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加减对脾肾阳虚型泄泻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50691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乌梅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脾肾阳虚型腹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0.5 g/次,3次/d,蒙脱石散3 g,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梅丸加减治疗,水煎,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症状严重程度(IBS-SSS)积分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严重程度(IBS-SSS)积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肿瘤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和常规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疑似肿瘤患者100例,患者均实施常规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诊断后相关评分及诊断满意率。结果:免疫组化技术的疾病检出率高于常规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技术的患者信任感评分、心理顾虑评分、生理问题评分及诊断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技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病理检测中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可获得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得到患者及临床医生的
目的:探究血液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人员9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胱抑素C(CysC)、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及甘油三酯(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
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骨髓病理活检在血液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9月各类血液病患者685例,均进行骨髓抽吸涂片和骨髓病理活检同步法取材.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甲状腺癌患者80例,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CT检查,以术后病理组织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超声检查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癌筛查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提高甲状腺癌诊断准确率,在早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