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结合学前教育现状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建构了一个由教师资格证、最高学历、第一学历所学专业、职称四个维度构成的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单一维度的教师特征变量相比,教师综合素质指数对幼儿园教育质量有更强的预测效应。基于此,研究者对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教师综合素质指标;幼儿园教育质量;效度验证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6-0017-05
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以及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1〕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幼儿园教育质量有关键性影响作用。人们在关注学前教育质量的同时,对幼儿园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为单一素质指标与教育质量关系的研究,鲜有综合素质指标与教育质量关系的研究。例如,有研究者根据教育生产函数理论,研究西部农村教师的素质与教育质量的关系,发现教师的教龄、职称、资格认证、学历、培训均与教育质量有显著正相关,〔2〕但也有研究认为,教师学历、教龄、培训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不显著,〔3〕甚至有研究还认为,部分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负面影响。〔4〕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与学前教育有关的政策文件的颁布,社会公众对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建构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并探讨这一指标体系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影响效度问题。
一、研究样本及工具
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东部、中部、西部8个省份,又根据这8个省份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各省份的地级市及区县样本,最终共抽取来自18个地级市的186所幼儿园,再根据幼儿园等级、办园性质、所在地,选取其中的400个班级为研究样本。其中,东部164个,中部89个,西部147个。样本班级详细分布情况见表1。
本研究采用《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第三版)》(以下简称《质量量表》)(李克建、胡碧颖,2014),评估样本幼儿园班级的教育质量,并通过《教师基本信息》和《幼儿园情况调查表》两份问卷了解相关信息。
《质量量表》研制者充分借鉴了美国的《幼儿学习环境评价量表》(ECERS-R),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本土化改造。《质量量表》共分七个子量表,分别是空间与设施、保育、课程计划与实施、集体教学、游戏活动、互动、家长和教师,共有53个评价项目,采用9点评分方法:1分为“不适宜”,3分为“最低要求”,5分为“合格”,7分为“良好”,9分为“优秀”。量表各项目得分处于1~9分之间,子量表得分和量表总分均为所包含项目得分的均值,也处于1~9分之间。效度研究结果表明,《质量量表》第一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5〕第三版的信度更具优势,表现为评分者间一致性信度超过0.7,内部一致性信度处于0.886~0.967之间。
研究者培训了116名《质量量表》的观察评分员,所有接受培训的观察评分员均为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训包括一周的《质量量表》学习和一周的现场操作。在现场操作培训中,1名培训者带领2~3名被培训者进入班级,各自进行观察和评分,然后进行一致性比对和评分技术讨论。培训结束后,接受培训者基本能够熟练使用《质量量表》进行观察评价,与培训者的评分一致性较高(项目的评分一致性水平高于0.85)。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每个样本班级安排2名评分员,各自独立进行一整天(约6.5小时)的连续观察和评分,之后进行小组合议,对不一致的评分逐条进行讨论,直至达成共识。在进入班级观察的当天,评分员向该园园长和该班当天的主班教师发放和回收相应的调查问卷。
二、研究结果
1.样本幼儿园教师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样本幼儿园的400名教师中,只有2名是男教师,其余均为女教师;平均年龄30.5岁(SD=7.64),平均教龄9年(SD=7.57);69%的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其中58.3%的教师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39%的教师有职称,25.5%的教师有事业编制。在第一学历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29.5%,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2.5%。最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教师占26.8%,74.8%的教师最高学历达到大专及以上水平。在专业方面,约60%的教师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专业。具体情况见表2。
2.样本幼儿园教育质量基本情况
从表3看,样本班级总体教育质量以量表总分来衡量,接近但未达到5分的“合格”水平(M=4.88,SD=1.34)。在子量表中,空间与设施、保育、集体教学、互动、家长和教师得分达到5分的“合格”水平,课程计划与实施得分略低于“合格”水平,游戏活动得分略高于3分的“最低要求”。
3.幼儿园教师具体特征对教育质量的预测效应
