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制约因素分析研究结题报告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qx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由化学农药、化学肥料、食品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所引发的食品污染和品质下降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绿色世纪”和“绿色革命”的严峻挑战,也都在积极研究对策,大力发展和倡导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以农产品安全为目标,集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农业模式的继续和发展。目前,关于绿色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关于绿色农業本质和内涵。由于不同学者的专业和学科背景不同,其对绿色农业的理解与描述也存在差异。二是关于绿色农业发展状况。
  国外以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Brown为代表,国内以侯喜林、于法稳等为代表,他们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详尽说明了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指出绿色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农业向可持续性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叫。三是关于绿色农业发展对策。以严立冬、陈国权、揭益寿、张兵生等为代表的国内学者分别就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发展绿色农业、如何从加强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的角度发展绿色农业展开讨论。这些文献对如何发展绿色农业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论述,为研究、探讨绿色农业,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西方绿色农业理论难免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不能系统地解释和解决我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而国内的研究也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还没有形成完善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如何在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改善我国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成为今后发展中国绿色农业的重要任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现代
  农业的必然选择。虽然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相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涵更为丰富。在农业自然资源刚性约束不断增强、农业劳动力日益紧缺的形势下,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依然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路径。而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质就是通过农业集约化经营活动不断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的农业发展过程,简称农业集约化发展。因而,深入剖析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其制约因素,对于正确认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科学制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关农业集约化发展的研究,很早就受到了学者的关注,但长期局限于古典经济学的农业集约化经营观。而从近期研究成果看,学者们对农业集约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揭示了农业集约化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农业集约化发展的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但这些研究侧重的是各种经验分析,而对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内在机理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思考。本课题借鉴新古典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内涵出发,在揭示农业集约化发展内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综述
  (一)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需要化肥、农药及其它化学物质无节制的投入,最终会导致水体、土壤和大气等农业环境和食物链遭到破坏。大量盲目地施用化肥不仅难以推动农作物持续增产,反而破坏土壤的内在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中国每年化肥施用量高达4100多万t,占世界总量的,化肥中氮素肥料达51%,其消费量居世界第一。现在作物对氮素化肥的当季利用率只有30%或更低,而70%的则进入环境中心。由于氮肥施用过量、利用率过低,中国每年有超过1500万吨的废氮流失到了农田之外,并引发了环保问题:污染地下水;使湖泊、池塘、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营养化,导致水藻生长过盛、水体缺氧、水生生物死亡:大量氮肥以一氧化二氮气体形式逸失到空气里,而一氧化二氮是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温室气体之一。农药同样存在过度施用的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农药的过量施用在水稻生产中达40%,在棉花生产中超过了50%。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说,当前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很大,粗略估算,目前水体污染物中来自工业、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大约各占1/3大量化肥的投入和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的排放己成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硝酸盐污染的主要原因。农业的生态环境的问题直接决定着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制约着21世纪中国能否真正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因此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效控制化肥、农药等人工合成化合物施用,克服盲目性,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众所周知,现代农业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这就使得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使得有益生物特别是鸟类、鱼类等遭受灭顶之灾,近几十年来出现的全球范围的生物多样性退化也与农药的使用有很大关系。土壤被誉为万物之母,它是多种生物栖息的场所。研究表明,现代农业土壤中的生物活性只及传统农业土壤的1/109%。土壤有机物的耗竭,使其保水、保肥能力大大下降,这就加剧了水土流失。“严峻的环境形势迫切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解决环境与发展矛盾的治本之策。“绿色农业正是实现这些规划和目标的新型农业主导模式。绿色农业通过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从已通过认证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来看,农田生态环境普遍好转,各种有益生物种群明显增加,农业废弃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可以说,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将对农村环境污染控制、特殊生态区的生态保护与恢复、资源的合理利用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完全符合国家关于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环保战略。
