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网规模、覆盖面积的逐渐广泛,使电网系统运行、维护标准更为严格,而为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目标,应全面强化各行业、各领域的关注度。然而,以长远利益的角度来讲,变电运维一体化呈现诸多不足,阻碍电网建设的稳定发展。对此,本文借助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思考,探讨作业风险管控实践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实践
顾名思义,变电运维一体化即为以传统变电运维为前提,融合零件更换和带点检测等检修技术,保证电网结构的稳定性的同时,满足高效运行的状态。在此期间,技术人员作业风险管控、专业素质、作业质量等条件,是引起变电运维一体化优劣的关键,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若要保证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正常运行,则应施以有效的作业风险管控,使之能够在满足序性化作业的同时,彰显电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效果。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及其难点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
传统变电运维中,主要以技术人员定期巡检为主,呈现工作量大、作业时间长、运维效率低的特点,难以将电网系统变电运维的意义落实于实处。再者,部分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心的丧失,使之在应付了事工作状态下,难以有效排查电网故障,一旦滋生故障问题,则会对电网整体造成极大危害。而变电运维一体化是通过对一体化模式的选择,将各项变电运维工作予以科学分工,再借助对检修、维护、调度、运行等工作的全过程管控,促使其可在快速提高运维效率的同时,减少各类资源的消耗,满足电网稳定和安全运行条件。
(二)难点
对于电网系统而言,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难点,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一是对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过高,即不仅应肩负变电检修、运维等职能,还应承担故障排查和处理等工作,若专业组织相对较差,则会阻碍电网正常运行;二是作业现场风险管控难度大,作业前运维人员应预先对电网、设备问题加以处理,使其可在保证检修工作合理性的同时,拟定针对性的变电运维计划,保证设备检验、检修等工作间的有效衔接;三是变电运行、检修工作差异性较大,即电网运维管理存在极强的系统性、复杂性特点,运维人员若仅依据专业素质、工作经验,则难以对变电设备予以详细检修,使之丧失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价值。
二、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实践策略
(一)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在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时,存在诸多分安全风险,是制约电网安全性运行的根本。对此,笔者建议可通过风险评估机制的制定,再以机制健全为导向,对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评估、分析,辅之针对性措施的拟定,将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意义落实于根本。如表1所示,为断路器作业风险管控:
(二)培养专业运维人员
对于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而言,要求运维人员同时完成电网维护、检修等工作,即若要保证变电运维效率,则对运维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由此可见,在培养专业运维人员中,应侧重对以下内容的思考:
其一,拟定针对性的班组培训计划,即以“一书一碟”的方式,全面施行变电运维一体化项目培训,以便更好提高运维人员的专业素质。其中,“一书”为作业指导书,以标准化作业的方式,使运维人员能够精准把控“怎么做”的关键点,辅之作业方法、相关仪器使用流程的管控,满足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条件;“一碟”是指培训光碟,借助运维一体化培训工作的开展,便于运维人员对设备原理、结构、维护及检修工艺、相关技能的掌握,维持电网稳定运行的状态。
其二,推进调度、监控和运维、检修一体化进程(以下简称运检一体化)。目前,诸多班组已实现运检一体化,即将110kV及其以上设备检修、线路运转等工作均由调度监控班完成,而线路检修则由运维人员执行,开关冷备用检修则由检修人员负责。此种工作模式,运维人员仅需对线路侧地刀、接地线予以操作,減少自身工作量,为检修人员提供便利[1]。
(三)强化监督管理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存在极强的安全风险,且在涉及诸多作业风险的条件下,对运维人员技术能力、岗位责任心、专业素质及风险识别能力要求较高,若要更好实现对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效率的管控,则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健全化监督管理机制,精准划分工作人员、监督人员与操作人员的职责,辅之制度标准,要求相关人员规范自身行为,以此将安全监督、工作监督的意义落实于根本;遵循工作票制度,即要求监督人员在充分掌握自身安全监督职责的同时,强化对作业风险的管控,融合“一对一”监控模式,使之在倡导视频远程监督的前提下,预防安全风险的滋生。
