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5月29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51讲邀请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子林主讲紫禁城的建筑之道。王子林,1965年出生,1989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同年入故宫博物院工作。多年从事宫廷原状文物的整理和研究,在原状宫殿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方面多有创新性的见解。著有《紫禁城原状与原创》《皇城风水:北京
王不得不为王之地》《皇家风水:帝王文化的成功演绎》等。
紫禁城能保存至今非常幸运,为中国的文化传承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载体。紫禁城的建筑背后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
紫禁城的布局之道
紫禁城布局的首要特点是背山面水,后面有山,前面有水。山代表玄武之象,代表龟,因为中国风水认为东、南、西、北有四座山,北边的山叫玄武山,南边叫朱雀,东边叫青龙,西边叫白虎。紫禁城北边的景山就是玄武山,在明代称为万岁山,代表长寿。水代表蛇,需像蛇一样蜿蜒曲折才有生气,僵直就是“僵死”了。紫禁城背山面水,实际上就是在龟和蛇的环抱里面。
第二是天子守边。中国历代帝王的首都都在中国的中心,唯独从明代开始,永乐皇帝开始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北京属于边疆,这就叫“天子守边”。天子守边必须请一个神,这个神就是真武大帝。所以建紫禁城的时候,就把龟和蛇融在了紫禁城的布局里边,景山是龟,金水河是蛇,龟、蛇就是真武大帝的化身。这样一来紫禁城就是在天神的保护下、在天神的怀抱里。紫禁城里的钦安殿供奉的神像就是真武大帝。
再看紫禁城的平面结构。紫禁城分成前朝后庭,但并非从乾清门一条直线分开,而是一个凹凸结构。前朝三大殿,后庭东西六宫。凹凸结构其实就是一种榫卯结构,这是古人认为天下最坚固的结构,其中也蕴涵了“阴阳之道”的传统思想。
紫禁城的山水之道
山水之道就是风水之道。古代帝王都信风水。永乐皇帝在迁都北京之前,先找了一个江西的风水师廖均卿到北京找一块“万年之地”,廖均卿前往北京城三次,找到了十三陵,认为十三陵是天下最好的风水。
景山是人工修筑而成的,代表长寿,也叫做万岁山。万岁山有三个作用。一个是坚固背气。古人盖房子后面必须有山,可以挡住北风,否则“北风穿堂,家破人亡”。在紫禁城的后面修筑一座山,山就把北风挡住了。第二是护卫龙穴。第三是“起运王气”,景山和后面的天寿山即十三陵的山相连,十三陵又和燕山、太行山、昆仑山相连,昆仑山又和天上的元气连成一体,天上的元气经过昆仑山、太行山到燕山、十三陵,再到景山,就形成了一条龙脉。
再看金水河,因为这条河流经西边,西边属金,所以叫金水河。它代表乾金之气,是一股旺气。水从西边引进来,这样的地方就是大富大贵之地。这水还是一种天上的元气,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流,代表生气。从西边引进来的时候不能有任何阻挡,因此金水河的周边原本是没有任何建筑的。东晋郭璞说大地上所有的水最后都会流向大海,即《尚书》所谓“江汉朝宗于海”,诸侯春天朝拜天子日“朝”,秋天朝拜天子日“宗”。金水河流过太和门的时候,太和门里面是太和殿,太和殿是皇帝坐的地方,水经过皇帝面前的时候形成“朝宗之象”。金水河流到东南角的时候,河道变得弯弯曲曲,而且有很多石桥,这是为了让水慢一点流走,把生气、吉气留在紫禁城里。
紫禁城的龙脉之道
