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理查德·斯凯瑞“金色童书”系列是童书中难求的瑰宝。作者谙知儿童阅读的审美心理,开创性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滑稽的动物造型,充分打开了孩子的想象空间;简单有趣的多重情节设计,紧紧抓住孩子好玩的天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阅读的娱乐性功能;作者还巧妙地将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大大提高了孩子阅读的趣味。“金色童书”系列所表现出的这些创作特点,值得学界关注、吸收。
关键词:斯凯瑞 金色童书 创作特点
理查德·斯凯瑞“金色童书”系列是童书中难求的瑰宝,曾荣获过美国爱伦·坡特别奖,风靡世界四十余年。最让人欣喜的是孩子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难怪作者曾言:“如果人们将我的书读旧了,甚至破到需要用透明胶带粘起来,是对我最大的褒奖。”{1}本文试图结合亲子的阅读体验,探析这套金色童书的创作特点,以求教于方家。
一、生动滑稽的动物造型契合孩子的审美视域
斯凯瑞“金色童书”系列共有七辑二十二本,塑造了七百多个滑稽有趣的动物造型,这些动物造型贯穿于“金色童书”的系列所有作品中,连介绍单词《会讲故事的单词书》《会跳的图画词典》也不例外,它们幽默风趣地演绎着孩子们金色的童年。
这些动物造型赋予了“金色童书”独特的审美价值,将“隔”与“不隔”的审美境界处理得恰如其分。“隔”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有着一定的审美距离。以动物造型代替人类自身出场,即“隔了一隔”,动物造型为人类的幼稚、滑稽、搞笑罩上了一层特殊的保护膜,剩下只是善意的嘲笑而没有人格的伤害。如“金色童书”中《倒霉的弗兰伯先生》,弗兰伯先生是一只猪的造型,生动演绎了粗心大意带来的搞笑人生。一起床浴袍穿反了,一走路被浴袍带子绊倒了,一挤牙膏牙膏掉地板了,一开水龙头水龙头拧坏了,一开冰箱东西全出来了,一翻煎饼煎饼飞上头顶了……如果以人物形象出现,孩子恐怕难以接受这么糟糕的形象,童趣大失。正是由于人自身与动物之间存在天然的“隔”,这隔了一隔的审美距离,容易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讽刺、规劝的成分将被弱化,幽默、滑稽的一面得以增长,孩子看到这位傻头傻脑的弗兰伯先生不知道洗衣店因嫌弃他而主动关门,会偷偷地笑;看到他忘了车还在加油就连着加油管开着跑,会哈哈大笑;看到他吃东西弄得一身芥末,会会心地笑;看到他晚上回来洗那么多碗,还边洗边打碎不少,会无奈地笑。这正如19世纪德国美学家R·费歇尔所说:“我们只有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看到美,距离本身能美化一切。”{2}斯凯瑞选用动物造型出场就营造了这样的审美距离。同理,若是孩子们穿着溜冰鞋,没人觉得好笑,斯凯瑞让蚯蚓爬爬穿上五双溜冰鞋,就引来大笑,这就是斯凯瑞为孩子们带来的全新的审美体验。
若说“隔”营造了一种审美距离,“不隔”就架通了孩子们与动物造型之间的生活世界。这些动物造型有着人的衣着、语言、神态、行为,尤其是有着孩子的生活方式以及喜怒哀乐,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共鸣,这样的小开心、这样的小淘气、这样的大哭声,都和某个时候的自己一模一样,刹那间心有灵犀一点通,神秘地唤醒了孩子特有的生活经验。斯凯瑞的金色童书系列往往取材于现实生活,如《上学一二三》《我的第一本书》《忙忙碌碌镇》《好忙好忙的小屁孩》等等就直接以孩子的生活为题材。以《好忙好忙的小屁孩》为例,该书主要写了小屁孩和蚯蚓爬爬起床洗漱、上学迟到、回家做苹果派、晚饭后放风筝以及听睡前故事,一看就是孩子一天生活的翻版。通过对孩子生活事件的风趣描摹,让孩子们发现自身生活的乐趣。孩子们阅读这个作品的时候就很有真实感和亲切感,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书中的小屁孩,做到了上文所说的“不隔”,巧妙地打通了阅读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
