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是江苏经济发展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促进了经济形成由低向高的运行态势。下一阶段,经济继续向好的势头不会逆转,但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不可小视,形势不宜过分乐观。
2009年江苏经济运行情况及主要特点
工业增长逐月加快,但效益不够理想。2009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2104.15亿元,同比增长13.0%。从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看,1-9月份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1、2月增长8%。3月是17.5%,4月为14.4%,5月14.0%,6月15.8%,7月13.3%,8月15.2%,9月15.3%,总体上呈由低向高态势。相对于工业增加值较高的增长,效益增长不够理想,主要反映了危机条件下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挤压了企业的利润。1-8月份,全省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62%,利税总额增长6.07%,企业亏损数增长10.77%。尽管这些在危机形势下情况已属较好表现,但可能影响到企业进一步的投资和发展。
投资增长较快,但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2009年前三季度,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3303.71亿元,同比增长24.8%,比上年同期增速减少了3.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完成9775,89亿元。同比增长25.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江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从投资结构情况分析,江苏1-9月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增长速度达46.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只增长9.7%,利用外资负增长13.1%,工业投资增长23.1%。这些,有的属于适应性调整,比如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但高新技术投资、外商投资的低增长和负增长,会影响到江苏经济未来的竞争力。
开放型经济降速趋缓,势头向好。2009年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2387.09亿美元,累计下降21.3%,与全国下降20.9%的水平相差不大,差于山东的17.6%,浙江的16.7%,广东的17.7%。从运行态势上分析,降速趋缓,降幅收窄。利用外资的速度与进出口总额速度相似,总体上也是降速趋缓的势头。对外承包劳务完成营业额为35.79亿美元,同比增长5.8%。江苏开放型经济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初步走出危机、出现复苏,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增长,促进了江苏开放型经济向好的方面转化。
2010年经济走势展望
国际经济。随着经济复苏迹象趋于明朗,尽管复苏进程缓慢且困难重重,但短期内最坏的局面已经过去,也不会陷入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境况。不过,联系到近30年来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美国只增长2.64%,日本是2.64%,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都在2%上下。即使全球经济出现明显复苏,经济增长速度都不会有多高,基本上也就在2%左右。所以,中国经济增长不能寄希望于国际市场需求有大的增加。
国内经济。2009年,全国圆满地完成了“保8”增长的任务。在实现保8目标中,投资所作的贡献功不可没,占7个百分点左右,并且主要依靠的是信贷扩张。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也是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从长期均衡的角度分析,投资形成的增长未必是真正的经济增长。一方面,要看最终的产出效益;另一方面,如果今天的投资干的是今后的事情,那么下一步的增长就要寻找新的增长源泉。考虑到2009年“保8”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经济出现大的下滑,2010年经济增长就不宜有加码的增长目标,以适度平稳增长较为科学。
江苏经济。积极启动的江苏沿海开发,可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带动因素,加之国际形势转好,扩大内需进一步见效,国民收入分配上向居民和劳动者倾斜,都会拉动江苏经济较快增长。也有一些抑制江苏经济增长的因素,比如,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节能减排,全球范围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建设创新型省份所要求的自主创新,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都与传统的追求过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方式相矛盾,客观上不大可能出现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笔者以为,江苏如果真的下功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速度在8-10%左右就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促进江苏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设想
将以上分析作为前提,笔者对促进江苏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体有以下几点想法:
加大沿海开发的力度,充分发挥沿海开发对江苏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现在江苏沿海开发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江苏沿海开发战略规划”已经出台,省里也形成了《江苏沿海开发规划的实施意见》,关键在工作上要统筹推进,重点突破,争取通过三年努力。使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打开新局面。一是结合沿海开发的新要求和新形势,对原来的区域发展规划作相应调整、重新定位。其中,连云港应按照连东接西、贯穿南北、建成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定位,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二是充分利用沿海宝贵的滩涂资源,加快推进滩涂资源围垦利用和综合开发,提高其最大化的经济社会效益。三是努力扩大对外招商引资,加快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建设。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有目的地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大项目,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四是加快沿海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城市化水平。沿海开发将带来沿海人口新的集聚,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促进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和城乡空间布局的优化。
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现在美国、中国等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都承诺了具体减排的目标,预示着全球经济进人了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时代,国际经济中的“绿色壁垒”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壁垒。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江苏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必须应对的紧迫任务。下一阶段江苏的经济增长,必须逐步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强调优先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节能、节地为重点,突出抓好生产和建设环节的节约,优先发展节约型产业和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在友好环境条件下的绿色经济增长。