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宏观基础建设投资的不断加大,高校的新校区建设、老校区拓展改造、校舍装饰修缮等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建设项目多、投资大,高校工程建设领域同时也成为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与采购、招生一起成为高校领导干部腐败的“三大病灶”。高校工程建设领域出现腐败现象有着多重的影响,除了影响工程质量、毁了干部和家庭外,给高等教育作为人们心目中的一方净土涂上了污点。结合我国高校工程建设的主要特点和典型问题,探讨全过程管理机制,以促进高校工程建设廉政监督的实效性。
一、当前我国高校工程建设领域呈现的主要特点
1.工程建设投入持续高位,自筹资金比重加大。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2005年扩招至530万人。与招生人数同步增长的,是高校硬件设施的大幅度跟进。从1998年到2005年4月,平均每年新建校舍300万平方米,大多数学校每年完成的基建工作量都在20万至30万平方米之间。新建、改建的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的面积超过了过去50年的总和。
1998年至2001年的3年间,我国政府累计投入资金70多亿元。但这对规模不断扩大的高校而言只能说发挥了部分作用。1998年《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颁布,明确了高校可以“按照章程自主管理”,高校自主权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高校自主筹集资金规模也得到了迅速的增长。以武汉大学为例,2008年武汉大学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共计15大项,其中国家预算投资1820万元,学校自筹7825万元,自筹资金是政府投资的4倍还要多。[1]
2.工程建设项目种类多,新建项目和修缮改造并重。
我国高校是融教学、科研、实验、后勤服务及学生起居等为一体的社会综合子系统,高校工程建设项目在类型上既有部门特征明显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运动场、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食堂、锅炉房等,又有公共特征明显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市政、绿化景观等,其中既有万丈高楼,又不乏校园小景,对专业的要求也非常高。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决定了许多校园留有动辄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建筑,因此高校工程建设领域除了新建基本建设项目之外,修缮、维护的任务也非常重。修缮改造项目往往由于原有建筑的完好程度、改造程度、工程进展等诸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工程设计、施工工期及造价的不确定性。
3.工程建设项目个性凸显,重要设备、材料及非标设计多见。
高校工程建设主要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除了有基本的教学、生活、体育运动设施外,还有许多专业性很强的建筑,如专业实验室既要满足其建筑结构要求,又要满足其工艺要求(如采光、采暖、净化、供电等),综合性大学尤为明显。由于高等教育学科的综合性,带来的是高校服务于不同对象的建筑差别也很大。比如化学楼与物理楼在通风排污系统设计上差别很大,美术教室和普通教室在采光照明系统的要求上也迥然不同。考虑到高教学科在迅猛发展之中,对配套建筑的要求随时都可能变化,即便在工程施工期间,都会因为使用方提出新的工艺要求而导致大量变更的发生,并且这种要求往往难以拒绝,其直接结果就是既定的造价和工期目标难以实现。另外,一些高校建筑本身有着很强的技术性,比如科技部在清华大学投资建设的超低能耗示范楼,意大利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建设的绿色能源楼等。
二、我国高校工程建设领域面临的三个典型问题
1.专业管理人员缺乏,限制了工程建设质量。
如前所述,随着高校工程建设投入的增加,对学校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规模和能力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原来受资金限制,每年工程总量也就是一栋、两栋大楼,突然跳跃至征地上千亩、投资数亿元、建设几十万平方米。现有工程管理人员工作中往往疲于应付,缺少前瞻性、计划性、严密性,很难满足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要求。
与此同时,工程建设环节多的特点也对专业管理人员提出了挑战。一项基建工程的完成,涉及到工程设计、招投标、施工、材料采购、交(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大部分高校只注意建筑施工的招投标,而忽略了其他环节的招投标,如设计、监理、原材料、审计等。也有些高校对合同管理不严,对合同的内容缺乏推敲,致使不少合同内容对己不利。有的对中标企业的风险抵押要求不严,一旦出现问题,中标企业没有任何抵押,逃之夭夭或者对合同的条款,如资金、工期、质量保证、成本降低、责任划分、风险承担等审查的不严密,让中标企业有可乘之机。
2.廉政风险尚不能有效防控,腐败案件易发多发。
从有关方面统计数据看,我国高校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件屡屡发生,并有愈来愈烈的态势。近年来查处的行贿受贿案件中,发生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占三分之一以上。[2]有学者分析了中国高校基建部门100份犯罪样本,从数据上印证了《中国新闻周刊》关于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腐败大面积爆发的观点——1999年,南京市高校基建部门职务犯罪仅1件;2000年猛升至4件;2001年又翻番为8件。[3]为何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一再出现高校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丑闻呢?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生大量的失控、失序、失衡、失范现象,各种非规范的政治行为会导致社会混乱,大面积的、从低量到高量腐败致使政治资源大量流失。[4]而高校由于长期以来浓重的计划经济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社会转型时期问题的矛盾更加突出,问题更加迫切,工程建设领域腐败作为高校腐败的重点区域更是如此。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承包工程或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往往在利益的驱动下,采取不正当的经济“公关”手段,拉拢诱惑高校掌握基建项目权力的干部。高校的个别干部甚至是校级领导干部,经受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拿手中掌握的权力与施工单位大搞权钱交易,有的在发标、招标时“暗箱”操作,有的在施工过程中随意进行工程变更,各种手段不胜枚举。近年来在河南、湖北等查处的高校基建工程腐败案件中,多名校级领导干部牵涉其中,有的甚至形成了“窝案”,严重损害了干部队伍和高等教育的形象。
