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一帶一路”新的战略环境中,电力行业要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改革发展要求,深化电力改革。在此过程中配电网规划凸显的现实矛盾问题亟待解决,电力负荷预测工作现状亟待优化改进。探寻配电网规划中的电力负荷预测新出路成为电力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广大用电客户利益的重要落脚点。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负荷预测
一、概述
自2015年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十二次会议中着重提出供给性改革的经济结构调整方式。供给性改革与电力行业关系紧密,它的提出对电力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这一情况,国务院专门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及相关配套文件,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促进电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截止至今,新一轮的电力改革推进已届满两年。随着供给侧改革持续的持续推进,电力改革也呈现加速态势。在这一新形势下,电力行业要进一步贯彻习近平主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制定的“输出与就地消纳利用并重、集中式与分布式发展并举”原则,把电力发展的重心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系统优化”、“提质增效”为主,“增量、存量”资产并重,进一步提高电力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达到这一目标配电网规划的改革和完善则成为重中之重。
二、配电网规划现阶段存在问题
配电网规划是整个电力输出、供给的前提和基础,这一工作具有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在进一步深化电力供给侧改革的条件下,配电网规划工作是否科学、高效将直接关系到改革的实效和成果的取得。
与此同时,当前不断提升的配电网规划质量仍旧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与矛盾,仍然无法完全满足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首先,表现为季节性的供给严重不平衡。一些地区在供电淡季出现降低电价来鼓励用电,拉动用电需求,而在用电旺季,则出现用电负荷超高而不得不限制用电的情况。例如,2017年夏季全国范围内的普遍高温,给城市配电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郑州等地配电网用电负荷过高,在高温三伏天多次拉闸限电。其次,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配电网与主网之间发展协调性明显不足,造成很多问题:配电网规划长期得不到重视,设备老旧,规划欠合理,供电能力不足;城市中配电网规划受城市环境的限制,电源点较少,分布不科学,导线线径较小,线路较长,电压较低,供电可靠性不高;输变电设备供电能力不足,用户端无功补偿能力较弱;配电网自动化水平低。
三、配电网规划的改进方式
为了缓解这些矛盾问题,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条件下电力改革发展进程,构建一个稳定安全、系统科学、结构合理、适应性强、能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乡居民正常生活用电需要的电网框架,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是科学准确的负荷预测。
负荷预测是配电网规划的关键环节,也是配电网规划的首要工作和重要基础。科学准确的负荷预测的结果,能够作为配电网规划的最重要依据,有效的预算和评估地区的电力发展水平、电网建设规模、电力的工业发展布局、电力能源供给的平衡等指标。同时,负荷预测结果是否科学有效也将直接影响配网项目建设设计、投资以及运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配电网项目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如何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程度成为配电网规划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负荷预测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十分广泛,这决定了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金油”式的预测方法能够适用于任何地区。因此在选择预测方法时应避免一概而论、以偏概全。我国地大物博,地区之间地理地貌特征差异较大。受其影响城市的地势地貌也有其独有的特色,有些城市依山而建,有些城市沿水而兴,城市的规划、布局呈现出特有的风格与格局,这就需要在电力负荷预测工作中结合地区实际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的预测方法和手段。另外,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产业布局也鲜有雷同,这就需要兼顾城市产业结构布局和地理位置进行负荷预测。同时,在面对经验的作用是不可因噎废食,也切忌矫枉过正,一味地推崇经验而夸大其作用不可取,而一味地摒弃经验而盲目的推崇所谓的“科学先进”的方法也是缺乏正确认知的表现,因而在选择负荷预测方法时应首推适合的而并非最先进的方法。
电力负荷预测的系统性还体现在它是涉及多个方面和领域的整体工程。各部分的数据作为参变量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指标,因此保证相关原始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科学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数据采集工作中要加大创新投入的力度,以大数据为出发点和研究角度,投资开发一套实时的数据采集平台,并不断完善更新。将电力相关信息数据和人口、地形地貌、气象情况等其他领域的数据进行综合采集、分析、整理、保存,形成原始、系统、全面的大数据系统架构,为电力负荷预测打下基础,同时为其他方面的电力设计规划项目工程做好长期的积累和原始信息储备。
电力负荷预测工作中人员的有效合理整合及调度亟待加强。应尽可能的形成从国家电网总公司到地方的各层级公司及相关人员的协调联动机制。负荷预测的相关各级各电力企业、部门、人员等资源条件应全部统筹规划于同一协调联动机制,方便在电力负荷预测工作甚至整个配电网规划、电力系统设计规划等长远工作的高效、切实展开,保证每项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和信息的及时对称。
总之,国家电力相关部门应建立起对配电网规划特别是电力负荷预测工作的正确认识,加大资金和科研创新投入力度,从政策、整体构建和人员配置等方面不断整合优化,进一步推进电力改革,为国家“供给侧”改革大局服务,引领电力行业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黄奕忠.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电力负荷预测实践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21).
[2]黄文杰. 城市配电网规划负荷预测方法分析[J].电气技术,2014,(11).
