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过程

来源 :党的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宪法制定缘起1949年,中国人民墩得了革命的胜利,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得以建立起来。建国初虽无宪法,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到1953年,《共同纲领》所规定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国人民的根本大法——宪法的条件已经具备。
其他文献
黄瑶的《对〈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的管见》(《党的文献》1989年第6期,以下简称黄文)独辟蹊径,对毛泽东的《吊罗荣桓同志》一诗作了不同一般人的解释,凄后获益非浅。但黄文将“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解释为“长征的艰难困苦还不算难堪,夺取全国胜利后如何保持革命本色才是大问题”,是在“阐发七届二中全会的思想”。这就难以苟同了。以下谈一点我对这首诗的理解。
(一)甲年中日哉争[原注]即一八九四年发生的中日战争。按照中国的纪年方法,一八九四年为甲午年,所以叫做甲午战争。这次战争是由于日本向朝鲜发动侵略,并对中国的陆海军实行挑衅而引起的。在战争中,中国军队曾经英勇作战,但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以及缺乏坚决反对侵略的准备,中国方面遭到了失败。
手谕久矣,海外游子思念如何又间川战复咫,兵自增而非复猖水深火热之家乡!父老之苦困也何堪,
[一]现在定了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这是很对的[原注]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原是陕甘宁边区的青年组织所规定的。那时国民党在广大的青年群众的爱国高潮的压迫下,也同意了这个规定。后来幽民党畏惧青年的革命化,觉得这个规定很危险,又改定以3月29日(1911年广州黄花岗革命烈士纪念日)为青年的节日。
期刊
期刊
198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纪念日。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短短的一瞬,而神州大地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这个东方巨人,犹如醒来的雄狮,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事实已经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的事业才能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以下简称“中央九月会议”)。这是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也是抗战胜利后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会议听取了毛泽东的报告,刘少奇等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总结了党的七大以来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工作,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为创建新中国所作出的贡献,是举世瞩目和令人缅怀的。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顺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适时地诞生了。40年后的今天,人们并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对它感到陌生。这是因为,它在建国初期作为根本大法,卓有成效地推动和保证了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