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工作,我不喜欢接受施舍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zqi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弗里蒙特的邻居多数是巴士司机、警察、加油站工人、靠救济金生活的未婚妈妈,确切地说,全是被里根的经济政策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蓝领工人。爸爸是我们那栋楼里唯一的共和党党员。
  但被污染的空气刺痛他的眼睛,汽车的声响害得他头痛,还有,花粉也让他咳嗽。水果永远不够甜,水永远不够干净,树林和原野都到哪里去了?开头两年,我试着让爸爸参加英语培训班,以提高他的英语水平。但他对此不屑一顾:“也许我会把‘cat’拼出来,然后老师会奖给我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那么我就可以跑回家,拿着它向你炫耀了。”
  1983年春季的某个星期天,我走进一家出售平装旧书的小店。我跟爸爸说等我5分钟,他耸耸肩。他当时在弗里蒙特某个加油站上班,那天正好休假。我看到他横跨弗里蒙特大道,走进一家杂货店,店主是一对年迈的越南夫妻,阮先生和他的太太。他们白发苍苍,待人友善,太太得了帕金森病,先生则换过髋骨。
  我正在翻阅一本破旧的悬疑小说,突然传来一声尖叫,还有玻璃碎裂的声音。我放下书,匆匆穿过马路,走进杂货店。我发现阮氏夫妇站在柜台后面,吓得脸如死灰、紧贴墙壁,阮先生双手抱着他的太太。店里,橙子散落一地,杂志架翻倒在地,一个装牛肉干的罐子被砸得粉碎。
  原来爸爸想买橙子,身上却没有现金,他给阮先生开了一张支票,阮先生想看看他的身份证件。“他想看我的证件,”爸爸咆哮道,“快两年了,我在这里买这些该死的水果,把钱放进他的口袋,这个狗杂碎居然要看我的证件!”
  “爸爸,这又不是针对你。”我说,并朝阮氏夫妇挤出微笑,“他们理应查看证件的。”
  “我不欢迎你来这里。”阮先生说,他站在他妻子身前,用拐杖指着爸爸,然后转向我,“你是一个很好的年轻人,但是你爸爸,他是一个疯子。这里再也不欢迎他。”
  “他以为我是小偷吗?”爸爸抬高了声音说,外面围满了旁观的人,“这是个什么国家?没有人相信任何人!”
  “我要叫警察。”阮太太说,她探出头来,“你快离开,要不我就喊警察了。”
  “求求你,阮太太,别叫警察。我把他带回家,请别叫警察,好不好?求求你。”
  “好的,你带他回家,好主意。”阮先生说。他戴着金丝边眼镜,眼睛一直盯着爸爸。我拉着爸爸离开,他出来的时候踢飞了一本杂志。我让他在街边等我,然后转身回店里向阮氏夫妇道歉,告诉他们爸爸处境艰难。我把家里的电话和地址给了阮太太,告诉她估算一下损失了多少东西。“算好之后请打电话给我,我会赔偿一切的,阮太太,我很抱歉。”阮太太从我手里接过纸片,点点头。我看到她的手比平时抖得厉害,这让我很生爸爸的气,他把一个老太太吓成这样。
  “我爸爸仍在适应美国的生活。”我解释说。
  我想告诉他们,在喀布尔,我们折断树枝,拿它当信用卡。哈桑和我会拿着那根树枝到烤馕店去。店主用刀在樹枝上刻痕,划下一道,表示他从火焰升腾的烤炉中取了一个馕饼给我们。每到月底,爸爸按照树枝上的刻痕付钱给他——就是这样,没一点儿问题,不用身份证件。
  但我没告诉他们。我感谢阮氏夫妇没叫警察,然后带爸爸回了家。我炖鸡脖子饭的时候,他在阳台抽烟生闷气。
  那晚我们默默吃饭。爸爸只吃了两口,就把盘子推开了。
