确理解波粒二象性是学好量子力学的基础。对与波粒二象性相关问题的教学是量子力学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受到常用教材[1~5]影响,其教学已形成了一套习惯的程式。仔细分析发现,按习惯程式教学,往往会引起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影响学生对实物粒子波动性的正确理解。本文就教学中遇上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对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相关内容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德布罗意关系式的独立性
二、非相对论情况下,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的计算
对于德布罗意波长的计算,按习惯的教学过程,亦会出现混乱。习惯上,在导入德布罗意关系式后,为了简化教学过程往往直接地给出非相对论条件下自由粒子的能量,所以,计算德布罗意波长的公式为:
。
可见,在非相对论情况下,可以以动能计算德布罗意波长。问题出在教学中把动能与总能的符号在紧邻内容中用混乱了。这里需指出的是,在低速情况下,德布罗意波长可由动能求解,并不意味着公式中的能量为动能,而从中求出德布罗意波的频率,这也正是德布罗意关系式间的独立性的一个体现。
三、关于建立薛定谔方程的问题讨论
对处于力场中的粒子,考虑势能,由此式推广即可建立薛定谔方程。推广过程这里不作详述。显然,在这一建立薛定谔方程的过程中,会引起这样的疑问:德布罗意假设中,粒子的波动性与总能有关,为什么在建立描述这一波动性的方程时却只考虑动能呢?而且,这一教学过程中把在非相对论情况下,可用动能计算德布罗意波长的结果牵强地转换为可用动(下转第130页)(上接第131页)能计算德布罗意波的频率,导致出现 (这里E为动能)的结果,这是与德布罗意关系式中E为总能的情况相矛盾的。教学中发现,这一教学过程设计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偏差,认为量子力学的波动理论是存在逻辑错误的。其实,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相对论效应,阐明自由粒子波函数中的能量为动能的原因,即可保持薛定谔方程建立过程与德布罗意关系式的逻辑一致性,这一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与自由粒子联系的波,频率和波矢分别为
(其中E为粒子的总能),其大小不变,对应的是一个平面波。由平面波的表达式可获得自由粒子波函数
这一教学过程设计,从相对论说明了自由粒子波函数中的能量为动能,而不必经由牵强的关系式 (E为动能)建立自由粒子波函数,避免了与德布罗意关系式的矛盾。而且,由于这里的自由粒子波函数中E是自由粒子的动能,从自由粒子波函数满足的微分方程推广建立薛定谔方程的过程中,能量为动能与势能之和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四、结语
由以上这些问题的讨论可见,长期的教学,会形成一些教学的定式,似乎这些程式化的教学已没必要进行多少改革。但正是这些习惯教学模式,往往会隐藏着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教师要经常深入地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应,反思习惯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使教学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周世勋编.量子力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曾谨言.量子力学 (卷I)[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苏汝铿编著.量子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关洪编.量子力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井孝功编著.量子力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6]赵凯华,罗蔚茵编.量子物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E.H.威切曼著.复旦大学物理系译.量子物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8]Э.B.史包尔斯基著.周同庆等译.原子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4.
课题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0507209)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郑容森(1960-),男,广西平南人,玉林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和计算物理。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