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平时成绩是高校课程考核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评定方法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不少高校课程的最终成绩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综合考评组成的。本研究以黄山学院为例,指出了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平时成绩评定方式的改革实践和实施效果,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
近年,许多应用型高校为了更好地提高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都对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但这些改革主要集中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大多忽视了对成绩评定方式的改革。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仍以期末卷面成绩占主体地位、平时成绩为次要地位的形式呈现。并且由于平时成绩的评定往往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基本以平时作业完成率与考勤到堂率呈现,带有相当强的主观性,不利于客观公正、公平全面地评价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在这种传统的成绩评定方式下,学生对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花费时间不多,兴趣不高,普遍存在“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的现象。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在大学学习中的基础主干作用,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高校必须对现有的平时成绩评定方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对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的要求。
一、改革前的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存在的问题
黄山学院传统的公共高等数学课程成绩采用的计分形式是“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就是学期末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平时成绩则基本是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出勤情况等由教师主观评定。这种成绩评定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平时的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没有量化。绝大部分专业都开设有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由于师资、教室数量等原因,目前学校采用分模块选课制度。各班学生人数众多,一般有90人以上,甚至个别班级人数在140人以上。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无法有效交流,教师只能通过查出勤、收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来了解和掌握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但从具体的教学过程实践来看,查出勤费时太多,与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有冲突。此外,由于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有些教师图省事,凭感觉和印象给分,甚至为了提高总评成绩及格率,将实际旷课缺课的学生也评为满分。不少学生日常的作业是独立完成的,但也有很多学生是直接抄别人的作业,表面上一看整洁有序,教师更容易给其高分,甚至还推荐到学校作为模板展示。因此,平时的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和水平。平时成绩的评定大多流于形式,学生平时成绩差距不大且评定结果不公平,这对平时学习认真努力的学生来说极不公平。
第二,由于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是总评成绩的主要部分,而因班级人数众多,平时考勤需要耗费一些时间,因此无法有效施行考勤管理,作业也只是只看数量,不注重质量,导致平时成绩差距拉不开,从而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却热衷于期末考试前“搞突击”。由于连年来的扩招,黄山学院每年招生四五千人,需要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学生人数众多,因而呈现出授课班级人数众多,而同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却参差不齐的现象。一些命題教师为了提高考试的过关率,期末考试卷中常常是书中原题或作业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而在考前通过背题、押题等方式来应付期末考试。这种做法给部分学生留下了学与不学一个样、会与不会都能拿到不错的分数的错误印象,这既打击了学生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给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添加了很大的阻力。
另外,受“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学校曾规定如果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及格率低于70%,命题教师必须做出解释,并与其教学考核、评奖评优甚至职称评审挂钩。为减少麻烦,提高通过率,许多命题教师主动降低要求,考前就划定范围和重点,甚至精确到部分考试题目,这造成了学生的依赖性,助长了部分学生期末突击的投机心理。
二、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的改革实践
近年,我们结合省级重大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走访了不少兄弟院校,参加了一些有关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讨会,学习他们的改革经验,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着重对平时成绩的评定进行了改革实践,制定了《黄山学院公共高等数学平时成绩评定规范(暂定)》,同时对平时成绩的评定进行了量化,并且提高了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对考勤分值进行量化,使考勤管理有了相对的可操作性与合理性
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班级人数及教学班级众多,每节课都查出勤不太现实,因此我们对考勤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根据不同模块,周课时为4课时以上的,每学期考勤次数不得少于5次。考勤方法由任课教师灵活决定,可以是全查也可以是抽查,但每人至少2次以上,重点抽查上次课缺席的学生。缺课1次扣5分,无故事假1次扣2分,病假与迟到1次扣1分。期末课程结束,任课教师必须上交原始的有日期和班级课代表签名的考勤记录,防止查出勤成走过场。同时规定如学生有上课玩手机等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任课教师可比照旷课处理。这样量化了分值,使考勤管理具有相对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二)对平时作业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做出了量化要求