在控制了班级层面(幼师比)和幼儿园层面(幼师比、办园性质、所在地、所在区域)变量的条件下,偏相关分析发现,教师层面的较多变量与班级教育质量存在显著相关。为此,研究者对与教育质量相关性显著的教师特征进行重新编码,以班级教育质量(《质量量表》总分)为因变量,教师具体特征为预测变量,班级幼师比和幼儿园办园性质、所在地、所在区域为协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进入最终回归模型的变量及其与因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由表4可见,教师特征中只有第一学历所学专业、最高学历、教师资格证进入最终回归模型,与班级教育质量呈显著相关,但与一些结构性变量(如办园性质、所在地、所在区域等)相比,其预测效应不强(d=0.093~0.105,显示为弱预测效应)。该回归模型拟合指数(调整后的R2)较好,能够解释班级教育质量62.7%的总体变异。 4.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建构与综合素质指数的计算方法
以上分析发现,幼儿园教师的教师资格证、最高学历、第一学历所学专业对班级教育质量有显著预测效应。基于以往已有的研究,职称是反映教师经验水平和反思性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者认为职称也应当是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维度。于是,本研究建构了一个包括四个维度的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一是教师资格证,二是最高学历,三是第一学历所学专业,四是职称。研究者假设这四个维度同等重要,计分方式方法如表5所示。教师综合素质指数为这四个维度得分的总和。
5.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效度验证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本研究所调查的400名教师的综合素质指数均值为7.72分(SD=2.72),最大值为12分,最小值为3分,只有35%的教师综合素质指数达到10分及以上水平。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教师综合素质指数与幼儿园班级教育质量得分显著相关(r=0.308)。
研究者以班级教育质量(《质量量表》总分)为因变量,以教师综合素质指数为预测变量,以班级层面和幼儿园层面的系列变量为协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最终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教师综合素质指数与幼儿园教育质量存在显著相关,且具有更强的预测效应(d=0.249),不仅强于上述分析中的单项教师特征变量,也强于一些结构性变量,如所在地和办园性质等。该回归模型拟合指数(调整后的R2)较好,能够解释班级教育质量63.2%的总体变异,略优于上述以单项教师特征为预测变量的回归模型(见表6)。
三、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应用价值
社会公众对幼儿园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也都认为教师素质对教育质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实证依据。研究者从教师资格证、最高学历、第一学历所学专业、职称四个维度建构了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教师综合素质指数的计算方法。研究发现,与单一维度的教师特征变量相比,教师综合素质指数对幼儿园教育质量有更强的预测效应。基于此,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对学前教育师资管理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是在教师聘任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前教育机构管理者可以运用教师综合素质指数来全方位考察应聘者(应届毕业生未评职称,应与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区别对待),提高聘任的精准性。
二是在薪酬制度设计方面,基于教师综合素质指数对教育质量有较强的预测效应,可考虑基于教师综合素质指数来制定教师的基本工资标准。特别是对公办幼儿园中的非在编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幼儿园管理者可将教师综合素质指数与教师工资标准和绩效考核办法相挂钩,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是在师资配置方面,可基于教师综合素质指数协调整体师资配置,这可能是有效促进师资配置均衡化的一条可行路径。因为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保证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师资配置均衡,是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即便在同一所幼儿园中,不同班级的教育质量也可能存在差异,这与班级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密切关系。因此,管理者可以以教师综合素质指数为基础,考虑师资配置方式,均衡不同班级间的师资力量,以确保师资配置的均衡,促进教育公平。
事实上,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应用价值不局限于上述三个方面。基于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来建构和完善学前教育师资管理制度,将有助于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持续提升,从而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柳国梁,等.学前教育教师发展:取向与路径〔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薛海平.西部农村初中教师素质与教育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8,(4):55-60.
〔3〕陈纯槿,胡咏梅.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1,(5):61-65.
