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略读课教学有效性例谈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cy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略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略读课教学有效,教师就要正确认识略读课的性质,明确略读课的教学目标,大胆放手,促生自读,在自主阅读中加以指导。
  关键词: 初中语文略读课教学 有效性 教学措施
  
  人教版初中六册教材中共有90篇精读课文,还有79篇带“﹡”号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占了总篇目的46.7%。可占如此大比重的略读课教学却长期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与研究也是微乎其微,广大初中教师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于是,目前的略读课教学出现了三种倾向:将略读等同于精读课;任学生随意读;删去不教。
  要提高初中语文略读教学的有效性,在实施略读课文教学的时候,我们有必要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一、正确认识略读课
  
  认清略读课的性质,是略读课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正确认识略读课,才能把握住略读课教学的关键点,才能借此达到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目的。
  1.正确区分略读课与略读
  略读就是简略地阅读,是一种快速地、提纲挈领地把握读物的基本内容、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的阅读方式。从形式上看,它可以快速地浏览,一目十行地扫读,间歇性地跳读;从要求上看,只要能快速、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即可。
  略读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课型,是以略读课文为载体,采用“自读”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阅读、把握课文内容的一种课程形态。它承担着更为广泛的任务,不只是粗知文章大意,获取所需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包括略读在内的种种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受到情感熏陶、人文浸染。
  把略读作为课程形态不仅是阅读方法的扩展,而且在阅读目标和阅读容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向,阅读的范围和阅读量必将发生变化,并使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落实。
  2.正确区分略读课与精读课
  叶圣陶先生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施茂枝教授指出:“如同所有二类课文,略读课文的性质也是半独立阅读。”“指导学生运用从精读课文中习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阅读课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是略读课文教学的关键所在,个性所在。因课时减半而在教学内容上做些调整,不等于略读课文教学。”可见,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本质区别,绝不在于教学要求的高低和教学内容的多少,而在于精读课是学习知识和方法,略读课是运用知识和方法,即精读课的学习是示范,是基础,是交给学生一把学习语文的钥匙;而略读课则是由学生把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并能举一反三,从而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如人教版八上第四单元,以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为目的,整合了5篇说明文,其中有精读文章,亦有略读文章。《生物入侵者》这篇略读课文安排在第四篇,由于之前已经学了《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等精读课文,精细地学习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在《生物入侵者》略读课上,则要引导学生着重把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了解《生物入侵者》一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还可以用某种说明方法写一写植物杀手“薇甘菊”入侵过程的特点。
  精读课教学,必须“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主动将“知”向“行”转化的最好训练场。
  
  二、明确略读课的教学目标
  
  明确略读课的教学目标,是略读课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只有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才可能使略读课的教学收到实效。略读课所用课时少,阅读要求低,不能面面俱到,在教学时要有所取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尽力做到一课一得即可。围绕这“一得”设计主要问题,以此来带动整课的学习。例如《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杨修之死》、《香菱学诗》、《隆中对》等略读课文,要学深学透,难度很大,而且课时也不允许,只要能完成一个目标即可。否则,学生不仅无法喜欢这些名著,而且会产生畏惧心理。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依据单元学习目标,课文阅读提示,课后研讨练习、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只有明确了略读课教学的目标,才会有的放矢,实现有效。
  
  三、大胆放手,促生自读
  
  略读课文在选材上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这些学生有兴趣又有能力阅读的文章,教师绝不能大包大揽,略读课的教学应完全立足于学生的自读自悟,才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真正形成。
  如八(下)第三单元“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的一篇文艺作品《大雁归来》。
  设计一:
  1.整体感知,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大雁的哪些习性?
  2.再读课文,品味爱鸟之情。
  3.领悟主旨:你觉得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设计二:
  1.请生读题目,读出自己的感觉。
  2.自学质疑,小组探讨。
  3.提炼未决的问题,发现有趣点:文中多处用了“我们”,为什么在“大雁、农场、沼泽”前加“我们”呢?如果在大雁前面加“我们”更能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可是在“农场、沼泽”前加“我们”又是什么意思呢?
  4.建议:再看课文,文中还可以读出其他有关大雁的冠名吗?
  5.介绍利奥波德与《沙乡年鉴》,学生从“大雁”的冠名到领悟作者的情感到思考“土地共同体”的问题,最终真正理解“我们”这个关键词中所包含作者的平等、自由、和谐的环保观念。
  按设计一上课,学生反应平平。可按设计二上课,学生则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畅所欲言,体验求知的快乐。何故?
  同是整体感知环节,设计一由教师提问: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大雁的哪些习性?由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以冷冰冰的“习性”浇灭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设计二则以学生自读质疑、小组交流,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让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应用于阅读实践,自读自悟,教师只对学习进行组织,以及点到为止的引导,因而学生在课堂上快乐而主动地将“知”向“行”转化,迸射出闪亮的思维的火花。可见,在略读课上,教师绝不能大包大揽,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读空间。
  