3.相关群体多样,群众参与机制有待完善。
首先是高校工程建设产品的服务对象具有多样性,建设产品的使用者不单局限于使用单位的个别领导者,而是通过领导者带动的所有未来使用者——广大师生员工。其次是建设环节多决定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多部门决策参与情况。建设环节的多部门行为,是指建设产品从前期规划可研,到报建和采购,再到项目的组织实施,最后到交付使用和后期的维护使用等,各个环节是多部门参与完成的。
另外,在校园规划方面,涉及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涉及到学校的总体布局和资源优化配置,还影响到建设产品的产出服务效益和水平,又体现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外部经济性。高校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群体不胜枚举,来自于不同角度的评价也就不会统一,决定了对于高校工程建设项目的效果很难得出定论。相对于职能部门,建设项目产品的未来使用者更了解产品的使用功能需求。在项目组织实施方面,群众参与度低下就会导致分项工程的反复变更,造成资金浪费和工期延误,也可能影响到工程质量。
三、强化全过程管理促进高校工程建设优质高效的对策分析
任何一个环节产生腐败问题,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如果只监督某个或者某些环节,就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效果。因此,对高校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应当强化全过程管理的观念。
1.把握重点环节,实施全过程廉政监督。
高校工程建设廉政监督的主体,是指由高校设立的对工程建设实施廉政监督的机构或组织。当前高校基建工程廉政监督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高校成立专门的廉政监督机构,对基建工程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可称之为集中式监督;另一种是高校指定纪检、审计、财务、工会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分别对基建工程实施廉政监督,可称之为分散式监督。[5]高校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要主动寻求纪检监察部门的现场支持,把握重点环节,针对工程例会、招投标工作、工程设计和设计变更、施工过程、对重要设备及工程材料、对工程交(竣)工等各个环节实行廉政监督。
研究高校基建工程廉政监督对治理和预防高校基建工程领域腐败既是推进高校健康发展的需要,又是促进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工程建设项目是近年来高校资金支出最大的项目,开展高校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廉政监督,有利于强化对掌握权力的部门和干部的监督制约,引导广大干部在思想上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促进高校工程建设的质量。
2.加强源头预防,推进全过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推进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是落实强化事前、事中监督机制、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创新举措。干部队伍是关键,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能够实现关口前移、把有效防控和化解廉政风险的措施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岗位、每个个人。用好人、管好人是高校预防工程领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基础。根据工作流程,排查梳理廉政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并制订风险防控措施是高校预防工程领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具体办法。把对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贯穿于选拔、培养、使用的全过程,健全干部考核、轮换、回避、诫勉、选拔责任制度、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坚持“工程未上马,廉政教育先行”,“德教为先”、“修身为本”,不断探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师德师风,提高高校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形成内在的“免疫系统”,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自觉抵制各种侵蚀,逐步实现从“不敢为”到“不能为”乃至“不愿为”的拒腐防变局面。辅之以关键岗位干部轮岗机制,促进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3.强化成本观念,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
高校成立内设工程审计机构,选配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坚持原则、办事公道、经验丰富的同志开展跟踪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独立行使审计职能,确保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在严格执行国家制定、颁布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业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完善全面质量管理和单项质量管理制度,实施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认真对图纸、招标文件、标底、预算、签证、设计变更等方面的审核。着重把握编标、招标、合同审签、工程预付款审核、隐蔽工程量的测定、变更和增加项目造价预算、物资设备和甲供材料的采购、竣工结算审计以及年度基建财务审计等重点环节开展高校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跟踪审计。[6]防止利用招标投标“技巧”抬高总造价、违纪违法,尤其要重点建立完善主审负责、审计底稿复核、审计项目质量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并严格执行,以降低审计风险,不断提高审计质量,确保工程建设投资合理、合规、合法。
4.依靠专业资源,合理使用委托代建机制。
