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种表现。国家实施“校校通”、“班班通”工程,正是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本文从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以及教育信息化如何趋利避害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利弊;教学
2000年10月教育部提出,要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受益于国家的“校校通”工程计划,我们大化县第三小学于2012年实现了“班班通”,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通过一年来我校在信息化教学上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对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作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认为,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有积极的正面作用,但如果处理不好,使用不当,也会有负面的作用,而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并逐步消除教育信息化的负面作用,做到趋利避害。
一、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正面作用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多媒体化。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就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教学其图文声像并茂,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为教学创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我在《认识钟表》一课教学时,先出示简单的时钟,告诉学生钟表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然后,播放影视系统录像,如商场外墙壁上的时钟,各式各样的居家小闹钟,同学们佩戴的手表,印有罗马文字的钟面等等,问学生这些物体是什么,然后点击鼠标,每个图形凸显出时间,唤起学生对时间的已有认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易突破难点。
教育信息化使我们能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网络为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之中,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它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直观,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气氛。现代教育技术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平移与旋转”這节课的重点是根据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前后位置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与距离(数格子),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掌握,利用多媒体,这节课就好上了。于是,我在教学时这样设计:电脑演示小车一格一格向右平移到虚线的位置,然后让全班同学数一数,理解平移的方向与位置。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手段解决了“纸上谈兵”的问题。化静为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平移的方向与位置。而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3. 教育信息化使课堂上的信息量大大增加。
多媒体课件使老师免去了许多板书,使课堂结构也更紧凑,浩瀚网络上的无限资源经老师甄别后带入课堂,从而大大增加了教学容量,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使学生在40分钟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4. 教育信息化使得过去常规手段教学中难以展现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实验等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虚拟仿真实验软件,让学生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展示和交互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很方便地走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特殊环境,体验和经历那些平时无法实现或难以实现的探究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 减轻教师负担,实现教学工作便利化。
海量的网络资源,使得我们可以拿来就用。再加上各种教育教学管理软件以及硬件的支撑,可以使得同样的工作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幅度降低,这是信息化推进工作能否获得广大教师的拥护,从而能够持久、能否成功的关键。当然,在初期,教师们的负担不会减轻,因为我们要学习、适应教育信息化,就必须得有一个痛苦的学习过程。
二、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负面作用
1.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而目前不少教师特别是县城以下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普遍不高,只会照搬网上的资源,不会根据自己所教班级、所在环境进行后期加工、修改,或者有一些课件是粗制滥造的,做不到因材施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育信息化进入课堂的初衷,反而会使某些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甚至不如传统课堂。
2.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度依赖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而忽略实物、挂图、模型、甚至是黑板的使用,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还有的教师有时候因为实物演示麻烦或者因效果不明显而放弃实物演示而转用软件演示,导致学生不能参与到具体实验操作中来,这样就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有时候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演示的多媒体课件因图像、动画等的制作过于精美可能会分散学生学习相应知识的注意力,从而忽略了真正的教学主体,这样就违背了教学规律。故教师对课件的制作不要过于追求课件的美观,更要注重其实用性。
4.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多媒体技术运用把握不当。有的教师甚至可能全堂课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只动动鼠标、敲敲键盘,把教师变成了“放映员”,学生只是被动地看,师生之间没有任何的交互,学生整节课像看录像一样,把原来低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变成了现代版高速的“电脑全程播”,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是不是真的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确实令人难以苟同。
5. 虽然信息技术的运用可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但有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盲目加大教学量,不考虑所教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而一味追求教学信息的大容量,这种的模式就变相成了以前的填鸭模式,只不过是换了种表现形式而已。
三、对教育信息化的一些建议
1. 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师资队伍培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教育观念转变的培训,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国家、对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积极意义。其次,要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全员培训,使每位教师都能制作教学课件,学会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熟练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工具。通过不断的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才会得到提高,而只有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才能在教育信息化中更好地趋利避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信息化教学的初衷。
2.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努力消除“信息孤岛”
信息与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但目前我国普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应该进行全面统筹,建设全国统一的教育资源综合服务平台。我国的互联网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普遍存在纵强横弱的现象,所谓纵强就是指部门的系统比较强,横弱是指横向的互联互通存在着局部的信息孤岛等问题。为此,国家信息主管部门应该认真考虑并切实解决物理线路的互联互通问题。
3. 逐步建立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促进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
在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下,上级主管部门的引导对一个教育单位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检查不仅要从硬件建设方面检查,而且要从其实际发挥效能方面进行检查。其检查过程不仅要听工作单位领导的汇报,而且要进行软环境建设、人文素养方面的评估。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的研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以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基层单位的详细调查、研究,走访基层教师,把教育信息化的评估工作做好,使我们的教育信息化事业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9
[2]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03月《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