这方面,需要探索相应的经济核算体系和考核目标体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是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实现“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的转变,确立新时期江苏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从江苏实际来看,关键是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重点向企业倾斜;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现阶段自主创新的主渠道;在教育、科技改革的基础上推进产、 学、研结合;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加快形成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创新成果与各类资本融合,促进科学家与企业家结合;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法制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积极进行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经验表明,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必然带来一次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江苏必须充分利用危机中出现的产业分化、企业分化、产品分化、区域分化等,鼓励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地区积极进行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结构调整,进行低成本扩张,通过资源要素的整合重组和并购,确立新发展优势。首先是适应性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扩大有市场、有效益产品和企业的生产,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产品和企业,该关的关,该停的停。其次是开拓性调整,鼓励优势企业进行大范围的资本重组和资源整合,发达地区对外进行包括“飞地”模式的资本投资,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优势产业集中。第三是战略性调整,以先进技术为先导,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更新和改造,以新技术武装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的全面升级和整体转型。
努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在国际市场相对疲软的情况下,努力扩大内部需求、促进消费,对于最大限度地衔接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既减少资源浪费和生产能力闲置,又满足最终消费,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江苏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江苏经济由生产型向贸易型、服务型方面的转变,通过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引领消费;借鉴发展外贸的经验,坚持内外贸一起上,用发展外贸出口的办法发展国内贸易;从增加收入着手,促进消费,关键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者和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完善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确保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积极引导新型消费方式,不断培育消费热点和亮点,引导居民不断拓宽消费领域,从传统的、有型的物质消费向现代的、无型的精神文化消费转变,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体育消费、假日休闲旅游消费、通讯信息网络消费、住房汽车高档消费等形式,为提高消费层次和消费等级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形式。
积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在体制上有所突破。政府应对危机出台的对经济的干预措施,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办法,并非是对市场经济的否定和改革的怀疑。还必须看到,由于经济生活中长期积累了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果体制改革没有大的实质性进展,经济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江苏作为全国率先发展的省份,开放度大、市场化程度高,应该在市场化取向改革方面有新的作为。要立足于向改革要发展、要进步。总的按照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要求,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各方面体制创新。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计划与市场的边界,规范政府管理经济的行为;二是加大力度,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引导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优质企业集聚,形成完善的有约束力的国有经济运行机制。三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
责任编辑:金雯
2009年江苏经济运行情况及主要特点
工业增长逐月加快,但效益不够理想。2009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2104.15亿元,同比增长13.0%。从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看,1-9月份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1、2月增长8%。3月是17.5%,4月为14.4%,5月14.0%,6月15.8%,7月13.3%,8月15.2%,9月15.3%,总体上呈由低向高态势。相对于工业增加值较高的增长,效益增长不够理想,主要反映了危机条件下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挤压了企业的利润。1-8月份,全省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62%,利税总额增长6.07%,企业亏损数增长10.77%。尽管这些在危机形势下情况已属较好表现,但可能影响到企业进一步的投资和发展。
投资增长较快,但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2009年前三季度,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3303.71亿元,同比增长24.8%,比上年同期增速减少了3.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完成9775,89亿元。同比增长25.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江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从投资结构情况分析,江苏1-9月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增长速度达46.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只增长9.7%,利用外资负增长13.1%,工业投资增长23.1%。这些,有的属于适应性调整,比如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但高新技术投资、外商投资的低增长和负增长,会影响到江苏经济未来的竞争力。
开放型经济降速趋缓,势头向好。2009年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2387.09亿美元,累计下降21.3%,与全国下降20.9%的水平相差不大,差于山东的17.6%,浙江的16.7%,广东的17.7%。从运行态势上分析,降速趋缓,降幅收窄。利用外资的速度与进出口总额速度相似,总体上也是降速趋缓的势头。对外承包劳务完成营业额为35.79亿美元,同比增长5.8%。江苏开放型经济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初步走出危机、出现复苏,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增长,促进了江苏开放型经济向好的方面转化。
2010年经济走势展望
国际经济。随着经济复苏迹象趋于明朗,尽管复苏进程缓慢且困难重重,但短期内最坏的局面已经过去,也不会陷入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境况。不过,联系到近30年来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美国只增长2.64%,日本是2.64%,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都在2%上下。即使全球经济出现明显复苏,经济增长速度都不会有多高,基本上也就在2%左右。所以,中国经济增长不能寄希望于国际市场需求有大的增加。
国内经济。2009年,全国圆满地完成了“保8”增长的任务。在实现保8目标中,投资所作的贡献功不可没,占7个百分点左右,并且主要依靠的是信贷扩张。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也是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从长期均衡的角度分析,投资形成的增长未必是真正的经济增长。一方面,要看最终的产出效益;另一方面,如果今天的投资干的是今后的事情,那么下一步的增长就要寻找新的增长源泉。考虑到2009年“保8”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经济出现大的下滑,2010年经济增长就不宜有加码的增长目标,以适度平稳增长较为科学。