〔4〕肖丽琴.初中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对教育质量的影响〔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5〕K LI, et al.Chinese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trial)(CECERS):A validity study〔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4,29(3):268-282.
【关键词】教师综合素质指标;幼儿园教育质量;效度验证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6-0017-05
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以及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1〕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幼儿园教育质量有关键性影响作用。人们在关注学前教育质量的同时,对幼儿园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为单一素质指标与教育质量关系的研究,鲜有综合素质指标与教育质量关系的研究。例如,有研究者根据教育生产函数理论,研究西部农村教师的素质与教育质量的关系,发现教师的教龄、职称、资格认证、学历、培训均与教育质量有显著正相关,〔2〕但也有研究认为,教师学历、教龄、培训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不显著,〔3〕甚至有研究还认为,部分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负面影响。〔4〕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与学前教育有关的政策文件的颁布,社会公众对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建构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并探讨这一指标体系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影响效度问题。
一、研究样本及工具
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东部、中部、西部8个省份,又根据这8个省份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各省份的地级市及区县样本,最终共抽取来自18个地级市的186所幼儿园,再根据幼儿园等级、办园性质、所在地,选取其中的400个班级为研究样本。其中,东部164个,中部89个,西部147个。样本班级详细分布情况见表1。
本研究采用《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第三版)》(以下简称《质量量表》)(李克建、胡碧颖,2014),评估样本幼儿园班级的教育质量,并通过《教师基本信息》和《幼儿园情况调查表》两份问卷了解相关信息。
《质量量表》研制者充分借鉴了美国的《幼儿学习环境评价量表》(ECERS-R),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本土化改造。《质量量表》共分七个子量表,分别是空间与设施、保育、课程计划与实施、集体教学、游戏活动、互动、家长和教师,共有53个评价项目,采用9点评分方法:1分为“不适宜”,3分为“最低要求”,5分为“合格”,7分为“良好”,9分为“优秀”。量表各项目得分处于1~9分之间,子量表得分和量表总分均为所包含项目得分的均值,也处于1~9分之间。效度研究结果表明,《质量量表》第一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5〕第三版的信度更具优势,表现为评分者间一致性信度超过0.7,内部一致性信度处于0.886~0.967之间。
研究者培训了116名《质量量表》的观察评分员,所有接受培训的观察评分员均为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训包括一周的《质量量表》学习和一周的现场操作。在现场操作培训中,1名培训者带领2~3名被培训者进入班级,各自进行观察和评分,然后进行一致性比对和评分技术讨论。培训结束后,接受培训者基本能够熟练使用《质量量表》进行观察评价,与培训者的评分一致性较高(项目的评分一致性水平高于0.85)。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每个样本班级安排2名评分员,各自独立进行一整天(约6.5小时)的连续观察和评分,之后进行小组合议,对不一致的评分逐条进行讨论,直至达成共识。在进入班级观察的当天,评分员向该园园长和该班当天的主班教师发放和回收相应的调查问卷。
二、研究结果
1.样本幼儿园教师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样本幼儿园的400名教师中,只有2名是男教师,其余均为女教师;平均年龄30.5岁(SD=7.64),平均教龄9年(SD=7.57);69%的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其中58.3%的教师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39%的教师有职称,25.5%的教师有事业编制。在第一学历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29.5%,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2.5%。最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教师占26.8%,74.8%的教师最高学历达到大专及以上水平。在专业方面,约60%的教师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专业。具体情况见表2。
2.样本幼儿园教育质量基本情况
从表3看,样本班级总体教育质量以量表总分来衡量,接近但未达到5分的“合格”水平(M=4.88,SD=1.34)。在子量表中,空间与设施、保育、集体教学、互动、家长和教师得分达到5分的“合格”水平,课程计划与实施得分略低于“合格”水平,游戏活动得分略高于3分的“最低要求”。
3.幼儿园教师具体特征对教育质量的预测效应
