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长期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改革开放之后这种发展水平和发展结构的差异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 本文从制度、文化、人口、科技、地理等角度出发,分析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通过改造区域文化来解决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 因素 探析
一、制度因素。制度是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或共同认可的模式,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主要指各种正式的、成文的、强制性的法律规章等,后者指各种不成文的、非正式、非强制性的风俗、习俗、道德等。简言之,制度即行为模式,就像电脑中的各种线路设计和程序,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组织成一个整体,保证社会生活有秩序地、正常地进行。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异的因素之一便是这种制度上的非均衡性,尤其是正式制度。(1)制度供给时间先后上不同。无论是农村的土地改革还是城市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都是从东部率先实行,而后才在中、西部逐步展开。(2)制度供给量有所不同。同一时期东部地区制度供给量比较多,中部比较少,西部最少。(3)制度供给的结构完整性有所不同。对于西部来说,较多的是核心制度而相关具体配套制度没有及时跟上,存在核心制度与配套制度脱节的现象。(4)制度产生来源有所不同。东部在制度供给前,在制度变迁前有强烈的内在需求,而中西部地区在制度变迁前没有制度需求。这就导致中西部地区被动地接受制度供给。(5)制度的利用效果有所不同。西部地区对制度的实际充分利用率要远远小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制度经济价值所产生的经济绩效要远远低于中东部地区。更有甚者有些制度对西部经济的发展非但没有好处,反而是阻力。
二、区域文化因素。区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环境内的人群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形成的一种群体性思维观念。区域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该区域的人,并通过人影响到该区域的社会经济等诸多环节,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西部地区自古以来以游牧经济和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山地多,与外界交往少,商业意识淡薄。宗教文化色彩浓厚,对市场经济观念、先进的科技文化具有严重的抵触情绪。中原地区的区域文化是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儒家文化为核心,重农轻商、重义轻利、中庸和谐、安于现状、推崇道德,进取意识和冒险意识严重不足。这种保守、消极和被动的文化观念与自由竞争的市场价值观念格格不入,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大海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自鸦片战争以来融合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改革的背景下,这种东西方文化的融合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极具活力的区域文化:敢为人先、兼蓄并收、求真务实、重商重义。这种文化模式为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人口因素。人口因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结构、教育水平等几个方面。人口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及其分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从而也影响扩大再生产的发展速度。当然,人口数量的增长也有有利的一面,人口增加将增加劳动力供应,激发技术创新,产生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可以产生较大的市场规模。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青年人口所占比例大的话可以为社会多生产物质财富,提高储蓄,增加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则消耗大量社会财富,减少储蓄,增加社会养老金的负担,不利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可给当地带去资金和技术,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反流出人员高于流入,特别是壮年劳动力、技能型人才的流出,则阻碍区域经济发展。我国东部人口数量多、受教育程度高,中西部人口少,受教育程度低。由于东部地区的“积聚”效应,中西部地区青壮年、有一定知识的人很多都到了东部。中西部给东部提供了大量体力和脑力劳动力却承担着老年和幼年人口抚养的责任,这些劳动力在东部的消费,减少了在中西部地区的消费,从而刺激了东部经济发展,却不利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科技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物耗、能耗。(2)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降低资金占有率。(3)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增加品种,提高产品质水平。(4)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5)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6)提高人力资源潜能和素质的提高。
五、地理因素。地理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东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影响文化因素、人口、基础因素来间接影响区域经济。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岸,拥有许多天然良港,可以很方便的通达世界各地。尤其是东部毗邻的港澳台以及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此外,东部地区区域内大都是平原,便于农业生产和修建铁路公路。西部地区虽然拥有漫长的边境线,但是所临大部分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且高山、沙漠、戈壁纵横,不利于农业生产和工业布局,对内对外交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困难,成本极高。因此,在其它情况相同的情况下,资本投入东部地区必然能够获得比中西部地区更高的收益,这就促使各种资源更多的往东部地区流动。
参考文献:
[1]金怀玉,焦立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01).
