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对于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持续静脉应用小分子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GPI)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但会增加患者的出血事件,因此,仅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与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值得探索。目的比较仅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与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行直接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STEMI患者135例,根据PCI术中不同用药情况分为依替巴肽组62例和替罗非班组73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早发冠心病家族史、Killip分级Ⅱ级及以上、术后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用情况、前壁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基线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1级、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血栓抽吸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 TFC)、ST段回落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壁运动异常发生率,住院期间出血事件、血小板减少、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支架内血栓、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率、糖尿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率、Killip分级Ⅱ级及以上发生率、术后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用情况、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梗死相关动脉、基线TIMI血流分级0~1级率、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血栓抽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c TFG、ST段回落情况、LVEF、LVEDD、室壁运动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患者住院期间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依替巴肽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事件、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术中仅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或替罗非班治疗策略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仅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的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