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来用水只靠一个小水库,一下雨水就浑,看着脏,喝着苦,现在用上了自来水,水很清,喝起来放心!”家住东阳江镇天山村的厉大伯笑着拧开自家的水龙头,直夸农村供水保障这件民生实事办得好。
厉大伯所说的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是东阳市2020年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一年来,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监督推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东阳市各项民生实事项目得到有效落实。
“四个首次”,打出立体式跟踪监督组合拳
自2017年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在我省全面推开以来,已走过5个年头,成为浙江人大工作的一张“金名片”。
如何放大票决制工作品牌效应,持续做好“下半篇”文章,东阳市人大常委会的答卷是:立体式跟踪监督。
回忆起2020年东阳市委书记傅显明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场景,来自横店镇的东阳市人大代表陈军民印象深刻。
“傅书记主动听取我们关于农房集聚区建设和改善交通出行等项目的意见建议,现场责成市政府相关部门与横店镇政府抓好落实。同时,代表们还提出推进东城快速路建设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建议。”陈军民说。
2020年10月至11月,东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21名市级领导干部赴18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围绕当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和下年度项目征集这一主题,与163名人大代表和52名基层群众座谈研讨。
这是东阳市人大常委会首次组织市级领导干部集中进站听民声,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让民生实事项目的监督更精准有力。
去年,东阳市人大常委会还首次实现市镇(乡)两级人大上下联动,合力提升监督质效。各代表小组开展辖区内的民生实事项目逐项监督检查、集中视察督办共50余次,参与的各级人大代表达1000余人次。
“我们的民生实事监督,实现了面上监督与逐项监督结合、日常性监督与集中性监督结合、市级监督与镇街监督结合,提升了监督的合力。”东阳市巍山镇人大主席包闪闪深有感触。
“我们将民生实事项目监督与街道议政会结合,由人大代表领衔议政督办,既增强了代表的荣誉感与责任心,又扩大了监督主体。”东阳市人大六石街道工委主任包日进说,各街道人大工委根据常委会交办的“工作清单”,开展了一系列民生实事项目跟踪监督工作。
此外,东阳市人大常委会还首次对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农房集聚区建设、城乡养老服务体系等民生实事难点项目开展重点工作评议;首次对10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集中督查、紧盯进度,针对性地提出35条意见建议予以清单式交办,力促民生实事项目按期完成。
这四个“首次”,打出了一套立体式跟踪监督的组合拳,意在以硬核监督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自2017年代表票决制全面推行以来,确实感到这项工作越来越规范了。”东阳市政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立体式跟踪监督,政府部门感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与责任。各部门单位对民生实事项目高度重视,逐项分析财政预算与项目保障,细化实施时间表,每月向人大通报反馈项目实施情况。
“根据时间表,10月底开展回头看工作,11月开始督查,争取做到早督查、早完成,为项目预留出完善的时间。”政府部门开始从被动完成任务,到如今主动争取力促项目完成得既好又快,这一转变着实令人欣喜。
代表全过程参与,谱好人大与政府的“协奏曲”
东阳市人大常委会在调研中发现,代表票决制施行初期,政府提出的候选项目存在征集方向性不强、范围不广,难以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问题,项目自然难有成效。
群众的参与度不高是主要原因。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任工委主任吴荣斌指出,以2017年至2019年的项目征集情况为例,全市共征集到項目建议136条,其中群众提供的只占12%。而机关部门、镇乡街道出于各方面考量,存在“选择性”提出民生实事项目的现象。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市人大常委会重点打造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这一载体,组织人大代表参与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初定、审议票决、监督评估三阶段六环节工作。
在项目征集阶段,市人大常委会采取了多轮次调研筛选的做法。
2020年10月,东阳市通过代表联络站专题活动、市镇(乡)两级人大分线调研、人大代表走村入户等方式,征集到民生实事意见建议共84条,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提出民生实事建议项目26个。
对初次调研尚未深入细致的问题,市镇(乡)两级人大组织代表再次调研,与政府部门深度对接,将建议项目优化至21项,交由市政府研究论证。
2020年12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政府召开专题对接会,就项目的初定筛选进行充分讨论、交换意见,形成14项初定项目。
在人代会前的代表小组活动期间,人大代表又对14项初定项目进行讨论审议,提出修改意见。
东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楼美姣强调,人大代表参与项目征集并不是越俎代庖,而是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改变以往征集阶段政府“唱戏”,代表“旁观”的现象,有效克服了民生实事项目政府“自己提自己办”的弊端。
