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中国制造”红遍全球。蓦然回首,我們能看到一条清晰的主线:刚开始,我国产品因价格便宜在海外市场受到普遍接纳;接着,诋毁“中国制造”的声音甚嚣尘上,被贴上了“虽然价格便宜,但是质量很差”的标签;近些年,出口产品质量突飞猛进,品牌国际影响力日益强大,然而四处碰壁,处处受到打压,最典型的就是美国挑起“贸易战”……
来看我国制造业的重要成员——汽车制造业,虽然目前其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比较小,但以后会不会遇到同样的坎儿?我国外贸走过的路和种种事实告诉我们:唯有掌控了核心技术,才能避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才能真正参与国际市场高端竞争。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8年,我国汽车及汽车底盘出口量为121.6万辆,同比增长17.6%,出口金额为977.5亿元,同比增长8.3%,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3627.7亿元,同比增长7.9%;我国汽车及汽车底盘进口量为113.6万辆,同比下降8.4%,进口金额为3342亿元,同比下降2.6%,汽车零部件进口金额为2309.5亿元,同比增长7.1%。
由此看见,相比汽车零部件出口,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金额相对较小。另外,在机电产品中,2018年汽车及汽车底盘出口额仅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约1%,汽车零部件出口额约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约4%。若仅考虑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所占比例将更小。
不过,这并不能否认我国汽车出口的未来张力。至少从新能源汽车看,我国汽车出口的新生力量已经进场。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4.7万台,同比增长39%,同时出口金额同比猛增63%。
多年来,吉利、比亚迪、江淮、力帆、长安和奇瑞等国产汽车品牌始终坚守在我国汽车产业的“阵地”上,不管是收购海外成熟品牌,还是自主研发新技术,都在日益精进,屡败屡战,从不退缩。如今,一批国产汽车品牌在海外建立了工厂,涉及欧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等区域市场,实现了本地化运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谁的美好未来,不是从奋斗开始的呢?
奋斗路上,栉风沐雨在所难免。要在早已被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老牌汽车品牌瓜分的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谈何容易?多年来,我国汽车出口遭遇的心酸之事一言难尽。
不得不承认,核心技术被他人掌控的尴尬。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很多中国企业心中的隐痛,需要依托先进技术的汽车制造业更是如此。其中,发动机技术是汽车最核心的技术之一,而这恰恰是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致命弱点,甚至一些车企因为此项技术的缺失而最终走向覆灭,可悲可叹。
反观德系汽车、美系汽车等,它们正是掌握了发动机、底盘架构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才长期盘踞全球高端汽车市场,并将汽车国际标准的制定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使后来者很难打破技术标准的铜墙铁壁。
除此之外,过去及当前我国汽车品牌自主研发能力偏弱、研发投入不足以及一些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等依赖进口,也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残酷现实。
“中国制造”走到今天,走到了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档口。值得庆幸的是,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制造业领域的大多数有识之士,都已经迅速行动起来,掀起了打破传统、创新升级的浪潮。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汽车制造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2015年5月惊艳亮相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明确了“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成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这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明了大方向,不难看出,核心技术是剑之所指。近些年,不仅北汽、吉利和奇瑞等纷纷踏足新能源汽车,还涌现了蔚来、威马、小鹏、云度和合众等造车新势力。群雄逐鹿,谁将成为最后赢家?自主创新,进而获得核心技术,是最基本的竞争态度。
不久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对汽车自主创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自主创新作为一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站在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创新才是正确的”“我们要看到,科技创新是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的”。显然,吉利便以海外并购老牌车企的方式选择了站在巨人肩上实现自我创新。
如果说我们是传统汽车市场的跟随者,那么,在如今智能化和新能源的风口,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擂鼓齐鸣的氛围里,我们终于与国际汽车大牌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
事实证明,我国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领域不落人后,这至少为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打下了根基。技术的突破不会一蹴而就,以技术为支撑的质量提升也并非易事,而现在我国汽车制造业已经来到了自主创新的“深水区”,唯有坚定向前,方可不辜负前人的殚智竭力。
待到我国汽车产业链愈加成熟和完整、研发体系日臻完善,高质量自主品牌汽车大规模出口海外市场,或从梦想走向现实。
1年前,中兴因被美国封杀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仅仅几个月后,华为就成为美国的“靶子”。美国对中国企业和品牌的围追堵截,实际上是对其在国际供应链高端地位的坚守和争夺,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通信企业走到了一定的高度。而随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技术的成熟、质量的提升,可以预测,很快也将走到供应链高端竞争的孤地。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期待我国自主汽车品牌汲前修后,在海外市场闯出一片“新天地”,成为真正能掌控自己命运的“王者”。
