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工程勘察结缘的“心远”人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gramdownl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熊大阅是从远近闻名的“教授村”——南昌县冈上镇月池村走出来的共和国第一代工程技术人员。数十年来,他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直至改革开放初期的多项造船工业与国防机械工业的重大建设项目,为共和国重工业的发展保驾护航。1989年,熊大阅被授予第一批全国工程“勘察大师”称号,成为工程勘察设计领域一位举足轻重的专家,这是党和国家对他作出贡献的充分肯定。
  “地下工作”勇当先
  熊大阅是江西近代教育先驱熊育锡的嫡孙,1926年1月出生在月池村,属牛,他一生的经历印证了自己是一头辛勤耕耘的老黄牛。他长期担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兼副院长,像一头老黄牛一样在海洋及江河沿途密布的地下耕耘,忙碌了一辈子。
  熊大阅早年在南昌心远中学(现南昌二中)读书,1945年考取了中山大学土木工程系。1949年大学毕业之后,他前往海南岛华侨中学教书,1951年来到武汉江汉造船厂筹备处工作,很早就接触到地下土建工程设计。1952年,他被调到了上海,改为从事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工作,这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他认为自己是一名“地下工作者”,常常说:“地面的建筑物是看得见的,地下的基础部分是看不见的,但地下不稳,地上的一切都不稳,所以地下的功夫比地上的功夫更重要。”他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勘测设计研究院一直做到总工程师兼副院长,主持完成了一百余项大型工厂工程勘察任务。熊大阅所谓的“地下工作者”的另一重意思就是他所在的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勘测设计研究院以前一直是保密单位。有些国家级重大项目是需要保密的,但因为熊大阅名声在外,单位想将他雪藏起来也办不到。“文革”时期,四川涪陵(今属重庆)地区一个新建的造船厂施工基地发生了泥石流滑坡,当地施工人员一时束手无策,只好到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勘测设计研究院搬救兵。派谁去合适呢?有人推荐熊大阅。当时,他是研究院技术科科长。但是他仍然处在审查之中,研究院的军代表、工宣队一商量,抢救工程刻不容缓,马上宣布“解放”熊大阅,派他前去现场处理。很快,熊大阅赶到了工地现场,率领工人钻探勘察,配合施工处理各类地质地基问题,避免了泥石流滑坡事故再次发生,保证了新建工程的安全。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上海市从日本引进国内首个石油化工总厂建设项目,其中有两座三万吨级大油罐、两座五万吨级大油罐,并决定建在浙江省嘉兴市乍浦镇陈山海滨地区。原来设计的地点都是软土地基,为了加固地基以承受超级大油罐的强大壓力,必须打入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桩基。在施工单位组织人员进入现场之前,熊大阅带领勘察人员对项目进行地质勘察,这里钻钻,那里探探,他们发现这一地区地表之下有坚固的岩石层,如果大油罐允许适当的移位,就可以避开软土层建在天然岩石层上,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的桩基,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地下基础更坚固、更安全。熊大阅与项目各个方面交换看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结果获得了各方的一致认同,四个大油罐全部建在天然地基上,一下子就节约了百万元的资金,而且大大缩短了工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即将开工。熊大阅是核电站地址勘察设计的第一批先行者,只有他们先做好“地下工作”,整个地面建筑才有立足之地。核电站位于浙江省海盐县东南10多公里的秦山北麓,面对杭州湾,这是一个半封闭海区,海潮落差大,海水流速高。熊大阅带着一帮人马将那里的水文地理、海床结构、岩石基础全部掌握得清清楚楚。在熊大阅的主持下,他们在厂址评价、主体工程海堤、取水隧洞位置选定、地基处理方案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及明确的结论和建议,并给出了合理的施工意见。后来,秦山核电站项目获得了国家级优秀工程金质奖和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熊大阅是第一获奖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熊大阅主持了一系列的海底地下工程,其中有当时我国最大的船坞——大连造船新厂30万吨级船坞工程。这是国家级重点工程,新建的船坞所处的地基状况非常复杂,在海水的覆盖之下,地基下面石灰岩溶洞四通八达,如果上面的海水与地基下的溶洞是相连通的,那么是否适合建造大型船坞都是一个问题。熊大阅深感责任重大,他做了深入的区域岩洞调查,又仔细地让人一个点一个点地钻探,最后得出了船坞区溶洞与上面的海水不连通的结论。这个结论非同小可,正是这个结论,保证了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在施工中,他又提出溶洞地基处理与坞区施工开挖同步进行的方案,并且由他领导的设计院亲自监理施工,结果大大节约了地基处理的造价和施工时间。这一工程后来获得国家银质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从1983年到1994年,熊大阅主持勘察了上海市多栋高层、超高层建筑及跨海大桥的地基,那些高大雄伟的大厦和气势恢宏的跨海大桥的地下,都有他默默无闻的奉献。