在控制了班级层面(幼师比)和幼儿园层面(幼师比、办园性质、所在地、所在区域)变量的条件下,偏相关分析发现,教师层面的较多变量与班级教育质量存在显著相关。为此,研究者对与教育质量相关性显著的教师特征进行重新编码,以班级教育质量(《质量量表》总分)为因变量,教师具体特征为预测变量,班级幼师比和幼儿园办园性质、所在地、所在区域为协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进入最终回归模型的变量及其与因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由表4可见,教师特征中只有第一学历所学专业、最高学历、教师资格证进入最终回归模型,与班级教育质量呈显著相关,但与一些结构性变量(如办园性质、所在地、所在区域等)相比,其预测效应不强(d=0.093~0.105,显示为弱预测效应)。该回归模型拟合指数(调整后的R2)较好,能够解释班级教育质量62.7%的总体变异。 4.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建构与综合素质指数的计算方法
以上分析发现,幼儿园教师的教师资格证、最高学历、第一学历所学专业对班级教育质量有显著预测效应。基于以往已有的研究,职称是反映教师经验水平和反思性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者认为职称也应当是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维度。于是,本研究建构了一个包括四个维度的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一是教师资格证,二是最高学历,三是第一学历所学专业,四是职称。研究者假设这四个维度同等重要,计分方式方法如表5所示。教师综合素质指数为这四个维度得分的总和。
5.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效度验证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本研究所调查的400名教师的综合素质指数均值为7.72分(SD=2.72),最大值为12分,最小值为3分,只有35%的教师综合素质指数达到10分及以上水平。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教师综合素质指数与幼儿园班级教育质量得分显著相关(r=0.308)。
研究者以班级教育质量(《质量量表》总分)为因变量,以教师综合素质指数为预测变量,以班级层面和幼儿园层面的系列变量为协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最终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教师综合素质指数与幼儿园教育质量存在显著相关,且具有更强的预测效应(d=0.249),不仅强于上述分析中的单项教师特征变量,也强于一些结构性变量,如所在地和办园性质等。该回归模型拟合指数(调整后的R2)较好,能够解释班级教育质量63.2%的总体变异,略优于上述以单项教师特征为预测变量的回归模型(见表6)。
三、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应用价值
社会公众对幼儿园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也都认为教师素质对教育质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实证依据。研究者从教师资格证、最高学历、第一学历所学专业、职称四个维度建构了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教师综合素质指数的计算方法。研究发现,与单一维度的教师特征变量相比,教师综合素质指数对幼儿园教育质量有更强的预测效应。基于此,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对学前教育师资管理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是在教师聘任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前教育机构管理者可以运用教师综合素质指数来全方位考察应聘者(应届毕业生未评职称,应与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区别对待),提高聘任的精准性。
二是在薪酬制度设计方面,基于教师综合素质指数对教育质量有较强的预测效应,可考虑基于教师综合素质指数来制定教师的基本工资标准。特别是对公办幼儿园中的非在编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幼儿园管理者可将教师综合素质指数与教师工资标准和绩效考核办法相挂钩,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是在师资配置方面,可基于教师综合素质指数协调整体师资配置,这可能是有效促进师资配置均衡化的一条可行路径。因为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保证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师资配置均衡,是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即便在同一所幼儿园中,不同班级的教育质量也可能存在差异,这与班级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密切关系。因此,管理者可以以教师综合素质指数为基础,考虑师资配置方式,均衡不同班级间的师资力量,以确保师资配置的均衡,促进教育公平。
事实上,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的应用价值不局限于上述三个方面。基于教师综合素质指标体系来建构和完善学前教育师资管理制度,将有助于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持续提升,从而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柳国梁,等.学前教育教师发展:取向与路径〔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薛海平.西部农村初中教师素质与教育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8,(4):55-60.
〔3〕陈纯槿,胡咏梅.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1,(5):61-65.
〔4〕肖丽琴.初中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对教育质量的影响〔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5〕K LI, et al.Chinese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trial)(CECERS):A validity study〔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4,29(3):268-282.