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教育装备行业的形成和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行业发展所需的条件。
关键词教育装备行业;形成;问题;条件
本文试图从教育装备行业这个视角简略地探讨行业的形成以及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粗浅地提出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以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精益求精,更好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教育装备行业应有的贡献。
教育装备行业的形成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没有专门的教育装备行业,即使学校要配备一些仪器,也是由教育厅(局)的计财部门兼管。7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恢复和发展,基础教育也迎来了大发展的良好时机。教育装备作为办学的基本条件面临着极大的改善,工作量的加大以及专业性的客观要求,仅靠计财部门兼管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而从计财部门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专门的装备部门成为顺其自然的事,这即是教育装备行业形成的雏形。
随着学校各学科的发展和深化,加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引入,使得教育装备门类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复杂和专业,教育装备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尽管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曲折,走过一些弯路,但毕竟教育装备行业也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壮大起来。
教育装备行业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以服务教育为根本宗旨
教育装备的内涵是用于教育目的的装备,是所有仪器、设备、设施、软件、图书资料及相关器材的总称。这些装备得以在学校投入使用是由教育装备行业来完成的。
在我国,教育装备行业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通常是由国家、省、市、县四级装备机构和装备提供商组成一个网络系统。从这个网络系统中不难看出,四级装备机构属于行政或事业性管理单位,装备提供商属于企业单位。但从装备供给到学校的整个链条上看,其属性是一致的。因此,如果装备机构仅满足于装备的供给,而不体现其应有的管理服务属性,从行业外的角度来看,它与企业就毫无区别,服务教育这一根本宗旨也就无从谈起。
教育装备机构的职能是服务教育。怎样来服务教育呢?首先应从规划着手,并在建设、配备、管理、使用四个方面展开。规划,即要围绕本区域整个教育发展的大局,在一定阶段内,就教育装备的建设和配备水平提出分类目标,就教育装备的管理提出适应形势发展的规范,就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提出要求。在这个规划的指导下,具体制定教育装备的建设和配备、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标准并提出实施意见;配合教育装备的建设和配备、管理和使用,编写培训用指导书,提高教育装备管理和使用水平,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制定有效机制进行必要的考核和检查,确保目标要求的实现。贯穿这个过程的重要基础是研究,离开研究,上述诸方面的工作将成为一句空话。也有业内人士将研究作为并列于建、配、管、用的第五个方面,笔者认为,无此必要,因为我们不能纯粹为了研究而研究。
二、新课程改革与教育装备
教育装备脱离形势和教育的要求是没有意义的。目前,新课程改革正推向深入,其改革的核心是变“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科学结论教育”为“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过程教育”。新课程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从国家层面来看,将以前微观上的教学大纲改为宏观上的课程标准,允许因地制宜、教材版本的多样化。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装备怎样来为教育服务?首先应确立积极、主动参与的行动准则,并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服务方式的转变。
第一条途径是加强仪器的研发。研发应从三个层面上进行,装备机构自身进行研发;组织教师进行自制教具研发;指导企业进行开发。研发必须在钻研多种教材共性的基础上进行,因为仅针对局限于某个小区域使用的教材进行特定研发,从成本上看是不适宜的,其市场基础是脆弱的。
第二条途径是更新《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并且这种《目录》是指导性的,即使在一个地级市也可以根据当地教材情况编制相应的《目录》指导学校配备。《目录》的编制应引入新的理念,并不是市场上已有成熟的仪器(具备标准、定型产品、具质检报告)才能编入《目录》,否则将永远落后于新课改的进程,因为任何企业看不到市场前景是不敢投资开发的,而企业的开发基本上是参照《目录》,所以,原有的理念会使仪器配备走进死循环,一方面不见成熟仪器不上《目录》,另一方面不上《目录》不轻易开发。在新课程背景下,《目录》应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编制,起到作为配备依据和引导企业开发的桥梁,迅速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第三条途径是构建自制教具信息与开发平台。自制教具本身是一种原初教学仪器,有些自制教具很有上升为教学仪器的价值,但由于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通,使得好的自制教具得不到开发推广,要建立这种平台,形成一定的机制,使好的自制教具迅速转化为教学仪器配备到学校使用,满足新课程教学要求。