由于前期充分参与,在项目审议票决阶段,人大代表不再是“凭感觉”“凭印象”打分投票,而是郑重投出有底气的一票。最终,票决产生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
“民生实事项目能够真正体现东阳老百姓的利益,也得到了我们老百姓的支持和关心。”市人大代表张卫勇的一番话说出了群众的心声。“民生实事就是要反映群众的利益问题,再难也不能回避。”东阳市常务副市长陈洪表示。
从最初的84条建议,到票决确定的10大项目,多轮次调研真正实现了政府决策与群众意志的有机统一,项目的决策安排也更加科学精准。
凡入选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的承办部门,在年度考核时均予以加分,并优先保障项目资金和要素资源,政府部门的推进动力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交通问题牵涉到的部门多、政策杂,不能做‘拍脑袋’决策。”交通拥堵是困扰许多城市的老大难问题。在推进“改善交通出行”项目实施过程中,东阳市交通部门针对南午岭通行压力大等重点问题进行多次调研,会同多部门讨论,科学制定项目目标与实施方案,强力推进,项目进展顺利。
教育一直是民生热点。自2018年起,连续4年的民生实事项目都涉及教育方面,仅2020年一年就有2项。东阳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去年全市共完成300亩教育项目用地征地,没有财政、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紧盯项目、合力攻坚,这是无法完成的,各部门的支持力度也是空前的。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东阳市在代表评价的基础上,委托第三方机构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开展公众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的满意度调查,全面了解民生实事项目的社会效果,测出民生实事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并在人代会预备会议上向全体代表通报满意度测评结果。
看到成效,群众对民生实事项目的关注度大大提升。“在今年的人代会结束后,就有老百姓来询问,2021年票决出的民生实事项目是哪十件。”看到群众关注度的转变,市人大代表朱益群由衷感叹,“我当人大代表15年了,感受到作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荣誉感越来越强了。我一定会多听群众意见,多为群众反映呼声。”
不断创新实践,持续擦亮人大工作“金名片”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要牢记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东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志杰直言,相比一个城市的GDP数字,老百姓更关心的是自己生活得好不好,能不能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实事项目是真正事关人民福祉的工作,东阳市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重视,把代表票决制作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代表票决制源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创新实践。如何让项目更接地气、调研更精准、目标更合理、节点安排更科学,同样需要创新与规范。以立体式跟踪监督推动项目落实,以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提升项目质效,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推动落实作用、人大代表的凝心聚力作用、各级人大的协同贯通作用”,是东阳市人大常委会立足自身职能,彰显制度优势的又一次积极探索。
做实代表票决制,也离不开人大工作手段方法的革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家军多次强调用“综合集成方法”来解决问题,实现“分析综合、放大细节、迭代深化、解决问题、整体优化、实现目标的完整闭环”。
在东阳市人大常委会看来,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通过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构建起系统闭环,也需要市镇(乡)两级人大有机贯通,一体推进工作,形成扩大效应,实现制度的不断完善、迭代升级。
2020年,东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东阳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参与“全过程”实施办法》,将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的经验做法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从“事”向“制”“治”迈进。
当前,全省人大数字化改革如火如荼推进,东阳市人大常委会正积极探索数字赋能代表票决制工作。
目前,东阳市已上线了“智慧人大”数字化平台,将民生实事项目、代表建议办理、代表履职管理等功能模块集成于信息系统中,形成电脑端与手机终端互通的综合性平台,还专门开发“东阳人大”代表履职APP。各部门定期上传民生实事项目进度,人大代表可以线上报名参与具体项目的监督小组,通过随手拍、随时传,随时随地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跟踪监督项目进展情况,并通过智能短信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在2021年度各项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小组线上报名中,有近70%人大代表参与,基层一线代表报名率更是高达82.1%。
“下一步,我们还计划依托东阳‘智慧人大’平台,开设并完善民生实事项目跟踪监督专栏,实现线上线下的闭环管理。利用新媒体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项目调研和评估提供更精准的参考。”朱志杰信心满满。