古代建都必须建在龙脉上,代表正统。大禹治水时勘定了中国的三大龙脉,最强大的就是北干龙——燕山山脉,南干龙龙脉最弱。能作为龙脉的山脉必须是起伏绵延的,是动态的。昆仑山是天下龙脉的祖山。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地理书,比如《淮南子》、《河图括地象》等,都说到昆仑山是天地的中心,昆仑山为柱,气上通天。紫禁城的龙脉和昆仑山相通,昆仑山脉又和天上的气相通,也就是天上的元气通过昆仑山引到了紫禁城里。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气最重要,这是元气、生气,无处不在。我们的生命就是由这个气产生的。昆仑山气上通天,秉天之元气,紫禁城的龙脉起自昆仑山,把天上的元气引了下来,成为万代永固的基业。廖均卿勘定的天寿山十三陵是北京城的龙脉祖山。明代蒋一葵在《长安客话》里说天寿山“皇陵形胜”,是天下的主山,王气所钟,是最好的龙脉。
紫禁城的龙穴之道
把龙脉引到了紫禁城以后,还要把这个气藏起来,晋人郭璞说生气所藏的洞就是龙穴。如何找到龙穴?郭璞说就是“地中”——大地的中心,天地阴阳交汇的地方。龙穴就是直通地中、沟通阴阳、交流生气之处。紫禁城的龙穴就在乾清官的交泰殿,这是紫禁城里最神秘的地方,只有皇帝、皇后可以进去。交泰殿里悬挂有一面轩辕镜。轩辕镜就是天上的一颗星——轩辕星,主阴阳交会。交泰殿的彩绘是凤在上龙在下,古人说这就是一个泰卦,代表龙凤相交、日月相交。
紫禁城的大中轴
中国自古王者居中,紫禁城就是北京城的中心。
北京城有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有一根中轴,从鼓楼一直延续到永定门。世界上其他任何城市都没有这样长的中轴。
所谓“中国”,就是中央之国,是大地最中心的地方。周武王最早确定大地的中心是在洛阳。这是传统的中心观。到秦始皇的时候出现了中轴。秦始皇的理念是以天的中心来建大地的中心。天的中心就是北极星,它是不动的,天上所有的星都在围绕它运转。北极星之所以不动,是因为它有一根天轴。这个轴就决定了这一点是天的中心。建一座宫殿象征北极星,前面修一条道路象征天轴,这个地方就是天下的中心。从此中轴代替了“圆心说”,后世效法。经过了上千年,到了宋代,这种理论又发生了改变。朱熹要创造一根贯穿整个大地的中轴,提出“冀都是正天地中间”,传统的中轴观就此终结。到了明代终于实现了朱熹的大中轴的理想。明代的中轴是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北京城象征北极星,是天下的中心。今天打开地图就可以发现,北京城的中轴正对着泰山。
大中轴的意义是把中国的万里江山串起来了,北京城就是天下最中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明人有诗曰:“地轴幽燕壮,星辰北极尊,向明开帝服,面势敞天门。”地理上的中轴就是天轴的象征,这就实现了孔子所说的“南面而听天下”,是中国的大一统思想。紫禁城的天象之道
首先,紫禁城中轴上有北斗七星。从午门进去到神武门之间有七座宫殿,象征北斗七星: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钦安殿。
午门呈凹字形,象征北斗的斗;午门的四个角上有四颗星,连在一起就是北斗的斗。午门里面有中和殿、交泰殿、钦安殿,屋顶上都有一颗星,连在一起就是北斗七星。这样的建筑在朱元璋的孝陵里就已经存在了。
金水河就是天河,天河的南面就是北斗的斗。北斗七星就是一根权杖,掌握了这根权杖,就可以统治天庭,人间帝王也是如此。
明代永乐时的大臣说紫禁城就是天上的紫薇园,是人间的天宫。经过午门,有五座桥,那是天上的彩虹,下面是天河。这桥只有皇帝、皇后或者中了状元、当了宰相的人可以走。走过金水桥,到了太和门就出现汉白玉的台阶了,这就是“玉阶金阙”,象征天庭。登上玉阶就可以朝拜金阙了。一座紫禁城,整个天象都在其中。
紫禁城的阴阳之道
紫禁城完全是按照《周礼》来建的,五门三朝,左祖右社,前朝后庭。五座大门代表帝王,代表权力,诸侯只有三座大门。前朝部分有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交泰殿、保和殿是三座大殿。大殿的台阶都是土字形,金木水火土,土在中间,代表皇帝。
儒家是主张仁政的,反映在建筑上,就是文武二楼,文在东边,武在西边。明代之前,文武二楼只是两个配楼,没有任何意义,明代把城市分成了东西、阴阳、文武两半,文代表阳,武代表阴。体仁阁代表文楼,弘义阁代表武楼。帝王统治天下靠的就是阴阳之道、文武之道、仁义之道。
