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恩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h3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切入点,也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以感恩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发挥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从小处着眼,突出学生主体性,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和注重整合社会资源。
  [关键词]感恩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073-02
  伴随着我国各个领域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挑战性日益突出,再加上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影响,亟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切入点,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实施感恩教育应该成为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一、活动背景及工作概况
  河南大学十分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中共中央16号文件下发后,学校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百年办学实际出发,深度挖掘学校浓郁的文化底蕴,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新方法、新途径,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寸草报春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设计实施的。
  “寸草报春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首创于药学院,全称是“‘寸草报春晖’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五个一’活动”,该活动开始于2004年寒假前夕,包括学做一道菜、每天干一件家务活、每天说一句礼貌用语、每周给长辈洗一次脚、写一篇实践后的心得体会等五项内容。寒假结束后,在这“五个一”活动的基础上,以班(团支部)为单位进行认真总结,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交流活动心得,收集反馈意见,并挑选体会深刻的学生,以年级为单位,举行“寸草报春晖”感恩教育报告会,深化、拓展活动效果。该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以感恩父母为基点,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审视的意识与能力,提升思想修养和道德境界。目前,该活动已连续进行了十届,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育人效益和品牌影响日益彰显。
  二、感恩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统一性
  (一)突出情感性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感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必须以“感动”促“行动”。感恩教育从大学生与父母、家人的自然情感切入,由内向外、由近及远、由亲及疏,拨动大学生的情感之弦,缩短了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塑造思政工作可亲可近的良好形象。
  (二)目标定位一致性
  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净化大学生的心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使命。以善报德、从善向好是感恩的本真和基点,感恩教育可以唤起大学生的感恩心和感恩情,用感恩心来融化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让学生的心灵纯洁而高尚,实现“育德”的目的。
  (三)开放互动性
  当前,高校已成为与社会密切互动的开放系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日益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高校必须以开放的姿态,正视现实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在析事明理中帮助大学生校准人生航向。感恩教育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自我教育有机结合,积极整合校内、校外的教育资源,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放互动性。
  (四)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理论“灌输”,更强调实践感悟,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感受。感恩教育不仅着力启发大学生识恩、知恩,更着力引导大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把感恩意识和个人的情感、意志、知觉等具有缄默特征的东西交融在一起,报恩、施恩,养成感恩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突显了大学生在感恩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性。
  三、以感恩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探索
  (一)注重发挥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
  育人者须先育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教育者的表率作用和引领作用。我们在设计感恩教育时,就要求教师身体力行,做懂得感恩的人,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常怀感恩之心、仁爱之心,做到孝亲敬老,与人为善,关爱他人。通过开展“五好家庭”评选、举办“中青年教师授课大奖赛”、表彰学院“标兵教师”等活动,激励教师将感恩之心升华为敬业精神,自觉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情操,立足本职,笃学精技,甘为人梯。激励教师带着爱和感情做工作,关心学生困难,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就业,做值得学生感恩的事,做值得学生感恩的人。在学院的积极努力下,广大教师,特别是学生工作者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育人的各方面具体工作之中,经常深入学生中间,调查研究,有效关注学生在生活学习、情感心理、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困难和需求,保障和维护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学生爱戴、家长信赖、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从小处着眼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培养什么人”的重要责任,是学校育人活动的灵魂。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意要高远、要能“顶天”。但积小善方能成大德,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要低、起点要低,要“立地”,以基础化替代伪崇高化。要实事求是地为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定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活动安排要在实处立足,从大学生学习、思想、生活实际出发,认真选择切入点,从小处着手,重实效,不搞大呼隆、花架子。以近距离、小目标、经常性的教育,将待之以诚、授之以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有机结合,把学生的认知、行动、感悟、内化统一起来,久而久之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实效。感恩教育追求在细节中升华,坚持低起点,抓落实,重行动,强调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干家务、给长辈洗头(脚)等小事入手,从孝敬父母等身边最亲近的人开始,学习感恩、报恩,进而感激老师、同学、朋友,感恩母校,感恩国家,回报社会。这种由内向外、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亲及疏的心理顺序,符合人性的自然选择和思维轨迹,易于为大学生接受和认同,有效避免了学生的反感和对立情绪。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用行动焕发教育的生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克服被动接受式的教育,化抽象为具体,改说教为行动,重体验,讲感悟,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主动认可教育目标,发挥主体能动性,主动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和自我修养中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寸草报春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体验,讲感悟,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感恩实践,让“事实”说话、用“切身体验”来证明,在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方面审视自己、剖析自己,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怀感恩之心、记感恩之情、修感恩之德、践感恩之行,在举手投足间提升思想境界和做人的标杆。
  (四)不断丰富活动内涵
  在“寸草报春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创新中发展。2010年,该活动荣获河南大学优秀思想政治教育案例一等奖、河南大学优秀学生工作品牌;2012年,该活动又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在每届活动中,我们都力求有所突破和提升,不管是在活动项目设计,还是活动后的总结提高阶段,都把创新贯穿其中,使感恩教育年年有新意,届届有突破、有提高,这对学生的陶冶和教育功能是非常明显的,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识恩、感恩意识和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美德,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注重整合社会资源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与拓展,高校已成为与社会密切互动的开放系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着力开发利用社会资源,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实现校内、校外两种教育资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形成教育合力。在感恩教育活动中,我们专门印制“致家长的一封信”,请学生家长配合、督促“五个一” 活动的落实情况,并在相应位置签字;邀请家长代表出席“寸草报春晖”感恩教育报告会并发言;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等等。通过这些渠道和方式加强了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赢得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巩固和提升了主题教育效果,也为活动赢得了影响力和生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本书编写组.十七届六中全会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1.
  [2] 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3] 谢纳泽.大学生感恩教育相关问题研究[J].社科纵横,2007(12):167.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其他文献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是安邦定国的大事,因此平稳地发展水利经济是当前水利建设中的重点。这就要求相关管理机构加大对兴修水利工程和水利建设的力度。文章列举水利经济中存在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低血糖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存在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70例进行血糖监测,并对其l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出低血糖18例
深层次礼仪指透过礼仪的外在形式所体现出来的礼仪的伦理内涵和人文内涵。本文结合个人礼仪的具体表现,对礼仪与己与人的关系、施行礼仪要严格要求自己、悦纳他人,个人要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