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当代工笔花鸟画传统题材中的古典情怀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q08eb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代,工笔花鸟画题材种类繁多,出现了大量的新颖题材,这也是花鸟画的时代特征。在这个处处讲创新、求个性的时代,传统题材并没有被摒弃,仍被花鸟画家们所钟爱,在赋予它当代气息的同时,仍然坚守着其古典精神意蕴。就此援引词牌名“蝶恋花”,来探讨一下当代工笔花鸟画传统题材中的古典情怀。
  关键词:当代工笔花鸟画;传统题材;古典情怀
  [本文系2013年南京晓庄学院校级青年专项《当代语境下的花鸟画题材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3NXY47]
  古代工笔花鸟画的题材十分丰富,有花卉、竹木、蔬果、畜兽、鳞介、翎毛等,涵盖了自然界的各种生灵。到了当代,花鸟画题材又进一步扩大,许多花鸟画家寻求着各自的当代之路,极尽所能地发掘新题材,大量的当代人造物质也融入题材中,使得花鸟画有了当代气息,这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然而,在这新的潮流中,画家们仍然对一些传统题材情有独钟,并从这些题材中感觉出静谧典雅的古典情怀。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古典情怀?在这里,我援引了“蝶恋花”。在古代,蝶恋花是一词牌名,出于南梁简文帝的一首七言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容华飞燕相逢迎”。蝶恋花,妙就妙在“恋”字上,一个“恋”字就点出了“情”,使得自然充满了脉脉温情,一般多抒写缠绵悱恻、多愁善感的情感,寄情于物。内敛的中国文人是极重情的,在他们那里,这种“情”化为诗、化为词,在画家笔下就化为情感寄体的万物生灵。所以在古典花鸟画中,除了绘画的外在形式美外,我们更能体会到具有意蕴的内在美———花鸟中所传达出的诗意与情哀。
  一、当代工笔花鸟画传统题材中的“诗意”
  中国工笔花鸟画蕴含着“诗意”这种古典情怀,画家们不仅仅从技法层面上追寻,在题材上,也是有意无意地选择古典题材,比如具有传统意象的蝶与花。在花鸟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画家们对精微世界的热爱与迷恋,具有各种寓意的花卉和鸟虫成为画家们喜爱的题材。在画面中,植物与动物之间祥和亲昵且缠绵的气息是中国文人所表现的诗意与情思。万物皆有情。中国传统画家们是至情至性的文人,充满温情的静谧典雅的画面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特质,并且这种美妙的特质延续至今,表现在题材上就是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延用。如清贵高雅的梅兰竹菊,富贵艳丽的牡丹等,都被赋予美好的寓意并传承了下来,昆虫中的蝴蝶,因为谐音“福耋”,也被赋予福气与长寿的吉祥含义,同样蝴蝶在古典文学里也被寄予了爱情的寓意,至今仍是画家们所喜爱的题材。由此看出,花鸟画有着不同于西方静物画的特质,画家们从来不是简单直观地描绘动植物,除了表现外在的形式美,花鸟画更多的是承载人文情感的媒体,有着欲说还休的含蓄美。
  在当代,出现了以画家江宏伟为代表的沿袭古典审美的工笔花鸟画家。他的画所选择的题材大多是传统题材———自然界中活泼泼的小生灵。这些小生灵在他的画面中幻化成静美的情境,是自然与心灵的一次升华。如作品《薰风十里藕花香》里就选用了荷花这种中国传统文人喜爱的高洁花卉,白色的荷花被斑驳的绿叶衬托地愈加莹润可爱。画家除了传统的勾染画法外,还借鉴了西方的画法,并大胆地冲洗画面,渲染出了朦胧的意境,就连画名都是那么的诗意,“诗情画意”一直是中国绘画追求的古典情怀,并深深影响了一大批当代中青年画家。
  如中青年花鸟画家王法,他的画延续传统,但并不囿于此,其所传达的意境除了宋人的严谨与精致外,还多了元人的空灵与悠远。在他的《幽篁集禽图》《玉树聚禽图》《版纳印象系列》中,我们能看出宋元时期水墨工笔花鸟画对其的影响,色彩素淡,有着冲和平淡的雅洁美。王法作品题材的选择倾向于传统,传统的题材更能体现王法所追求的虚静中的生机与趣味,极富禅意。这种虚静的禅意亦是典雅淡泊的文人情怀,是另一种精神层面的诗情,也是画家在喧闹的当代社会中一方心灵的净土。
  二、当代工笔花鸟画传统题材中的“情哀”
  《论语·八佾》中说:“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是一种古典的审美情趣,这种“情”有着淡淡的忧伤,内敛深沉,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感。比如古典文学《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叹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这种在繁华中对生命的哀伤正是中国文人特有的生命层次。因此,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的“情”除了带有诗意外,总有着哀情。在这种“哀情”的影响下,画家们也会选择寄情的对象,如秋天的芒草或被攀折的花枝等。
  女性画家林任菁有着她独特的细腻与柔情。在她的画中很少选择艳丽的花卉作为题材,而是选择素净的芦花或芒草等,如在《踏秋》和《空水漫漫》中,芦花和水鸟就是她的题材,画面简洁而凝练,构图比较现代,水鸟处于画面的上部,几只水鸟沿着一个方向,呈直线排列。《空水漫漫》的五条屏构图更有意思,第二幅与第五幅中没有安排水鸟,像音乐的休止符一样,而第四幅中两只水鸟的造型几乎是第一幅的重复,这样的安排使得呈一字型安排的水鸟有了音乐的节奏感,第二、三、五幅下部飞扬摇摆的芦草使得画面更加灵动,传统的题材与当代的构图渲染出古典的情思,有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意,并渲染出淡淡的哀愁,这种哀愁不是具体的悲伤,而是对生命的一种喟叹,悲春伤秋的自然人文情怀。
  雷苗的画作以花卉为主,但不是生长状态中的花卉,而是在盛华时被攀折,被静止在生命繁华时的花枝随着时间枯萎暗淡。这些花枝被放置在易碎的玻璃器皿中,玻璃器皿所折射的迷离斑驳的光及其中惨淡微茫的花卉,再加上清浅空的灰色调,这是对时间流逝的叹息,及对生命无可奈何的哀伤。