  我的目光越过桌子,望着他,他的指甲开裂,被机油弄得脏兮兮的,他的手指被刮伤了,衣服散发出加油站的味道——尘灰、汗水和汽油。爸爸像一个再婚的鳏夫,总会想起故去的妻子。他怀念贾拉拉巴德的甘蔗地,还有帕格曼的花园。他怀念那些在他屋里进进出出的人,怀念索尔市集拥挤的通道,他走在那里,和他打招呼的人认得他、认得他的父亲、认得他的祖父,那些跟他同一个祖宗的人,他们的过去交织在一起。
  对我来说,美国是一个埋葬往事的地方。
  对爸爸来说,这是一个哀悼过去的地方。
  “也许我们应该回到白沙瓦。”我看着玻璃杯里的冰块说道。我们在那里度过了半年的光阴,等待移民局核发签证。我们那间满是尘灰的房子散发着脏袜子和猫粪的气味,但住在我们周围的全是熟人——至少爸爸认得他们。他会邀请整条走廊的邻居到家里吃晚饭,他们中多数都是等待签证的阿富汗人。当然,有人会带来手鼓,也有人带手风琴。茶泡好了,嗓子还可以的人会高歌一曲,直到太阳升起,直到蚊子不再嗡嗡叫,直到鼓掌的手都酸了。
  “你在那边更开心,爸爸,那儿更有家的感觉。”我说。
  “白沙瓦对我来说是好地方,但对你来说不是。”
  “你在这儿工作太辛苦了。”
  “现在还好啦。”他说,“再说,我又不是为了自己才让我们两个来到这里的,你知道吗?”
  我把手伸过桌子,握住他的手。我的是学生哥儿的手,干净柔软;他的是劳动者的手,肮脏且长满老茧。我想起在喀布尔时,他给我买的那些卡车、火车玩具,还有自行车。如今,美国是爸爸送给我的最后一件礼物。
  我们到美国一个月之后,爸爸在华盛顿大道找到工作,在一个阿富汗熟人开的加油站当助理——他从我们初到美国那天就开始找工作了。
  每周六天,每天轮班十二个小时,爸爸给汽车加油、换油、擦洗风挡玻璃,还要收银。有好几次,我带午饭给他吃,发现他正在货架上找香烟,油污斑斑的柜台那端,有一个顾客在等候。在荧光灯的照射下,爸爸的脸扭曲而苍白。每次我走进去,门上的电铃会“叮咚叮咚”响,爸爸会抬起头,招招手,露出微笑。
  被聘用那天,爸爸和我到圣何塞去找我们的移民资格审核官杜宾斯太太。她是一个很胖的黑人妇女,眼睛明亮,笑起来会有两个酒窝。爸爸将一叠食物券放在她的柜台上。“谢谢你,可是我不想要。”爸爸说,“我一直有工作。在阿富汗,我有工作;在美国,我有工作。非常感谢,杜宾斯太太,可是我不喜欢接受施舍。”
  杜宾斯太太眨眨眼,把食物券拿起来,看看我,又看看爸爸。“我干这行十五年了,从来没人拒绝我。”她说。就是这样,爸爸结束了在收银台用食物券支付的屈辱日子,也消除了他最担心的事情之一:被阿富汗人看到他用救济金买食物。爸爸走出福利办公室时,好像大病初愈。
  (三 肴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追风筝的人》一书,本刊节选)
其他文献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有一则非常有名的故事,叫《司文郎》。  一个盲眼的老和尚,他有一种特异的能力,只要闻一下烧过的稿子,就知道这篇作品的好坏。两个北方书生和一个南方书生,他们对对方的写作水平并不服气。听说老和尚这么神奇,参加完乡试,他们决定一起去找老和尚,让他判断自己的应试作品到底怎么样。  老和尚说:“你们把作品焚烧了之后让我闻一下,我就能知道好坏。”  来自余杭的南方书生先把一些大师的作品
期刊
禁塑成全球趋势  2018年7月9日,星巴克宣布其全球所有店面将在两年内淘汰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该公司悬赏1000万美元征集来的设计:一种类似儿童用“鸭嘴盖”的新型杯盖。  环保运动为什么盯上了吸管?因为它的回收率极低,与其庞大的使用量形成了鲜明对比。据估计,星巴克每年使用的塑料吸管超过10亿根。  禁塑正在成为一种全球趋势。截至目前,包括中国、法国、美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对使用一次性