厉大伯所说的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是东阳市2020年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一年来,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监督推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东阳市各项民生实事项目得到有效落实。
“四个首次”,打出立体式跟踪监督组合拳
自2017年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在我省全面推开以来,已走过5个年头,成为浙江人大工作的一张“金名片”。
如何放大票决制工作品牌效应,持续做好“下半篇”文章,东阳市人大常委会的答卷是:立体式跟踪监督。
回忆起2020年东阳市委书记傅显明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场景,来自横店镇的东阳市人大代表陈军民印象深刻。
“傅书记主动听取我们关于农房集聚区建设和改善交通出行等项目的意见建议,现场责成市政府相关部门与横店镇政府抓好落实。同时,代表们还提出推进东城快速路建设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建议。”陈军民说。
2020年10月至11月,东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21名市级领导干部赴18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围绕当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和下年度项目征集这一主题,与163名人大代表和52名基层群众座谈研讨。
这是东阳市人大常委会首次组织市级领导干部集中进站听民声,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让民生实事项目的监督更精准有力。
去年,东阳市人大常委会还首次实现市镇(乡)两级人大上下联动,合力提升监督质效。各代表小组开展辖区内的民生实事项目逐项监督检查、集中视察督办共50余次,参与的各级人大代表达1000余人次。
“我们的民生实事监督,实现了面上监督与逐项监督结合、日常性监督与集中性监督结合、市级监督与镇街监督结合,提升了监督的合力。”东阳市巍山镇人大主席包闪闪深有感触。
“我们将民生实事项目监督与街道议政会结合,由人大代表领衔议政督办,既增强了代表的荣誉感与责任心,又扩大了监督主体。”东阳市人大六石街道工委主任包日进说,各街道人大工委根据常委会交办的“工作清单”,开展了一系列民生实事项目跟踪监督工作。
此外,东阳市人大常委会还首次对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农房集聚区建设、城乡养老服务体系等民生实事难点项目开展重点工作评议;首次对10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集中督查、紧盯进度,针对性地提出35条意见建议予以清单式交办,力促民生实事项目按期完成。
这四个“首次”,打出了一套立体式跟踪监督的组合拳,意在以硬核监督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自2017年代表票决制全面推行以来,确实感到这项工作越来越规范了。”东阳市政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立体式跟踪监督,政府部门感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与责任。各部门单位对民生实事项目高度重视,逐项分析财政预算与项目保障,细化实施时间表,每月向人大通报反馈项目实施情况。
“根据时间表,10月底开展回头看工作,11月开始督查,争取做到早督查、早完成,为项目预留出完善的时间。”政府部门开始从被动完成任务,到如今主动争取力促项目完成得既好又快,这一转变着实令人欣喜。
代表全过程参与,谱好人大与政府的“协奏曲”
东阳市人大常委会在调研中发现,代表票决制施行初期,政府提出的候选项目存在征集方向性不强、范围不广,难以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问题,项目自然难有成效。
群众的参与度不高是主要原因。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任工委主任吴荣斌指出,以2017年至2019年的项目征集情况为例,全市共征集到項目建议136条,其中群众提供的只占12%。而机关部门、镇乡街道出于各方面考量,存在“选择性”提出民生实事项目的现象。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市人大常委会重点打造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这一载体,组织人大代表参与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初定、审议票决、监督评估三阶段六环节工作。
在项目征集阶段,市人大常委会采取了多轮次调研筛选的做法。
2020年10月,东阳市通过代表联络站专题活动、市镇(乡)两级人大分线调研、人大代表走村入户等方式,征集到民生实事意见建议共84条,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提出民生实事建议项目26个。
对初次调研尚未深入细致的问题,市镇(乡)两级人大组织代表再次调研,与政府部门深度对接,将建议项目优化至21项,交由市政府研究论证。
2020年12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政府召开专题对接会,就项目的初定筛选进行充分讨论、交换意见,形成14项初定项目。
在人代会前的代表小组活动期间,人大代表又对14项初定项目进行讨论审议,提出修改意见。
东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楼美姣强调,人大代表参与项目征集并不是越俎代庖,而是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改变以往征集阶段政府“唱戏”,代表“旁观”的现象,有效克服了民生实事项目政府“自己提自己办”的弊端。
由于前期充分参与,在项目审议票决阶段,人大代表不再是“凭感觉”“凭印象”打分投票,而是郑重投出有底气的一票。最终,票决产生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