学生是否独立完成作业,卷面是否基本整洁规范,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是平时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学校明确规定:作业缺1次扣5分,无理由未按时或按量完成作业的或有原因未按时完成作业又未补交的1次扣2分;作业明显抄袭的1次扣20分,被抄袭的也要受到相应的批评教育,分不清谁抄谁的,同时扣分,情节严重的扣除全部作业分。这样的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避免了学生在平时作业中偷工减料和抄袭现象的发生。 (三)把课堂表现和应用性课题研究纳入平时成绩评定的范围
课堂表现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参与效果。方式有:现场问答、上黑板解题及随堂测试情况等。视答题情况、解题对错及随堂测试成绩的反馈每次给1—5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或班级布置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性小课题,并要求学生以本学期所学的公共高等数学知识为工具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积极作用,做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兴趣。应用性课题通常可根据班级大小或课题大小,由班级学生自由组合成5—10人的团队来完成,教师根据其完成情况及质量,对每个课题给予5—10分。这种课题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对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关注度,又有效改善了学生平时“机”不离手,整天玩游戏的不良习惯,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应用能力。
(四)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实行全过程全要素考核
学校实行全过程全要素考核,监控学生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及应用性小课题的完成情况等方面,明确规定:平时成绩不及格者,总评成绩不得及格;期末考试不及格者平时成绩不得评为优秀。这样,学生如果平时不加强学习,依靠考前教师划考点、背题搞突击,就能总评成绩及格、拿到学分的想法就会破灭,从而达到督促学生注重平时学习的目的。
三、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改革的实施效果
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改革已在黄山学院实施近三年,与原有的评定方式相比较,体现了以下优点。
第一,改革后的平时成绩评定方式提高了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重,由原来的30%提高到40%,增强了学生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主动性。如果说在改革前的总评成绩评定方式下,有些学生还能够通过考前突击背诵教师给的考点甚至相关题目来提高分数,而在改革后的平时成绩评定方式下,学生不可能通过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来显著提高总评成绩。学生要想拿高分,不但要期末成绩考得好,而且平时的每一项成绩都要优异,因为如果每次平时成绩得分较低,即使期末得到高分,总评成绩也不会很高。这就要求学生加强平时学习,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时间增加了,平时投入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第二,降低了期末考试比重,由原来的70%下降至60%,避免了“一张试卷定及格”的现象。根据规定,如果平时成绩不及格,总评成绩不得及格,如果期末考試不及格,平时成绩也不得评定为优秀,即90分以上。这样不仅能了解学生平时学习的努力与否,也能让学生明白平时不努力学习,指望命题教师透题划重点,以求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了,从而使学生主动在平时加大对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投入力度。
第三,对学校的学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平时成绩评定方式下,学生明白了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重在平时的投入,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平时的用功程度,取决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即学生学好该课程取决于学生自己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投入力度。因此,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实施改革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了,无故旷课缺课的少了,上课玩手机的少了,主动记笔记的多了,问答的活跃度高了,课外花在公共高等数学学习的时间增多了,主动找老师答疑的人数增加了,作业完成质量明显提高了,抱怨学习数学没用的声音减弱了。这些现象说明,在平时成绩评定方式改革的刺激下,学生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不断增强。
四、结束语
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的改革,切实督促了学生注重平时学习,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工作,而且还要根据情况查出勤,细心批改作业,精心设置现场答问、随堂测试的选题,还要组织学生完成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应用性课题。这些对任课教师也是一个较大的考验,不仅大大增加了教师们的工作量,而且还需要教师们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教学水平,教学相长,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我们将深入总结、分析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改革的经验和不足,广泛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及建议,持续改进和完善该门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
参考文献:
[1]荆文凤,任平.以考核方式的革新促“原理”课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创新[J].黑龙江教育,2014,(9).
[2]高飞,刘羽楠.开展过程化考核模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J].黑龙江教育,2015,(6).
[3]潘灵刚,汪波涛,张蒙.应用型本科教育中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6,(14).
[4]周立新,李冬梅.新建应用型工科院校高等数学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1).
[5]江维琼,何静.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考试改革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1).