期刊
2016年3月微軟推出Tay时,非常看好这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Tay不仅能回答事实性问题,还可以进行更复杂的交流——Tay能表现出幽默感,像朋友一样跟用户说笑。宣传材料中提到:你跟Tay聊得越多,她就越聪明,体验也会更个人化。但当人们发现Tay会学习模仿交流对象的言语后,一些心怀恶意的人与Tay聊天时故意说一些具有侮辱和攻击性的话。几个小时后,Tay已是脏话连篇。上线不到24小时,微软就宣布下线
期刊
今天的人们常常会为“明天穿什么”而苦恼。而在遥远神秘的中世纪,艺术在社会氛围的压制下逐渐成为宗教的衍生品,只为满足其需要而存在。而当时的服饰色彩在宗教势力的控制下也不得不服务于宗教要求。为此,人们在选择服色时需反复斟酌,以免违背其社会性符号功能。象征青春与爱情的绿色  如今多数人认为,衣橱装得再满,能穿的永远只有那几件。而中世纪的欧洲人似乎无须为此苦恼,每个人生来便携带着自己的“服装基因”。由于中
期刊
日本有一群老人喜欢定期举行茶会,互通消息。他们的一个嗜好就是收集各类名贵茶叶,将其混合后,创造出口味绝佳的新茶。  一日,轮到其中最年长之人做东。他的茶道仪式颇为讲究,还用金器盛着茶叶,郑重地分给在座诸人。所有人都对他的茶赞不绝口,向他请教如何能制出如此绝品。  老人微微一笑,说:“各位,你们认为的绝品其实就是我的佃户们喝的茶。生活中的绝品既不昂贵,亦不难寻。”  (張秋伟摘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失落
期刊
我至今记得小叔的模样。  花衬衫,喇叭裤,长长的鬓角像钩子一样紧贴面颊,有时斜背一把吉他,在小镇的青石板路上招摇而过,一不留神踩一脚泥——小叔是出了名的时髦青年,八十年代流行的东西,没有他不玩的。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幺儿从来是最受宠爱的吧。爷爷常埋怨奶奶,把小叔宠成了废材。他对这个到处惹是生非的“小畜生”头疼不已,可除了打,好像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我爷
期刊
你什么樣子孩子就是什么样
期刊
“滚蛋!你这不足挂齿的小虫!”这一天,狮子发怒地对牛虻吼道。牛虻也被激怒了,向狮子发起进攻。  “你以为你号称百兽之王我就会怕你吗?蛮牛比你有力气,都任由我摆布。”说话间,牛虻扑扇着翅膀,发出嗡嗡声,然后摆开架势,对准狮子的脖子一头扎下去。  小小牛虻战了百十个回合。狮子浑身上下都遭到攻击,它真是怒火万丈,用尖牙利爪把自己撕咬得遍体鳞伤,用尾巴抽打着自己的身体,可每一下都扑空了。愤怒而疲惫的狮子终
期刊
日本设计师大村拓利用3D打印技术把一些知名品牌的商标制作成日用品,从Adobe衣架到本田开瓶器,这样的脑洞有点儿酷。
期刊
入了夜,莫名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不止一种,有的近在咫尺,有的仿佛从远处溪畔传来,拿我的耳朵当回音谷。近的是风吹动树叶,枝叶反拍窗户,还夹带一只巡逻中的蚊子;远的大约是数种不知名的生物齐声合鸣,一阵蛙、一阵蝉,再来就超乎我的认知了。  格列佛漂流到陌生国度,醒时发现数不清的小人儿爬到他身上牵绳打结。此时的我闭眼养神,也觉得夜声像无数身手矫捷的小人儿,拖出最好的绳子来绑我,仿佛怕我入睡后耽溺于绚丽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