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美术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审美素养以及创新思维等能力,尤其是在创造力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因此,如何在教学中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是广大美术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由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的重要性入手,详细阐述了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实际意义。
关键字:小学美术,创新思维,重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75
一、 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教学中发生了教育重点的转变。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已经不再是绘画技巧的培养,而是学生的个性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不是要将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未来的画家,而是要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因而,广大教师更应当注重如何科学的将学生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二、 美术教育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的地位
在小学美术中创新教育的基础内容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仅仅是挖掘的程度不一样而已。也许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不一样,但是如果不开发,那么大部分的创造潜能将被埋没。因此,在教育中尤其是小学美术教育中,不要限制学生能力的发挥,并且做到对于潜能的积极引导和挖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这门学科是一种视觉艺术,它是建立在对于现实形体的感知与把握之上,并且通过具体现实形体产生一种主观意象。而这种意象正是人们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记忆、分析以及概括后对于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既相似又不同的事物,这个过程是依靠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发挥和描述的。因此,我们能够看出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象,同时这种创新思维又促进美术的发展[1]。
美术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丰富多变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时这门学科还有助于学生特异性思维的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诸如想象力、知觉思维以及灵感等等,这些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都十分关键。
三、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1尊重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由于年龄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往往对任何事情都非常好奇,并且对于很多事情都会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回答。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有充分尊重,不要以大人定式型的思维去禁锢学生。但是现实中,许多教师都很难做好这一点,他们不会去倾听学生富有想象力的回答,而是一味的打断和批判,久而久之学生很难有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的空间,自信心也会也严重受损。
任何人都有创新意识和潜能,但是没有恰当的挖掘和开发,没有合适的环境,很难将其发挥出来。好奇心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上体现的十分明显,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能够大大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得他们的创新意识得以发挥,最终使得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2]。
3.2融入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基于现实存在的事物和信息,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对其进行思考,运用不同的方式得到不同的答案。这种思维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将其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来呢?针对好奇心较强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应多采用鼓励的方式,多支持学生的不同答案与表达方式。在课程开始前,可以拿出学生以前的作品并给予积极性评价,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随后可以运用一些巧妙方式来引入课程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让学生发挥想象,并把自己想象的东西画出来。这时学生就会发散思维,展开自己的想象力,画出多种多样的东西来。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培养。
3.3有利的外部课堂环境的创设
小学生的认知还处在感性阶段,这个阶段的认知大多通过丰富的大自然以及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注重有利的外部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通过这些创设的环境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体的方式有许多,例如:多组织一些诸如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亲近大自然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当中去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而多变的形态。通过一年四季的不同变化的大自然的亲身接触,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各种美术工具来描绘自己心中的大自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鼓励学生多尝试、多亲身接触的方式,来丰富切身感受和各种素材的阅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该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培养[3]。
3.4积极鼓励的评价方式
小学生由于年龄阶段的特点,使得他们在该阶段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较高的积极性,他们往往喜欢争强好胜,同时又十分脆弱,很容易被打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积极鼓励的教学方式,尽量不要否定学生。在进行学生作品评价时,要注重评价语言的合理性,一些有依据样板的评语如像不像、对不对等等尽量不要使用,因为这些语句有标准的限制,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按照这样的评价学生以后只能照葫芦画瓢,大大的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为避免这类情况的出现,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当积极鼓励,对于不同的答案给予不同的鼓励性回答,即使知道有些答案是错误的,也要委婉指出,在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培养[4]。
四、结束语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而小学美术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性学科,因此,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能够科学的掌握并运用教学方法与技巧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多种途径的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与提升,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参考文献
[1]陈智华.关注创新发展创新--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福建陶研,2007(02).
[2]周建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5).
[3]姚爱华.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1,(10):161.
[4]金彩凤.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2012(03).
关键字:小学美术,创新思维,重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75
一、 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教学中发生了教育重点的转变。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已经不再是绘画技巧的培养,而是学生的个性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不是要将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未来的画家,而是要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因而,广大教师更应当注重如何科学的将学生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二、 美术教育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的地位
在小学美术中创新教育的基础内容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仅仅是挖掘的程度不一样而已。也许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不一样,但是如果不开发,那么大部分的创造潜能将被埋没。因此,在教育中尤其是小学美术教育中,不要限制学生能力的发挥,并且做到对于潜能的积极引导和挖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这门学科是一种视觉艺术,它是建立在对于现实形体的感知与把握之上,并且通过具体现实形体产生一种主观意象。而这种意象正是人们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记忆、分析以及概括后对于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既相似又不同的事物,这个过程是依靠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发挥和描述的。因此,我们能够看出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象,同时这种创新思维又促进美术的发展[1]。
美术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丰富多变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时这门学科还有助于学生特异性思维的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诸如想象力、知觉思维以及灵感等等,这些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都十分关键。
三、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1尊重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由于年龄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往往对任何事情都非常好奇,并且对于很多事情都会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回答。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有充分尊重,不要以大人定式型的思维去禁锢学生。但是现实中,许多教师都很难做好这一点,他们不会去倾听学生富有想象力的回答,而是一味的打断和批判,久而久之学生很难有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的空间,自信心也会也严重受损。
任何人都有创新意识和潜能,但是没有恰当的挖掘和开发,没有合适的环境,很难将其发挥出来。好奇心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上体现的十分明显,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能够大大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得他们的创新意识得以发挥,最终使得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2]。
3.2融入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基于现实存在的事物和信息,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对其进行思考,运用不同的方式得到不同的答案。这种思维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将其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来呢?针对好奇心较强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应多采用鼓励的方式,多支持学生的不同答案与表达方式。在课程开始前,可以拿出学生以前的作品并给予积极性评价,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随后可以运用一些巧妙方式来引入课程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让学生发挥想象,并把自己想象的东西画出来。这时学生就会发散思维,展开自己的想象力,画出多种多样的东西来。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培养。
3.3有利的外部课堂环境的创设
小学生的认知还处在感性阶段,这个阶段的认知大多通过丰富的大自然以及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注重有利的外部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通过这些创设的环境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体的方式有许多,例如:多组织一些诸如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亲近大自然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当中去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而多变的形态。通过一年四季的不同变化的大自然的亲身接触,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各种美术工具来描绘自己心中的大自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鼓励学生多尝试、多亲身接触的方式,来丰富切身感受和各种素材的阅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该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培养[3]。
3.4积极鼓励的评价方式
小学生由于年龄阶段的特点,使得他们在该阶段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较高的积极性,他们往往喜欢争强好胜,同时又十分脆弱,很容易被打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积极鼓励的教学方式,尽量不要否定学生。在进行学生作品评价时,要注重评价语言的合理性,一些有依据样板的评语如像不像、对不对等等尽量不要使用,因为这些语句有标准的限制,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按照这样的评价学生以后只能照葫芦画瓢,大大的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为避免这类情况的出现,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当积极鼓励,对于不同的答案给予不同的鼓励性回答,即使知道有些答案是错误的,也要委婉指出,在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培养[4]。
四、结束语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而小学美术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性学科,因此,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能够科学的掌握并运用教学方法与技巧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多种途径的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与提升,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参考文献
[1]陈智华.关注创新发展创新--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福建陶研,2007(02).
[2]周建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5).
[3]姚爱华.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1,(10):161.
[4]金彩凤.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