“不隔”还巧妙地架通了孩子们与动物造型之间的心灵通道。作者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着惊人的理解和把握。节选小屁孩放风筝一节为例,两个孩子先放不起来,猫爸来帮忙,爸爸拿住了风筝线,让爬爬举起风筝,很快风筝腾空而起,“‘快看啊,小屁孩儿!这个风筝后面有一条尾巴!’爸爸说,‘谁教会你给风筝贴尾巴的?’‘我没贴什么尾巴啊,’小屁孩说,‘但风筝上的那条尾巴看起来很像……爬爬!’‘哎呦,天哪!’猫爸大叫起来,‘那可不是爬爬吗!‘我们得赶快把他弄下来!’”{3}以成人的眼光,并不觉得怎么有趣,但孩子就觉得非常好笑,每次读都捧腹大笑,恐怕是笑爬爬也飞到空中去了吧,说明作者对孩子微妙的心理理解和把握有过人之处。又如《幸运的蚯蚓爬爬》,蚯蚓爬爬脚骨受伤,小屁孩推着爬爬的轮椅,左一转、右一弯的,可真利索。爬爬说,“嘿!你慢着点儿!”爬爬大叫,“我可不是玩具!”{4}啊哈,孩子一下就捕捉到爬爬当时既喜又惊之感,莫非自己某个时候被人抱着也有这种又惊又喜之感?
二、简单有趣的情节设计抓住孩子好玩的天性
作者巧妙地抓住了孩子好玩的天性,重新界定了幼儿阅读的新概念,一改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鹅妈妈童谣等传统幼儿作品承载着明显道德训诫的创作风格,着重凸显了幼儿阅读的娱乐性功能。可以说在斯凯瑞的笔下阅读就是一场游戏,阅读过程就是和书中那些可爱的动物朋友们一起玩。
“金色童书”系列的精品之作《轱辘轱辘转》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理念。该书以小猪一家开车到海边玩为主线,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言、所做就构成了全书的主体。到海边玩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还带上一篮子好吃的,真开心啊。小读者们立即跟随着猪一家一起愉快地进入了阅读情境。更何况旅行是一种极佳的创作视角,可以水到渠成地移步换景,容纳的信息量非常大。所以全书中容下了四百七多种形状各异、奇思异想的车,加上作者的巧妙组合,读来浑然不觉杂乱:鞋垫配送车、酸黄瓜运送车、扫帚滑轮车、五人座铅笔车、奶酪车……应接不暇,大大开拓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当然这些车都需要配上司机,书中那些超级可爱滑稽的动物们得以闪亮登场。一群可爱的动物开着自己心仪的车在路上忙碌着,自然会发生众多你意料不到的趣事,如兔子太太喊道:“就倒在那里,”“呵呵……所有的司机都把他们的货物倒在了那里(是指每个司机的原地倒下)。”{5}这样的处理让孩子开怀大笑。结尾的处理充满童心,小猪一家从海边归来时发现家门口有个礼物包,是猪爸爸爸旅行前去商店订购的礼物到家了。去海边玩了一趟,还有礼物等着,这多美啊,这一结局的安排一方面给孩子留下了满满的幸福;另一方面刚好首尾呼应,使得全书结构紧凑、圆融。 和孩子一起玩得最开心的是金虫子,它和小读者在书中玩一场捉迷藏的游戏。捉迷藏可是每个孩子最熟悉最喜爱最疯狂的游戏了。斯凯瑞在书中会时不时提醒小读者去找金虫子:“嗨,金虫子……总是到处窜。”{6}这一页中肯定有,要很细心找啊,金虫子有时站在别的车上,有时露出半个小脑袋,有一次居然躲在一个正在睡觉的流浪汉身边,害得小读者找遍了所有车的每个角落都没有找到,简直是一个十足的调皮蛋!不仅如此,金虫子还运用同色躲藏法,躲到了和自己一样颜色的喇叭上,这就增加了孩子的识别难度,同时也挑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这还不够,斯凯瑞不仅用金虫子来和孩子躲猫猫,还用金虫子来指引小读者关注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金虫子可真喜欢到处冒险。”