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组织因子阳性微粒(TF+M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长沙市第三医院64例恶性肿瘤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n=32)、对照组(n=32)。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差、血流速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F1+2、TF+MP、TAT水平,分析血浆F1+2、TF+MP、TAT水平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下肢周径差、血流速度、APTT、PT的相关性。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65.63%)(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下肢周径差低于对照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PTT、PT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F1+2、TF+MP、TA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F1+2、TF+MP、TAT水平与症状改善时间、下肢周径差呈正相关,与血流速度、APTT、PT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与对照组(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恶性肿瘤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血浆F1+2、TF+MP、TAT水平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瑞替普酶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F1+2、TF+MP、TAT水平,促进症状改善,有效减小下肢周径差,改善血流速度及凝血功能,疗效显著,且具有一定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