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物理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成尚荣先生认为要以价值关怀贯穿有效教学全过程,因此有效教学必须认真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的独特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某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唯有这个学科的学习才可能获得的价值理念、经历、体验、独特视角、路径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
哪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中学有效教学的尝试呢?为此我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结合部分教学片段汇报如下。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如在《力的分解》的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设计:用一根细线串一把大锁(或一串钥匙),然后用两手指提起线的两端,再逐渐增大两手指间的距离(将细线慢慢拉直),两手指有何感觉?线的张力如何变化?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和经验?这样的教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很有用,又引导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更多去观察生活。
二、让学生在做中学习
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是先讲授方案,或边教边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被动的角色,照方抓药,没有多大兴趣,对实验中要注意的细节一知半解。为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在复习认识了牛顿第一定律以后,做了下列四个环节的活动:
第一个环节:
承前启后,提出问题。要学生猜测加速度大小与哪些物理量有关?并说明理由。学生稍加思考,就能得出结论。教师追问,应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加速度大小与质量和力的定量关系呢?在学生略加思考后,有学生提出利用控制变量法,在肯定了学生这个积极的想法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制定各自的实验方案和步骤。
第二个环节: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根据小组制定的实验方案和步骤,进行实验,让学生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此时教师注意观察各组学生的操作方法而不加干涉。待各组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小组介绍经验。
第三个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找出最好的方案,并对一些细节进行追问。如:如何获得不变的力?如何测量或比较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等等。
第四个环节:
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的过程,并得出建议事项,如:注意平衡摩擦力;绳子拉力尽可能与悬挂的物体的重力相等。
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回顾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实验方案,并交流体会。
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也没有过多的顾虑,成功者享受到喜悦,有欠缺者在羡慕成功者的同时会对自己原有的缺陷自我修正。
三、让学生在自我检查和反思中学习
在高一物理第一、二章学习完后,我安排了一节复习课,改进传统的复习课做法,避免了复习课炒冷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节课共分为五个活动环节。
1.我掌握的情况
通过六个诊断性选择题及以下表格让学生自主诊断。
由于指向目标明确,学生能积极自我诊断,不清楚时查书,并找出了查书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此时学生产生了积极解决问题的愿望,因此我们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2.讨论与交流
在自我检查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并要求每个小组根据交流的情况,提出本组对学习第一、二章内容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再由教师对问题分类后组织学生讨论或讲解,最后由全班评出最佳问题。当学生感觉到问题解决,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我们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性的问题,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3.我运用,我提高
通过一些情境题的分析讨论,将相关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
有效教学是一个热门话题,需要我们在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在实践中提升,真正能做到:教是具有创造性的、启发性的教;学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性的学;过程是师生的心灵交流,是生活的体验,是高质量、高效益的知识信息网络建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成尚荣《从有效教学到教学的根本性变革》。
2.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3.余文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与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物理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成尚荣先生认为要以价值关怀贯穿有效教学全过程,因此有效教学必须认真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的独特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某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唯有这个学科的学习才可能获得的价值理念、经历、体验、独特视角、路径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
哪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中学有效教学的尝试呢?为此我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结合部分教学片段汇报如下。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如在《力的分解》的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设计:用一根细线串一把大锁(或一串钥匙),然后用两手指提起线的两端,再逐渐增大两手指间的距离(将细线慢慢拉直),两手指有何感觉?线的张力如何变化?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和经验?这样的教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很有用,又引导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更多去观察生活。
二、让学生在做中学习
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是先讲授方案,或边教边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被动的角色,照方抓药,没有多大兴趣,对实验中要注意的细节一知半解。为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在复习认识了牛顿第一定律以后,做了下列四个环节的活动:
第一个环节:
承前启后,提出问题。要学生猜测加速度大小与哪些物理量有关?并说明理由。学生稍加思考,就能得出结论。教师追问,应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加速度大小与质量和力的定量关系呢?在学生略加思考后,有学生提出利用控制变量法,在肯定了学生这个积极的想法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制定各自的实验方案和步骤。
第二个环节: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根据小组制定的实验方案和步骤,进行实验,让学生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此时教师注意观察各组学生的操作方法而不加干涉。待各组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小组介绍经验。
第三个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找出最好的方案,并对一些细节进行追问。如:如何获得不变的力?如何测量或比较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等等。
第四个环节:
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的过程,并得出建议事项,如:注意平衡摩擦力;绳子拉力尽可能与悬挂的物体的重力相等。
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回顾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实验方案,并交流体会。
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也没有过多的顾虑,成功者享受到喜悦,有欠缺者在羡慕成功者的同时会对自己原有的缺陷自我修正。
三、让学生在自我检查和反思中学习
在高一物理第一、二章学习完后,我安排了一节复习课,改进传统的复习课做法,避免了复习课炒冷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节课共分为五个活动环节。
1.我掌握的情况
通过六个诊断性选择题及以下表格让学生自主诊断。
由于指向目标明确,学生能积极自我诊断,不清楚时查书,并找出了查书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此时学生产生了积极解决问题的愿望,因此我们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2.讨论与交流
在自我检查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并要求每个小组根据交流的情况,提出本组对学习第一、二章内容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再由教师对问题分类后组织学生讨论或讲解,最后由全班评出最佳问题。当学生感觉到问题解决,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我们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性的问题,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3.我运用,我提高
通过一些情境题的分析讨论,将相关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
有效教学是一个热门话题,需要我们在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在实践中提升,真正能做到:教是具有创造性的、启发性的教;学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性的学;过程是师生的心灵交流,是生活的体验,是高质量、高效益的知识信息网络建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成尚荣《从有效教学到教学的根本性变革》。
2.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3.余文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与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