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ov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左心室4极导线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共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阜外医院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时选择植入左心室4极导线(Quartet™ 1458Q,美国圣犹达公司)。术前采集各项临床基线参数。住院期间以及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采集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评价其安全性。术后6个月通过测量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指标来评估患者对CRT反应情况。

结果

24例患者中,男性占70.8%,平均年龄(54.6±9.4)岁,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为0.28±0.04,QRS时限(163.8±23.5) ms。术中有4例患者(16.7%)在使用传统起搏向量(双极)时出现膈神经刺激或者左心室阈值过高的情况,而4极导线通过程控为其他向量有效克服了上述问题,避免了术中调整左心室导线位置。随访期间观察到了1例导线脱位,1例囊袋血肿。此外,随访期间还出现了4例膈神经刺激以及2例左心室高阈值(阈值≥3 V/1 ms)。通过重新选择左心室起搏向量,上述问题均成功解决。经过6个月的随访,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从0.28±0.05增加到0.38±0.11(P<0.001)。共有17例患者(占70.8%)经超声心电图评价为对CRT有反应。16例患者(占66.7%)的心功能分级至少改善1级。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CRT中选择左心室4极导线是可行的。使用左心室4极导线提高了CRT成功率,并发症低,术后患者对CRT反应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海口地区女性宫颈上皮23种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的亚型感染情况,及其与年龄、细胞学结果的关系。方法以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我院体检中心的4 037例当地女性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 967例有宫颈细胞学诊断结果),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其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1)4 037例样本的HPV总阳性率为22.15%(894例
期刊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左心室4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植入Quartet™左心室4极导线的CRT患者,术中观察心脏静脉解剖特点、左心室导线植入部位及起搏向量选择;术后随访观察左心室导线的稳定性、阈值变化、膈神经刺激(PNS)及CRT反应性。结果共20例4极CRT患者,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5例,缺血性心肌病3例,其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目前澳门地区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澳门山顶医院心脏科门诊就诊的房颤患者,登记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抗凝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有652例患者入选,平均年龄为(72.1±11.5)岁,女320例(49%),年龄≥80岁的患者211例(32.3%),合并高血压患者410例(62.9%
目的探讨心室流出道(VOT)间多通道传导现象的心电图及电生理特征。方法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接受对859例射频消融术的室性早搏(PVC)/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有5例存在VOT间多通道传导现象,5例VOT起源的PVC(其中男1例),年龄31~56(40.6±10.9)岁,病程(24.6±10.1)个月,所有患者完成标测与消融,
目的探索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相关动脉自发再通患者校正Tp-e间期(Tp-ec)、Tp-ec/QT间期(Tp-e/QT)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的变化及这些指标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及急诊科住院的80例STEMI患者资料,其中STEMI自发再通患者29例及闭塞患者51例,测量并计算PCI前后QT间期、Tp-e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