三、变电运维一体化取得的成效
(一)有效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对于运维人员而言,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模式的施行,可对部分设备缺陷予以即时消缺、随检消缺,不仅可提高缺陷消除率,还可显著缩减缺陷时间。例如:运维人员若在巡检时,发现电网架构处存在鸟窝,应立即处理,若按照标准化作业模式,消缺时间约为几天,而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下仅为30min或以内;变电站一、二次保险熔断,多以严重缺陷为主,传统运维模式下处理流程为:检修调度、指派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到位、履行工作、更换保险,处理时间约为1-3h,而若为运维人员自行处理,则二次保险熔断处理时间在5min以内,一次保险熔断处理时间则在15min以内,最大限度上缩短消缺时间[2]。
(二)减少运维成本
运维人员在执行巡视作业时,融合维护性检修模式,则会有效预防人工、车辆等资源的浪费,甚至还会减少管理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从某种程度上节约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模式成本。再者,运维一体化作业模式,以反应快速、隐患排查及时全面、事故障碍率低的特点,为电网供电提供可靠性标准,甚至还会延长资产寿命周期,提高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三)显著提高运维效率
变电运维人员作为设备的“主人”,对连接方式、现场结构、场地及设备均存在详细的了解,且在工作目的性强、风险防范性强的条件下,做好安全事件管控,不仅是保证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更是提高运维效率的有效措施。例如:油循环带电冲洗,传统运维模式下由一次运维人员完成,单风冷全停原理则作为设备二次运维范畴,若月内人员尚未有效掌握俄日此知识,则会使设备出现主变跳闸的风险。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网建设规模和覆盖面积的逐渐增加,使国企变电运行、维护模式等标准难以和电力系统相吻合。对此,以电网运行现状为前提,做好变电运行一体化作业风险的评估、预控,是保证变电运维序性化作业的关键。若要将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落实于根本,则应对作业风险加以科学管控,辅之针对性的消缺处理,为电网企业的发展迎来更好前景。
参考文献:
[1]陶鸿飞,魏伟明,姚建生.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J].华东电力,2014,42(8):1733-1735.
[2]江卫民,申六凤,李永祥,等.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J].电子测试,2016(20):00067-00067.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实践
顾名思义,变电运维一体化即为以传统变电运维为前提,融合零件更换和带点检测等检修技术,保证电网结构的稳定性的同时,满足高效运行的状态。在此期间,技术人员作业风险管控、专业素质、作业质量等条件,是引起变电运维一体化优劣的关键,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若要保证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正常运行,则应施以有效的作业风险管控,使之能够在满足序性化作业的同时,彰显电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效果。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及其难点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
传统变电运维中,主要以技术人员定期巡检为主,呈现工作量大、作业时间长、运维效率低的特点,难以将电网系统变电运维的意义落实于实处。再者,部分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心的丧失,使之在应付了事工作状态下,难以有效排查电网故障,一旦滋生故障问题,则会对电网整体造成极大危害。而变电运维一体化是通过对一体化模式的选择,将各项变电运维工作予以科学分工,再借助对检修、维护、调度、运行等工作的全过程管控,促使其可在快速提高运维效率的同时,减少各类资源的消耗,满足电网稳定和安全运行条件。
(二)难点
对于电网系统而言,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难点,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一是对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过高,即不仅应肩负变电检修、运维等职能,还应承担故障排查和处理等工作,若专业组织相对较差,则会阻碍电网正常运行;二是作业现场风险管控难度大,作业前运维人员应预先对电网、设备问题加以处理,使其可在保证检修工作合理性的同时,拟定针对性的变电运维计划,保证设备检验、检修等工作间的有效衔接;三是变电运行、检修工作差异性较大,即电网运维管理存在极强的系统性、复杂性特点,运维人员若仅依据专业素质、工作经验,则难以对变电设备予以详细检修,使之丧失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价值。
二、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实践策略