[6]吴建军.基于过程考核的工科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方法研究——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通报,2019,(5).
责编:若 水
关键词: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
近年,许多应用型高校为了更好地提高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都对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但这些改革主要集中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大多忽视了对成绩评定方式的改革。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仍以期末卷面成绩占主体地位、平时成绩为次要地位的形式呈现。并且由于平时成绩的评定往往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基本以平时作业完成率与考勤到堂率呈现,带有相当强的主观性,不利于客观公正、公平全面地评价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在这种传统的成绩评定方式下,学生对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花费时间不多,兴趣不高,普遍存在“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的现象。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在大学学习中的基础主干作用,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高校必须对现有的平时成绩评定方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对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的要求。
一、改革前的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存在的问题
黄山学院传统的公共高等数学课程成绩采用的计分形式是“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就是学期末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平时成绩则基本是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出勤情况等由教师主观评定。这种成绩评定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平时的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没有量化。绝大部分专业都开设有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由于师资、教室数量等原因,目前学校采用分模块选课制度。各班学生人数众多,一般有90人以上,甚至个别班级人数在140人以上。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无法有效交流,教师只能通过查出勤、收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来了解和掌握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但从具体的教学过程实践来看,查出勤费时太多,与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有冲突。此外,由于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有些教师图省事,凭感觉和印象给分,甚至为了提高总评成绩及格率,将实际旷课缺课的学生也评为满分。不少学生日常的作业是独立完成的,但也有很多学生是直接抄别人的作业,表面上一看整洁有序,教师更容易给其高分,甚至还推荐到学校作为模板展示。因此,平时的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和水平。平时成绩的评定大多流于形式,学生平时成绩差距不大且评定结果不公平,这对平时学习认真努力的学生来说极不公平。
第二,由于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是总评成绩的主要部分,而因班级人数众多,平时考勤需要耗费一些时间,因此无法有效施行考勤管理,作业也只是只看数量,不注重质量,导致平时成绩差距拉不开,从而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却热衷于期末考试前“搞突击”。由于连年来的扩招,黄山学院每年招生四五千人,需要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学生人数众多,因而呈现出授课班级人数众多,而同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却参差不齐的现象。一些命題教师为了提高考试的过关率,期末考试卷中常常是书中原题或作业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而在考前通过背题、押题等方式来应付期末考试。这种做法给部分学生留下了学与不学一个样、会与不会都能拿到不错的分数的错误印象,这既打击了学生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给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添加了很大的阻力。
另外,受“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学校曾规定如果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及格率低于70%,命题教师必须做出解释,并与其教学考核、评奖评优甚至职称评审挂钩。为减少麻烦,提高通过率,许多命题教师主动降低要求,考前就划定范围和重点,甚至精确到部分考试题目,这造成了学生的依赖性,助长了部分学生期末突击的投机心理。
二、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的改革实践
近年,我们结合省级重大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走访了不少兄弟院校,参加了一些有关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讨会,学习他们的改革经验,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着重对平时成绩的评定进行了改革实践,制定了《黄山学院公共高等数学平时成绩评定规范(暂定)》,同时对平时成绩的评定进行了量化,并且提高了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对考勤分值进行量化,使考勤管理有了相对的可操作性与合理性
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班级人数及教学班级众多,每节课都查出勤不太现实,因此我们对考勤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根据不同模块,周课时为4课时以上的,每学期考勤次数不得少于5次。考勤方法由任课教师灵活决定,可以是全查也可以是抽查,但每人至少2次以上,重点抽查上次课缺席的学生。缺课1次扣5分,无故事假1次扣2分,病假与迟到1次扣1分。期末课程结束,任课教师必须上交原始的有日期和班级课代表签名的考勤记录,防止查出勤成走过场。同时规定如学生有上课玩手机等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任课教师可比照旷课处理。这样量化了分值,使考勤管理具有相对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二)对平时作业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做出了量化要求
