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题目考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20303622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子夜歌》是南朝民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当前学术界对《子夜歌》这个题目存在多种争议,其关键在于对“子夜”的理解。为了弄清楚《子夜歌》这个题目的真正含义,本文会例举文籍的记载,并根据文本对当前学界两种较为主流的说法提出质疑:“子夜”是人名;“子夜”指时间。指出这两种说法的不合理之后,本文会根据史实提出自己的观点:《子夜歌》与它的和声“子夜来”密切相关,并作进一步的证明。
  关键词:子夜歌;和声;民歌;子夜来
  南朝民歌大部分都被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与西曲两类,《子夜歌》便是属于吴歌这一类。《子夜歌》共四十二首,在南朝民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毫无疑问,它是南朝民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可是除了少数的几本书对它有记载之外,其他关于《子夜歌》的记载寥寥无几,因此造成了学术界的争议,这尤其体现在对“子夜”的理解上。
  《宋书·乐志》:“《子夜歌》者,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晋孝武太元中,琅玡王珂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时,豫章侨人庾僧虔家,亦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亦是太元中,则子夜是此时以前人也。”
  《晋书.乐志》:“《子夜歌》者,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孝武太元中,琅玡王珂之家,有鬼歌《子夜》,则子夜是此时人也。”
  《旧唐书·音乐志》曰:“《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晋日常有鬼歌之。”
  这几段史料让部分学者认为《子夜歌》就是晋代叫”子夜“的女子所作,例如学者钱仲联在《中外爱情诗鉴赏辞典》里就说《子夜歌》是晋代一位叫“子夜”的女子所写,但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质疑,鲁迅在《门外文谈》里说《子夜歌》是无名氏所作,当代学者王乃英、林杰等则认为“子夜”应该指的是时间。
  我认为《子夜歌》这个曲调名称应与它的的和声“子夜来”相关,对南北朝乐府研究较深的学者王运熙也是持此观点。
  下面我将对“名字说”,“时间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会对我的观点做出一些解释。
  一
  《子夜歌》是晋代叫“子夜”的女子所写,这里就有两种理解:《子夜歌》42首全部由“子夜”一人所写,另一种说法就是晋女子“子夜”写了一部分,其后的女子模仿它写了很多首,由此凑成了42首。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经不住推敲的。
  第一种说法认为《子夜歌》42首全部由一位名叫“子夜”的女子所写,从内容上看,这种说法是不可信的。《子夜歌》塑造了一个个遭遇不同且性格迥异的女子,有相恋时惹人怜爱、婉丽的女子,如“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还有相思时痴情坚贞的女子,如“别后涕流连,相思情悲满。忆子腹糜烂,肝肠尺寸断。”对待被弃,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做法,有自怨自艾,满腔怨愤的,“遣信欢不来,自往复不出。金铜作芙蓉,莲子何能食。”也有毅然决然的划清界限,表明自己对负心男的不屑的,如“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常与清流乖。”《子夜歌》前后叙事,塑造形象的矛盾这一点就证实了它不可能是一个人所写。另外,假设《子夜歌》是一个人所写,那么在史籍或文籍上对于“子夜”这个有才情的女子应该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记载,但我们只知道她是晋人,叫“子夜”。历史上最有名的女才人应该是宋代的李清照,即便是如此有名的女词人给我们也不过留下了50余首词和一些诗歌,散文等,远在宋代以前的晋女子“子夜”一个人就写了42首诗,并且为后世文人所津津乐道或者模仿,可是关于这个女才人的记载寥寥无几,这样的说法似乎并不可信。
  还有人认为“子夜”是人名,只不过她只是作了部分诗,其余的是其它人作的。这种说法也是存在问题的。首先《宋书·乐志》的那段史料记载本身是有问题的,之后的《晋书》、《旧唐书》的记载当然也是错误的。最早的关于《子夜歌》的记载应该是南朝宋刘敬书的《异苑》(卷六):“晋孝武太元中,琅玡王珂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为章郡,侨人庾僧虔家,亦有鬼歌《子夜》。”《宋书》是南朝梁沈约所作,那么《宋书》中的记载应该是源自《异苑》,可是我们发现刘敬书的《异苑》并没有提及《子夜歌》的作者,那么《宋书》中说《子夜歌》是晋女子“子夜”所作说法不可信。从另一方面讲,女子的名字叫做“子夜”也确实有点奇怪,因此,《子夜歌》中的“子夜”应该不是指名字。
  二
  有部分学者例如王乃英、林杰等认为“子夜”应该指的是时间,如果“子夜”指的是时间的话,那么这个时间非常特殊而且很具体,就是夜里的23点到凌晨1点。对于这种说法,我們可以根据《子夜歌》的内容加以驳斥。《子夜歌》共42首,具体写是在夜里的只有七、八首,还有一些是写傍晚或白天,不过更多的是没有告诉我们时间的,例如“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像这样的诗我们无法判断它所指的时间,而且这样的诗占据了绝大多数,就算写明是在夜里,例如“夜觉百思缠,忧叹涕流襟。”它是发生在夜里,但一定是“子夜”吗?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再者,学者王乃英于1996年在《北京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子夜歌>作者考》里面的论证本身存在漏洞。他用《读曲歌》之六的一首诗来论证“子夜”指的是时间:
  打坏木栖床,谁能坐相思。
  三更书石阙,忆子夜啼悲。