后庭最重要的就是东西六宫,这是自周代就有的。乾清官取象乾卦,坤宁宫取象坤卦,坤顺从于乾。《周礼》里说,乾清宫在前,坤宁宫在后,这是《周易》先天八卦的思想,天在南为尊,地在北为卑。天尊地卑的思想就是男尊女卑的思想,所以乾清官在南边,坤宁宫在北边。乾清宫在前,坤宁宫在后,也符合《礼记》所说“礼始于夫妇,为宫室,辨内外”。
(责任编辑:李珍萍)
王不得不为王之地》《皇家风水:帝王文化的成功演绎》等。
紫禁城能保存至今非常幸运,为中国的文化传承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载体。紫禁城的建筑背后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
紫禁城的布局之道
紫禁城布局的首要特点是背山面水,后面有山,前面有水。山代表玄武之象,代表龟,因为中国风水认为东、南、西、北有四座山,北边的山叫玄武山,南边叫朱雀,东边叫青龙,西边叫白虎。紫禁城北边的景山就是玄武山,在明代称为万岁山,代表长寿。水代表蛇,需像蛇一样蜿蜒曲折才有生气,僵直就是“僵死”了。紫禁城背山面水,实际上就是在龟和蛇的环抱里面。
第二是天子守边。中国历代帝王的首都都在中国的中心,唯独从明代开始,永乐皇帝开始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北京属于边疆,这就叫“天子守边”。天子守边必须请一个神,这个神就是真武大帝。所以建紫禁城的时候,就把龟和蛇融在了紫禁城的布局里边,景山是龟,金水河是蛇,龟、蛇就是真武大帝的化身。这样一来紫禁城就是在天神的保护下、在天神的怀抱里。紫禁城里的钦安殿供奉的神像就是真武大帝。
再看紫禁城的平面结构。紫禁城分成前朝后庭,但并非从乾清门一条直线分开,而是一个凹凸结构。前朝三大殿,后庭东西六宫。凹凸结构其实就是一种榫卯结构,这是古人认为天下最坚固的结构,其中也蕴涵了“阴阳之道”的传统思想。
紫禁城的山水之道
山水之道就是风水之道。古代帝王都信风水。永乐皇帝在迁都北京之前,先找了一个江西的风水师廖均卿到北京找一块“万年之地”,廖均卿前往北京城三次,找到了十三陵,认为十三陵是天下最好的风水。
景山是人工修筑而成的,代表长寿,也叫做万岁山。万岁山有三个作用。一个是坚固背气。古人盖房子后面必须有山,可以挡住北风,否则“北风穿堂,家破人亡”。在紫禁城的后面修筑一座山,山就把北风挡住了。第二是护卫龙穴。第三是“起运王气”,景山和后面的天寿山即十三陵的山相连,十三陵又和燕山、太行山、昆仑山相连,昆仑山又和天上的元气连成一体,天上的元气经过昆仑山、太行山到燕山、十三陵,再到景山,就形成了一条龙脉。
再看金水河,因为这条河流经西边,西边属金,所以叫金水河。它代表乾金之气,是一股旺气。水从西边引进来,这样的地方就是大富大贵之地。这水还是一种天上的元气,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流,代表生气。从西边引进来的时候不能有任何阻挡,因此金水河的周边原本是没有任何建筑的。东晋郭璞说大地上所有的水最后都会流向大海,即《尚书》所谓“江汉朝宗于海”,诸侯春天朝拜天子日“朝”,秋天朝拜天子日“宗”。金水河流过太和门的时候,太和门里面是太和殿,太和殿是皇帝坐的地方,水经过皇帝面前的时候形成“朝宗之象”。金水河流到东南角的时候,河道变得弯弯曲曲,而且有很多石桥,这是为了让水慢一点流走,把生气、吉气留在紫禁城里。
紫禁城的龙脉之道
古代建都必须建在龙脉上,代表正统。大禹治水时勘定了中国的三大龙脉,最强大的就是北干龙——燕山山脉,南干龙龙脉最弱。能作为龙脉的山脉必须是起伏绵延的,是动态的。昆仑山是天下龙脉的祖山。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地理书,比如《淮南子》、《河图括地象》等,都说到昆仑山是天地的中心,昆仑山为柱,气上通天。紫禁城的龙脉和昆仑山相通,昆仑山脉又和天上的气相通,也就是天上的元气通过昆仑山引到了紫禁城里。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气最重要,这是元气、生气,无处不在。我们的生命就是由这个气产生的。昆仑山气上通天,秉天之元气,紫禁城的龙脉起自昆仑山,把天上的元气引了下来,成为万代永固的基业。廖均卿勘定的天寿山十三陵是北京城的龙脉祖山。明代蒋一葵在《长安客话》里说天寿山“皇陵形胜”,是天下的主山,王气所钟,是最好的龙脉。