  (三)适应民众绿色消费的需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和饮食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开始逐渐重视营养健康和食品多样化。绿色食品以其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被世人誉为“二十一世纪的主导食品”、“餐桌上的新革命,绿色消费需求,引起了全球绿色消费浪潮的到来,从外部环境看,不少发达国家的绿色消费意识十分强烈。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9%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随着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过渡与转变,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人们对消费品尤其是水果、蔬菜、粮食和蛋禽肉类等人口类食品和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营养、卫生、安全即无公害和无毒副作用已成为多数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据南京农业大学的抽样调查,在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农药、兽药等化学残留和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的使用,排在前两位;有17.4%的人对食品安全表示“不放心”,86%的调查者愿意为可识别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付出一定比例的高价。在这种情况之下,收入越高,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需求会逐渐加大。我国绿色食品的产量从1997年的630万吨上升到2001年的6300万吨,短短8年就增长了I0倍,认证的产品数也从200个上升到1839个。可见,人们己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方向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方向,这种价值观念的转变,使人们更注重环保,注重健康,注重自身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消费者由“生存型”消费观念转向“发展型、健康型"消费观念,不断对市场和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人类对末来农业的发展及农产品的要求不单是数量上的要求,而且是高质量的绿色产品。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中,90%以上的消费者愿意接受绿色食品,79-84%的消费者希望很快能购买到各类绿色食品,绿色消费呼唤绿色商品生产的尽快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实施绿色农业发展战略,以此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三、研究内容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其制约因素。研究表明,农业集约化发展是以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的集约化经营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率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发展过程;我国的农业集约化发展主要受到农产品市场需求及其价格信号、农业公共科研部门与农资厂商行为、农业产业集聚度与合作组织职能、农业基础设施及农业人力資本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提出了推动我国农业集约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切实保护农民工利益,促进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完善农业公共科研部门激励机制;优化省域范围内的农产品种植布局;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公共投资结构等。对此,本课题就针对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制约因素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CNKI期刊、相关理论著作和网上资源等途径对相关的发展背景和理论依据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进一步地分析,更好地了解国内学者们的研究现况与成果,从中得到启发。
  2.访谈法:在调查中,通过事先拟定好的开放性的问题,对被调查地进行面对面的访谈,通过与之交谈的方式搜集能够客观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真实把握管理方面的问题,并且通过分析提出更好的建议。
  3.行动研究法。结合课题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课题论坛、撰写研究反思、研究随笔等。
  五、研究结果
  (一)农业集约化经营中的制约因素分析
  1农产品市场需求受限、价格信号失灵难以对农业集约化经营产生诱导
  农产品市场需求增长是农业生产者采用现代农业技术从事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重要诱因。我国农产品市场需求主要受到以下2个方面的限制:一是农产品本身缺乏需求弹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消费可能出现下降。二是根据阿林·杨格分工水平决定市场规模的思想,农村劳动力的非有效转移,将制约工农产业之间分工水平,从而对农产品市场需求增长形成限制。这是因为,农村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难以享有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与工资待遇,致使其不得不在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之间徘徊。
  对于这部分农民工而言,其对农产品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靠自身的农业生产自给解决,而不是通过市场需求实现,进而对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形成制约。农产品市场需求增长对农业集约化经营的诱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信号实现的。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资本的积累长期依赖于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虽然,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但是整个经济发展已经对廉价农产品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一旦农产品价格上涨将可能导致全面的通货膨胀。由于对上述问题的担忧,国家在对农产品价格在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控制。这就使得农产品市场价格难以反映真实的市场需求,价格信号由此失灵,对农业集约化经营的诱导作用便由此降低。
  2农户与农业公共科研部门及农资厂商间缺乏有效互动阻碍了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实现
  农业公共科研部门与农户的互动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由于现行科研评价制度的缺陷,农业公共科研部门技术研发活动对农户农业生产实际的关注度降低,而对于发表高级别科研论文、申请高级别科研课题的关注度提高。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农业公共科研部门研究成果与农业生产实际存在严重的脱节。即一方面存在大量的科研成果难以有效转化,另一方面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户的农业集约化经营活动也就难以实现。农资厂商与农户的互动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
  当前农资厂商在经营过程中把赚取利润放在首要位置,却忽视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导致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服务不到位。农资厂商的市场竞争手段,除了普遍意义上的广告宣传外,更多是采用低价劣质策略,而不是靠提升服务质量。由此一方面导致了农业生产者在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中经常受到欺诈而利益受损;另一方面由于农资厂商对农业生产者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服务,致使农业生产者难以有效掌握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而对农业集约化经营活动的实现形成制约。
  (二)农业集约化水平提升中的制约因素分析
  1产业集聚度低、合作组织功能弱化制约了农业集约化经营活动的扩散
  农业产业集聚度低、生产分散强,增加了农业集约化经营活动的扩散难度。虽然,现有文献利用省域层面的数据的研究表明,我国农业产业集聚度由1981年的0.41提高到了2008年的0.66。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对于以丘陵山区地形为主的中西部地区而言,省域层面的农业产业集聚度可能并不能代表其农业生产的集中性。这是因为,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即使省域层面的农业产业集聚度提高,但是省域内部由于地理条件的制约,以及土地流转存在的障碍,农业生产的分散性仍然较强。农业产业集聚度较低、生产分散性强,无疑会增加农业集约化经营活动的扩散成本,进而对其形成制约。农民合作组织技术服务功能弱化,不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活动的扩散。农业集约化经营活动的扩散,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公共部门的技术推广、财政扶持、媒体宣传等行为,另一方面则依赖于农业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相互“感染”。而农民合作组织的蓬勃发展,为农业生产经营者间的相互“感染”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和平台。然而,现有研究表明,农民合作组织更多的是为农户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以农业技术服务相对欠缺且服务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农户的差异化需求。由于农民合作组织技术服务职能的弱化,农户从事集约化经营活动的相互“感染率”会下降,进而对农业集约化经营活动的扩散形成制约。