三、区分服务与经营的关系
综上所述,装备机构和企业在产品的供给属性是一致的,如果处理不当、尺度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是一种经营行为的误会。
然而,服务需要成本,通过服务获取适当的收益应视为一种正常行为,但必须要有政策依据。目前,我们恰恰缺乏这样的依据,有关这方面的依据还是1978年计划经济时代原教育部生产供应管理局下发的文件,现在已经没有说服力。所以,按原来的供给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一种新的形式即招标形式,是区分服务还是经营的最好办法,让直接需要方参与其中,必要的费用核算在招标项目中,公开透明,回避了经营之嫌。
一些装备机构为了弥补经费的不足,会开展一些经营行为。但这种经营必须以企业的形式出现并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装备机构本身应和企业相互分离,各自独立运作,且装备机构不得利用自身的特殊地位扰乱市场规则。
四、装备行业与教仪行业
上面所提到的是教育装备行业,不过直到现在,没有教育装备行业的定义或概括性的描述,但它确实是存在的。相反,教仪行业已经存在了许多年,并且有专门的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为使教育装备行业的定位更准确,在工作中既不缺位也不越位,这里有必要讨论一下装备行业与教仪行业的关系。
首先教仪行业能否代表教育装备行业?教仪行业的活动通常在协会下开展,尽管部分装备机构也是协会的成员单位,但其工作的侧重点更多的是教学仪器设备方面,是围绕产品质量、生产管理规范、产品流通规范展开的,其对象更多的是企业,装备行业同样关注产品质量,但工作的对象更多的是各级各类学校。显然,教仪行业不能代表教育装备行业。
其次教仪行业和装备行业是否存在包含关系?根据以上的讨论,教仪行业不能包含教育装备行业,而教育装备行业必须涉及到教学仪器和企业,所以,教育装备行业包含教仪行业是合理的。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教育装备行业即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整体对外的形象取决于服务质量和装备品质,工作面非常宽,各级装备机构和教仪行业各成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就需要进行分工协作,各负其责,不能相互越位操作,涉及企业方面的工作由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去管,从而共同搞好教育装备事业,使教育装备行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教育装备行业健康发展的条件
我们说,教育装备行业发展到今天已不可能消亡,因为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倒闭的企业和撤并的机构,而行业不会倒闭。
一、教育装备机构健康发展需要的条件
从外部来说,需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整个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上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周围处(科)室的认同度,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但关键还在于教育装备机构自身,有作为才有地位,不作为、不能履行职责,必将被新的机构所代替,特别是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敏感时期更是如此。
从内部来说,需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把握教育发展大局和遵循教育装备规律,切合时代发展的服务支点,掌握和储备服务技能和本领等。这些方面概括起来其实是一个内功问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两者缺一不可,不把握教育发展大局就找不到服务的支点,违背教育装备规律则工作将毫无章法、不切实际。修炼内功必须从基础的研究开始。研究新技术、新工艺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促使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及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研究新课程改革对教学仪器设备的新要求,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条件资源保障;研究科学的仪器设备配置方案,最大限度地节约装备经费;研究装备的管理办法,延长仪器设备使用寿命,减少隐性浪费;研究各类装备的使用方法,指导学校科学地使用仪器设备。
二、教学仪器行业企业的健康成长要注意几个环节
一是了解行业内相同类企业的情况,在比较优劣势的情况下给自身企业明确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二是重点研发和自身企业生产条件、工艺水平相吻合的教学仪器设备,慎重进入新领域,这里的新领域是指目前和自身企业生产加工条件不相吻合的其他行业或学科;三是密切关注新课程改革的动态,研究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教学仪器的新要求,如随堂分组实验仪器将会是一个较好的方向;四是充分利用自制教具信息平台,发掘新生长点。
以上探讨的问题仅是教育装备行业的一些共性问题,仍有局限性,其观点也是笔者一些不十分成熟的感想,以此抛砖引玉,敬请业内同行提出宝贵意见,促使教育装备行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
编者注:本文为作者2006年撰写的稿件,稿件中对教育装备行业的形成、定义、内涵、业态及发展趋势、相关问题等均作了较为深入、有益的探讨。作者第一次在文中采用了“教育装备行业”的提法,并对这一业态的形成及发展作了具体阐释,其中一些观点至今看来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作者为长期在教育装备一线工作的负责同志,4年前便开始关注行业的变化研究,难能可贵。实践证明,这一研究是有益的,具有创建性的意义,对于全行业深入进行行业实践研究,推动行业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刊现将此文原文照发,以期引起行业关注,并因稿件迟发向作者致歉。
