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ethe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经历了大规模的扩招之后,从过去的粗放的发展模式,逐渐过渡到了以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式的发展轨迹。内涵式的发展方向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成熟的标志,在这种形势下,分析西藏高校取得的成就和不足,探索出一条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精神指导下西藏高校的内涵式发展路径,对于西藏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 路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西藏自治区的高等教育也取得了跨越式的成就,一方面招生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满足广大学子求学的梦想,另一方面大规模的扩招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怎么样实现西藏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成为当前一段时间和今后一个时期里,西藏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一、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
  西藏现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民族教育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西藏高等教育更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这是民主改革以来所没有过的。目前,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藏高等教育院校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
  首先,西藏高等教育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4年7月,西藏共有普通本科、专科、高职院校6所,其中本科院校3所,包括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藏医学院,专科3所,分别是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高等教育呈现出新高校不断出现、旧高校不断发展的外延式发展路径。其次,在校生的数量不断增加。截至目前,西藏普通本专科在校生3万余人,普通硕博士研究生1500多人,高等教育入学率是1978年的14倍多,稳步上升。西藏的高等教育规模空前迅速发展。
  (二)西藏高校布局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
  从1965年西藏第一所高校——西藏民族学院的创立,到今天西藏共有6所高校,西藏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系列调整和优化。目前,先后有2所高校成为区部共建高校,使得西藏高等教育资源得到扩充。进入21世纪以来,自治区积极推进了西藏大学“211工程”建设,西藏民族学院“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建设好西藏高校的强势学科、重点学科,并在这一基础上积极发展国家特色学科。经过不断的结构调整,目前西藏共有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予二级学科77个,初步建立起学科门类相对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全区的高等教育实力有了相对明显的提升。
  (三)西藏高校科研和产出功能不断加强
  目前,知识经济的发展,引起西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提升了知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西藏高校正在不断地提升产学研的发展,使得科技转化为经济成就,为区内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目前,我区高校先后承担了教育部重大课题、国家民委课题、自治区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先后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就。如带自动跟踪装置民用太阳灶、藏汉英公交语音报站系统设计与实现、拉萨简易MP3导游机的设计与实现、藏文信息技术处理等科研项目,在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取得了实际效果,发挥了高校应有的科研作用。
  二、西藏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下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之间存在矛盾
  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西藏的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发展较内地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我区仍然没有一所高校能够进入全国前一百名,在全国前二百名的范围内只有西藏大学排名一百五十名左右,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也仅有西藏大学一所(另外有西藏藏医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能够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直接提供知识和科研支持的理工和科技类高校相对缺乏。近些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显然西藏高校目前发展的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虽然这些年,国家和自治区政府给予西藏高校相应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力度不够,效果不很理想。这些原因就导致了西藏高校科研成就相对较少、转化成经济发展成果的能力不强。
  (二)高等教育的实践与理念、精神的背离
  在大学阶段的教育中,西藏高校大多以应试教育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造成学生主体性教育的缺失,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掘以及对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在高等教育中,过于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未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的坚定信念,促使学生养成探求真理的学习态度。这种说教式的教学环境容易使西藏高校学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诚信意识淡薄等不良学术问题。
  (三)高等教育扩张严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培养质量问题
  近年来,西藏高校数量不断增多,学校办学规模也在扩大,但学校扩大之后,一些教育问题也开始凸显,如高校教育的层次结构不平衡、学校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在一定程度上,学校教学质量出现问题,是由于决策制定者没有对大众高等教育制订一个长远的科学规划,以及传统的高等教育观念已经形成固有的体系,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这两个原因。而且随着高等教育开始普及化,教学质量变得更加难以控制。最近几年,大量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导致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为了缓解一部分就业压力,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也随之增加,西藏高等教育质量出现的危机也开始延伸到硕士教育阶段。
  (四)高校教育以及科研体系不健全