  按照他的观点“子夜”是指时间,那么后两句的断句应为:三/更书/石阙,忆/子夜/啼悲。很明显,这样的断句与诗句的意思是不相符的,正确的断句应为:三更/书/石阙,忆子/夜/啼悲。这里的“子”代指“你”,“夜”表示在夜里,这两个字都是有含义的,并不是合起来表示一个具体的时间。因此王乃英的论证存在漏洞,不足以支持“子夜”是表示时间的说法。
  还有很多学者用《子夜歌》的变曲来考察“子夜”的含义,所谓“变曲”就是指曲子的变化,从旧有曲调中变化出来的新声,这些变曲多为《子夜歌》以后的人所做,用它来考察“子夜”的含义未免不太严谨。   三
  我的观点是《子夜歌》这个曲调名称与它的和声“子夜来”有关,“子夜来”也就是《子夜歌》的主要声调。女子企盼男子夜里能来与自己相会,这个解释与《子夜歌》的内容是相吻合的。下面我将作更深一步的论证。“《乐府诗集》(卷二十六)于论述《相和歌辞》时说:‘诸曲调皆有辞,有声,而《大曲》又有豔、有趨、有亂……豔在曲之前,趨与亂在曲之后,亦猶吴声西曲前有和后有送也。”我们知道吴声西曲是能够配合曲子唱的,“送声的位置,应在全篇末尾,……至于前面的和声……它的位置,应该在每句之末尾。”《南史》(二十二)王俭传:“齐高帝幸华林宴集,使各效技艺:褚彦回弹琵琶,……沈文季歌子夜来,张敬儿舞。”这里的“子夜来”就是《子夜歌》的和声,以“来”字作为和声结尾有很多,根据《旧唐书.音乐志》的记载,《乌夜啼》的和声是“夜夜望郎来”,《古今乐录》中记载《襄阳乐》的和声是“襄阳来”,《三洲歌》的和声是“欢将乐共来”,因此“子夜来”作为《子夜歌》的和声是有迹可循的。除此之外,吴声西曲的曲调名称与它的和送声相关这种说法是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的。《阿子歌》送声云:“阿子汝闻不?”《欢闻歌》送声云:“欢闻不?”《丁督护歌》的和声是“丁督护”,《阿子歌》的和声是“阿子闻”,《欢闻歌》的和声是“欢闻”,《团扇歌》的和声是“白团扇”,《女儿子》的和声是“女儿”,我们可以发现和送声与题目及内容是有一定关系的,学界对《子夜歌》题目的诸多误解是因为对吴声西曲中的和送声关注较少。
  综上,《子夜歌》的正确理解应该与它的和声“子夜来”相关,这种解释也让我们对《子夜歌》的内容有了全新的理解,它哀婉的情调打动了无数人,那一声声“子夜来”的深情呼唤,如此动听,唤醒了我们对爱情的向往和期待。
  【参考文献】
  [1]王运熙.六朝乐府与民歌[M]上海;古典文献出版社,1957:109.
  [2](宋)郭茂倩.樂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
  [3]王乃英.子夜歌作者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6,(3):37-39.
  [4]王运熙.乐府诗述论增补本[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清)王谟.古今乐录(卷首)[Z]//汉魏遗书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影印本).
  作者简介:罗芮,出生年份:1995,女,汉族。籍贯:湖北省武汉市。湖北大学本科生,专业:汉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由于校注者缺乏对明清白话词汇的了解,明清白话小说在注释方面存在某些失误之处,就其中的“春”“体面”“楚”等六条词语,提出商榷意见。 Due to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
期刊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中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然而,这种永存往往是最残酷的.rn2010年5月14日晚,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一名21岁的安徽籍男员工从宿舍
什么是真正的早期教育?怎样的早期教育才能给孩子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寓教于乐,把一些语言和智力开发编成游戏,因为孩子天性爱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在不知不觉中智力得到开发。
期刊
摘要:从文学伦理学角度看,远大前程的伦理结构十分清晰,它讲述了皮普因为伦理身份的改变而陷入的伦理困境,以及后来做出的伦理选择。皮普因为遇到艾斯黛拉被唤醒了伦理身份意识,后来又由于马格威奇的帮助伦理身份得以改变,后来随着真相大白而美梦破灭,面临着伦理困境。但由于正确的抉择,道德伦理得以回归真善美。  关键词:伦理身份;伦理困境;皮普;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
小学生注意力较易分散,要想集中他们地注意力,唯有感兴趣的东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就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顽强的、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学习
当前关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愈加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心理弹性作为一种抵御消极情绪的抗逆力特质,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弹性的关键是大学生对生活满意度的正确认知,本研究
120院前急救护士是院前急救的主要承担者,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1],我们于2010年9~10月对52例二级医院的120院前急救护士的
以对中国现代诗坛卓有建树而又长期被埋没的诗人罗泅为讨论对象,本文主要探析了罗泅诗中所体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向度,包括解放前夕川东地区的苦难现实生活描绘与不屈不挠的抗争
语文向来与生活密不可分,其不仅涵盖了生活中的多种技能,而且由内而外地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人文气质.在此以《我与地坛》为例,从语文中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语文两个方面展
AMYLOIDOSIS is a benign process which can have systemic involvement.Though larynx is the common site of localized amyloidosis in the head and neck region,1 it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