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学策略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an16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也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导学;策略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倡导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使他们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让课堂真动起来。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就看老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的导学策略是否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能否使学生对每一节数学课及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感兴趣,并在课堂学习中找到乐趣,为此我多年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一、引导学生联想,沟通知识体系
  数学课堂教学就在于唤醒同学们的学习欲望,鼓舞其学习干劲。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也应抓住这一特点。为此,在讲课之时可以提一些简单但又具有探索性与开放性的趣味数学问题,由学生分组探讨、分析。例如:我在教学“认识轴对称现象”时,以蝴蝶和蜻蜓的对话为背景,制作了课件。让学生观看动画:花丛里,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花蜜,忽然飞来一只蜻蜓在它面前飞来飞去,蝴蝶生气地说:“谁在跟我捣乱?”蜻蜓笑嘻嘻地说: “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蝴蝶更生气了: “你是蜻蜓,我是蝴蝶,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呢?”蜻蜓落在旁边的一片叶子上,不紧不慢地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数学爷爷告诉我,不仅蜻蜓、蝴蝶是一家,这些树叶和我们也是一家呢!”
   谈话:动画片看完了,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 “为什么蝴蝶、蜻蜓和树叶是一家?”等问题。)这里以找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为问题的出发点,设计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动画片,学生看完动画片以后,急切地想知道“蜻蜓、蝴蝶和树叶为什么是一家?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为认识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奠定基础。我想,这一媒体的使用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这样可以使他们提前进入数学学习状态,兴奋其大脑,为随后的学习打开思路,活跃气氛。
  学生高高兴兴地学与愁眉苦脸地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学习数学更是这样,因为学数学一向被认为是一件苦差使。现代教学方法要求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学习情境,所以,课前的这种导学方式是可行的、必要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学习
  学生的主体性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要想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同学们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和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了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
  1.创设应用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探索
  案例一:体育课上怎样测量出学生跳远成绩(如图1),跳远成绩应是落在沙坑中的脚印P到起跳线L的距离。
  该问题提出后同学们都踊跃向前来测量,测量后统计出了5-10名同学的测得结果。通过比较发现有些结果相差很大,那么差错出在哪里呢?同学对此产生了探索新知识的渴望,进而对本节要学习的有关“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这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的设置,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动手、动脑的空间,使他们在数学课堂学习中一定能够想学、乐学、主动学。
  2.创设疑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缜密思维
  案例三:已知线段AB=10,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BC=4,求线段AC的长。
  解:如图2,C为线段AB上一点,则:AC=AB-CB=10-4=6
  ∴线段AC的长为6。
  得出该结论后,引导学生分析,C点还有没有其它位置?通过讨论学生会马上发现C点也可能在AB延长线上,那么线段AC的长就不能仅有一个结果,而应有两种即6或14。
  通过上述问题,不仅使学生从“陷阱”中跳出,而且也增强了同学们防御“陷阱”的能力,同时也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使同学在课堂学习中取得了主动性。
  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导学策略,这一策略的实施使学生在课堂學习中形成多次思维的高潮,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每个学生大脑经常处于兴奋状态中,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目标和思维空间。这一导学手段还使师生的情感得以交流,并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学习气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设计问题提问,引导合作交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恰当的提问,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1.在关键内容上提问,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克服难点
  所谓关键内容是指对整章、整节教材的理解有重要作用或学生不易理解的关键知识,抓住这些内容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教材、理解知识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如:在教学《位置的确定》一课时,我利用媒体的效果制作了一段动画:参观动物新村,让指向标随着学生所站的观察位置移动,使学生感受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相对的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从面让学生了解到位置中隐藏的函数关系。这一设计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帮助学生展开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在知识的衔接口处提问,引导学生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
  由于教材的编写体系是螺旋上升的,前后知识相互连贯,因此教学中要尽量挖掘新知识的联系。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在截一个几何体中,用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要得到六边形截面是非常困难的,我让学生要求截得好的同学到投影仪上来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截法,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知道了截得六边形的方法。
  这几个活动都是学生分小组操作,合作交流, 我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动手操作前,小组长应合理安排好各人的任务;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整节课虽然活动多,但学生有序地完成了活动。
  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的、到位的提问,一定能激活同学们的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多年来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学策略的实践,证明了通过这些导学策略的实施确能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老师具有艺术性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减轻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顾虑,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他文献
教师教的艺术之一就是科学地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师能够基于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能力,把教材的内容进行改编、组合和建构,以便为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使用语言知识,培养综
The opinions of two papers carried in the journal “Seismology and Geology”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One is that the Tangshan fault is a high-angle,west-dipp
在现有的中职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的内容总是零零散散地穿插在课文的阅读与欣赏之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开发符合新大纲要求、贴近学校
氟硼吡咯和氮杂氟硼吡咯分别与草酰氯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发生Vilsmeier-Haack反应,生成相应的β-甲酰氟硼吡咯和β-甲酰氮杂氟硼吡咯.该反应分别在室温和50℃搅拌条件
通过从头算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 YBa2 Cu3 O7的结构和弹性性质。发现c轴最容易压缩。另外,我们还计算了各种弹性性质与压强的关系,例如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杨氏模量,泊松比。最后,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如今的中职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中职美术就是其中之一。通过绚丽的动态画面,学生的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可以得到更好的启发和
The observation of water temperature in deep wells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more than 20 years in China.However,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water temperature resp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老师教学生学的应试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