江苏经济。积极启动的江苏沿海开发,可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带动因素,加之国际形势转好,扩大内需进一步见效,国民收入分配上向居民和劳动者倾斜,都会拉动江苏经济较快增长。也有一些抑制江苏经济增长的因素,比如,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节能减排,全球范围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建设创新型省份所要求的自主创新,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都与传统的追求过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方式相矛盾,客观上不大可能出现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笔者以为,江苏如果真的下功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速度在8-10%左右就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促进江苏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设想
将以上分析作为前提,笔者对促进江苏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体有以下几点想法:
加大沿海开发的力度,充分发挥沿海开发对江苏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现在江苏沿海开发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江苏沿海开发战略规划”已经出台,省里也形成了《江苏沿海开发规划的实施意见》,关键在工作上要统筹推进,重点突破,争取通过三年努力。使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打开新局面。一是结合沿海开发的新要求和新形势,对原来的区域发展规划作相应调整、重新定位。其中,连云港应按照连东接西、贯穿南北、建成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定位,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二是充分利用沿海宝贵的滩涂资源,加快推进滩涂资源围垦利用和综合开发,提高其最大化的经济社会效益。三是努力扩大对外招商引资,加快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建设。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有目的地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大项目,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四是加快沿海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城市化水平。沿海开发将带来沿海人口新的集聚,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促进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和城乡空间布局的优化。
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现在美国、中国等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都承诺了具体减排的目标,预示着全球经济进人了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时代,国际经济中的“绿色壁垒”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壁垒。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江苏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必须应对的紧迫任务。下一阶段江苏的经济增长,必须逐步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强调优先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节能、节地为重点,突出抓好生产和建设环节的节约,优先发展节约型产业和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在友好环境条件下的绿色经济增长。这方面,需要探索相应的经济核算体系和考核目标体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是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实现“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的转变,确立新时期江苏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从江苏实际来看,关键是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重点向企业倾斜;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现阶段自主创新的主渠道;在教育、科技改革的基础上推进产、 学、研结合;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加快形成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创新成果与各类资本融合,促进科学家与企业家结合;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法制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积极进行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经验表明,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必然带来一次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江苏必须充分利用危机中出现的产业分化、企业分化、产品分化、区域分化等,鼓励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地区积极进行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结构调整,进行低成本扩张,通过资源要素的整合重组和并购,确立新发展优势。首先是适应性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扩大有市场、有效益产品和企业的生产,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产品和企业,该关的关,该停的停。其次是开拓性调整,鼓励优势企业进行大范围的资本重组和资源整合,发达地区对外进行包括“飞地”模式的资本投资,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优势产业集中。第三是战略性调整,以先进技术为先导,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更新和改造,以新技术武装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的全面升级和整体转型。
努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在国际市场相对疲软的情况下,努力扩大内部需求、促进消费,对于最大限度地衔接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既减少资源浪费和生产能力闲置,又满足最终消费,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江苏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江苏经济由生产型向贸易型、服务型方面的转变,通过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引领消费;借鉴发展外贸的经验,坚持内外贸一起上,用发展外贸出口的办法发展国内贸易;从增加收入着手,促进消费,关键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者和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完善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确保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积极引导新型消费方式,不断培育消费热点和亮点,引导居民不断拓宽消费领域,从传统的、有型的物质消费向现代的、无型的精神文化消费转变,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体育消费、假日休闲旅游消费、通讯信息网络消费、住房汽车高档消费等形式,为提高消费层次和消费等级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形式。
积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在体制上有所突破。政府应对危机出台的对经济的干预措施,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办法,并非是对市场经济的否定和改革的怀疑。还必须看到,由于经济生活中长期积累了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果体制改革没有大的实质性进展,经济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江苏作为全国率先发展的省份,开放度大、市场化程度高,应该在市场化取向改革方面有新的作为。要立足于向改革要发展、要进步。总的按照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要求,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各方面体制创新。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计划与市场的边界,规范政府管理经济的行为;二是加大力度,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引导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优质企业集聚,形成完善的有约束力的国有经济运行机制。三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
责任编辑: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