(一)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在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时,存在诸多分安全风险,是制约电网安全性运行的根本。对此,笔者建议可通过风险评估机制的制定,再以机制健全为导向,对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评估、分析,辅之针对性措施的拟定,将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意义落实于根本。如表1所示,为断路器作业风险管控:
(二)培养专业运维人员
对于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而言,要求运维人员同时完成电网维护、检修等工作,即若要保证变电运维效率,则对运维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由此可见,在培养专业运维人员中,应侧重对以下内容的思考:
其一,拟定针对性的班组培训计划,即以“一书一碟”的方式,全面施行变电运维一体化项目培训,以便更好提高运维人员的专业素质。其中,“一书”为作业指导书,以标准化作业的方式,使运维人员能够精准把控“怎么做”的关键点,辅之作业方法、相关仪器使用流程的管控,满足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条件;“一碟”是指培训光碟,借助运维一体化培训工作的开展,便于运维人员对设备原理、结构、维护及检修工艺、相关技能的掌握,维持电网稳定运行的状态。
其二,推进调度、监控和运维、检修一体化进程(以下简称运检一体化)。目前,诸多班组已实现运检一体化,即将110kV及其以上设备检修、线路运转等工作均由调度监控班完成,而线路检修则由运维人员执行,开关冷备用检修则由检修人员负责。此种工作模式,运维人员仅需对线路侧地刀、接地线予以操作,減少自身工作量,为检修人员提供便利[1]。
(三)强化监督管理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存在极强的安全风险,且在涉及诸多作业风险的条件下,对运维人员技术能力、岗位责任心、专业素质及风险识别能力要求较高,若要更好实现对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效率的管控,则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健全化监督管理机制,精准划分工作人员、监督人员与操作人员的职责,辅之制度标准,要求相关人员规范自身行为,以此将安全监督、工作监督的意义落实于根本;遵循工作票制度,即要求监督人员在充分掌握自身安全监督职责的同时,强化对作业风险的管控,融合“一对一”监控模式,使之在倡导视频远程监督的前提下,预防安全风险的滋生。
三、变电运维一体化取得的成效
(一)有效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对于运维人员而言,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模式的施行,可对部分设备缺陷予以即时消缺、随检消缺,不仅可提高缺陷消除率,还可显著缩减缺陷时间。例如:运维人员若在巡检时,发现电网架构处存在鸟窝,应立即处理,若按照标准化作业模式,消缺时间约为几天,而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下仅为30min或以内;变电站一、二次保险熔断,多以严重缺陷为主,传统运维模式下处理流程为:检修调度、指派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到位、履行工作、更换保险,处理时间约为1-3h,而若为运维人员自行处理,则二次保险熔断处理时间在5min以内,一次保险熔断处理时间则在15min以内,最大限度上缩短消缺时间[2]。
(二)减少运维成本
运维人员在执行巡视作业时,融合维护性检修模式,则会有效预防人工、车辆等资源的浪费,甚至还会减少管理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从某种程度上节约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模式成本。再者,运维一体化作业模式,以反应快速、隐患排查及时全面、事故障碍率低的特点,为电网供电提供可靠性标准,甚至还会延长资产寿命周期,提高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三)显著提高运维效率
变电运维人员作为设备的“主人”,对连接方式、现场结构、场地及设备均存在详细的了解,且在工作目的性强、风险防范性强的条件下,做好安全事件管控,不仅是保证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更是提高运维效率的有效措施。例如:油循环带电冲洗,传统运维模式下由一次运维人员完成,单风冷全停原理则作为设备二次运维范畴,若月内人员尚未有效掌握俄日此知识,则会使设备出现主变跳闸的风险。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网建设规模和覆盖面积的逐渐增加,使国企变电运行、维护模式等标准难以和电力系统相吻合。对此,以电网运行现状为前提,做好变电运行一体化作业风险的评估、预控,是保证变电运维序性化作业的关键。若要将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落实于根本,则应对作业风险加以科学管控,辅之针对性的消缺处理,为电网企业的发展迎来更好前景。
参考文献:
[1]陶鸿飞,魏伟明,姚建生.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J].华东电力,2014,42(8):1733-1735.
[2]江卫民,申六凤,李永祥,等.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J].电子测试,2016(20):00067-0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