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早期识别与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恶性心律失常患者3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在入院后给予其早期识别与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并对救治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实施早期识别与急诊急救护理后,经抢救成功的有26名,抢救成功率为86.67%;抢救无效死亡的有3名,占比10.00%,其余1例为自动离院者,占比3.33%。结论: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早期识别及急诊急救护理工作可有效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恶性心律失常;早期识别;急诊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260
恶性心律失常的致病因素较多,最为常见且严重的致病因素为严重器质性心脏病,例如:心肌病、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1],由于病情危重,如果不积极采取治疗,则会加重病情,诱发较多的并发症,降低抢救成功率。而积极的治疗需要可靠的确诊依据,这就要求临床工作人员需要早期识别病情,并确诊,以便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共计30例,均为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并在其入院后给予其早期识别与急诊急救护理服务。这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名,女性患者10名;年龄在18~40岁的有9名、40-60岁的有10名、60~80岁的有11名,平均年龄为(47.88±3.21)岁;所以患者在入院时或入院后,发生至少一次恶心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1.2方法
1.2.1早期识别
1.2.2急诊急救护理:正确识别各种仪器发出的警报声以及信息,并分析患者的实际病情;确保心电监护的质量,正确处理心电监护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保证心电监护的正常运行;选取带有除颤器的监护仪实施持续心电监护,电极片避开心脏听诊区、心电图胸前导联位置以及电极除颤部位;选取过滤监护模式、P波、QRS波、T波、ST段清晰易分辨的导联、波幅;保证电极片粘贴良好,避免一切干扰因素,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2];遵医嘱选取合理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应开展同步电复律或非同步电除颤,其中,电复律能量控制在100~200J,电除颤能量为双向波150~200焦耳,需注意,实施电除颤急救过程中,需要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抢救;抢救过程中,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探视,氧气流量控制在4~6L/min,必要时遵医嘱执行镇静、止痛处理;抢救完毕后,仍需继续治疗的患者,需开放绿色通道,转入ICU病房,并由各自至少1名的医生和护士在转运期间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3],并转运、携带相关的急救设备、药品,转移过程中,严格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
分析此次研究对象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
2 结果
对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实施早期识别与急诊急救护理后,经抢救成功的有26名,抢救成功率为86.67%;抢救无效死亡的有3名,占比10.00%,其余1例为自动离院者,占比3.33%,如表1所示。
3 讨论
恶性心律失常是危重的心脏类疾病,也是多种严重心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此外,恶性心律失常会诱发心脏骤停,病情危及,需争取抢救的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而早期的识别可以通过心电图的密切监测,以判定患者的病情,而急诊急救护理则是专业护士针对于患者的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的抢救护理措施,其可以保证患者在最佳的救治时间窗内得到专业的处理,以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急诊急救护理也需要专业护士具备职业素养以及职业奉献精神[4],明确患者的危急性,为其开放绿色通道,通过专业的急救护理手段为患者争取正确最佳的救治时机。在发病的过程中,患者会诱发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等、病态窦房综合征等,通过心电图的监护可以为早期发现心律失常提供充足的时间,并为临床诊疗计划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在心电监护和急救的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體征,可以明确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危急程度,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救治方式,提高救治的有效性,通过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既可以丰富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以及操作技能,还可以提升医护人员的应变能力,提高专业的素养[5],以保证有效救治措施的实施,再通过一系列心肺复苏以及药物的干预,可以促进病情的改善,联合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等,避免心脏负荷加重。
本文结果显示:对30例患者实施早期识别与急诊急救护理后,经抢救成功的有26名,抢救成功率为86.67%;抢救无效死亡的有3名,占比10.00%,其余1例为自动离院者,占比3.33%。表明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早期识别与急诊急救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尽早实施早期识别,并开展急诊急救护理,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静会.探讨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J].家庭医药, 2020, 000(1):291.
[2]谭玉芹.刍议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16):104-104.
[3]辛家亮,黄志岩.急救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分析[J].人人健康, 2019, 505(20):175-175.
[4]谢芳,李伊.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护理研究[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 8(1):158-159.