关键词教育装备行业;形成;问题;条件
本文试图从教育装备行业这个视角简略地探讨行业的形成以及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粗浅地提出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以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精益求精,更好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教育装备行业应有的贡献。
教育装备行业的形成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没有专门的教育装备行业,即使学校要配备一些仪器,也是由教育厅(局)的计财部门兼管。7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恢复和发展,基础教育也迎来了大发展的良好时机。教育装备作为办学的基本条件面临着极大的改善,工作量的加大以及专业性的客观要求,仅靠计财部门兼管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而从计财部门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专门的装备部门成为顺其自然的事,这即是教育装备行业形成的雏形。
随着学校各学科的发展和深化,加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引入,使得教育装备门类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复杂和专业,教育装备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尽管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曲折,走过一些弯路,但毕竟教育装备行业也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壮大起来。
教育装备行业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以服务教育为根本宗旨
教育装备的内涵是用于教育目的的装备,是所有仪器、设备、设施、软件、图书资料及相关器材的总称。这些装备得以在学校投入使用是由教育装备行业来完成的。
在我国,教育装备行业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通常是由国家、省、市、县四级装备机构和装备提供商组成一个网络系统。从这个网络系统中不难看出,四级装备机构属于行政或事业性管理单位,装备提供商属于企业单位。但从装备供给到学校的整个链条上看,其属性是一致的。因此,如果装备机构仅满足于装备的供给,而不体现其应有的管理服务属性,从行业外的角度来看,它与企业就毫无区别,服务教育这一根本宗旨也就无从谈起。
教育装备机构的职能是服务教育。怎样来服务教育呢?首先应从规划着手,并在建设、配备、管理、使用四个方面展开。规划,即要围绕本区域整个教育发展的大局,在一定阶段内,就教育装备的建设和配备水平提出分类目标,就教育装备的管理提出适应形势发展的规范,就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提出要求。在这个规划的指导下,具体制定教育装备的建设和配备、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标准并提出实施意见;配合教育装备的建设和配备、管理和使用,编写培训用指导书,提高教育装备管理和使用水平,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制定有效机制进行必要的考核和检查,确保目标要求的实现。贯穿这个过程的重要基础是研究,离开研究,上述诸方面的工作将成为一句空话。也有业内人士将研究作为并列于建、配、管、用的第五个方面,笔者认为,无此必要,因为我们不能纯粹为了研究而研究。
二、新课程改革与教育装备
教育装备脱离形势和教育的要求是没有意义的。目前,新课程改革正推向深入,其改革的核心是变“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科学结论教育”为“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过程教育”。新课程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从国家层面来看,将以前微观上的教学大纲改为宏观上的课程标准,允许因地制宜、教材版本的多样化。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装备怎样来为教育服务?首先应确立积极、主动参与的行动准则,并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服务方式的转变。
第一条途径是加强仪器的研发。研发应从三个层面上进行,装备机构自身进行研发;组织教师进行自制教具研发;指导企业进行开发。研发必须在钻研多种教材共性的基础上进行,因为仅针对局限于某个小区域使用的教材进行特定研发,从成本上看是不适宜的,其市场基础是脆弱的。
第二条途径是更新《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并且这种《目录》是指导性的,即使在一个地级市也可以根据当地教材情况编制相应的《目录》指导学校配备。《目录》的编制应引入新的理念,并不是市场上已有成熟的仪器(具备标准、定型产品、具质检报告)才能编入《目录》,否则将永远落后于新课改的进程,因为任何企业看不到市场前景是不敢投资开发的,而企业的开发基本上是参照《目录》,所以,原有的理念会使仪器配备走进死循环,一方面不见成熟仪器不上《目录》,另一方面不上《目录》不轻易开发。在新课程背景下,《目录》应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编制,起到作为配备依据和引导企业开发的桥梁,迅速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第三条途径是构建自制教具信息与开发平台。自制教具本身是一种原初教学仪器,有些自制教具很有上升为教学仪器的价值,但由于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通,使得好的自制教具得不到开发推广,要建立这种平台,形成一定的机制,使好的自制教具迅速转化为教学仪器配备到学校使用,满足新课程教学要求。
三、区分服务与经营的关系