  其实,即使画家们并不刻意选择一些引人愁思的题材,即使画家们选择的是春花烂漫、蝴蝶蹁跹的题材,我们仍能从画面中感受到几分寂寥,些许哀怨。所以纵观中国工笔花鸟画,我们很少看到热闹非凡的情境,更多的是清幽寂静的意蕴,一种对生命的怜惜。比如在方政和的《浅寒图》与《净霰图》中,画家选择的都是四月盛放的绣球花。一团团白色的绣球花本意是花枝招展、春意盎然,然而在画家的笔下,白色的花如白色的雪,清凉了整个世界,多了份冷寂,有了一丝怅然,恰如画题“浅寒”“净霰”。在《浅寒图》中除了绣球花,方政和还选择了一只黄鹂作为题材,这只孤独的黄鹂背对着观众,站在一孤枝上,仰头对天啼鸣,它的身下则是繁花胜雪,这种强烈的对比,使观者有了一种岁月沧桑的孤独冷意。又如在《净霰图》中,如雪的绣球下有三只寒鸭,瑟缩着身体、梳理着羽毛,仿佛它们的头上并不是春天的繁花,而是盈盈白雪笼罩着的大地。   由此看出,这种古典情怀对花鸟画家的影响是深刻的,画家们为了能把这种情感淋漓尽致地地表达出来,从题材上就开始注意选择具有此类意象的对象,把这些本无情感的对象通过某一点的共性,形成了其想要表达的情境。这与中国的诗词是很相似的,如晏殊词中就写道:“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栏杆。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秋风、梧桐叶、绿酒、小窗、紫薇朱槿、栏杆、双燕、银屏,这些都成了抒情对象,看着这些物体,我们眼前就能勾勒出一幅画面,而此类画面在当代花鸟画中是多么的熟悉,如70后画家韩非的作品。在他的画中,就能看出对这些传统题材的拼接,如《后花园》系列中,禽鸟、花卉、太湖石、折叠的屏风、雕刻的石墩……这些传统题材经过画家的平面化构成,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的当代图式,而这种变化只是外在形式,画面内在的情感表达并没有改变。
  三、古典情怀的传统题材在当代的“观念化”演绎
  以“观念先行”为宗旨的工笔花鸟画在当代迸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些画家们显然是不满足于纯粹的经典传承,而是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当代的观念。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即使画面中不再是传统的描绘自然,蝶与花等物象仍是他们画中寄情的载体,具有古典情怀的传统题材也被不断演绎。如徐累的作品,在他天马行空、莫测难懂的画作中,经常援引一些熟悉的传统题材,如马、鹿、鸟、蝶、花卉、太湖石、屏风……受现当代西方绘画意识的影响,徐累在画面中解构这些传统题材,使其陌生化,语言十分晦涩,但传递出的仍是浓郁的古典气息。
  在高茜私密的女性空间里,蝶与花等传统题材同样是她喜爱描绘的,这些传统题材实则是她“私语”的符号,这些符号在实境与幻境中穿梭变幻着,使得一些荒诞变得真实且合理化,如《内心世界》《想飞的鱼》《假想敌》等。又如《采蝶图》,画面中,一把打开的蕾丝扇子放置在画面居中的搁物台上,在正对着观者的搁物台狭长的侧面上则聚拢着十来只蝴蝶,画面构图简洁,这些超现实的图式表现使我们联想到红楼梦中宝钗戏彩蝶的意境,有着一种古典美。
  中国工笔花鸟画随着时代的发展,并没有被历史淘汰,反而在当代百花齐放、蒸蒸日上。无论承认与否,文化的传承支撑着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使其有了深厚的底蕴,这种底蕴是中国画的内在灵魂,使得当代工笔花鸟画不是苍白冷漠,而是蕴含着勃勃生机与暖意。这种化实为虚、化物为情,静穆深沉的古典情怀一直影响着中国画家们,使得当代工笔花鸟画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其外在形式如何变化,其生命内核却是不变的。
其他文献
网络时代的到来,既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育的诸多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内容之一的高校德育,要适应网络时代对学生道德
我科1992--2006年手术治疗肠破裂合并腹股沟斜疝36例,现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术式合理性。
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合称为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UCAD),二者在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方面基本相似,只是心肌缺血损伤的程度有所不同。血小板活化、粘
以三维有限元法为基础,对曼点水库重力坝非溢流坝段坝体及坝基位移场和应力场进行了静动力分析.探讨了在竣工工况、正常运行工况、非常运行工况下的应力、位移,并对计算结果
摘 要:文章主要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来对中国书法与阿拉伯书法进行源流及发展、与宗教文化关系、审美及表现形式上进行对比探究。阿拉伯文书法同中国书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在世界书法领域上都是最为重视书法艺术的两大文化。阿拉伯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但也由于地区、宗教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产生了小的差异。因此,通过比较这两种书法文化的异同,在认识阿拉伯书法中体现了两种社会核心价值的差异,也体现了宗
深入开展新旧西藏对比教育,是贯彻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培养爱党爱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抓手,是西藏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土建结构、机电设备、系统安全性能及经济指标等方面对钢丝绳卷扬提升式、齿条爬升式和水力式3种型式的升船机在景洪工程上的适应性和优越性进行较为深入、全面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