[5]樊云,刘勇,刘玉芳,等.急性胰腺炎合并早期复极致恶性心律失常及其机理[J].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9, 7(2):36-39.
【关键词】恶性心律失常;早期识别;急诊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260
恶性心律失常的致病因素较多,最为常见且严重的致病因素为严重器质性心脏病,例如:心肌病、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1],由于病情危重,如果不积极采取治疗,则会加重病情,诱发较多的并发症,降低抢救成功率。而积极的治疗需要可靠的确诊依据,这就要求临床工作人员需要早期识别病情,并确诊,以便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共计30例,均为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并在其入院后给予其早期识别与急诊急救护理服务。这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名,女性患者10名;年龄在18~40岁的有9名、40-60岁的有10名、60~80岁的有11名,平均年龄为(47.88±3.21)岁;所以患者在入院时或入院后,发生至少一次恶心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1.2方法
1.2.1早期识别
1.2.2急诊急救护理:正确识别各种仪器发出的警报声以及信息,并分析患者的实际病情;确保心电监护的质量,正确处理心电监护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保证心电监护的正常运行;选取带有除颤器的监护仪实施持续心电监护,电极片避开心脏听诊区、心电图胸前导联位置以及电极除颤部位;选取过滤监护模式、P波、QRS波、T波、ST段清晰易分辨的导联、波幅;保证电极片粘贴良好,避免一切干扰因素,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2];遵医嘱选取合理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应开展同步电复律或非同步电除颤,其中,电复律能量控制在100~200J,电除颤能量为双向波150~200焦耳,需注意,实施电除颤急救过程中,需要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抢救;抢救过程中,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探视,氧气流量控制在4~6L/min,必要时遵医嘱执行镇静、止痛处理;抢救完毕后,仍需继续治疗的患者,需开放绿色通道,转入ICU病房,并由各自至少1名的医生和护士在转运期间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3],并转运、携带相关的急救设备、药品,转移过程中,严格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
分析此次研究对象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
2 结果
对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实施早期识别与急诊急救护理后,经抢救成功的有26名,抢救成功率为86.67%;抢救无效死亡的有3名,占比10.00%,其余1例为自动离院者,占比3.33%,如表1所示。
3 讨论
恶性心律失常是危重的心脏类疾病,也是多种严重心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此外,恶性心律失常会诱发心脏骤停,病情危及,需争取抢救的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而早期的识别可以通过心电图的密切监测,以判定患者的病情,而急诊急救护理则是专业护士针对于患者的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的抢救护理措施,其可以保证患者在最佳的救治时间窗内得到专业的处理,以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急诊急救护理也需要专业护士具备职业素养以及职业奉献精神[4],明确患者的危急性,为其开放绿色通道,通过专业的急救护理手段为患者争取正确最佳的救治时机。在发病的过程中,患者会诱发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等、病态窦房综合征等,通过心电图的监护可以为早期发现心律失常提供充足的时间,并为临床诊疗计划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在心电监护和急救的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體征,可以明确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危急程度,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救治方式,提高救治的有效性,通过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既可以丰富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以及操作技能,还可以提升医护人员的应变能力,提高专业的素养[5],以保证有效救治措施的实施,再通过一系列心肺复苏以及药物的干预,可以促进病情的改善,联合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等,避免心脏负荷加重。
本文结果显示:对30例患者实施早期识别与急诊急救护理后,经抢救成功的有26名,抢救成功率为86.67%;抢救无效死亡的有3名,占比10.00%,其余1例为自动离院者,占比3.33%。表明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早期识别与急诊急救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尽早实施早期识别,并开展急诊急救护理,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静会.探讨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J].家庭医药, 2020, 000(1):291.
[2]谭玉芹.刍议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16):104-104.
[3]辛家亮,黄志岩.急救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分析[J].人人健康, 2019, 505(20):175-175.
[4]谢芳,李伊.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护理研究[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 8(1):158-159.
[5]樊云,刘勇,刘玉芳,等.急性胰腺炎合并早期复极致恶性心律失常及其机理[J].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9, 7(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