{7}金虫子正待在一辆被汽油弄得脏兮兮的旅行车中。这辆车怎么会这样?原来是汽车加油工把汽油喷洒在它身上了,那这个加油工怎么这么糊涂哦,原来是另一位汽车清洁工在和猫女士吵架,喷嘴里的水洒到了加油工的眼睛里,他一转身只顾看哪里来的水,却忘了自己手里的加油嘴了,搞得这辆旅行车正在用汽油在洗呢。在金虫子的指引下,让小读者关注并理清了这个复杂的关系,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这个可爱的小不点金虫子一藏一躲一闪一现,颇得孩子的欢心。正是因为作者准确地抓住了孩子“喜玩”“爱玩”的天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非常“善玩”,像一位智者带着孩子亲历一场充满智慧的游戏。
继续贯彻这一思路的还有皮皮狗和毛美丽警官之间展开的惊险大追逃。皮皮狗的出场就与众不同,“天啊,快看!皮皮狗快把所有的计时器都撞倒了”{8}。作者画了一路过来被撞弯了腰的计时器,同时即将撞上一个胆战心惊的停车计时器,场面惊险,附加一句“皮皮狗,一个糟糕的司机”。接下来毛美丽警官追着要给他开罚单。皮皮狗一路横冲直撞,毛美丽警官步步紧追,眼看着就追到了,皮皮狗又溜走了,孩子们也跟着一路着急,一路骂骂咧咧,就这一跑一追构成了全书另一条主线。“瞧!疯狂的皮皮狗也跟着它呢!毛美丽警官还在追皮皮狗吗?”{9}自然将孩子引入了紧张的追逃中,孩子带着疑问进入下一页,这一页进入眼帘的是大型的移动公寓房,拉了四节车满满猪仔一家,以及很多大大小小的车,不细心看,一定不能发现毛警官,因为她只露出了半截尾巴,这对孩子从局部探知整体的能力又是一个挑战。在惊险紧张的追逃中,不但提高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还有培养了秩序感和正义感。
这个作品孩子百看不厌,得益于作者简单而有趣的多重情节设计,这一设计将整个阅读过程转变为孩子参与玩的过程,和小猪一家去海边玩,和金虫子躲猫猫,帮毛美丽警官追皮皮狗,孩子在阅读身份不自觉间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仅是知识的接纳者、阅读的旁观者,更是游玩的同行者、情节的开发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阅读世界。
三、幽默夸张的图文结合调动孩子的阅读趣味
斯凯瑞金色童书系列充分凸显了绘本图文互衬的优势,大大增强了行文的表现力,诚如日本学者松居直所言:“优秀的绘本其文和图之间有独特的关系,它以飞跃性的、丰富的表现方法,表现文章或只是图画都难以表现的内容。”{10}更重要的是,作者谙知孩子的思维特质和心理特点,娴熟地驾驭着图画和语言这两种表达方式。一方面通过图画充分满足了孩子直观、鲜明、丰富的视觉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语言保证了孩子幽默、轻松、求知的心理诉求。图文结合、水乳交融,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阅读的愉悦与温馨。
斯凯瑞对单词的阐释充分发挥图文结合的优势,尤其善于抓住关键点进行描摹。在《会跳的图画词典》中“Yet”一词,时间副词,难以描摹,但作者配了一幅一只大公鸡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眼镜,正在卖力地教小鸡们读书,屁股后面有个大沙发,沙发上有一个蛋,只要一坐下,鸡蛋就会碎了。文中提供的句子是这样的:“Has Doodledoo broken any eggs today? No he hasn’t broken any yet.鸡爸爸今天打碎鸡蛋了吗?没有,到现在还一个都没呢。”{11}实在妙趣横生,这里的画面配上文字之后不但让小读者准确理解了yet的真实含义,还使画面具备了动态感,这个动态感是小读者接受的信息经过大脑处理后才能感觉领略到,使阅读具备了特别的余味与韵味。