[3] 中国教育报2012年10月19日《影响教学信息化的六大因素》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利弊;教学
2000年10月教育部提出,要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受益于国家的“校校通”工程计划,我们大化县第三小学于2012年实现了“班班通”,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通过一年来我校在信息化教学上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对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作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认为,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有积极的正面作用,但如果处理不好,使用不当,也会有负面的作用,而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并逐步消除教育信息化的负面作用,做到趋利避害。
一、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正面作用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多媒体化。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就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教学其图文声像并茂,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为教学创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我在《认识钟表》一课教学时,先出示简单的时钟,告诉学生钟表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然后,播放影视系统录像,如商场外墙壁上的时钟,各式各样的居家小闹钟,同学们佩戴的手表,印有罗马文字的钟面等等,问学生这些物体是什么,然后点击鼠标,每个图形凸显出时间,唤起学生对时间的已有认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易突破难点。
教育信息化使我们能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网络为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之中,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它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直观,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气氛。现代教育技术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平移与旋转”這节课的重点是根据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前后位置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与距离(数格子),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掌握,利用多媒体,这节课就好上了。于是,我在教学时这样设计:电脑演示小车一格一格向右平移到虚线的位置,然后让全班同学数一数,理解平移的方向与位置。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手段解决了“纸上谈兵”的问题。化静为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平移的方向与位置。而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3. 教育信息化使课堂上的信息量大大增加。
多媒体课件使老师免去了许多板书,使课堂结构也更紧凑,浩瀚网络上的无限资源经老师甄别后带入课堂,从而大大增加了教学容量,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使学生在40分钟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4. 教育信息化使得过去常规手段教学中难以展现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实验等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虚拟仿真实验软件,让学生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展示和交互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很方便地走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特殊环境,体验和经历那些平时无法实现或难以实现的探究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 减轻教师负担,实现教学工作便利化。
海量的网络资源,使得我们可以拿来就用。再加上各种教育教学管理软件以及硬件的支撑,可以使得同样的工作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幅度降低,这是信息化推进工作能否获得广大教师的拥护,从而能够持久、能否成功的关键。当然,在初期,教师们的负担不会减轻,因为我们要学习、适应教育信息化,就必须得有一个痛苦的学习过程。
二、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负面作用
1.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而目前不少教师特别是县城以下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普遍不高,只会照搬网上的资源,不会根据自己所教班级、所在环境进行后期加工、修改,或者有一些课件是粗制滥造的,做不到因材施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育信息化进入课堂的初衷,反而会使某些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甚至不如传统课堂。
2.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度依赖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而忽略实物、挂图、模型、甚至是黑板的使用,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还有的教师有时候因为实物演示麻烦或者因效果不明显而放弃实物演示而转用软件演示,导致学生不能参与到具体实验操作中来,这样就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有时候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演示的多媒体课件因图像、动画等的制作过于精美可能会分散学生学习相应知识的注意力,从而忽略了真正的教学主体,这样就违背了教学规律。故教师对课件的制作不要过于追求课件的美观,更要注重其实用性。
4.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多媒体技术运用把握不当。有的教师甚至可能全堂课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只动动鼠标、敲敲键盘,把教师变成了“放映员”,学生只是被动地看,师生之间没有任何的交互,学生整节课像看录像一样,把原来低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变成了现代版高速的“电脑全程播”,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是不是真的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确实令人难以苟同。
5. 虽然信息技术的运用可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但有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盲目加大教学量,不考虑所教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而一味追求教学信息的大容量,这种的模式就变相成了以前的填鸭模式,只不过是换了种表现形式而已。
三、对教育信息化的一些建议
1. 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师资队伍培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教育观念转变的培训,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国家、对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积极意义。其次,要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全员培训,使每位教师都能制作教学课件,学会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熟练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工具。通过不断的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才会得到提高,而只有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才能在教育信息化中更好地趋利避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信息化教学的初衷。
2.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努力消除“信息孤岛”
信息与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但目前我国普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应该进行全面统筹,建设全国统一的教育资源综合服务平台。我国的互联网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普遍存在纵强横弱的现象,所谓纵强就是指部门的系统比较强,横弱是指横向的互联互通存在着局部的信息孤岛等问题。为此,国家信息主管部门应该认真考虑并切实解决物理线路的互联互通问题。
3. 逐步建立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促进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
在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下,上级主管部门的引导对一个教育单位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检查不仅要从硬件建设方面检查,而且要从其实际发挥效能方面进行检查。其检查过程不仅要听工作单位领导的汇报,而且要进行软环境建设、人文素养方面的评估。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的研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以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基层单位的详细调查、研究,走访基层教师,把教育信息化的评估工作做好,使我们的教育信息化事业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9
[2]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03月《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
[3] 中国教育报2012年10月19日《影响教学信息化的六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