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资本监管和信贷供给都是影响银行稳健运行的重要方面。本文是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这三个视角分别来探究资本监管对信贷供给影响的显著性。通过搜集5家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8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的模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性检验。最终发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对信贷供给的约束最大。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一些建议:银行业转变业务模式提高盈利能力;监管机构提高监管效率;开拓银行的融资渠道;合理分配信贷结构等。
关键词:银行业资本监管;信贷供给
1.引言
为促进国际银行业的公平竞争,实现银行的安全与稳定,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统一的资本标准即《巴塞尔资本协议》。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和研究,巴塞尔委员会于2004年颁布了新的资本监管协议《巴塞尔协议Ⅱ》。新协议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基础上,新增了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在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的新规定,形成了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最新版本就是2010年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再次规定和强调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普通股最低要求的相应提高。二是银行应加快设立额度不低于银行总计风险资产2.5%的“缓冲资本”。三是规定一个时期的执行阶段和分阶段达标的过程。
相对而言,国内银行业的资本监管起步较晚。2004年3月,我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该办法参考并吸取了其他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监管经验,在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达标方面建立了一套兼具操作性和透明性的标准程序。
2.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和信贷供给的现状
2.1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的现状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今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截至今年二季度,银行业资本充足率14.21%,显著高于最低资本要求。
我国大型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对来讲较高些,股份制银行其次,城市商业银行则居后。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无论是在人员、机构网点数量上,还是在资产规模及市场占有份额上,均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商业银行虽然他们的资产额比国有商业银行小,但是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能忽视。
然而,资本监管取得成效的同时,我国信贷供给市场却发生了一些变化,信贷规模紧缩、信贷结构调整,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监管对信贷供给的影响却常常被忽略,缺少系统化的资本约束。
2.2我国银行业信贷供给的现状
近几年不良贷款率的逐年递增在提醒我们需重视我国信贷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信贷结构是指信贷资金的投放与运用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期限上的配置与配比。在银行信贷资源仍较为紧缺的背景下,主动调整客户和信贷结构,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向效益好、综合回报高、新兴的增长领域成为中小银行的共识。
绿色信贷是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个部门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与2007年7月30号联合提出的一項全新的信贷政策。通过在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门槛,从源头上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的经济命脉,有效地切断严重违法者的资金链条,遏制其投资冲动,解决环境问题,通过信贷发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2.3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对信贷供给影响的现状
由于我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监管始于2004年,所以我国的资本监管和信贷供给之间的关系可以划分为两部分。在2004年以前,资本监管和信贷供给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关联,但2004年开始实施《办法》之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达标的数量逐年上升,商业银行的信贷速度明显放缓。
3.分析实例进一步探究资本监管对信贷结构的影响
本章将通过实证分析来探究资本监管对信贷扩张产生的影响,基于商业银行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检验分析资本监管——资本充足率监管对这三类银行产生的差别化影响。
3.1变量设置
因变量:贷款增长率L=(Lt-Lt-1)/Lt
自变量:
(1)资本充足率替代指标1 :CAR1,CAR≥8%,CAR1=(CAR-8%)2;CAR<8%,CAR1=0。
(2)资本充足率替代指标2:CAR2,CAR≥8%,CAR2=0;CAR<8%,CAR2=(8%-CAR)2。
(3)存款增长率:DP=(DPt-DPt-1)/DPt-1
(4)利率水平:INTt
(5)准备金率:Mt
(6)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GDPt-GDPt-1)/GDPt-1
3.2实证模型的建立
基于以上分析,建立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L=α+bCAR1+cCAR2+dDP+eMt+fINTt+gGDP+ε
这里a 代表的是截距项,b、c、d、e、f、g分别为回归系数,ε是随机误差项。
3.3样本选择
本文的研究区间为近10年,研究样本为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8家城市商业银行这三类银行的年度数据。
3.4实证检验(以下都是基于显著性水平5%)
①国有商业银行的回归结果
R-sq=0.7360 R-ad=0.2720 F=2.7880 F-sg=0.1701
从以上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与一年期短期贷款利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此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与存款增长率和准备金呈正相关。 多重共线性检验:由于F=2.7880,根据F分布检验表查得F0.05(5,5)=5.05,所以F<F0.05(5,5),接受H0,即认为被解释变量L与其他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②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回归结果