“民生实事项目能够真正体现东阳老百姓的利益,也得到了我们老百姓的支持和关心。”市人大代表张卫勇的一番话说出了群众的心声。“民生实事就是要反映群众的利益问题,再难也不能回避。”东阳市常务副市长陈洪表示。
从最初的84条建议,到票决确定的10大项目,多轮次调研真正实现了政府决策与群众意志的有机统一,项目的决策安排也更加科学精准。
凡入选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的承办部门,在年度考核时均予以加分,并优先保障项目资金和要素资源,政府部门的推进动力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交通问题牵涉到的部门多、政策杂,不能做‘拍脑袋’决策。”交通拥堵是困扰许多城市的老大难问题。在推进“改善交通出行”项目实施过程中,东阳市交通部门针对南午岭通行压力大等重点问题进行多次调研,会同多部门讨论,科学制定项目目标与实施方案,强力推进,项目进展顺利。
教育一直是民生热点。自2018年起,连续4年的民生实事项目都涉及教育方面,仅2020年一年就有2项。东阳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去年全市共完成300亩教育项目用地征地,没有财政、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紧盯项目、合力攻坚,这是无法完成的,各部门的支持力度也是空前的。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东阳市在代表评价的基础上,委托第三方机构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开展公众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的满意度调查,全面了解民生实事项目的社会效果,测出民生实事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并在人代会预备会议上向全体代表通报满意度测评结果。
看到成效,群众对民生实事项目的关注度大大提升。“在今年的人代会结束后,就有老百姓来询问,2021年票决出的民生实事项目是哪十件。”看到群众关注度的转变,市人大代表朱益群由衷感叹,“我当人大代表15年了,感受到作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荣誉感越来越强了。我一定会多听群众意见,多为群众反映呼声。”
不断创新实践,持续擦亮人大工作“金名片”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要牢记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东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志杰直言,相比一个城市的GDP数字,老百姓更关心的是自己生活得好不好,能不能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实事项目是真正事关人民福祉的工作,东阳市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重视,把代表票决制作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代表票决制源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创新实践。如何让项目更接地气、调研更精准、目标更合理、节点安排更科学,同样需要创新与规范。以立体式跟踪监督推动项目落实,以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提升项目质效,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推动落实作用、人大代表的凝心聚力作用、各级人大的协同贯通作用”,是东阳市人大常委会立足自身职能,彰显制度优势的又一次积极探索。
做实代表票决制,也离不开人大工作手段方法的革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家军多次强调用“综合集成方法”来解决问题,实现“分析综合、放大细节、迭代深化、解决问题、整体优化、实现目标的完整闭环”。
在东阳市人大常委会看来,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通过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构建起系统闭环,也需要市镇(乡)两级人大有机贯通,一体推进工作,形成扩大效应,实现制度的不断完善、迭代升级。
2020年,东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东阳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参与“全过程”实施办法》,将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的经验做法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从“事”向“制”“治”迈进。
当前,全省人大数字化改革如火如荼推进,东阳市人大常委会正积极探索数字赋能代表票决制工作。
目前,东阳市已上线了“智慧人大”数字化平台,将民生实事项目、代表建议办理、代表履职管理等功能模块集成于信息系统中,形成电脑端与手机终端互通的综合性平台,还专门开发“东阳人大”代表履职APP。各部门定期上传民生实事项目进度,人大代表可以线上报名参与具体项目的监督小组,通过随手拍、随时传,随时随地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跟踪监督项目进展情况,并通过智能短信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在2021年度各项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小组线上报名中,有近70%人大代表参与,基层一线代表报名率更是高达82.1%。
“下一步,我们还计划依托东阳‘智慧人大’平台,开设并完善民生实事项目跟踪监督专栏,实现线上线下的闭环管理。利用新媒体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项目调研和评估提供更精准的参考。”朱志杰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