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城市中的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同时因不均匀沉降等原因而导致的建筑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由此,沉降观测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在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应用沉降观测技术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各施工工序顺利开展,保证运营使用阶段工程的安全性和能用性。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针对沉降观测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谈些观点和看法,希能给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沉降观测技术;建筑施工;应用  沉降观测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首要工序,整个施工过程都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且是各工序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依据和保障。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对沉降观测家属加强控制与管理,其中包括对观测工作的精度控制等。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把沉降观测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中来,并强工程测量的精度控制和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呢?笔者认为主要应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1 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的“五定”原则,就是指开展沉降观测的五点依据,即工作基点、基准点与被观测点的点位必须稳定;现场观测人员位置要稳定;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线路、程序与方法要稳定;并保证沉降观测时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严格遵循“五定”原则不但能很好地减少观测误差,也是保证复测结果与首测结果具有可比性,使最终得出的沉降量更加真实有效的基本前提。
  1.2 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为了可以更加精确地变现出荷载不断提高下的建筑物沉降情况,我们通常规定测量误差不能大于变形值的1/10-1/20,为达成这个要求,在沉降观测过程中观测人员应配备精密的仪器设备,务必保证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受环境及温差的影响小,在使用塔尺时,尽可能地使用第一段标尺,以降低观测误差。
  1.3 观测点的要求
  一般而言,观测点最好埋设在可以很好反映沉降特征的地带,并且方便观测工作。在选址过程中,要考虑所设置的观测点在建筑纵横面上的对称性,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周围,相邻的两点间距最好是15-30米,从以往的情况来看,设计图纸上会专门绘制这些观测点的分布图。
  1.4 观测时间的要求
  为了准确地获得沉降情况或规律,沉降观测通常会严格限制时间,尤其是首测必须按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在沉降观测中,对于建筑层数较高的建筑物,沉降观测会按照一定的时间段划分观测周期,需要指出的是,不管采取什么手段都要严格地按照施工观测方案中所制定的观测周期实施观测工作。
  1.5 施测要求
  在实施观测工作时,除了要熟悉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之外,还应在第一次观测前检测仪器的各项指标。连续使用3-6个月后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沉降观测阶段,工作人员一定要打起百倍精神,互相配合工作,并步调一致,保证校核工作的有效性。
  此外,沉降观测还应满足精度以及观测成果整理、计算等要求。比如说,要依据建筑的特征对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进行严格确定;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并保证依据正确、步步校核地开展整理计算工作,保证结果的有效性。
  2.沉降观测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1制定科学地观测方案
  在工程开工动土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初步的测量勘察,并充分掌握设计图纸的沉降观测工作内容,综合全局考虑,以“以点定线、以线控面”的基本布网原则,初步设定一定较为优化的整体观测控制及施工导线网,同时确定工程观测的精度参数和误差参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结合各个施工工序的特点满足施工总进度计划和质量管理的目标,以科学化、合理化作为基本要求制定观测方案。
  2.2施工控制网布设的限差控制
  在施工测量建立施工导线控制网完毕后,根据现场布设控制网点,按照设计图纸的内容要求确定拟建建筑物的主轴线测设数据,结合建筑物细部的几何尺寸及几何关系进行初步放样、复核。由于控制网点的放样精度将影响下一步的测量工作,对建筑物的施工允许误差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布设基准网点应严格控制在规定的限差范围之内,观测精度才能够控制得当。
  2.3优化设计最低等级的施工测量控制网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现场环境条件和仪器设备等情况对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优化设计,以确定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形式为主,确保控制网的精度、可靠性和灵敏度与计划经济性指标相适应的目的。优化设计最低等级的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基本要求是严格控制对施工控制网点的放样限差精度,通常还包括相邻两网点之间的边长误差与测角误差对精度控制的影响。
  2.4选择观测线路
  在布设沉降点之后,我们可以根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对沉降观测点进行确定,在此过程中,通常我们还会在沉降观测点和控制点间确定一条固定的观测路线,并且会在线路上做好标记桩,以备将来每次观测都能够按照一条路线来往,并在固定位置架设仪器。
  2.5沉降观测
  顾名思义,沉降观测就是指工作人员定期地利用仪器观测出设定的观测点高程,通过已经测量出来的高程差,最终计算出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对于高程测量手段,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常规地面测量方法,这种方法施工相对简便,且结果精度高,误差仅为0.06mm/km,能够很好地满足变形观测测量的要求。针对以下情况,在沉降观测中应予以注意:观测中前后两个观测点的距离应尽可能地相等,保证视距不大于50m;在工程开工以前,要对仪器进行全面检验,以免因仪器问题而导致不必要的误差;观测工作中尽量只使用一根水准尺;尽可能不转站地完成观测工作。
  通常来说,第一次获得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就是今后复测数值比较的基础,在首次观测中,每一个观测点的高程都要在经过两次观测以后才决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差,施测时大抵采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以确保观测时的精度。伴随着施工的进行,观测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在结构每升高一层,同时也将临时观测点移高一层并实施观测,一直到+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每施工一层就马上复测一次,一直持续到工程竣工结束。
  2.6资料及成果处理
  准确的沉降观测结果为建设工程质量和财产安全提供最为有效的保证,尤其是在特殊地质断层构造地段更显重要作用。由于建筑物通常都存在由沉降、位移和摆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所引起的安全质量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必需在建设施工中严格做好对水工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以及成果处理工作,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
  资料及成果处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实测资料的原始性、可靠性,并尽可能地消除实测值的误差。在沉降观测工作中,每次观测后都要对记录进行及时检查,确认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满足要求、误差是否合理,紧接着根据观测高程计算出相邻两次观测的沉降量,并将所得到的数据填到沉降观测成果表中,绘制出每一观测点时间与沉降量,时间与荷载的关系曲线及沉降点布置图和沉降曲线图等。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很重要,要通过它的分析来选择合适的变形模型。沉降观测工作量很大,每次观测都要准确地将沉降量与时间曲线绘制处理,并针对曲线中找到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及时修正,避免问题的积累酿成大祸。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沉降观测技术是保證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贯穿于工程的整个过程。作为工程人,应在实际施工中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观测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以合理地管理措施抓好观测工作,以能够为所有工程项目提供更具保障水平的基础工作和服务。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近几年内,由于地壳的运动,地震频频发生,為了能够保证人们生活的安定以及避免地震带来的灾难,建筑产品也在不断地提高质量。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产生的温度裂缝,一方面是混凝土由于内外温差产生应力和应变,另一方面是结构的外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的约束阻止了这种应变,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极限抗拉强度,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而
期刊
【摘 要】混凝土建设中往往因为多种因素会出现裂缝现象,本文通过多年的现场观察,通过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温度应力  1.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
【摘 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混凝土施工温度对裂缝成因的影响及处理措施。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定混凝土;裂缝原因;防止措施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较为普遍,主要是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注意不够造成的。现针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分析如下:  1.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
新课改中的知行统一教育有以下五个特点:1.生活性。以生活为本,遵循生活的逻辑,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思想品德源于生活,又适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从学生的生
期刊
【摘 要】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问题是建筑施工中经常发生并普遍存在的,由于量大面广,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危害很大,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就如何加强对质量问题的防范,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就电气安装工程部分质量低的防治方法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电气;安装;质量;防治  1.电气安装工程质量低产生的原因  (1)从事电气安装的人员技术素质差。  (2)电气材料市场混乱,把关不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