  2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人力资本不足制约了农业集约化经营效率的提升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农业集约化经营效率的重要保障。这是因为农业生产使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结合,现代农业技术能够有效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与之相适应。近年来,虽然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强度不断增加,但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大型水利工程的投资比重较大,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不足;建设性投资比重较大,而农业基础设施后续维护投入不足。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生产急需的农业基础设施缺乏,或者农业基础设施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在农业基础设施比较欠缺或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形下,现代农业技术的使用效果会受到削弱,即相对理论产出而言农户采用技术的实际产出会更低,从而制约农业集约化经营效率的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同位素示踪技术因具有示踪、整合和指示功能,检测快速、准确,在生态学、水文学和地球科学研究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方法与原理,综述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土壤侵蚀和土壤碳循环等研究领域的新应用和典型案例,同时指出这些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今后研究中的重点发展方向。  【关键词】同位素示踪技术;土壤侵蚀;土壤碳循环  1 前言  土壤侵蚀和碳
期刊
【摘 要】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同时也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国家和居民更加关注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是否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是否顺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出现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如何更好地运用,如何更好地适应绿色经济发展需求,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现代科技的进步使人工智能逐渐应用到机械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在解决机械系统制造问题、远程控制和故障诊断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因此,文章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工程三大角度出发,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三种领域中的应用方向。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模拟人的智能,研究和开发一些高科技产品,帮助机械行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通过研发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具有智能性的机械设
期刊
【摘 要】科技的进步,促进工程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对于建筑项目而言,混凝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建筑材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公司为了提高利润,违规使用劣质混凝土原料压缩成本,这对于建筑项目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了顺利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施工单位要对混凝土检测技术给予足够重视,在施工中使用优质混凝土原料,以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符合相关要求,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文就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影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市场充满活力,在建设市场加强竞争。为了提高建设市场的竞争优势,有必要积极构建节能电气系统。电气自动化的构建对于节能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从节能的角度,推动电动自动化的发展。通过电气设备自动化的构建,主要目的是开发节能电气系统。电气设备自动化阶段的建设,根据节能的要求,通过实施节能技术,反映节能技术的优点,改善电气设备自动化工程的运行条件。为了充分验证电气自动
期刊
【摘 要】我国的支柱产业就是农业,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农业机械化有关技术的推广不但能够促使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而且还能提高种植效益。  【关键词】机械化;技术推广;农机维修;问题对策  引言:  农机结构复杂,并且使用环境存在局限性,可能出现各类故障问题,故此,需要制定科学的技术推广路径,关注农机维修环节存在问题,找出解决措施,高效维修,不断提高农机使用效益。  一、农机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创造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机遇。在建筑工程日常的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检测工作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其检测工作技术要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  1. 开展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有利于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
期刊
【摘 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市政道路建设里程也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部分市政道路的建设在更多地强调建设进度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建设质量的细节,导致部分市政道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路面病害。路面病害的发生和持续发展不仅影响行车舒适性及行车安全,并且缩短路面工程的使用寿命。市政道路由于使用地点的特殊性,在修复及保养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因
期刊
【摘 要】结合当前多层结构厂房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从事钢结构厂房设计的实践经验,多角度分析了多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多层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要点,最后论述了多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的设计思路以及注意问题,希望对于全面提升多层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多层钢结构;工业厂房;厂房设计;设计方案  结合当前我国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的发展情况,多层钢结构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期刊
【摘 要】随着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设施,不仅可以起到农业灌溉的作用,还可以保障人与牲畜的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优化水资源调配,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确保各项农业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为此,全面探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尤为必要。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前言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现代农业建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