  情系心远有作为
  作为江西教育界兴教办学的一位著名人士,熊大阅的祖父熊育锡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深埋在“地下”,长期以来熊家人对作为原国民党监察院监察委员的熊育锡也是闭口不提。1973年,熊大阅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月池村,想祭拜先祖,却找不到祖坟。熊大阅内心一阵一阵地抽搐。在他的记忆里,儿时的月池熊氏庄园有很大一片园地,一进一进的巷道,一幢一幢的青砖瓦房,还有雕刻精致的祠堂、雄伟的“大夫第”牌楼,春节的时候家家都挂起大红灯笼,从庄前的池塘边一直挂到庄后的花园。眼前破败不堪的景象让他不敢相认,他只能从断壁残垣中去寻找昔日的依稀记忆。村子里绿荫如盖的一株株樟树仍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村前的那一口古井虽然已经被废弃,但仍留存在乡亲们的言谈里,作为熊育锡的子孙,熊大阅感到有责任为先人正名。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熊大阅终于能够理直气壮地介绍祖父熊育锡了。他积极参与组织了21世纪初大部分纪念熊育锡办学教育成就和理念的活动,比如,配合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编著了《熊育锡与月池熊氏——从家族到社会》一书,第一次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熊育锡及其家族办学的历史;先后在南昌二中和月池村为熊育锡建立铜像,供人瞻仰;出任编撰小组组长,与族人共同努力完成了《南昌月池熊氏教授村志》和《熊氏家族人才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如今,月池村已经成为江西省首批家风家教示范基地之一,村里建起了教授村纪念馆和心远学校纪念馆。晚年的熊大阅对月池村美好的发展前景充满了憧憬。2008年9月,电视剧《心远》在南昌市汪山土库正式开机拍摄,熊大阅在开机仪式上代表熊氏家族发表了讲话。为了纪念熊育锡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发扬光大他的教育理念,熊大阅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心远情结已经融入了他的血脉。
  终身学习重名节
  工程勘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掌握好理论知识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文革”初期,熊大阅的业务工作闲了,但钻研业务的劲头还是闲不下来,他利用空闲时间编撰了一本《简明工程地质手册》,打字油印出来后作为内部资料交流。后来,许多部门都发现了这本手册的价值,调集人员组成专门的编委会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熊大阅也参与了编写和审定工作。1975年,《工程地质手册》正式公开发行,后来一印再印,成了行业内的畅销书。为了适应行业的需要,熊大阅又和同行们一起编撰了《岩石工程丛书》《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这些著作对于指导业内人员的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还在各种技术刊物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将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与同行们分享。
  如今,熊大阅已经是一位九旬老人。令人惊讶的是,他的记忆力仍然很好,几乎就是冈上熊氏家族的“活档案”“活字典”。熊大阅的书房里,摆着一排排的书柜,每一本书都被分门别类整整齐齐地排放着,他为每本书列目编号,编成册子以备查阅。从书店里、书摊上收购各种版本的书籍是他的一大爱好。尽管体力逐渐衰弱,但熊大阅仍坚持每天读书看报,每次住院治疗还念念不忘带上正在阅读的书,并嘱咐家人每天将家中订阅的报纸送往医院。
  作为知识分子,熊大阅最崇尚的是名节。他认为,金钱的损失是微不足道的损失,健康的损失是有限的损失,而名节的损失是最大的损失。知识分子往往会爱面子,其实面子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名节。熊大阅将名节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承袭了熊氏家族“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家风,为人处世以和为贵,所以人缘口碑很好。与熊家许多老一辈的知识分子一样,他淡定而又从容地面对人生的晚年,这是需要大心智、大气度的。熊大阅有一颗博大的心,这是一颗原生于心远的心,一颗可以超越无限时空的心,一颗可以走得很远很远的心……
  责编/文邦
其他文献
膝关节健康是老年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当膝关节痛到需要用藥物干预时,再开始对其进行锻炼有可能已经迟了。对于膝关节的保护,老年人不仅要选择符合其年龄段的运动方式,还要兼顾柔韧性和肌肉力量的训练。下肢拉伸,增强柔韧性  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的柔韧性。拥有足够的柔韧性,老年人才能维持动作的协调。下列几个拉伸下肢的动作,适合老年人在家进行锻炼:  动作一:坐在椅子上,伸直双下肢
期刊
