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个性化培养探究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y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对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不仅要保证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课程教学资源等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而且也要保证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以往的体育课并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只有教师先改变观念,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意义
  1.1 改变对体育教育的观念
  目前很多初中学校对体育课还不是很重视,一个星期最多也就是3节体育课的,有的甚至还会被其他课程占用,导致学生锻炼的时间更加的少。有的上体育课也是没有目标性的,只是表面地让学习跑跑步,跳跳远,教师站在一旁指挥,然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导致很多学生认为上体育课就是休息放松的,并没有真正锻炼到身体。如果把体育教育作为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那么就需要师生一起改变对体育教育的观念。教师要对体育与健康课只是象征性的课程的观念改变,学生要对体育课只是室外活动课的观念改变。
  1.2 促进师生感情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程上的身份就会改变,不再是一味地指导,当裁判,而是可以很好跟学生一起学习,在课上跟学生的互动增多,交流增多。让学生对教师的看法不仅仅是良师的角度,也可以是益友。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到每个学生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特质,擅长的方面,再因材施教,真正有效地达到体育与健康课上培养到学生的个性化。
  1.3 促进体育教学科学化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整个的体育教学会比传统的方式更科学。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特长,再系统地进行培训,对学生的培养方式更科学。能利用更多现代化的体育器材与教学设施,包括现代的上课场地,教学因素更科学。对学生的评价更科学,不再是固定的考试成绩作为指标,能达到标准的就是素质好的,达不到标准的就是差的,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多角度的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能有效地让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全面科学化。
  2 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特点
  2.1 长久性
  体育锻炼想要达到一个好的效果,是需要长久坚持的。一节两节课甚至一年两年,都不一定能看到成果。所以在对学生个性化培养上,教师需要做好长久的教学计划,学生也需要做好长久的锻炼计划。在个性化培养的课堂上,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上课的动力。
  2.2 主动性
  前面讲到了在体育与健康课上学生有了上课的动力,那么在课程进行的时候,学生的兴趣与情绪则是能否让课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个性化培养的教学,会根据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锻炼项目进行,让学生兴致高涨,主动地去进行学习,相反的传统的教学课上,基本是固定的项目,长期就会导致学生厌烦的情绪,对锻炼敷衍了事。所以在体育与健康课上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去运动的主动性。
  2.3 团队意识
  想要对体育课上学习到的技能得到实践,那么团队竞技就是最好的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队组团,然后进行比拼,这样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团队之间互相包容,互相鼓励,互相学习,让个性化不再局限于个人上而是通过锻炼让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2.4 发掘学生個性特质
  在体育与健康课上进行个性化培养,不只是针对体育运动这一项。学生的身体素质固然重要,但是心理素质更需要重视。由于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心里想法、性格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了解观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擅长的项目,再加以培养,这样也能发掘出更多的运动人才。
  3 个性化培养的对策
  3.1 制定适合的课程内容
  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中,制定适合本节课学生的课程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每个学生存在的差异性,适合的课程内容决定了课程学习的有效性。比如身体素质的好坏,对运动兴趣高低,或者当下身体条件是否允许,来选择运动项目,器材和运动量的大小,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这也推动了新课改的实施。
  3.2 改变教学模式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是自信心建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选定一个运动项目,然后就让学生整节课的进行训练-休息-训练这样的循环模式,学生的个性得不到表现的机会。在个性化的体育课教学中,可以多组织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个人竞赛,团体竞赛,让学生以自己所长表现自己。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进行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3.3 准备多种教学方法
  由于体育课程进行会受到场地或者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往碰到这种情况,基本就是其他课程替代了体育课。教师可以准备多种教学方法,室内也可以进行体育教学。比如之前让学生一直锻炼的项目,在室内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通过视频等让学生多方位观察,教师再结合一些理论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提高。所以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中,教师也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准备多种教学方法。
  4 结束语
  当前青少年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备受社会关注,体育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落后的教学模式之下带来的教学弊端,从而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自身的重要研究课题。教师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现在的教学要素,构建科学的个性化培养的体育课堂,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我国初中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素质。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七中学)
其他文献
营商环境优化与法治建设两大主题的深度结合,要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立足于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流变,出台相应的制度措施与行动方案.合作治理在公域变革中的兴起,为营商环境建设设定了现实语境.合作治理语境下呈现出的治理格局转变、治理诉求扩张、治理资源整合、治理进程交替,要求依托法治结构调适、法治价值兼顾、法源形式拓展和法治框架扩容等手段,发挥市场功能、协调多元利益、完善规范体系、释放创新空间,以契合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逻辑演进规律.通过厘定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合作的制度边界,塑造糅合形式与实质双重要求的法治环境
槲寄生是我国常用中药。古代本草大多将槲寄生与桑寄生同作桑上寄生或桑寄生记载,使得这2种中药在本草中多为混淆,基原难以明确,临床上也一直有两药混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该文以历代本草为基础,结合现代植物形态,对槲寄生的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性味功效等方面进行了考证,为槲寄生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经考证可知,唐以前,槲寄生多记载为桑上寄生;自唐朝出现槲寄生之名;宋代以后出现了两种寄生的记载;至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才将槲寄生与桑寄生正式列为2种中药,并明确了槲寄生的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