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塑造心灵的学科,而且还具有特强的人文性和情感性,是一种雅致的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享受,充溢着浓浓的诗情画意。所以,对于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师要善于发掘和把握文本中的诗意,对每一篇课文都不能马虎对待,要取其琼浆精粹去滋润学生的精神家园。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流淌着诗意之美,也让学生享受着充满诗意的人生!
【关键词】 经典吟诵 诗意文本 诗意老师
一、注重课前的诗意熏陶——吟诵经典
吟诵,是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历代祖先高度聪明才智的结晶。声(音)、(语)言、(音)乐、文(字)都相互结合,音乐性很强,艺术性也很强。中国字有阴阳上去四声,抑扬顿挫的吟咏,运用四声的变化就可以成乐,可以修身。正如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所说:“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何谓“吟”?《现代汉语词典》释“吟”为“吟咏。” “吟咏”,为“有节奏有韵调地诵读(诗文)”。“吟咏”中的“咏”就是拉长声音地读。吟诵的内容是经典,可以先从蒙学开始,如:《三字经》,它是中国文化简史,全套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百家姓》,能追根溯源;《千字文》,文化涵义;《千家诗》,温柔敦厚,声韵之美;《声律启蒙》,平水韵,对仗;《幼学琼林》,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然后是【经】【子】【史】【集】。如:本班级比较好动,需要在极短的时间来调整学生学习情绪,这时,教师可以让全班吟诵“人之初,性本善……宜先知”,以涵养学生的沉静之气。下春雨时:我们也可以吟诵杜甫的《春夜喜雨》,让学生在美妙的吟诵声中带给自己愉悦的学习心情,增加学习的诗意。如果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则可以从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开始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故,吟诵有着无穷的魅力,可以培養气质、陶冶情操。诗意的课堂就必须要有学生诗意的基调来撑起语文诗意课堂的一片天空。
二、善于发掘和把握文本中的诗意
语文文本大多是文学作品,形象性和情感性是文学性的显著特点,它总是以最美的语言描写世间最美的状态和情景,这就是诗境;它总是以丰富的形象来表达最感人和最令人遐想的情思,这就是诗情;它总是选择最精美的文字来负载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诗句。从文本的诗境、诗情、诗的语言中学生能汲取到丰富的精神营养。要做到这一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善于发掘和把握文本中的诗意,对每一篇课文都要取其琼浆精粹去滋润学生的精神家园,以达到理想化、诗情化的教学,这才是诗意的课堂所要求的。走进文本,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美丽大草原,教师可以通过换词比较、想象画面等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让学生品读草原的特点,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到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机盎然,也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诗意的文本,能让学生绽放生命的光彩。诗意语文在于诗意地解读。在诗意课堂中,教师要用一颗诗心,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另一个诗心。《拉萨的天空》那行如流水的优美文字,是一首精巧的诗,课文中的三幅图是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无不透露出拉萨独特的民族风情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整体统一的美,令人惊叹。美文配佳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一件让人难以忘怀的艺术作品。文本语言有的或清新,或华美;有的或朴实,或简洁,或行云流水;有的则或平缓,或生动,亲切温馨……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文本,教师的语言要富于变化,也要准确把握课文的语言特色,让不同文体的课文散发出各自的语言魅力,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体的语言艺术美,在不同的美中熏陶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诗意的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在课堂里的语言有了诗意,才能在学生的语言中播下诗意的种子,生发出文本内或文本外的诗意语言。
三、做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诗意教师
一个有诗意的语文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渊博的学识和多方面的才能,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语文知识包罗万象,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融会与贯通多方面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宽厚的文化素养。例如在讲解《丝绸之路》时,教师可以结合地理和历史知识,通过地图告诉学生丝绸之路的得名、地理位置以及一些典故,让学生了解更为丰富的丝绸之路,为课文的深入理解做好铺垫。在讲解《白杨》这篇文章时,可以为学生展示余年峰的诗歌《白杨树》:“白杨树啊,白杨树/你们是一群北方的农民/那么憨厚,那么纯朴……”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去了解白杨树给人们的形象特质,以此来激发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师也应合理地借助现代技术,为学生营造充满文化艺术氛围的语文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五年级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城南旧事》的电影,用课件向学生展示“骆驼”咀嚼时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时,对“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两个词语,应进行重点指导。可介绍“山阴道上”或出示相关图片,了解这两个词都有“美景繁多,看不过来”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这里是什么美景看不过来?为什么看不过来?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街道上“花的海洋”的奇丽美景。除此之外,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身心成长,并能用教师人格的影响和人性的发挥来浸染学生的情操。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就是发现美、感悟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课程,是诗意的课程。叶圣陶老先生把读书称为“美读”,李吉林老师创造情景教学,王松舟老师所倡导的诗意课堂。可见语文教育本身就是有诗意的,能彰显出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力。所以,让语文课堂流淌着诗意之美是一种自然之态,我们教师必须要循其规律、现其真态。
参考文献
[1] 东梅珍.小学语文课堂的诗意美[J].新课程导学,2015(18):67-67.