斯凯瑞对故事的叙述也充分展示图文结合的优势,对核心内容集中笔墨展开,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斯凯瑞《最受欢迎的故事》一书中,《三个钓鱼好手》《万能修先生》《爱摔跟头的大脚》《冒失鬼》《心不在焉的兔先生》等等,基本的创作思路都是如此。以《心不在焉的兔先生》为例,兔先生一边走路一边专心看报纸,听不见旁人劝阻,走进了一个又热又黏的沥青路,双脚被紧紧地粘住了。用绳拉、水冲、风扇吹都无济于事,最后用铲土机才把他挖出来,想来这下兔先生总该好好看路了,不料没一会儿,兔先生就忘了自己在走路,又看起报来,“嘿!别看了!”{12} 故事的文字叙述戛然而止。下面的部分就由画面来完成,所画的是兔先生走到一个很高的断桥上,下一步就空了,即将掉进水中,画面上所有的动物朋友都吓得闭眼睛。太绝了,小孩也为兔先生的惊险处境而担忧,充分理解了这位心不在焉兔先生的“心不在焉”。这种阅读的趣味也主要得益于画面设计和语言描述之间的默契配合。
斯凯瑞笔下的画面善于巧妙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倒霉的弗兰伯先生》{13}中弗兰伯等到车时,没有座位了。作者画了一辆圆鼓鼓的公交车,孩子读懂了,哈哈大笑说车已经都被人挤鼓出来了,别说,作为大人的我就没发现这一点。仔细观察,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下面来的一辆同款公交车就是长方形的。按照常理车不可能会被挤成那样的,斯凯瑞就是如此夸张形象地告诉孩子车很挤,有趣的是孩子很好地理解了这样的画面,这说明作者和孩子的心灵世界太接近了,作者的创造力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斯凯瑞的行文轻松、亲切,不经意间充满着童心。在《斯凯瑞的空气大书》的“登月旅行”一节中描写道:“三个宇航员非常激动。不!是四名宇航员!蚯蚓爬爬也跟去了。唉,现在想叫他下去已经太晚了。”{14}作者在安排蚯蚓爬爬登月,采用这种看似和孩子拉家常的语言,没让它去非要跟着去,加上语气词“唉”,看似大人的无可奈何中却凸显了孩子们的顽皮、淘气,探求未知世界的特点,一下子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感觉到蚯蚓爬爬就是另一个自己,亲切、自然。
总之,斯凯瑞金色童书系列别出心裁的动物造型、简单有趣的情节设计以及轻松风趣的行文风格,处处洋溢着作者满满的童心,很好地满足了儿童阅读的娱乐心理,同时也巧妙地向孩子们传递了生活方方面面的常识,真不愧是儿童图书中的精品,值得学界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1}{11} [美]理查德·斯凯瑞:《会跳的图画词典》,于姝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第123页。
{2} 汝信主编:《社会科学新辞典》,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795页。
{3} [美]理查德·斯凯瑞:《好忙好忙的小屁孩》,李晓平、张喆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1页。
{4} [美]理查德·斯凯瑞:《幸运的蚯蚓爬爬》,李晓平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7页。
{5}{6}{7}{8}{9} [美]理查德·斯凯瑞:《轱辘轱辘转》,漆仰平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页,第25页,第39页,第51页,第58页。
{10} [日]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郭文霞、徐小洁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12} [美]理查德·斯凯瑞:《倒霉的弗兰伯先生》,张喆、耿栋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8页。