代建制是指委托人通过招标等方式,将建设项目委托给专业机构管理的一种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在我国,代建制主要指将政府投资的非经营项目委托给熟悉建设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一定专业技术力量的、有资格的代建企业进行全过程管理的制度。其目的是促使政府投资和工程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职能分离,通过专业化项目管理最终达到投资控制、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目的。[7]
“实行‘代建制’,今后高校不再承担基建项目”,这是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针对高校防范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提出的良策。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这是一个很好的决策,中央从2004年在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中推行此项制度,目前有的高校也在试行。高校实行“代建制”后,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专业化组织的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和效益,同时还可以使学校从繁重的基建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教学科研本职工作。
5.维护学校和师生员工根本利益,提高群众全过程参与度。
群众参与度对于高校基建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群众参与度的问题也起到实现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有效沟通的作用。比如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及时更新项目进展和标志性节点事件,有利于广大师生员工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再如后期维护,及时的对某些缺陷问题进行解释,有利于化解师生员工的抱怨,对相应问题给予正确理解,对提高基建服务水平起到积极作用。当前,网络平台为解决群众参与度的问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有针对性地建设互动式网络信息平台打开与群众沟通的适时通道,是解决群众参与度问题的一个对策。高校工程建设管理部门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群众参与度,尤其是对于院系工作用房和专业实验室建设及体育、文艺等场馆项目。加强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类别的建设产品,参与群众的范围不同,可通过不同的渠道和办法来调动群众参与。
参考文献
1 王 婧.百起高校基建腐败案调查:象牙塔为何变身“蛀虫塔”?[J].中国新闻周刊,2009(39)
2 建筑腐败占三分之一强[N].北京晨报,2003.10.28
3 袁 杰、孙 义.试论转型时期高校基建部门腐败的主要特点及其表现[J].法制与社会,2008(12)
4 严 强、张凤阳、温晋锋.宏观政治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4:214
5 潘松岭.高校基建工程廉政监督刍议.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1)
6 蔺 俊.浅析高校基建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7(4)
7 乌云娜、牛东晓.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理论与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一、当前我国高校工程建设领域呈现的主要特点
1.工程建设投入持续高位,自筹资金比重加大。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2005年扩招至530万人。与招生人数同步增长的,是高校硬件设施的大幅度跟进。从1998年到2005年4月,平均每年新建校舍300万平方米,大多数学校每年完成的基建工作量都在20万至30万平方米之间。新建、改建的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的面积超过了过去50年的总和。
1998年至2001年的3年间,我国政府累计投入资金70多亿元。但这对规模不断扩大的高校而言只能说发挥了部分作用。1998年《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颁布,明确了高校可以“按照章程自主管理”,高校自主权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高校自主筹集资金规模也得到了迅速的增长。以武汉大学为例,2008年武汉大学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共计15大项,其中国家预算投资1820万元,学校自筹7825万元,自筹资金是政府投资的4倍还要多。[1]
2.工程建设项目种类多,新建项目和修缮改造并重。
我国高校是融教学、科研、实验、后勤服务及学生起居等为一体的社会综合子系统,高校工程建设项目在类型上既有部门特征明显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运动场、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食堂、锅炉房等,又有公共特征明显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市政、绿化景观等,其中既有万丈高楼,又不乏校园小景,对专业的要求也非常高。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决定了许多校园留有动辄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建筑,因此高校工程建设领域除了新建基本建设项目之外,修缮、维护的任务也非常重。修缮改造项目往往由于原有建筑的完好程度、改造程度、工程进展等诸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工程设计、施工工期及造价的不确定性。
3.工程建设项目个性凸显,重要设备、材料及非标设计多见。
高校工程建设主要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除了有基本的教学、生活、体育运动设施外,还有许多专业性很强的建筑,如专业实验室既要满足其建筑结构要求,又要满足其工艺要求(如采光、采暖、净化、供电等),综合性大学尤为明显。由于高等教育学科的综合性,带来的是高校服务于不同对象的建筑差别也很大。比如化学楼与物理楼在通风排污系统设计上差别很大,美术教室和普通教室在采光照明系统的要求上也迥然不同。考虑到高教学科在迅猛发展之中,对配套建筑的要求随时都可能变化,即便在工程施工期间,都会因为使用方提出新的工艺要求而导致大量变更的发生,并且这种要求往往难以拒绝,其直接结果就是既定的造价和工期目标难以实现。另外,一些高校建筑本身有着很强的技术性,比如科技部在清华大学投资建设的超低能耗示范楼,意大利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建设的绿色能源楼等。