【关键词】 经典吟诵 诗意文本 诗意老师
一、注重课前的诗意熏陶——吟诵经典
吟诵,是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历代祖先高度聪明才智的结晶。声(音)、(语)言、(音)乐、文(字)都相互结合,音乐性很强,艺术性也很强。中国字有阴阳上去四声,抑扬顿挫的吟咏,运用四声的变化就可以成乐,可以修身。正如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所说:“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何谓“吟”?《现代汉语词典》释“吟”为“吟咏。” “吟咏”,为“有节奏有韵调地诵读(诗文)”。“吟咏”中的“咏”就是拉长声音地读。吟诵的内容是经典,可以先从蒙学开始,如:《三字经》,它是中国文化简史,全套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百家姓》,能追根溯源;《千字文》,文化涵义;《千家诗》,温柔敦厚,声韵之美;《声律启蒙》,平水韵,对仗;《幼学琼林》,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然后是【经】【子】【史】【集】。如:本班级比较好动,需要在极短的时间来调整学生学习情绪,这时,教师可以让全班吟诵“人之初,性本善……宜先知”,以涵养学生的沉静之气。下春雨时:我们也可以吟诵杜甫的《春夜喜雨》,让学生在美妙的吟诵声中带给自己愉悦的学习心情,增加学习的诗意。如果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则可以从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开始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故,吟诵有着无穷的魅力,可以培養气质、陶冶情操。诗意的课堂就必须要有学生诗意的基调来撑起语文诗意课堂的一片天空。
二、善于发掘和把握文本中的诗意
语文文本大多是文学作品,形象性和情感性是文学性的显著特点,它总是以最美的语言描写世间最美的状态和情景,这就是诗境;它总是以丰富的形象来表达最感人和最令人遐想的情思,这就是诗情;它总是选择最精美的文字来负载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诗句。从文本的诗境、诗情、诗的语言中学生能汲取到丰富的精神营养。要做到这一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善于发掘和把握文本中的诗意,对每一篇课文都要取其琼浆精粹去滋润学生的精神家园,以达到理想化、诗情化的教学,这才是诗意的课堂所要求的。走进文本,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美丽大草原,教师可以通过换词比较、想象画面等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让学生品读草原的特点,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到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机盎然,也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诗意的文本,能让学生绽放生命的光彩。诗意语文在于诗意地解读。在诗意课堂中,教师要用一颗诗心,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另一个诗心。《拉萨的天空》那行如流水的优美文字,是一首精巧的诗,课文中的三幅图是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无不透露出拉萨独特的民族风情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整体统一的美,令人惊叹。美文配佳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一件让人难以忘怀的艺术作品。文本语言有的或清新,或华美;有的或朴实,或简洁,或行云流水;有的则或平缓,或生动,亲切温馨……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文本,教师的语言要富于变化,也要准确把握课文的语言特色,让不同文体的课文散发出各自的语言魅力,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体的语言艺术美,在不同的美中熏陶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诗意的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在课堂里的语言有了诗意,才能在学生的语言中播下诗意的种子,生发出文本内或文本外的诗意语言。
三、做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诗意教师
一个有诗意的语文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渊博的学识和多方面的才能,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语文知识包罗万象,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融会与贯通多方面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宽厚的文化素养。例如在讲解《丝绸之路》时,教师可以结合地理和历史知识,通过地图告诉学生丝绸之路的得名、地理位置以及一些典故,让学生了解更为丰富的丝绸之路,为课文的深入理解做好铺垫。在讲解《白杨》这篇文章时,可以为学生展示余年峰的诗歌《白杨树》:“白杨树啊,白杨树/你们是一群北方的农民/那么憨厚,那么纯朴……”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去了解白杨树给人们的形象特质,以此来激发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师也应合理地借助现代技术,为学生营造充满文化艺术氛围的语文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五年级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城南旧事》的电影,用课件向学生展示“骆驼”咀嚼时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时,对“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两个词语,应进行重点指导。可介绍“山阴道上”或出示相关图片,了解这两个词都有“美景繁多,看不过来”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这里是什么美景看不过来?为什么看不过来?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街道上“花的海洋”的奇丽美景。除此之外,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身心成长,并能用教师人格的影响和人性的发挥来浸染学生的情操。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就是发现美、感悟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课程,是诗意的课程。叶圣陶老先生把读书称为“美读”,李吉林老师创造情景教学,王松舟老师所倡导的诗意课堂。可见语文教育本身就是有诗意的,能彰显出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力。所以,让语文课堂流淌着诗意之美是一种自然之态,我们教师必须要循其规律、现其真态。
参考文献
[1] 东梅珍.小学语文课堂的诗意美[J].新课程导学,2015(18):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