{13} [美]理查德·斯凯瑞:《斯凯瑞的空气大书》,李晓平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52页。
{14} [美]理查德·斯凯瑞:《斯凯瑞最受欢迎的故事》,李晓平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3页。
关键词:斯凯瑞 金色童书 创作特点
理查德·斯凯瑞“金色童书”系列是童书中难求的瑰宝,曾荣获过美国爱伦·坡特别奖,风靡世界四十余年。最让人欣喜的是孩子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难怪作者曾言:“如果人们将我的书读旧了,甚至破到需要用透明胶带粘起来,是对我最大的褒奖。”{1}本文试图结合亲子的阅读体验,探析这套金色童书的创作特点,以求教于方家。
一、生动滑稽的动物造型契合孩子的审美视域
斯凯瑞“金色童书”系列共有七辑二十二本,塑造了七百多个滑稽有趣的动物造型,这些动物造型贯穿于“金色童书”的系列所有作品中,连介绍单词《会讲故事的单词书》《会跳的图画词典》也不例外,它们幽默风趣地演绎着孩子们金色的童年。
这些动物造型赋予了“金色童书”独特的审美价值,将“隔”与“不隔”的审美境界处理得恰如其分。“隔”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有着一定的审美距离。以动物造型代替人类自身出场,即“隔了一隔”,动物造型为人类的幼稚、滑稽、搞笑罩上了一层特殊的保护膜,剩下只是善意的嘲笑而没有人格的伤害。如“金色童书”中《倒霉的弗兰伯先生》,弗兰伯先生是一只猪的造型,生动演绎了粗心大意带来的搞笑人生。一起床浴袍穿反了,一走路被浴袍带子绊倒了,一挤牙膏牙膏掉地板了,一开水龙头水龙头拧坏了,一开冰箱东西全出来了,一翻煎饼煎饼飞上头顶了……如果以人物形象出现,孩子恐怕难以接受这么糟糕的形象,童趣大失。正是由于人自身与动物之间存在天然的“隔”,这隔了一隔的审美距离,容易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讽刺、规劝的成分将被弱化,幽默、滑稽的一面得以增长,孩子看到这位傻头傻脑的弗兰伯先生不知道洗衣店因嫌弃他而主动关门,会偷偷地笑;看到他忘了车还在加油就连着加油管开着跑,会哈哈大笑;看到他吃东西弄得一身芥末,会会心地笑;看到他晚上回来洗那么多碗,还边洗边打碎不少,会无奈地笑。这正如19世纪德国美学家R·费歇尔所说:“我们只有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看到美,距离本身能美化一切。”{2}斯凯瑞选用动物造型出场就营造了这样的审美距离。同理,若是孩子们穿着溜冰鞋,没人觉得好笑,斯凯瑞让蚯蚓爬爬穿上五双溜冰鞋,就引来大笑,这就是斯凯瑞为孩子们带来的全新的审美体验。
若说“隔”营造了一种审美距离,“不隔”就架通了孩子们与动物造型之间的生活世界。这些动物造型有着人的衣着、语言、神态、行为,尤其是有着孩子的生活方式以及喜怒哀乐,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共鸣,这样的小开心、这样的小淘气、这样的大哭声,都和某个时候的自己一模一样,刹那间心有灵犀一点通,神秘地唤醒了孩子特有的生活经验。斯凯瑞的金色童书系列往往取材于现实生活,如《上学一二三》《我的第一本书》《忙忙碌碌镇》《好忙好忙的小屁孩》等等就直接以孩子的生活为题材。以《好忙好忙的小屁孩》为例,该书主要写了小屁孩和蚯蚓爬爬起床洗漱、上学迟到、回家做苹果派、晚饭后放风筝以及听睡前故事,一看就是孩子一天生活的翻版。通过对孩子生活事件的风趣描摹,让孩子们发现自身生活的乐趣。孩子们阅读这个作品的时候就很有真实感和亲切感,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书中的小屁孩,做到了上文所说的“不隔”,巧妙地打通了阅读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