[3]陈栋.配电网规划中电力负荷预测方法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4,(4).
[4]胡晓钢.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方法及其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J].华东电力,2016,35(12)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负荷预测
一、概述
自2015年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十二次会议中着重提出供给性改革的经济结构调整方式。供给性改革与电力行业关系紧密,它的提出对电力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这一情况,国务院专门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及相关配套文件,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促进电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截止至今,新一轮的电力改革推进已届满两年。随着供给侧改革持续的持续推进,电力改革也呈现加速态势。在这一新形势下,电力行业要进一步贯彻习近平主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制定的“输出与就地消纳利用并重、集中式与分布式发展并举”原则,把电力发展的重心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系统优化”、“提质增效”为主,“增量、存量”资产并重,进一步提高电力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达到这一目标配电网规划的改革和完善则成为重中之重。
二、配电网规划现阶段存在问题
配电网规划是整个电力输出、供给的前提和基础,这一工作具有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在进一步深化电力供给侧改革的条件下,配电网规划工作是否科学、高效将直接关系到改革的实效和成果的取得。
与此同时,当前不断提升的配电网规划质量仍旧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与矛盾,仍然无法完全满足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首先,表现为季节性的供给严重不平衡。一些地区在供电淡季出现降低电价来鼓励用电,拉动用电需求,而在用电旺季,则出现用电负荷超高而不得不限制用电的情况。例如,2017年夏季全国范围内的普遍高温,给城市配电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郑州等地配电网用电负荷过高,在高温三伏天多次拉闸限电。其次,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配电网与主网之间发展协调性明显不足,造成很多问题:配电网规划长期得不到重视,设备老旧,规划欠合理,供电能力不足;城市中配电网规划受城市环境的限制,电源点较少,分布不科学,导线线径较小,线路较长,电压较低,供电可靠性不高;输变电设备供电能力不足,用户端无功补偿能力较弱;配电网自动化水平低。
三、配电网规划的改进方式
为了缓解这些矛盾问题,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条件下电力改革发展进程,构建一个稳定安全、系统科学、结构合理、适应性强、能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乡居民正常生活用电需要的电网框架,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是科学准确的负荷预测。
负荷预测是配电网规划的关键环节,也是配电网规划的首要工作和重要基础。科学准确的负荷预测的结果,能够作为配电网规划的最重要依据,有效的预算和评估地区的电力发展水平、电网建设规模、电力的工业发展布局、电力能源供给的平衡等指标。同时,负荷预测结果是否科学有效也将直接影响配网项目建设设计、投资以及运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配电网项目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如何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程度成为配电网规划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负荷预测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十分广泛,这决定了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金油”式的预测方法能够适用于任何地区。因此在选择预测方法时应避免一概而论、以偏概全。我国地大物博,地区之间地理地貌特征差异较大。受其影响城市的地势地貌也有其独有的特色,有些城市依山而建,有些城市沿水而兴,城市的规划、布局呈现出特有的风格与格局,这就需要在电力负荷预测工作中结合地区实际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的预测方法和手段。另外,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产业布局也鲜有雷同,这就需要兼顾城市产业结构布局和地理位置进行负荷预测。同时,在面对经验的作用是不可因噎废食,也切忌矫枉过正,一味地推崇经验而夸大其作用不可取,而一味地摒弃经验而盲目的推崇所谓的“科学先进”的方法也是缺乏正确认知的表现,因而在选择负荷预测方法时应首推适合的而并非最先进的方法。
电力负荷预测的系统性还体现在它是涉及多个方面和领域的整体工程。各部分的数据作为参变量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指标,因此保证相关原始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科学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数据采集工作中要加大创新投入的力度,以大数据为出发点和研究角度,投资开发一套实时的数据采集平台,并不断完善更新。将电力相关信息数据和人口、地形地貌、气象情况等其他领域的数据进行综合采集、分析、整理、保存,形成原始、系统、全面的大数据系统架构,为电力负荷预测打下基础,同时为其他方面的电力设计规划项目工程做好长期的积累和原始信息储备。
电力负荷预测工作中人员的有效合理整合及调度亟待加强。应尽可能的形成从国家电网总公司到地方的各层级公司及相关人员的协调联动机制。负荷预测的相关各级各电力企业、部门、人员等资源条件应全部统筹规划于同一协调联动机制,方便在电力负荷预测工作甚至整个配电网规划、电力系统设计规划等长远工作的高效、切实展开,保证每项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和信息的及时对称。
总之,国家电力相关部门应建立起对配电网规划特别是电力负荷预测工作的正确认识,加大资金和科研创新投入力度,从政策、整体构建和人员配置等方面不断整合优化,进一步推进电力改革,为国家“供给侧”改革大局服务,引领电力行业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黄奕忠.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电力负荷预测实践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21).
[2]黄文杰. 城市配电网规划负荷预测方法分析[J].电气技术,2014,(11).
[3]陈栋.配电网规划中电力负荷预测方法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4,(4).
[4]胡晓钢.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方法及其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J].华东电力,2016,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