R-sq=0.9700 R-ad=0.9251 F=21.5841 F-sg=0.0052
从以上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与存款增长率和一年期短期贷款利率都呈正相关。而与准备金利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呈负相关。
多重共线性檢验:由于F=21.5841,根据F分布检验表查得F0.05(5,5)=5.05,所以F>F0.05(5,5),拒绝H0,即认为被解释变量L与其他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③城市商业银行的回归结果
R-sq=0.9823 R-ad=0.9558 F=37.0422 F-sg=0.0018
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与一年期短期贷款利率呈现状正相关。
多重共线性检验:由于F=37.0422,根据F分布检验表查得F0.05(5,5)=5.05,所以F>F0.05(5,5),拒绝H0,即认为被解释变量L与其他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从这11年来看,我国这三大类银行资本充足率对信贷的增长率显著相关。国有商业银行最显著,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资本充足率监管、贷款利率等控制贷款的供给。
4.结论
本文以“资本监管—信贷供给”的脉络展开,结果发现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影响较为显著,但是对中小型的商业银行影响不那么显著。
4.1主要结论
在2004年以来,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满足《巴塞尔协议Ⅲ》对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的特征,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受阻也就越来越小。而且在这段时间期间我国银行业信贷与经济景气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已明显降低,但是对信贷利率的敏感性逐渐增强,与资本充足率大致呈现负相关。
4.2政策建议
(1)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其业务模式,提高盈利能力,实现金融创新
一直以来我国银行业有着“信贷扩张—资本不足—补充资本—信贷扩张”的重复循环,这既不利于银行长期业务的稳定开展,又会形成被动适应资本监管的局面。我国银行业应当找寻一条属于自己的绿色金融模式,既有利于效益增收,又能保证持续发展,而且其风险与成本都能得到良好控制,这就需要商业银行转变业务模式,积极开发新型中间业务如资产管理、承诺保证和风险较小的托管等中间业务。
(2)金融监管部门应实行差别化监管,形成多方位的监管格局
从本文研究结果出发,由于银行经营的规模,受国家扶持的力度,银行的信誉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这三类银行的资本结构也是有差别的,金融监管当局可以针对特定类别的银行及五级贷款设置不一样的监管要求,或者可以对大中型的商业银行设置多方面的监管,从而使资本充足率真正起到监管的作用,控制信贷供给,保证信贷质量。
(3)积极开拓银行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我国实体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企业,而企业的主要资金推动力来自于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这就决定了贷款对于我国经济体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经济过多的依赖于贷款增长并不有益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开创各种资本市场互为补充的局面,不断丰富可交易资产品种,尤其为中小企业融资设计、提供更灵活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大力发展。
作者简介:张玲玲(1993.4-),女,汉族,江苏南通,本科,研究方向:经济类。
关键词:银行业资本监管;信贷供给
1.引言
为促进国际银行业的公平竞争,实现银行的安全与稳定,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统一的资本标准即《巴塞尔资本协议》。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和研究,巴塞尔委员会于2004年颁布了新的资本监管协议《巴塞尔协议Ⅱ》。新协议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基础上,新增了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在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的新规定,形成了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最新版本就是2010年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再次规定和强调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普通股最低要求的相应提高。二是银行应加快设立额度不低于银行总计风险资产2.5%的“缓冲资本”。三是规定一个时期的执行阶段和分阶段达标的过程。
相对而言,国内银行业的资本监管起步较晚。2004年3月,我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该办法参考并吸取了其他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监管经验,在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达标方面建立了一套兼具操作性和透明性的标准程序。
2.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和信贷供给的现状
2.1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的现状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今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截至今年二季度,银行业资本充足率14.21%,显著高于最低资本要求。
我国大型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对来讲较高些,股份制银行其次,城市商业银行则居后。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无论是在人员、机构网点数量上,还是在资产规模及市场占有份额上,均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商业银行虽然他们的资产额比国有商业银行小,但是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能忽视。
然而,资本监管取得成效的同时,我国信贷供给市场却发生了一些变化,信贷规模紧缩、信贷结构调整,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监管对信贷供给的影响却常常被忽略,缺少系统化的资本约束。
2.2我国银行业信贷供给的现状
近几年不良贷款率的逐年递增在提醒我们需重视我国信贷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信贷结构是指信贷资金的投放与运用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期限上的配置与配比。在银行信贷资源仍较为紧缺的背景下,主动调整客户和信贷结构,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向效益好、综合回报高、新兴的增长领域成为中小银行的共识。