“不隔”还巧妙地架通了孩子们与动物造型之间的心灵通道。作者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着惊人的理解和把握。节选小屁孩放风筝一节为例,两个孩子先放不起来,猫爸来帮忙,爸爸拿住了风筝线,让爬爬举起风筝,很快风筝腾空而起,“‘快看啊,小屁孩儿!这个风筝后面有一条尾巴!’爸爸说,‘谁教会你给风筝贴尾巴的?’‘我没贴什么尾巴啊,’小屁孩说,‘但风筝上的那条尾巴看起来很像……爬爬!’‘哎呦,天哪!’猫爸大叫起来,‘那可不是爬爬吗!‘我们得赶快把他弄下来!’”{3}以成人的眼光,并不觉得怎么有趣,但孩子就觉得非常好笑,每次读都捧腹大笑,恐怕是笑爬爬也飞到空中去了吧,说明作者对孩子微妙的心理理解和把握有过人之处。又如《幸运的蚯蚓爬爬》,蚯蚓爬爬脚骨受伤,小屁孩推着爬爬的轮椅,左一转、右一弯的,可真利索。爬爬说,“嘿!你慢着点儿!”爬爬大叫,“我可不是玩具!”{4}啊哈,孩子一下就捕捉到爬爬当时既喜又惊之感,莫非自己某个时候被人抱着也有这种又惊又喜之感?
二、简单有趣的情节设计抓住孩子好玩的天性
作者巧妙地抓住了孩子好玩的天性,重新界定了幼儿阅读的新概念,一改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鹅妈妈童谣等传统幼儿作品承载着明显道德训诫的创作风格,着重凸显了幼儿阅读的娱乐性功能。可以说在斯凯瑞的笔下阅读就是一场游戏,阅读过程就是和书中那些可爱的动物朋友们一起玩。
“金色童书”系列的精品之作《轱辘轱辘转》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理念。该书以小猪一家开车到海边玩为主线,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言、所做就构成了全书的主体。到海边玩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还带上一篮子好吃的,真开心啊。小读者们立即跟随着猪一家一起愉快地进入了阅读情境。更何况旅行是一种极佳的创作视角,可以水到渠成地移步换景,容纳的信息量非常大。所以全书中容下了四百七多种形状各异、奇思异想的车,加上作者的巧妙组合,读来浑然不觉杂乱:鞋垫配送车、酸黄瓜运送车、扫帚滑轮车、五人座铅笔车、奶酪车……应接不暇,大大开拓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当然这些车都需要配上司机,书中那些超级可爱滑稽的动物们得以闪亮登场。一群可爱的动物开着自己心仪的车在路上忙碌着,自然会发生众多你意料不到的趣事,如兔子太太喊道:“就倒在那里,”“呵呵……所有的司机都把他们的货物倒在了那里(是指每个司机的原地倒下)。”{5}这样的处理让孩子开怀大笑。结尾的处理充满童心,小猪一家从海边归来时发现家门口有个礼物包,是猪爸爸爸旅行前去商店订购的礼物到家了。去海边玩了一趟,还有礼物等着,这多美啊,这一结局的安排一方面给孩子留下了满满的幸福;另一方面刚好首尾呼应,使得全书结构紧凑、圆融。 和孩子一起玩得最开心的是金虫子,它和小读者在书中玩一场捉迷藏的游戏。捉迷藏可是每个孩子最熟悉最喜爱最疯狂的游戏了。斯凯瑞在书中会时不时提醒小读者去找金虫子:“嗨,金虫子……总是到处窜。”{6}这一页中肯定有,要很细心找啊,金虫子有时站在别的车上,有时露出半个小脑袋,有一次居然躲在一个正在睡觉的流浪汉身边,害得小读者找遍了所有车的每个角落都没有找到,简直是一个十足的调皮蛋!不仅如此,金虫子还运用同色躲藏法,躲到了和自己一样颜色的喇叭上,这就增加了孩子的识别难度,同时也挑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这还不够,斯凯瑞不仅用金虫子来和孩子躲猫猫,还用金虫子来指引小读者关注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金虫子可真喜欢到处冒险。”{7}金虫子正待在一辆被汽油弄得脏兮兮的旅行车中。这辆车怎么会这样?原来是汽车加油工把汽油喷洒在它身上了,那这个加油工怎么这么糊涂哦,原来是另一位汽车清洁工在和猫女士吵架,喷嘴里的水洒到了加油工的眼睛里,他一转身只顾看哪里来的水,却忘了自己手里的加油嘴了,搞得这辆旅行车正在用汽油在洗呢。在金虫子的指引下,让小读者关注并理清了这个复杂的关系,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这个可爱的小不点金虫子一藏一躲一闪一现,颇得孩子的欢心。正是因为作者准确地抓住了孩子“喜玩”“爱玩”的天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非常“善玩”,像一位智者带着孩子亲历一场充满智慧的游戏。