二、我国高校工程建设领域面临的三个典型问题
1.专业管理人员缺乏,限制了工程建设质量。
如前所述,随着高校工程建设投入的增加,对学校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规模和能力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原来受资金限制,每年工程总量也就是一栋、两栋大楼,突然跳跃至征地上千亩、投资数亿元、建设几十万平方米。现有工程管理人员工作中往往疲于应付,缺少前瞻性、计划性、严密性,很难满足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要求。
与此同时,工程建设环节多的特点也对专业管理人员提出了挑战。一项基建工程的完成,涉及到工程设计、招投标、施工、材料采购、交(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大部分高校只注意建筑施工的招投标,而忽略了其他环节的招投标,如设计、监理、原材料、审计等。也有些高校对合同管理不严,对合同的内容缺乏推敲,致使不少合同内容对己不利。有的对中标企业的风险抵押要求不严,一旦出现问题,中标企业没有任何抵押,逃之夭夭或者对合同的条款,如资金、工期、质量保证、成本降低、责任划分、风险承担等审查的不严密,让中标企业有可乘之机。
2.廉政风险尚不能有效防控,腐败案件易发多发。
从有关方面统计数据看,我国高校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件屡屡发生,并有愈来愈烈的态势。近年来查处的行贿受贿案件中,发生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占三分之一以上。[2]有学者分析了中国高校基建部门100份犯罪样本,从数据上印证了《中国新闻周刊》关于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腐败大面积爆发的观点——1999年,南京市高校基建部门职务犯罪仅1件;2000年猛升至4件;2001年又翻番为8件。[3]为何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一再出现高校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丑闻呢?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生大量的失控、失序、失衡、失范现象,各种非规范的政治行为会导致社会混乱,大面积的、从低量到高量腐败致使政治资源大量流失。[4]而高校由于长期以来浓重的计划经济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社会转型时期问题的矛盾更加突出,问题更加迫切,工程建设领域腐败作为高校腐败的重点区域更是如此。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承包工程或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往往在利益的驱动下,采取不正当的经济“公关”手段,拉拢诱惑高校掌握基建项目权力的干部。高校的个别干部甚至是校级领导干部,经受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拿手中掌握的权力与施工单位大搞权钱交易,有的在发标、招标时“暗箱”操作,有的在施工过程中随意进行工程变更,各种手段不胜枚举。近年来在河南、湖北等查处的高校基建工程腐败案件中,多名校级领导干部牵涉其中,有的甚至形成了“窝案”,严重损害了干部队伍和高等教育的形象。
3.相关群体多样,群众参与机制有待完善。
首先是高校工程建设产品的服务对象具有多样性,建设产品的使用者不单局限于使用单位的个别领导者,而是通过领导者带动的所有未来使用者——广大师生员工。其次是建设环节多决定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多部门决策参与情况。建设环节的多部门行为,是指建设产品从前期规划可研,到报建和采购,再到项目的组织实施,最后到交付使用和后期的维护使用等,各个环节是多部门参与完成的。
另外,在校园规划方面,涉及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涉及到学校的总体布局和资源优化配置,还影响到建设产品的产出服务效益和水平,又体现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外部经济性。高校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群体不胜枚举,来自于不同角度的评价也就不会统一,决定了对于高校工程建设项目的效果很难得出定论。相对于职能部门,建设项目产品的未来使用者更了解产品的使用功能需求。在项目组织实施方面,群众参与度低下就会导致分项工程的反复变更,造成资金浪费和工期延误,也可能影响到工程质量。
三、强化全过程管理促进高校工程建设优质高效的对策分析
任何一个环节产生腐败问题,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如果只监督某个或者某些环节,就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效果。因此,对高校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应当强化全过程管理的观念。
1.把握重点环节,实施全过程廉政监督。
高校工程建设廉政监督的主体,是指由高校设立的对工程建设实施廉政监督的机构或组织。当前高校基建工程廉政监督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高校成立专门的廉政监督机构,对基建工程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可称之为集中式监督;另一种是高校指定纪检、审计、财务、工会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分别对基建工程实施廉政监督,可称之为分散式监督。[5]高校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要主动寻求纪检监察部门的现场支持,把握重点环节,针对工程例会、招投标工作、工程设计和设计变更、施工过程、对重要设备及工程材料、对工程交(竣)工等各个环节实行廉政监督。
研究高校基建工程廉政监督对治理和预防高校基建工程领域腐败既是推进高校健康发展的需要,又是促进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工程建设项目是近年来高校资金支出最大的项目,开展高校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廉政监督,有利于强化对掌握权力的部门和干部的监督制约,引导广大干部在思想上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促进高校工程建设的质量。
