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期四,我走进课堂,面对疲惫不堪的学生,我的心头也沉甸甸的,即将小学毕业的孩子,有做不完的试题,听不完的唠叨,怎能不累呢?何况他们一连上了三天的数学。任他们周而复始地试题再试题吗?如果下面的孩子是我的孩子,我会这么做吗?看似平静的我,脑子在快速地转动。想到了这两天刚听到的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向荣教授讲到的一个故事《瑞恩的井》,直觉告诉我这故事可以为我所用。我故作轻松:同学们,老师这几天外出学习,听到了一个故事,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加拿大一个6岁男孩瑞恩在学校得知非洲的孩子不但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甚至喝不上洁净的水,很多孩子喝了受污染的水而死去,70块加元就能为他们挖一口 井,回家就向妈妈要70块钱。在孩子一再恳求下,母亲最后只答应如果他想为非洲的孩子挖口井,就得自己赚钱。瑞恩每做一回家务,母亲就往一个饼干盒里放2元钱。他放弃了很多玩乐的时间干家务,玩具也不买了,还帮邻居捡暴风雪后掉落的树枝……最后花了4个月攒够了70加元。当他把辛苦积攒的钱交给有关组织时却得知,70元只够买一个水泵,挖一口井实际需要2000加元时,孩子天真地说道:“那我再 多干些活儿赚钱吧!”。母亲一个朋友为孩子的故事所感动,四处写信希望能帮助孩子实现梦想。后来瑞恩的故事被登上了报纸,上了电视,许多人纷纷捐款,不仅帮助瑞恩完成了第一口井的挖掘,随后还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该基金会已为非洲8个国家挖了30口井!瑞恩因此接受了加拿大总督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还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 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瑞恩的爱心、决心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个人,这也是他梦想成真的关键。
同学们,我想你们现在的梦想就是在毕业考试中考出好成绩,进入理想的中学吧?来,让我们大家也和故事中的瑞恩一样,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地学习,只要你执着,只要你坚持,
你的梦想也一定能实现的……
课前几分钟的故事,虽然看似被我浪费了几分钟,但我看到孩子的精神振奋了,背挺直了,眼睛亮了,接下的分析试卷学生听得特别的认真。
看到一种现象,时时做出反应。班主任平时的工作,不就是刚才这样的重复吗?如果刚才的反应是即时反应,还有一种反应是延迟反应。记得开学初不久,周日晚上我吃完饭到学校有点事,刚进传达室,看见一个穿睡衣的女人匆匆向我跑来,远远的,听见她的声音:“真是汪老师呀,我刚刚把哉送回学校上夜自修,他怎么也不肯让我送他到学校附近……”从她激动地叙述中,我知道了原委:儿子嫌母亲穿睡衣给他丢脸,让母亲站在校对面看他进校门。看着他母亲一脸的气愤和无奈,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是我的教育不到家,才会让孩子这样的不知感恩呀!从学校回来后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他感觉不到我在教育他,而他却能受到心灵的触动、感激、心有灵犀,快乐成长呢?教育的最好契机是什么我苦苦寻找着。三天后,我看到《台州晚报》上有一则新闻讲椒江一对老夫妻, 靠打四份清洁工供在读博士研究生的儿子读书,儿子还嫌弃父母,说父母的工作丢人,连女朋友也不带回家让父母看。课前我给孩子们读新闻,让他们谈谈对新闻中儿子的看法,你有什么话和文中的父母说……而在讨论交谈的过程中,我做得非常的无痕,让哉一点也感觉不出我在教育他。因为我始终记得苏霍姆林斯基的说话: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事情过去后,我也没有任何其他举动了,当三个月后的毕业生家长会上,哉的妈妈满怀感激地对我说:汪老师,哉上次回家向我道歉了。我百感交集,孩子真的长大了。
教育成功的标志不就是让大部分学生都成为善良、正直、感恩,富有爱心的人吗?
加拿大一个6岁男孩瑞恩在学校得知非洲的孩子不但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甚至喝不上洁净的水,很多孩子喝了受污染的水而死去,70块加元就能为他们挖一口 井,回家就向妈妈要70块钱。在孩子一再恳求下,母亲最后只答应如果他想为非洲的孩子挖口井,就得自己赚钱。瑞恩每做一回家务,母亲就往一个饼干盒里放2元钱。他放弃了很多玩乐的时间干家务,玩具也不买了,还帮邻居捡暴风雪后掉落的树枝……最后花了4个月攒够了70加元。当他把辛苦积攒的钱交给有关组织时却得知,70元只够买一个水泵,挖一口井实际需要2000加元时,孩子天真地说道:“那我再 多干些活儿赚钱吧!”。母亲一个朋友为孩子的故事所感动,四处写信希望能帮助孩子实现梦想。后来瑞恩的故事被登上了报纸,上了电视,许多人纷纷捐款,不仅帮助瑞恩完成了第一口井的挖掘,随后还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该基金会已为非洲8个国家挖了30口井!瑞恩因此接受了加拿大总督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还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 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瑞恩的爱心、决心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个人,这也是他梦想成真的关键。
同学们,我想你们现在的梦想就是在毕业考试中考出好成绩,进入理想的中学吧?来,让我们大家也和故事中的瑞恩一样,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地学习,只要你执着,只要你坚持,
你的梦想也一定能实现的……
课前几分钟的故事,虽然看似被我浪费了几分钟,但我看到孩子的精神振奋了,背挺直了,眼睛亮了,接下的分析试卷学生听得特别的认真。
看到一种现象,时时做出反应。班主任平时的工作,不就是刚才这样的重复吗?如果刚才的反应是即时反应,还有一种反应是延迟反应。记得开学初不久,周日晚上我吃完饭到学校有点事,刚进传达室,看见一个穿睡衣的女人匆匆向我跑来,远远的,听见她的声音:“真是汪老师呀,我刚刚把哉送回学校上夜自修,他怎么也不肯让我送他到学校附近……”从她激动地叙述中,我知道了原委:儿子嫌母亲穿睡衣给他丢脸,让母亲站在校对面看他进校门。看着他母亲一脸的气愤和无奈,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是我的教育不到家,才会让孩子这样的不知感恩呀!从学校回来后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他感觉不到我在教育他,而他却能受到心灵的触动、感激、心有灵犀,快乐成长呢?教育的最好契机是什么我苦苦寻找着。三天后,我看到《台州晚报》上有一则新闻讲椒江一对老夫妻, 靠打四份清洁工供在读博士研究生的儿子读书,儿子还嫌弃父母,说父母的工作丢人,连女朋友也不带回家让父母看。课前我给孩子们读新闻,让他们谈谈对新闻中儿子的看法,你有什么话和文中的父母说……而在讨论交谈的过程中,我做得非常的无痕,让哉一点也感觉不出我在教育他。因为我始终记得苏霍姆林斯基的说话: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事情过去后,我也没有任何其他举动了,当三个月后的毕业生家长会上,哉的妈妈满怀感激地对我说:汪老师,哉上次回家向我道歉了。我百感交集,孩子真的长大了。
教育成功的标志不就是让大部分学生都成为善良、正直、感恩,富有爱心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