继续贯彻这一思路的还有皮皮狗和毛美丽警官之间展开的惊险大追逃。皮皮狗的出场就与众不同,“天啊,快看!皮皮狗快把所有的计时器都撞倒了”{8}。作者画了一路过来被撞弯了腰的计时器,同时即将撞上一个胆战心惊的停车计时器,场面惊险,附加一句“皮皮狗,一个糟糕的司机”。接下来毛美丽警官追着要给他开罚单。皮皮狗一路横冲直撞,毛美丽警官步步紧追,眼看着就追到了,皮皮狗又溜走了,孩子们也跟着一路着急,一路骂骂咧咧,就这一跑一追构成了全书另一条主线。“瞧!疯狂的皮皮狗也跟着它呢!毛美丽警官还在追皮皮狗吗?”{9}自然将孩子引入了紧张的追逃中,孩子带着疑问进入下一页,这一页进入眼帘的是大型的移动公寓房,拉了四节车满满猪仔一家,以及很多大大小小的车,不细心看,一定不能发现毛警官,因为她只露出了半截尾巴,这对孩子从局部探知整体的能力又是一个挑战。在惊险紧张的追逃中,不但提高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还有培养了秩序感和正义感。
这个作品孩子百看不厌,得益于作者简单而有趣的多重情节设计,这一设计将整个阅读过程转变为孩子参与玩的过程,和小猪一家去海边玩,和金虫子躲猫猫,帮毛美丽警官追皮皮狗,孩子在阅读身份不自觉间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仅是知识的接纳者、阅读的旁观者,更是游玩的同行者、情节的开发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阅读世界。
三、幽默夸张的图文结合调动孩子的阅读趣味
斯凯瑞金色童书系列充分凸显了绘本图文互衬的优势,大大增强了行文的表现力,诚如日本学者松居直所言:“优秀的绘本其文和图之间有独特的关系,它以飞跃性的、丰富的表现方法,表现文章或只是图画都难以表现的内容。”{10}更重要的是,作者谙知孩子的思维特质和心理特点,娴熟地驾驭着图画和语言这两种表达方式。一方面通过图画充分满足了孩子直观、鲜明、丰富的视觉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语言保证了孩子幽默、轻松、求知的心理诉求。图文结合、水乳交融,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阅读的愉悦与温馨。
斯凯瑞对单词的阐释充分发挥图文结合的优势,尤其善于抓住关键点进行描摹。在《会跳的图画词典》中“Yet”一词,时间副词,难以描摹,但作者配了一幅一只大公鸡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眼镜,正在卖力地教小鸡们读书,屁股后面有个大沙发,沙发上有一个蛋,只要一坐下,鸡蛋就会碎了。文中提供的句子是这样的:“Has Doodledoo broken any eggs today? No he hasn’t broken any yet.鸡爸爸今天打碎鸡蛋了吗?没有,到现在还一个都没呢。”{11}实在妙趣横生,这里的画面配上文字之后不但让小读者准确理解了yet的真实含义,还使画面具备了动态感,这个动态感是小读者接受的信息经过大脑处理后才能感觉领略到,使阅读具备了特别的余味与韵味。
斯凯瑞对故事的叙述也充分展示图文结合的优势,对核心内容集中笔墨展开,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斯凯瑞《最受欢迎的故事》一书中,《三个钓鱼好手》《万能修先生》《爱摔跟头的大脚》《冒失鬼》《心不在焉的兔先生》等等,基本的创作思路都是如此。以《心不在焉的兔先生》为例,兔先生一边走路一边专心看报纸,听不见旁人劝阻,走进了一个又热又黏的沥青路,双脚被紧紧地粘住了。用绳拉、水冲、风扇吹都无济于事,最后用铲土机才把他挖出来,想来这下兔先生总该好好看路了,不料没一会儿,兔先生就忘了自己在走路,又看起报来,“嘿!别看了!”{12} 故事的文字叙述戛然而止。下面的部分就由画面来完成,所画的是兔先生走到一个很高的断桥上,下一步就空了,即将掉进水中,画面上所有的动物朋友都吓得闭眼睛。太绝了,小孩也为兔先生的惊险处境而担忧,充分理解了这位心不在焉兔先生的“心不在焉”。这种阅读的趣味也主要得益于画面设计和语言描述之间的默契配合。