  四、重视自主阅读中的教师指导
  
  1.精略交互
  略读课的教学,还要注意以略读为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根据“阅读提示”,以及学生特别关注的重点、难点、焦点进行比较深入地精读与探究,做到精读与略读交互,整体感知与重点感悟交融。如八上《信客》,请学生介绍信客这个职业。再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字来概括:你对信客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可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可仅仅如此,略读课就成了粗读课,失去了其有效性。教师可再进一步引导:年轻信客是如何评价信客这份工作的?(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进而分成三个小问题:为什么说越来越凶险了?以前是怎样撑持的?为什么撑持不了了?当学生思考了这几个问题,便会对信客这一职业的苦、信客的信有深刻的体会。
  2.巧裁教材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目标对教材作一番裁剪。该取则取,该舍则舍,择其精华实施教学,使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段或几段文字写得特别精彩。在教学时应先选择几个精彩点作为例子进行重点剖析,以少胜多,使教学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如《亲爱的爸爸妈妈》,文章很长,文本的内容又如此丰富,如果一一细读,可能两节课都不够。教师必须在众多材料中裁剪出最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内容,使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有效地指向教学目标,充分发挥略读课教学的作用。为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永远不要有战争”,重点可选取以下三项内容。
  (1)孩子们那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亲爱的爸爸妈妈”。(2)前南斯拉夫女诗人迪桑卡的诗。(3)文章结束所引用的那些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通过品读这三处内容,学生会真正理解“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倍加珍惜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和平与幸福。
  3.延续略读
  略读课学习并不终止于一节略读课。学生通过课内学习指导课后自读实践,才能完成学习迁移,真正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因而略读课的教学,还要注意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点带一片,注意以教材为拓展点,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等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实践。
  如学习了《泥人张》、《好嘴杨八》,学习了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再请生阅读另外四个故事,结合四篇小说中的人物,了解《俗世奇人》中塑造的人物群像的特征,发现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课后再拓展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通过课内略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可持续性略读实践,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练习、巩固略读的阅读方法,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的阅读目的,切实提高略读课教学的实效,为日后走向社会进行大量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略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略读课教学有效,就要正确认识略读课的性质,明确略读课的教学目标,大胆放手,促生自读,在自主阅读中加以指导。只要认识得当,教学得法,措施有力,它的作用并不比精读课教学小。
  
  参考文献:
  [1]陈柳.试论初中语文略读课的现状、定位与教学策略.2009.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其他文献
摘 要: 由于元代文人特殊的社会地位,元杂剧中浪子形象频频出现。他们大多放浪不羁,不拘礼节,汉唐宋以来的传统观念在他们的浪荡形迹中消失殆尽。但在这表面现象后,我们又会看到浪子们在对传统进行最彻底的反叛时,其骨子里却是最容易妥协屈就的,在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之间,他们往往成为自己设计的剧本中永远的胜利者,他们用游戏人生来证明个体不容忽视的价值,而其软弱本性却暴露无遗。  关键词: 元杂剧 浪子形象 矛盾
摘 要: 政治课教学往往重知识传授轻学生情感体验,重学业成绩考查轻形成性过程评价的单纯讲授,不仅会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而且给其社会化带来极大的局限。因此,我们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从学生的发展规律出发,摸索出“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 政治课 建构主义 “先学后教,当堂达标” 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往往是重知识
摘 要: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的永恒课题。在这方面,目前,还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过度注重物质建设,没有调动起校园人广泛参与的积极性,特色不够突出,等等。处理好与传统文化、时代文化、区域内、外文化的关系,精心培育特色学校精神,营造多元智能型校园文化,是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四项原则 四个关系 重点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建设的一个永恒课题。从大学产生之日
回顾和评述了柔性衬底氧化物透明导电膜(包括锡掺杂的三氧化二铟ITO薄膜、铝掺杂的氧化锌AZO薄膜等)的研究进展情况。报道了在柔性衬底上制备的ITO膜、ZnO膜的光电性质对衬底种
采用4,4'-双(2-磺基苯乙烯基)联苯二磺酸(BSBD)掺杂本征态的聚苯胺,得到BSBD掺杂的聚苯胺(PANI/BSBD),探讨了掺杂温度、掺杂酸用量对PANI/BSBD电导率和溶解性的影响.结果
摘 要: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的发现不仅是甲骨学界的重大成果,而且为古文字学界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近年来学界针对《花东》的考释成果层出不穷,对于《花东》中的人物身份地位、时代等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对于《花东》卜辞语言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以《花东》的动词为研究对象,将近十年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希望能《花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便。  关键词: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
研究了贮氢电极合金Zr1-xTixM0.7V0.2Co0.1Ni1.2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掺Ti量的增加,该合金主相中C15型Laves相含量逐渐减少而C14型Laves相含量逐渐增加,同时非
摘 要: 文章在分析影响高校远程学生学校归属感形成的不利因素与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方法:在充分发挥网上虚拟校园文化熏陶功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实体支持服务。  关键词: 远程教育 学校归属感 有效方法    De Vos和Dijkstra指出“学校归属感是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或学校中重要的一员、被他人接受、被他人认为有价值及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情感”[1]。Gooden
由四川省口腔医学会和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和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承办的四川省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2015年会将于2015年7月10—12日在四川省江
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研究了预变形和热循环对Ni50Ti45Ta5形状记忆合金相变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变形后合金的马氏体发生了稳定化现象.形变后第一次热循环, 逆相变温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