紫禁城的龙穴之道
把龙脉引到了紫禁城以后,还要把这个气藏起来,晋人郭璞说生气所藏的洞就是龙穴。如何找到龙穴?郭璞说就是“地中”——大地的中心,天地阴阳交汇的地方。龙穴就是直通地中、沟通阴阳、交流生气之处。紫禁城的龙穴就在乾清官的交泰殿,这是紫禁城里最神秘的地方,只有皇帝、皇后可以进去。交泰殿里悬挂有一面轩辕镜。轩辕镜就是天上的一颗星——轩辕星,主阴阳交会。交泰殿的彩绘是凤在上龙在下,古人说这就是一个泰卦,代表龙凤相交、日月相交。
紫禁城的大中轴
中国自古王者居中,紫禁城就是北京城的中心。
北京城有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有一根中轴,从鼓楼一直延续到永定门。世界上其他任何城市都没有这样长的中轴。
所谓“中国”,就是中央之国,是大地最中心的地方。周武王最早确定大地的中心是在洛阳。这是传统的中心观。到秦始皇的时候出现了中轴。秦始皇的理念是以天的中心来建大地的中心。天的中心就是北极星,它是不动的,天上所有的星都在围绕它运转。北极星之所以不动,是因为它有一根天轴。这个轴就决定了这一点是天的中心。建一座宫殿象征北极星,前面修一条道路象征天轴,这个地方就是天下的中心。从此中轴代替了“圆心说”,后世效法。经过了上千年,到了宋代,这种理论又发生了改变。朱熹要创造一根贯穿整个大地的中轴,提出“冀都是正天地中间”,传统的中轴观就此终结。到了明代终于实现了朱熹的大中轴的理想。明代的中轴是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北京城象征北极星,是天下的中心。今天打开地图就可以发现,北京城的中轴正对着泰山。
大中轴的意义是把中国的万里江山串起来了,北京城就是天下最中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明人有诗曰:“地轴幽燕壮,星辰北极尊,向明开帝服,面势敞天门。”地理上的中轴就是天轴的象征,这就实现了孔子所说的“南面而听天下”,是中国的大一统思想。紫禁城的天象之道
首先,紫禁城中轴上有北斗七星。从午门进去到神武门之间有七座宫殿,象征北斗七星: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钦安殿。
午门呈凹字形,象征北斗的斗;午门的四个角上有四颗星,连在一起就是北斗的斗。午门里面有中和殿、交泰殿、钦安殿,屋顶上都有一颗星,连在一起就是北斗七星。这样的建筑在朱元璋的孝陵里就已经存在了。
金水河就是天河,天河的南面就是北斗的斗。北斗七星就是一根权杖,掌握了这根权杖,就可以统治天庭,人间帝王也是如此。
明代永乐时的大臣说紫禁城就是天上的紫薇园,是人间的天宫。经过午门,有五座桥,那是天上的彩虹,下面是天河。这桥只有皇帝、皇后或者中了状元、当了宰相的人可以走。走过金水桥,到了太和门就出现汉白玉的台阶了,这就是“玉阶金阙”,象征天庭。登上玉阶就可以朝拜金阙了。一座紫禁城,整个天象都在其中。
紫禁城的阴阳之道
紫禁城完全是按照《周礼》来建的,五门三朝,左祖右社,前朝后庭。五座大门代表帝王,代表权力,诸侯只有三座大门。前朝部分有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交泰殿、保和殿是三座大殿。大殿的台阶都是土字形,金木水火土,土在中间,代表皇帝。
儒家是主张仁政的,反映在建筑上,就是文武二楼,文在东边,武在西边。明代之前,文武二楼只是两个配楼,没有任何意义,明代把城市分成了东西、阴阳、文武两半,文代表阳,武代表阴。体仁阁代表文楼,弘义阁代表武楼。帝王统治天下靠的就是阴阳之道、文武之道、仁义之道。
后庭最重要的就是东西六宫,这是自周代就有的。乾清官取象乾卦,坤宁宫取象坤卦,坤顺从于乾。《周礼》里说,乾清宫在前,坤宁宫在后,这是《周易》先天八卦的思想,天在南为尊,地在北为卑。天尊地卑的思想就是男尊女卑的思想,所以乾清官在南边,坤宁宫在北边。乾清宫在前,坤宁宫在后,也符合《礼记》所说“礼始于夫妇,为宫室,辨内外”。
(责任编辑:李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