综上所述,装备机构和企业在产品的供给属性是一致的,如果处理不当、尺度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是一种经营行为的误会。
然而,服务需要成本,通过服务获取适当的收益应视为一种正常行为,但必须要有政策依据。目前,我们恰恰缺乏这样的依据,有关这方面的依据还是1978年计划经济时代原教育部生产供应管理局下发的文件,现在已经没有说服力。所以,按原来的供给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一种新的形式即招标形式,是区分服务还是经营的最好办法,让直接需要方参与其中,必要的费用核算在招标项目中,公开透明,回避了经营之嫌。
一些装备机构为了弥补经费的不足,会开展一些经营行为。但这种经营必须以企业的形式出现并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装备机构本身应和企业相互分离,各自独立运作,且装备机构不得利用自身的特殊地位扰乱市场规则。
四、装备行业与教仪行业
上面所提到的是教育装备行业,不过直到现在,没有教育装备行业的定义或概括性的描述,但它确实是存在的。相反,教仪行业已经存在了许多年,并且有专门的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为使教育装备行业的定位更准确,在工作中既不缺位也不越位,这里有必要讨论一下装备行业与教仪行业的关系。
首先教仪行业能否代表教育装备行业?教仪行业的活动通常在协会下开展,尽管部分装备机构也是协会的成员单位,但其工作的侧重点更多的是教学仪器设备方面,是围绕产品质量、生产管理规范、产品流通规范展开的,其对象更多的是企业,装备行业同样关注产品质量,但工作的对象更多的是各级各类学校。显然,教仪行业不能代表教育装备行业。
其次教仪行业和装备行业是否存在包含关系?根据以上的讨论,教仪行业不能包含教育装备行业,而教育装备行业必须涉及到教学仪器和企业,所以,教育装备行业包含教仪行业是合理的。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教育装备行业即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整体对外的形象取决于服务质量和装备品质,工作面非常宽,各级装备机构和教仪行业各成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就需要进行分工协作,各负其责,不能相互越位操作,涉及企业方面的工作由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去管,从而共同搞好教育装备事业,使教育装备行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教育装备行业健康发展的条件
我们说,教育装备行业发展到今天已不可能消亡,因为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倒闭的企业和撤并的机构,而行业不会倒闭。
一、教育装备机构健康发展需要的条件
从外部来说,需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整个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上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周围处(科)室的认同度,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但关键还在于教育装备机构自身,有作为才有地位,不作为、不能履行职责,必将被新的机构所代替,特别是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敏感时期更是如此。
从内部来说,需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把握教育发展大局和遵循教育装备规律,切合时代发展的服务支点,掌握和储备服务技能和本领等。这些方面概括起来其实是一个内功问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两者缺一不可,不把握教育发展大局就找不到服务的支点,违背教育装备规律则工作将毫无章法、不切实际。修炼内功必须从基础的研究开始。研究新技术、新工艺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促使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及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研究新课程改革对教学仪器设备的新要求,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条件资源保障;研究科学的仪器设备配置方案,最大限度地节约装备经费;研究装备的管理办法,延长仪器设备使用寿命,减少隐性浪费;研究各类装备的使用方法,指导学校科学地使用仪器设备。
二、教学仪器行业企业的健康成长要注意几个环节
一是了解行业内相同类企业的情况,在比较优劣势的情况下给自身企业明确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二是重点研发和自身企业生产条件、工艺水平相吻合的教学仪器设备,慎重进入新领域,这里的新领域是指目前和自身企业生产加工条件不相吻合的其他行业或学科;三是密切关注新课程改革的动态,研究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教学仪器的新要求,如随堂分组实验仪器将会是一个较好的方向;四是充分利用自制教具信息平台,发掘新生长点。
以上探讨的问题仅是教育装备行业的一些共性问题,仍有局限性,其观点也是笔者一些不十分成熟的感想,以此抛砖引玉,敬请业内同行提出宝贵意见,促使教育装备行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
编者注:本文为作者2006年撰写的稿件,稿件中对教育装备行业的形成、定义、内涵、业态及发展趋势、相关问题等均作了较为深入、有益的探讨。作者第一次在文中采用了“教育装备行业”的提法,并对这一业态的形成及发展作了具体阐释,其中一些观点至今看来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作者为长期在教育装备一线工作的负责同志,4年前便开始关注行业的变化研究,难能可贵。实践证明,这一研究是有益的,具有创建性的意义,对于全行业深入进行行业实践研究,推动行业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刊现将此文原文照发,以期引起行业关注,并因稿件迟发向作者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