(作者单位: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
来看我国制造业的重要成员——汽车制造业,虽然目前其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比较小,但以后会不会遇到同样的坎儿?我国外贸走过的路和种种事实告诉我们:唯有掌控了核心技术,才能避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才能真正参与国际市场高端竞争。
初露锋芒:出口刚刚开始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8年,我国汽车及汽车底盘出口量为121.6万辆,同比增长17.6%,出口金额为977.5亿元,同比增长8.3%,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3627.7亿元,同比增长7.9%;我国汽车及汽车底盘进口量为113.6万辆,同比下降8.4%,进口金额为3342亿元,同比下降2.6%,汽车零部件进口金额为2309.5亿元,同比增长7.1%。
由此看见,相比汽车零部件出口,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金额相对较小。另外,在机电产品中,2018年汽车及汽车底盘出口额仅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约1%,汽车零部件出口额约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约4%。若仅考虑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所占比例将更小。
不过,这并不能否认我国汽车出口的未来张力。至少从新能源汽车看,我国汽车出口的新生力量已经进场。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4.7万台,同比增长39%,同时出口金额同比猛增63%。
多年来,吉利、比亚迪、江淮、力帆、长安和奇瑞等国产汽车品牌始终坚守在我国汽车产业的“阵地”上,不管是收购海外成熟品牌,还是自主研发新技术,都在日益精进,屡败屡战,从不退缩。如今,一批国产汽车品牌在海外建立了工厂,涉及欧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等区域市场,实现了本地化运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谁的美好未来,不是从奋斗开始的呢?
险滩暗礁:海外市场不好闯
奋斗路上,栉风沐雨在所难免。要在早已被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老牌汽车品牌瓜分的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谈何容易?多年来,我国汽车出口遭遇的心酸之事一言难尽。
不得不承认,核心技术被他人掌控的尴尬。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很多中国企业心中的隐痛,需要依托先进技术的汽车制造业更是如此。其中,发动机技术是汽车最核心的技术之一,而这恰恰是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致命弱点,甚至一些车企因为此项技术的缺失而最终走向覆灭,可悲可叹。
反观德系汽车、美系汽车等,它们正是掌握了发动机、底盘架构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才长期盘踞全球高端汽车市场,并将汽车国际标准的制定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使后来者很难打破技术标准的铜墙铁壁。
除此之外,过去及当前我国汽车品牌自主研发能力偏弱、研发投入不足以及一些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等依赖进口,也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残酷现实。
柳暗花明:鼓励政策铺开
“中国制造”走到今天,走到了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档口。值得庆幸的是,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制造业领域的大多数有识之士,都已经迅速行动起来,掀起了打破传统、创新升级的浪潮。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汽车制造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2015年5月惊艳亮相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明确了“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成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这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明了大方向,不难看出,核心技术是剑之所指。近些年,不仅北汽、吉利和奇瑞等纷纷踏足新能源汽车,还涌现了蔚来、威马、小鹏、云度和合众等造车新势力。群雄逐鹿,谁将成为最后赢家?自主创新,进而获得核心技术,是最基本的竞争态度。
不久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对汽车自主创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自主创新作为一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站在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创新才是正确的”“我们要看到,科技创新是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的”。显然,吉利便以海外并购老牌车企的方式选择了站在巨人肩上实现自我创新。
最终的“王牌”:技术和质量
如果说我们是传统汽车市场的跟随者,那么,在如今智能化和新能源的风口,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擂鼓齐鸣的氛围里,我们终于与国际汽车大牌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
事实证明,我国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领域不落人后,这至少为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打下了根基。技术的突破不会一蹴而就,以技术为支撑的质量提升也并非易事,而现在我国汽车制造业已经来到了自主创新的“深水区”,唯有坚定向前,方可不辜负前人的殚智竭力。
待到我国汽车产业链愈加成熟和完整、研发体系日臻完善,高质量自主品牌汽车大规模出口海外市场,或从梦想走向现实。
1年前,中兴因被美国封杀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仅仅几个月后,华为就成为美国的“靶子”。美国对中国企业和品牌的围追堵截,实际上是对其在国际供应链高端地位的坚守和争夺,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通信企业走到了一定的高度。而随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技术的成熟、质量的提升,可以预测,很快也将走到供应链高端竞争的孤地。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期待我国自主汽车品牌汲前修后,在海外市场闯出一片“新天地”,成为真正能掌控自己命运的“王者”。
(作者单位: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