  西藏高校教育科研管理的计划成分占有很大位置,从而不能建构一个恰当的教育和科研体系。一是对教育和科研部门的思想进行规范,包括行政级别、人员安排、工作任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有限的工作热情。二是由于西藏高校管理制度的缺陷,使得各高校内部的科研资源优势不能得到有效的整理,从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协作力量。三是部分高校的科研经费十分缺乏,难以形成有效开展科研的能力。四是相关高校开展科研与教育实践相切入的点不够深入,使得科研为高校、教师以及在校学生服务的作用难以实现。五是科研院所目前使用的科研方法和模式相对陈旧,创新点缺乏,从而导致科研水平落后,科研效益低下。   三、实现西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探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由此可见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赋予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艰巨的责任——要走出一条以提升竞争力为要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西藏高校为经济和社会作贡献的能力。
  就西藏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式来看,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优化调整西藏高等教育的定位和布局。根据西藏自治区中长远的发展战略,要办好现有的各所高校,根据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以及高职高专等不同分类,进一步完备高校分层管理系统,明确各个高校的办学方向,做出较为长期的发展计划,引领西藏高校在各自的层次、各自的领域办出较高水平,办出西藏特色。西藏高校中的“211”高校和其他的区部共建高校,要加大力度发展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缩小专科教育的招生规模,直至退出专科教育领域;西藏藏医学院也要调整办学思路,积极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等校应该坚持专科教学的特色,不要刻意追求快速升格成为本科高校,要融合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在协调发展、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寻求共同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西藏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步伐。根据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要严格执行教育部最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对西藏高校现开设的本科专业进行优化,推动学科专业结构的合理发展。通过对专业调整优化,消除一些严重的重复设置、招生和就业前景不那么明朗的专业,以区级特色优势建设一批重点学科和特色优势学科,促进我区一批支柱产业的部署,新兴产业和民生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以及新兴学科的培养和发展,提高专业结构和对应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适应度。与此同时,要加强创新新型专业学科的建设,建设专业的指导委员会,推动相关部门、行业专家、企业咨询和论证的参与,逐步避免在以往专业设置上存在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三)进一步提升西藏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要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最新的教育相关政策,贯彻全国教育会议、“高教质量三十条”和“2011计划”等文件精神,逐步建设与高校相配套的相关社会资源,并制定与国家教育政策相匹配的区级教育政策和校级教育政策。坚持“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为龙头的实施,支持全面改革,加强本科专业质量的视频公开课和共享课程等优秀资源建设,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模式和创业基地建设,鼓励其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相应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素养。
  (四)进一步加强西藏高等教育质量水平建设。要积极推动西藏高校的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公开制度,要着重公开教育经费投入和产出的情况,实习基地建设和招生就业等现状。建立大学本科教学状态数据采集程序,接受社会监督,探索出一套企业、老师、家长、学生和中介组织共同参与的评议体系。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要主持本科教学的评估工作,并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高校的自决权,注重内涵式的发展方向,体现出分类评估的特点,使得评价主体呈现多方向的发展趋势。
  (五)进一步加强西藏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改善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开展在校教师人才培养工作,有计划地选送高校优势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的一些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院所培训,逐步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具有相当广泛知识的优秀人才。通过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区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推动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通过区“教学名师”和“优秀科研团队”的选拔,培育高素质、高水平专业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完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加强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良好气氛,积极推动西藏高校教育内涵式发展形成共识和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来俊军. 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27-230.
  [2]张学亮,吕星星.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选择——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 职业,2014(2):72-73.
  [3]马云珍,肖昊. 民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选择[J]. 高校教育管理,2014(4).
  [4]张大良.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 中国高教研究,2011(5):4-6.
  [5]陈娜,刘文超. 河北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策略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3):1-2.
  [6]熊超.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依据及战略重点[D]. 湖南大学,2008.
其他文献
以聚四氢呋喃醚MDI聚氨酯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合成了PU/PDMS IPN阻尼材料,用SEM和XPS分析了IPN的形态结构和元素分布,用 DMA 分析了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各聚合物组分在 IPN
【摘 要】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为提高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能力,对高校英语教学来说,教会学生将英语知识顺利快速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树立就业观念,把所学英语知识在就业中充分利用出来,体现英语的真正价值是现代高校英语教学的重点。研究就业导向下的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可以提高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效率,提高高校人才的就业率。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问题,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