斯凯瑞笔下的画面善于巧妙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倒霉的弗兰伯先生》{13}中弗兰伯等到车时,没有座位了。作者画了一辆圆鼓鼓的公交车,孩子读懂了,哈哈大笑说车已经都被人挤鼓出来了,别说,作为大人的我就没发现这一点。仔细观察,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下面来的一辆同款公交车就是长方形的。按照常理车不可能会被挤成那样的,斯凯瑞就是如此夸张形象地告诉孩子车很挤,有趣的是孩子很好地理解了这样的画面,这说明作者和孩子的心灵世界太接近了,作者的创造力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斯凯瑞的行文轻松、亲切,不经意间充满着童心。在《斯凯瑞的空气大书》的“登月旅行”一节中描写道:“三个宇航员非常激动。不!是四名宇航员!蚯蚓爬爬也跟去了。唉,现在想叫他下去已经太晚了。”{14}作者在安排蚯蚓爬爬登月,采用这种看似和孩子拉家常的语言,没让它去非要跟着去,加上语气词“唉”,看似大人的无可奈何中却凸显了孩子们的顽皮、淘气,探求未知世界的特点,一下子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感觉到蚯蚓爬爬就是另一个自己,亲切、自然。
总之,斯凯瑞金色童书系列别出心裁的动物造型、简单有趣的情节设计以及轻松风趣的行文风格,处处洋溢着作者满满的童心,很好地满足了儿童阅读的娱乐心理,同时也巧妙地向孩子们传递了生活方方面面的常识,真不愧是儿童图书中的精品,值得学界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1}{11} [美]理查德·斯凯瑞:《会跳的图画词典》,于姝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第123页。
{2} 汝信主编:《社会科学新辞典》,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795页。
{3} [美]理查德·斯凯瑞:《好忙好忙的小屁孩》,李晓平、张喆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1页。
{4} [美]理查德·斯凯瑞:《幸运的蚯蚓爬爬》,李晓平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7页。
{5}{6}{7}{8}{9} [美]理查德·斯凯瑞:《轱辘轱辘转》,漆仰平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页,第25页,第39页,第51页,第58页。
{10} [日]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郭文霞、徐小洁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12} [美]理查德·斯凯瑞:《倒霉的弗兰伯先生》,张喆、耿栋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8页。
{13} [美]理查德·斯凯瑞:《斯凯瑞的空气大书》,李晓平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52页。
{14} [美]理查德·斯凯瑞:《斯凯瑞最受欢迎的故事》,李晓平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