绿色信贷是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个部门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与2007年7月30号联合提出的一項全新的信贷政策。通过在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门槛,从源头上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的经济命脉,有效地切断严重违法者的资金链条,遏制其投资冲动,解决环境问题,通过信贷发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2.3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对信贷供给影响的现状
由于我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监管始于2004年,所以我国的资本监管和信贷供给之间的关系可以划分为两部分。在2004年以前,资本监管和信贷供给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关联,但2004年开始实施《办法》之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达标的数量逐年上升,商业银行的信贷速度明显放缓。
3.分析实例进一步探究资本监管对信贷结构的影响
本章将通过实证分析来探究资本监管对信贷扩张产生的影响,基于商业银行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检验分析资本监管——资本充足率监管对这三类银行产生的差别化影响。
3.1变量设置
因变量:贷款增长率L=(Lt-Lt-1)/Lt
自变量:
(1)资本充足率替代指标1 :CAR1,CAR≥8%,CAR1=(CAR-8%)2;CAR<8%,CAR1=0。
(2)资本充足率替代指标2:CAR2,CAR≥8%,CAR2=0;CAR<8%,CAR2=(8%-CAR)2。
(3)存款增长率:DP=(DPt-DPt-1)/DPt-1
(4)利率水平:INTt
(5)准备金率:Mt
(6)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GDPt-GDPt-1)/GDPt-1
3.2实证模型的建立
基于以上分析,建立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L=α+bCAR1+cCAR2+dDP+eMt+fINTt+gGDP+ε
这里a 代表的是截距项,b、c、d、e、f、g分别为回归系数,ε是随机误差项。
3.3样本选择
本文的研究区间为近10年,研究样本为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8家城市商业银行这三类银行的年度数据。
3.4实证检验(以下都是基于显著性水平5%)
①国有商业银行的回归结果
R-sq=0.7360 R-ad=0.2720 F=2.7880 F-sg=0.1701
从以上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与一年期短期贷款利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此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与存款增长率和准备金呈正相关。 多重共线性检验:由于F=2.7880,根据F分布检验表查得F0.05(5,5)=5.05,所以F<F0.05(5,5),接受H0,即认为被解释变量L与其他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②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回归结果
R-sq=0.9700 R-ad=0.9251 F=21.5841 F-sg=0.0052
从以上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与存款增长率和一年期短期贷款利率都呈正相关。而与准备金利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呈负相关。
多重共线性檢验:由于F=21.5841,根据F分布检验表查得F0.05(5,5)=5.05,所以F>F0.05(5,5),拒绝H0,即认为被解释变量L与其他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③城市商业银行的回归结果
R-sq=0.9823 R-ad=0.9558 F=37.0422 F-sg=0.0018
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与一年期短期贷款利率呈现状正相关。
多重共线性检验:由于F=37.0422,根据F分布检验表查得F0.05(5,5)=5.05,所以F>F0.05(5,5),拒绝H0,即认为被解释变量L与其他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从这11年来看,我国这三大类银行资本充足率对信贷的增长率显著相关。国有商业银行最显著,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资本充足率监管、贷款利率等控制贷款的供给。
4.结论
本文以“资本监管—信贷供给”的脉络展开,结果发现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影响较为显著,但是对中小型的商业银行影响不那么显著。
4.1主要结论
在2004年以来,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满足《巴塞尔协议Ⅲ》对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的特征,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受阻也就越来越小。而且在这段时间期间我国银行业信贷与经济景气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已明显降低,但是对信贷利率的敏感性逐渐增强,与资本充足率大致呈现负相关。
4.2政策建议
(1)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其业务模式,提高盈利能力,实现金融创新
一直以来我国银行业有着“信贷扩张—资本不足—补充资本—信贷扩张”的重复循环,这既不利于银行长期业务的稳定开展,又会形成被动适应资本监管的局面。我国银行业应当找寻一条属于自己的绿色金融模式,既有利于效益增收,又能保证持续发展,而且其风险与成本都能得到良好控制,这就需要商业银行转变业务模式,积极开发新型中间业务如资产管理、承诺保证和风险较小的托管等中间业务。
(2)金融监管部门应实行差别化监管,形成多方位的监管格局
从本文研究结果出发,由于银行经营的规模,受国家扶持的力度,银行的信誉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这三类银行的资本结构也是有差别的,金融监管当局可以针对特定类别的银行及五级贷款设置不一样的监管要求,或者可以对大中型的商业银行设置多方面的监管,从而使资本充足率真正起到监管的作用,控制信贷供给,保证信贷质量。
(3)积极开拓银行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我国实体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企业,而企业的主要资金推动力来自于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这就决定了贷款对于我国经济体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经济过多的依赖于贷款增长并不有益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开创各种资本市场互为补充的局面,不断丰富可交易资产品种,尤其为中小企业融资设计、提供更灵活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大力发展。
作者简介:张玲玲(1993.4-),女,汉族,江苏南通,本科,研究方向:经济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