陈垣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曾担任辅仁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等职。在他教过的学生当中,许多人后来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比如陈述、姚从吾、启功等。在这些学生当中,陈垣对启功的教导可以说最为用心。  陈垣比启功大32岁,两人除了师生关系外,也可以用“忘年交”来形容。在启功21岁那年,经陈垣先生引荐,启功开始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启功在那里只教了短短两年即遭解聘,原因是有人认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我今年80岁,患过脑梗死,血小板一向较低,身上常出现多块紫斑,去年以来更加严重。血小板检测结果一般在(38~50)×109/L,前月化验是34×109/L。我因患糖尿病和高血压,遵医嘱在服控糖药、控血压药的同时,每天还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而这两种药据说会抑制血小板聚集、造成血小板减少。如果不吃这两种药,我又担心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请问:我当前的症状应如何用药
期刊
“五更泻”,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黎明前五更时分的腹泻,又名晨泻、鸡鸣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此症多见于由炎夏转入秋凉时,男性多于女性。其主要症状是每到黎明的时候,肚脐周围腹部就会发生疼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这类腹泻往往积年累月,给病人带来很大烦恼。中医认为,这种慢性腹泻多由肾虚引起,所以有“肾泻”之称。  肾阳虚衰是“五更泻”的内因,而外因则有饮食失调、感受风寒等。为预防“五更泻”,平时应注意以
期刊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克强到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建昌县、凌源市和建平县进行调研。他强调,要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使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李克强在调研中强调,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全面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水平。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发展农业,依托龙
期刊
1971年3月,宜黄县黄陂公社领导决定将我调到公社发电站工作。虽然时间不长,只有5个来月,但这段当工人的经历令我终生难忘。  那时,我已在生产队插队务农3年,突然接到通知,调我去当工人,真是感覺喜从天降。要知道,那时候,当工人是很吃香的。当时,我乐得一蹦三尺高,兴奋得几天都睡不着觉。  上班第一天,师傅就带我去供销社买了一套工作服和一本《电工手册》。穿上崭新的工作服,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公社
期刊
打开记忆的闸门,往事如烟。1968年3月,一列满载着新兵的列车将洪城数千名热血青年送到福建前线。我便是其中一员。  短暂的新兵集训生活结束后,我被分到二营六连一排二班。班长陈朝旺是一名党员,福建莆田人。他坦诚的笑容、真诚的目光和暖人心扉的话语总给人一种亲切感。刚到连队,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庞,新兵免不了会想家。我的情绪很快被细心的班长察觉了,在一个皓月当空、晚风习习的夜晚,班长和我在操场上促膝谈心,他
期刊
一、什么是脑梗?  脑梗是一种由于动脉硬化及其他原因,各种栓子把给大脑供血的血管堵住了,使脑组织呈现缺血性液化或坏死的疾病,又称脑梗死。  二、脑梗的危害有多大?  脑梗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在我国急性脑血管疾病中,脑梗占50%~ 80%。  三、脑梗为什么预后差、好得慢?  脑梗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于病灶的部位和大小。脑血管堵死了很难再通,脑细胞坏死了不能复活,神经受损了不可修复
期刊
时间的流逝总能冲淡脑海中的许多记忆,但有些事却历久弥新,永远不能忘怀,我的入党故事就是这样的。  我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父亲是一个搬运工,新中国成立前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被人轻蔑地称作“挑脚子”。父亲不是党员,但对共产党、对新社会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童年时,经常听到父亲哼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等歌曲,那情真意切的哼唱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在父亲的哼唱声中,咿咿呀呀地跟着学会了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我今年77岁,是高血压患者,多年服药,血压控制还好。今年以来,特别是近几个月,不知是何原因,经多次检测,血压在150/ 87mmHg到160/92mmHg之间。当地医院先后给我开了缬沙坦胶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服后均有明显不良反应,副作用较大。请问:我该怎样调整用药?  上饶市钱××  钱××同志:  你对病情叙述过于简略,未提供有关高血压的基本检查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