2.加强源头预防,推进全过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推进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是落实强化事前、事中监督机制、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创新举措。干部队伍是关键,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能够实现关口前移、把有效防控和化解廉政风险的措施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岗位、每个个人。用好人、管好人是高校预防工程领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基础。根据工作流程,排查梳理廉政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并制订风险防控措施是高校预防工程领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具体办法。把对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贯穿于选拔、培养、使用的全过程,健全干部考核、轮换、回避、诫勉、选拔责任制度、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坚持“工程未上马,廉政教育先行”,“德教为先”、“修身为本”,不断探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师德师风,提高高校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形成内在的“免疫系统”,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自觉抵制各种侵蚀,逐步实现从“不敢为”到“不能为”乃至“不愿为”的拒腐防变局面。辅之以关键岗位干部轮岗机制,促进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3.强化成本观念,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
高校成立内设工程审计机构,选配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坚持原则、办事公道、经验丰富的同志开展跟踪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独立行使审计职能,确保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在严格执行国家制定、颁布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业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完善全面质量管理和单项质量管理制度,实施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认真对图纸、招标文件、标底、预算、签证、设计变更等方面的审核。着重把握编标、招标、合同审签、工程预付款审核、隐蔽工程量的测定、变更和增加项目造价预算、物资设备和甲供材料的采购、竣工结算审计以及年度基建财务审计等重点环节开展高校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跟踪审计。[6]防止利用招标投标“技巧”抬高总造价、违纪违法,尤其要重点建立完善主审负责、审计底稿复核、审计项目质量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并严格执行,以降低审计风险,不断提高审计质量,确保工程建设投资合理、合规、合法。
4.依靠专业资源,合理使用委托代建机制。
代建制是指委托人通过招标等方式,将建设项目委托给专业机构管理的一种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在我国,代建制主要指将政府投资的非经营项目委托给熟悉建设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一定专业技术力量的、有资格的代建企业进行全过程管理的制度。其目的是促使政府投资和工程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职能分离,通过专业化项目管理最终达到投资控制、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目的。[7]
“实行‘代建制’,今后高校不再承担基建项目”,这是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针对高校防范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提出的良策。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这是一个很好的决策,中央从2004年在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中推行此项制度,目前有的高校也在试行。高校实行“代建制”后,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专业化组织的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和效益,同时还可以使学校从繁重的基建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教学科研本职工作。
5.维护学校和师生员工根本利益,提高群众全过程参与度。
群众参与度对于高校基建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群众参与度的问题也起到实现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有效沟通的作用。比如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及时更新项目进展和标志性节点事件,有利于广大师生员工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再如后期维护,及时的对某些缺陷问题进行解释,有利于化解师生员工的抱怨,对相应问题给予正确理解,对提高基建服务水平起到积极作用。当前,网络平台为解决群众参与度的问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有针对性地建设互动式网络信息平台打开与群众沟通的适时通道,是解决群众参与度问题的一个对策。高校工程建设管理部门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群众参与度,尤其是对于院系工作用房和专业实验室建设及体育、文艺等场馆项目。加强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类别的建设产品,参与群众的范围不同,可通过不同的渠道和办法来调动群众参与。
参考文献
1 王 婧.百起高校基建腐败案调查:象牙塔为何变身“蛀虫塔”?[J].中国新闻周刊,2009(39)
2 建筑腐败占三分之一强[N].北京晨报,2003.10.28
3 袁 杰、孙 义.试论转型时期高校基建部门腐败的主要特点及其表现[J].法制与社会,2008(12)
4 严 强、张凤阳、温晋锋.宏观政治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4:214
5 潘松岭.高校基建工程廉政监督刍议.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1)
6 蔺 俊.浅析高校基建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7(4)
7 乌云娜、牛东晓.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理论与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