学生是否独立完成作业,卷面是否基本整洁规范,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是平时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学校明确规定:作业缺1次扣5分,无理由未按时或按量完成作业的或有原因未按时完成作业又未补交的1次扣2分;作业明显抄袭的1次扣20分,被抄袭的也要受到相应的批评教育,分不清谁抄谁的,同时扣分,情节严重的扣除全部作业分。这样的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避免了学生在平时作业中偷工减料和抄袭现象的发生。 (三)把课堂表现和应用性课题研究纳入平时成绩评定的范围
课堂表现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参与效果。方式有:现场问答、上黑板解题及随堂测试情况等。视答题情况、解题对错及随堂测试成绩的反馈每次给1—5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或班级布置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性小课题,并要求学生以本学期所学的公共高等数学知识为工具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积极作用,做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兴趣。应用性课题通常可根据班级大小或课题大小,由班级学生自由组合成5—10人的团队来完成,教师根据其完成情况及质量,对每个课题给予5—10分。这种课题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对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关注度,又有效改善了学生平时“机”不离手,整天玩游戏的不良习惯,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应用能力。
(四)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实行全过程全要素考核
学校实行全过程全要素考核,监控学生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及应用性小课题的完成情况等方面,明确规定:平时成绩不及格者,总评成绩不得及格;期末考试不及格者平时成绩不得评为优秀。这样,学生如果平时不加强学习,依靠考前教师划考点、背题搞突击,就能总评成绩及格、拿到学分的想法就会破灭,从而达到督促学生注重平时学习的目的。
三、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改革的实施效果
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改革已在黄山学院实施近三年,与原有的评定方式相比较,体现了以下优点。
第一,改革后的平时成绩评定方式提高了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重,由原来的30%提高到40%,增强了学生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主动性。如果说在改革前的总评成绩评定方式下,有些学生还能够通过考前突击背诵教师给的考点甚至相关题目来提高分数,而在改革后的平时成绩评定方式下,学生不可能通过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来显著提高总评成绩。学生要想拿高分,不但要期末成绩考得好,而且平时的每一项成绩都要优异,因为如果每次平时成绩得分较低,即使期末得到高分,总评成绩也不会很高。这就要求学生加强平时学习,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时间增加了,平时投入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第二,降低了期末考试比重,由原来的70%下降至60%,避免了“一张试卷定及格”的现象。根据规定,如果平时成绩不及格,总评成绩不得及格,如果期末考試不及格,平时成绩也不得评定为优秀,即90分以上。这样不仅能了解学生平时学习的努力与否,也能让学生明白平时不努力学习,指望命题教师透题划重点,以求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了,从而使学生主动在平时加大对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投入力度。
第三,对学校的学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平时成绩评定方式下,学生明白了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重在平时的投入,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平时的用功程度,取决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即学生学好该课程取决于学生自己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投入力度。因此,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实施改革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了,无故旷课缺课的少了,上课玩手机的少了,主动记笔记的多了,问答的活跃度高了,课外花在公共高等数学学习的时间增多了,主动找老师答疑的人数增加了,作业完成质量明显提高了,抱怨学习数学没用的声音减弱了。这些现象说明,在平时成绩评定方式改革的刺激下,学生学习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不断增强。
四、结束语
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的改革,切实督促了学生注重平时学习,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工作,而且还要根据情况查出勤,细心批改作业,精心设置现场答问、随堂测试的选题,还要组织学生完成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应用性课题。这些对任课教师也是一个较大的考验,不仅大大增加了教师们的工作量,而且还需要教师们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教学水平,教学相长,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我们将深入总结、分析公共高等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改革的经验和不足,广泛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及建议,持续改进和完善该门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式。
参考文献:
[1]荆文凤,任平.以考核方式的革新促“原理”课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创新[J].黑龙江教育,2014,(9).
[2]高飞,刘羽楠.开展过程化考核模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J].黑龙江教育,2015,(6).
[3]潘灵刚,汪波涛,张蒙.应用型本科教育中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6,(14).
[4]周立新,李冬梅.新建应用型工科院校高等数学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1).
[5]江维琼,何静.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考试改革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1).
[6]吴建军.基于过程考核的工科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方法研究——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通报,2019,(5).
责编:若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