[2]王婷婷,孙志伟.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闻界, 2011(08).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计划财务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 因素 探析
一、制度因素。制度是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或共同认可的模式,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主要指各种正式的、成文的、强制性的法律规章等,后者指各种不成文的、非正式、非强制性的风俗、习俗、道德等。简言之,制度即行为模式,就像电脑中的各种线路设计和程序,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组织成一个整体,保证社会生活有秩序地、正常地进行。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异的因素之一便是这种制度上的非均衡性,尤其是正式制度。(1)制度供给时间先后上不同。无论是农村的土地改革还是城市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都是从东部率先实行,而后才在中、西部逐步展开。(2)制度供给量有所不同。同一时期东部地区制度供给量比较多,中部比较少,西部最少。(3)制度供给的结构完整性有所不同。对于西部来说,较多的是核心制度而相关具体配套制度没有及时跟上,存在核心制度与配套制度脱节的现象。(4)制度产生来源有所不同。东部在制度供给前,在制度变迁前有强烈的内在需求,而中西部地区在制度变迁前没有制度需求。这就导致中西部地区被动地接受制度供给。(5)制度的利用效果有所不同。西部地区对制度的实际充分利用率要远远小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制度经济价值所产生的经济绩效要远远低于中东部地区。更有甚者有些制度对西部经济的发展非但没有好处,反而是阻力。
二、区域文化因素。区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环境内的人群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形成的一种群体性思维观念。区域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该区域的人,并通过人影响到该区域的社会经济等诸多环节,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西部地区自古以来以游牧经济和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山地多,与外界交往少,商业意识淡薄。宗教文化色彩浓厚,对市场经济观念、先进的科技文化具有严重的抵触情绪。中原地区的区域文化是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儒家文化为核心,重农轻商、重义轻利、中庸和谐、安于现状、推崇道德,进取意识和冒险意识严重不足。这种保守、消极和被动的文化观念与自由竞争的市场价值观念格格不入,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大海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自鸦片战争以来融合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改革的背景下,这种东西方文化的融合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极具活力的区域文化:敢为人先、兼蓄并收、求真务实、重商重义。这种文化模式为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人口因素。人口因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结构、教育水平等几个方面。人口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及其分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从而也影响扩大再生产的发展速度。当然,人口数量的增长也有有利的一面,人口增加将增加劳动力供应,激发技术创新,产生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可以产生较大的市场规模。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青年人口所占比例大的话可以为社会多生产物质财富,提高储蓄,增加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则消耗大量社会财富,减少储蓄,增加社会养老金的负担,不利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可给当地带去资金和技术,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反流出人员高于流入,特别是壮年劳动力、技能型人才的流出,则阻碍区域经济发展。我国东部人口数量多、受教育程度高,中西部人口少,受教育程度低。由于东部地区的“积聚”效应,中西部地区青壮年、有一定知识的人很多都到了东部。中西部给东部提供了大量体力和脑力劳动力却承担着老年和幼年人口抚养的责任,这些劳动力在东部的消费,减少了在中西部地区的消费,从而刺激了东部经济发展,却不利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科技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物耗、能耗。(2)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降低资金占有率。(3)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增加品种,提高产品质水平。(4)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5)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6)提高人力资源潜能和素质的提高。
五、地理因素。地理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东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影响文化因素、人口、基础因素来间接影响区域经济。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岸,拥有许多天然良港,可以很方便的通达世界各地。尤其是东部毗邻的港澳台以及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此外,东部地区区域内大都是平原,便于农业生产和修建铁路公路。西部地区虽然拥有漫长的边境线,但是所临大部分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且高山、沙漠、戈壁纵横,不利于农业生产和工业布局,对内对外交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困难,成本极高。因此,在其它情况相同的情况下,资本投入东部地区必然能够获得比中西部地区更高的收益,这就促使各种资源更多的往东部地区流动。
参考文献:
[1]金怀玉,焦立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01).
[2]王婷婷,孙志伟.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闻界, 2011(08).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计划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